第七百七十四章:彈劾李誡

“嗯,曹卿說得對,是要未雨綢繆。那曹卿不妨說一下,要如何未雨綢繆?”

陸承啓“深思熟慮”一番後,反問曹方道。

曹方一愣,他就這樣一說,具體怎麼未雨綢繆,他卻不知道了:“回稟陛下,臣以爲,要調派糧食錢銀去賑災……”

陸承啓搖了搖頭,說道:“若是大水將至,道路不通,車船不行,如何調派糧食錢銀?”

“陛下,那應該疏浚河道,或蓋以謹力役而重水患,及早堵塞決口,維護河堤也……”

陸承啓還是搖了搖頭,說道:“如今黃河咆哮,如何疏浚河道?加之黃河泥沙淤積已久,相當嚴重,黃河水勢幾乎高出周圍民房一丈左右,何處不是決口之處?便有河提,也是杯水車薪,早晚決口。”

曹方端着朝笏思慮良久,額頭上都滲出細密汗珠了,良久方纔說道:“陛下,臣才疏學淺,並不能爲陛下出謀劃策,實乃惶恐!”

陸承啓淡淡地說道:“術業有專攻,朕不怪曹卿。須知‘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知此事須躬行’,若非真正有治水之策,還是不要誇誇其談纔好!”

這話雖然不重,可聽在文武百官耳中,便知道曹方的仕途應當就到此爲止了。小皇帝最恨的就是隻會說,不懂做之人;更恨的是那種做得不對,說得更離譜的人,曹方便是後者。被小皇帝記住了,終此一朝,想要出人頭地都是難事了。前不久曹方升任尚書列曹侍郎,乃是正三品大員,正當躊躇滿志的時候,卻得意忘形。今日遭到小皇帝一一駁回,衆官暗地裡都在偷笑。

曹方訕訕地退回文武百官行列中,陸承啓才環視衆人,說道:“賑災一事,無須擔憂。河南府各地,皆有常平倉。據監察司奏報,各地常平倉皆有餘糧,可渡過難關。至於黃河河道,朕早已派工部尚書李誡前去疏通,料來便是決口,亦能立時堵上……”

話音未落,下面有人高聲喊道:“啓奏陛下,臣有異議!”

說罷,一人當先走了出來,陸承啓認得,這是左諫議大夫雲楓。陸承啓眉頭一皺,他很想撤雲楓的職,但一直捉不到他的痛腳。這人又神煩,每每都要發表一番反對意見,好彰顯自己的存在。雲楓多次頂撞於他,都未被撤職,弄得羣臣的脾氣都見長了,動不動就“臣有疑議”、“不敢苟同”……反正朝廷裡面,就沒有一次有過一致的聲音。

“元綬初年,澶州商胡埽決口,黃河改道北流,氾濫河北數州軍,軍民流離失所。時朝廷派翰林學士宋祁、入內都知張永和前往商胡埽決口巡視決口,計算所需堵塞決口所需的人力、物力。上奏先帝曰,商胡決口,大概寬五百五十七步,徵發兵卒河工一十萬四千一百六十八人,一百天就能堵上決口。不日,觀文殿學士丁度等上奏說道:‘天聖年以來,堵塞滑州之決口須幾年準備,方纔可以着手河役,何況今年商胡之堵尤其繁重,何不疏浚減水河,以待來年堵塞決口?’時先帝憂慮大興河役的勞民傷財、堵塞商胡決口工程浩大,以及北流有減水之用,是以並沒有立即堵塞決口。後賈昌朝上奏稱‘請下京東州軍興葺黃河舊堤,引水東流,漸復故道,然後並塞橫隴、商胡二口,永爲大利’,即主張興修黃河舊堤,堵塞橫隴、商胡決口,斷絕北流,回河京東故道。其時朝廷尚未派出使者巡查黃河決口,只是讓待制以上官員及臺諫官們商量利害並上報。十二月,賈昌朝又上言述回河之利害:自橫隴決口後,黃河自下游不再經行禹之舊跡。雖然歷代都有河決,但河道都沒有越過鄆州、濮州之北,魏州、博州之東。黃河行經之橫隴河道,已是淤塞過重,尤其是出海口爲甚,無法疏浚也。商胡改道後,橫隴河道止有原來三分一的河水,且下游的金、赤、遊三河,皆以湮塞,河水大污民田,乃至於海。若契丹胡騎南下,則一馬平川,不回河東流乃是國家之害。因黃河不復故道,滄州、棣州、濱州、齊州地區之良田必將遭受水患,稅不齊十之一二。按祖宗之法,國家正是依仗黃河從而內固京都,外限敵馬,如今黃河北流,則失去了這條屏障。時國情複雜,加之大軍北征,無力回覆河道,先帝只是讓翰林侍讀學士郭勸、入**侍省都知藍元用與河北、京東兩路轉運使再次討論回覆故道利害與否,並上報天聽。”

陸承啓耐着性子聽他說完這段歷史,然後問道:“雲卿想說些什麼?”

“臣斗膽,請陛下顧慮百姓,效法先帝,斷不可大興河役,勞民傷財也!”

雲楓見陸承啓反問,立時抓住機會,勸諫道:“同時,臣還要彈劾工部尚書李誡,每年糜費國庫錢銀數以百萬計,卻治河效果甚小,此非尸位素餐乎?”

陸承啓心中一緊,心道:“該來的還是來了……”

果不其然,很多人跟着雲楓後面搖旗吶喊,尤以御史中丞李然爲甚。

良久,陸承啓才淡淡地說道:“李卿治河,素有大功,如何能撤?水利第一人,非其莫屬,臨陣換將,兵家大忌也。再者,治河乃是朕欽定國策,豈能說改便改,因噎廢食?”一一駁回彈劾後,一次例朝,君臣不歡而散……

河南府,在大雨滂沱中,一個身着官服的年輕人,在憂心忡忡地看着剛剛加固的河提。

“李相公,這分流法可真使得?”

一個民夫也是憂心忡忡地問道,他家就在這大名府下邊,要是分流不成的話,第一個淹沒的,肯定是他的家園。

“秦朝時,已有都江堰,分流之法,當可用得。”

李誡雖然擔心那河堤,可這一年多一來清理淤泥,加固河提,加深了河牀,也不怕黃河決口。分流之後,黃河回覆東流入海,重新流入舊日河道,已經是板上釘釘之事了。

當然,身爲一代能工巧匠,李誡自然明白河牀要疏浚的道理,先前乾涸的東流,早就被他動用民夫,挖成深深的河牀。總算趕在河水漫過河堤之前疏浚了河道。今日開閘放水之後,河水如同怒龍一般,流入了東支,只一會,那水流便肉眼可見地減少了。

見到此狀,李誡才顯現出一絲笑意:“總算是過了此關……”(未完待續。)、作者爲您推薦一款免費小說手機客戶端,大量好看的小說下載離線閱讀,大量小說免費任您看,切換字體,夜間模式功能齊全!下載方式請關注微信公衆號leishidushi(按住三秒複製)安裝小說客戶端!

第五百二十四章:火炮裝船第五百二十一章:子母炮 下第六百零八章:滇黔匪患第一百三十二章:談判拉鋸戰第九百五十二章:擺出陣勢第七十九章:久攻不下第一百五十六章:馳道初成第四百八十八章:遼國使臣求見第三百二十四章:水師敗落至此第七百七十章:疾如勁風第八百零三章:出城迎敵第五百四十二章:偶然發現第二十一章:不殺你們難平民憤第七百六十五章:並非沒有良將第六百三十六章:施藥局第三百四十八章:功比諸葛第七百九十七章:大戰在即第六百三十九章:野無遺賢第六百六十四章:虛心納諫第九十一章:備戰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第一百一十一章:諸市第九百一十章:你不如他多矣第七百四十六章:引氣第七百二十四章:你來我往第七百七十四章:彈劾李誡第六百九十章:自請降職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八百六十四章:蒸蒸日上第三百一十七章:官廨第四百九十三章:回京述職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一百七十章:女人心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三百四十三章:各自的算盤第五百三十九章:震驚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三百四十九章:一家獨大第九十八章:戰後總結第七百四十二章:一池三山,旺丁旺財第五百二十八章:收買第八百四十五章:教育是個頭疼的問題第九章:掌控局勢第七百三十七章:採石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八百四十章:獻俘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五百六十八章:招安第一百四十二章:射藝較技 下第八百八十三章:上奏請罪第四百五十八章:誣告?第七百二十三章:呂梁山上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七百七十三章:連綿暴雨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七百三十七章:採石第三百零四章:人間美味第七百六十二章:微服出巡第五百三十一章:吹皺一池春水第八百三十三章:你是來投降的麼?第三十章:賺錢有方第七百零四章:套話第二百三十二章:母子敘話第五百零九章:互換官職第八百零四章:拖延時間第九十二章:五更天,縱馬襲營第八百二十章:喬裝打扮第四百二十章:親自撰稿第七百六十三章:好一座樊樓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三百八十六章:舉棋不定第四百九十章:商人本質第四百三十二章:欲蓋彌彰第九百六十四章:最後的決戰 五第一百八十九章:木棉第四十四章:科技獎與保護法第二百六十二章:大儒第八百一十章:急行軍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六百一十章:亦農亦匪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一百六十一章:光與影第八百九十一章:明教復現第六百七十八章:施藥局、養濟院第二百六十五章:馬車論道 下第三十七章:遇刺第二百七十六章:文無第一第十四章:酒樓見聞第九百七十三章:皇見皇第二百零二章:摩尼教第四百四十九章:雄心第五百四十二章:偶然發現第九百五十七章:對峙第五百四十八章:暴起傷人第六百九十六章: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第四百一十二章:天家之人不簡單第九十二章:五更天,縱馬襲營第九百一十一章:馬價
第五百二十四章:火炮裝船第五百二十一章:子母炮 下第六百零八章:滇黔匪患第一百三十二章:談判拉鋸戰第九百五十二章:擺出陣勢第七十九章:久攻不下第一百五十六章:馳道初成第四百八十八章:遼國使臣求見第三百二十四章:水師敗落至此第七百七十章:疾如勁風第八百零三章:出城迎敵第五百四十二章:偶然發現第二十一章:不殺你們難平民憤第七百六十五章:並非沒有良將第六百三十六章:施藥局第三百四十八章:功比諸葛第七百九十七章:大戰在即第六百三十九章:野無遺賢第六百六十四章:虛心納諫第九十一章:備戰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第一百一十一章:諸市第九百一十章:你不如他多矣第七百四十六章:引氣第七百二十四章:你來我往第七百七十四章:彈劾李誡第六百九十章:自請降職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八百六十四章:蒸蒸日上第三百一十七章:官廨第四百九十三章:回京述職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一百七十章:女人心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三百四十三章:各自的算盤第五百三十九章:震驚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三百四十九章:一家獨大第九十八章:戰後總結第七百四十二章:一池三山,旺丁旺財第五百二十八章:收買第八百四十五章:教育是個頭疼的問題第九章:掌控局勢第七百三十七章:採石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八百四十章:獻俘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五百六十八章:招安第一百四十二章:射藝較技 下第八百八十三章:上奏請罪第四百五十八章:誣告?第七百二十三章:呂梁山上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七百七十三章:連綿暴雨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七百三十七章:採石第三百零四章:人間美味第七百六十二章:微服出巡第五百三十一章:吹皺一池春水第八百三十三章:你是來投降的麼?第三十章:賺錢有方第七百零四章:套話第二百三十二章:母子敘話第五百零九章:互換官職第八百零四章:拖延時間第九十二章:五更天,縱馬襲營第八百二十章:喬裝打扮第四百二十章:親自撰稿第七百六十三章:好一座樊樓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三百八十六章:舉棋不定第四百九十章:商人本質第四百三十二章:欲蓋彌彰第九百六十四章:最後的決戰 五第一百八十九章:木棉第四十四章:科技獎與保護法第二百六十二章:大儒第八百一十章:急行軍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六百一十章:亦農亦匪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一百六十一章:光與影第八百九十一章:明教復現第六百七十八章:施藥局、養濟院第二百六十五章:馬車論道 下第三十七章:遇刺第二百七十六章:文無第一第十四章:酒樓見聞第九百七十三章:皇見皇第二百零二章:摩尼教第四百四十九章:雄心第五百四十二章:偶然發現第九百五十七章:對峙第五百四十八章:暴起傷人第六百九十六章: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第四百一十二章:天家之人不簡單第九十二章:五更天,縱馬襲營第九百一十一章:馬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