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風波

御史中丞李然,此刻也陷入了沉默之中。幾日來毫無用處的死劾,已經讓許多御使官員打起了退堂鼓。原本就利益使然的御史臺,突然好似變得崩塌離析一樣,連李然都有點控制不住的感覺。

其餘百官,也沉默不語。端着朝笏,好似上面有仕女圖一樣。目不轉睛地看着。陸承啓端坐在龍椅上,看似不動聲色,卻把底下百官的神態,一一看在了眼裡。每個人的話語,陸承啓都琢磨了兩遍以上,沒辦法,他天生對權謀不甚敏感,唯有這樣,才能稍稍明瞭這些官員欲言又止的話語中,隱藏的另外信息。

真道底下這些個官員,是一心爲國嗎?哪個不是道貌岸然,其實內裡私心比任何人都重?每日勾心鬥角,算計這個,算計那個,陸承啓一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即便大權在握,一個不察,被他們玩弄鼓掌也不是不可能的。

這時候,戶部尚書林鎮中站出來說話了,只聽他說道:“臣要彈劾御史中丞李然,無端搬弄是非,詆譭國之良臣。衆所周知,工部尚書黃錫時黃老大人,乃是兩朝元老,一生奉公,兢兢業業,不曾有半點疏漏。在御史中丞的口中,卻成了亂臣賊子,不除之後快就好像對不起大順黎民百姓一樣。如此心胸狹隘之人,位居高位,還是最高的言官,實在是大順朝堂一大污點!”

有了一部尚書撐腰,底下的官員紛紛站起來爲黃錫時說話了,無非就是李然太過苛刻,硬生生把一個年逾七十的兩朝元老,逼成了重病。工部尚書黃錫時,又是一部尚書,尚且被逼到這個地步,若是一些沒有鄉黨,沒有同僚支撐的官員,被御史臺盯上了。豈不是每日都暗無天日?不論出於同情還是兔死狐悲的情緒,這些官員紛紛跳了出來,爲黃錫時鳴起不平來了。

陸承啓一一把這些人的神情,話語都看在。聽在了心中,表面卻還是沒有任何表示。他知道,此刻還不是他拍板定案的時候,幕後黑手還沒有浮現出來,李然也不過是被人當槍使的糊塗蛋罷了。自以爲風骨錚錚。卻不知道自己的作爲,嚴重影響了一個朝廷的正常運轉。單單是陸承啓這些天,已經壓了不少奏摺沒有批閱了,這都是這場風波,所帶來的後遺症。

或有意,或無意,陸承啓就想看看,一手創辦的內閣制,在他偷懶的時候,會運作得怎麼樣。事實證明。內閣制還是不錯的,畢竟新鮮感還在,這些內閣大臣也算是盡心辦事。每日票擬的事情,越來越多,送給陸承啓看得奏摺越來越少。這些,都足以說明,這是一種進步。

這些個官員,在大慶殿中吵得火熱,完全一邊倒的形勢。李然也知道,他好像捅了馬蜂窩了。可他不怕,這些死腦筋的人腦裡面,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中庸。

在這裡。要扯一扯中庸爲何物,並不是現代人以爲的,對一件事情,求得一種折中和均衡,不激進亦不保守,不忤逆亦不苟安。遊刃有餘,左右逢源,是謂深得國學個味的謀官致富之學和明哲保身之術。後世常調侃別人不懂“中庸”,大意都是怪責他冒進或守成,率真或木訥。總之“中庸”用之於他人身上,難尋出飄揚的味道,甚至成爲不懂圓融變通的代名詞。笨拙愚鈍如陸承啓者,一不小心就劍走偏鋒,常自嘲乃不諳“中庸”之道。

及重生到了這一世,陸承啓讀了《中庸》之後,才揣摩出中庸爲何物,這是一個在古代很棒的詞,被古人追奉爲最高的道德境界,到了宋代之後,這個詞才被曲解,慢慢演化成後世我們所說的中庸。其實,中庸的本意並不是這樣的,而是有三層意思。

第一層意義: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自己既定的目標,不變換自己的主張。就像李然那樣,縱然千萬人唾罵,一樣堅持自己的觀點,這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思想。只可惜,他堅持錯了方向,古時大多有這樣的衛道士,他們一生都在以身作則,詮釋什麼是中庸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意思是中庸這種道德,該是最高的了,大家已經是長久地缺乏它了。

第二層意義:指中正、平和。這是陸承啓自己悟出來的,他認爲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樂太過,治怒唯有樂,治過喜莫過禮,守禮的方法在於敬。這是千百年來尊老愛幼,保持心境平和的最高典範。

而第三層意義,則是中庸之道最高的意義,是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擁有一技之長,做一個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堅守自己的崗位,要在其位謀其職。李然雖然堅持錯了方向,可他恪守中庸之道,不懂變通,也是有來源的。像李然這樣的人,一般都是讀死書,認死理,其認定的道理,非常人能勸解。

中庸大體上是好的,但摻雜了政治進去,就變了味了。所以孔子只能做聖人,做不了救世主,也當不了政客,便是這個道理。陸承啓沒有貶低孔子的意思,他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思想家,常人哪怕窮盡一生都悟不出的一兩個道理,他卻悟出了整個中國民族的思想。

儒家思想大體上是好的,陸承啓承認,可惜若是一味尊儒,那就失去了儒家的韻味。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並不是最受歡迎的,甚至到了漢代,也不受歡迎。要不是天人感應的思想,恐怕漢武帝還不接受儒家,獨尊儒術。在那個戰亂紛飛的春秋戰國,兵家乃是生存之道,法家乃是王者之道,兵家和法家並重,則秦國取得了天下。

陸承啓始終認爲,中國民族不應該只有儒術,還需要其他的思想,兵家,法家,道家,佛家,墨家……只要有閃光點,只要你不大逆不道反人類,這些思想都應該是人類的財富,是漢人思想的結晶。

例朝的時間,就在討伐御史臺中渡過了,眼看時近午時,御史臺被罵得狗血淋頭,出了陸承啓這幾日被圍堵的惡氣之後,陸承啓才宣佈退朝,順便讓御醫前去黃錫時府上,爲他看病。陸承啓看到了朝堂上突如逆轉的形勢,甚至有些懷疑,這黃老頭是不是年老成精,特意裝病躲過這場風波的?不然怎麼會恰好在這個節骨眼上,病倒了?(未完待續。)

第六百七十五章:鷸蚌相爭第七百六十九章:監察司規矩第六十三章:不法商人第二百零八章:常平倉 下第五百八十八章:朝廷借債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一百一十九章:端午節第七百六十二章:微服出巡第五十四章:辦報第一百四十章:射藝較技 上第三百章:開眼看世界第七百七十九章:七夕第五百三十七章:佈局第八百四十四章:初爲人父第九百一十二章:出兵!第三百二十五章:水上訓練第六百章:有備而來第629章:長安轟動第六百七十九章:共浴第六百四十八章:黔地無匪患第八百五十九章:震動朝野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六百零四章:商人眼光第八百章:攻破升龍第五百六十四章:好不熱鬧第二百九十三章:雨夜自思第二十一章:不殺你們難平民憤第八百三十四章:不受降第九百四十一章:大戰一觸即發第八百五十二章:青壯第九十一章:備戰第六百九十八章:皇莊出手第三百三十三章: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第七百零二章:利益最大化第五百六十九章:離間第四百八十九章:能拖便拖第三百八十二章:遼國之痛第五百六十八章:招安第二百二十一章:清點第六百九十二章:耳廝鬢磨第九百四十二章:攻破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四百一十一章:何爲萬家生佛第四百七十七章:好漢第二百八十六章:死到臨頭不自知 下第六百二十一章:秋闈將至第八百七十六章:如此猖獗第四百四十三章:誰人擊登聞鼓?第二百九十七章:國子監辯道 四第六百零八章:滇黔匪患第一百三十五章:不完美的馳道第三百六十八章:火炮初成 一第五百四十三章:引蛇出洞第二十五章:驚人的商稅第六百零七章:三隻蚊子一碟菜第三百一十三章:羨煞旁人第一百三十七章:申請鑄炮第一百二十章:凱旋而歸第四百七十七章:好漢第一百九十五章:是虎是貓?第六百九十九章:蝗災第三百三十八章:龍顏震怒第八百四十二章:降生第八百九十章:增商稅第二百九十四章:國子監辯道 一第五百二十一章:子母炮 下第四百七十章:流矢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六百六十四章:虛心納諫第二百六十七章:轟動第八百五十九章:震動朝野第四百八十三章:又立奇功第九百三十六章:順遼大戰第八百三十三章:你是來投降的麼?第七百三十章:好算計第三百七十八章:老將抱恙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八百三十八章:哀兵還是不勝第八百四十七章:遼國改元第三百七十三章:火炮初成 六第九百七十三章:皇見皇第九百六十五章:最後的決戰 六第五百八十二章:大捷第七百五十九章:大銀礦第七百七十五章:龍氣翻騰第九百二十五章:馬車第八百六十二章:不得不服第四十八章:算術奏對第一百三十八章:廟會第五百八十一章:江湖上還有他的傳說第四百三十八章:賢后第五百九十五章:下不爲例!第五百六十三章:夜襲第五百一十二章:姻緣天定第五百三十八章:不安第九百五十二章:擺出陣勢第七百零八章:有事要奏第五百一十章:終見真容
第六百七十五章:鷸蚌相爭第七百六十九章:監察司規矩第六十三章:不法商人第二百零八章:常平倉 下第五百八十八章:朝廷借債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一百一十九章:端午節第七百六十二章:微服出巡第五十四章:辦報第一百四十章:射藝較技 上第三百章:開眼看世界第七百七十九章:七夕第五百三十七章:佈局第八百四十四章:初爲人父第九百一十二章:出兵!第三百二十五章:水上訓練第六百章:有備而來第629章:長安轟動第六百七十九章:共浴第六百四十八章:黔地無匪患第八百五十九章:震動朝野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六百零四章:商人眼光第八百章:攻破升龍第五百六十四章:好不熱鬧第二百九十三章:雨夜自思第二十一章:不殺你們難平民憤第八百三十四章:不受降第九百四十一章:大戰一觸即發第八百五十二章:青壯第九十一章:備戰第六百九十八章:皇莊出手第三百三十三章: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第七百零二章:利益最大化第五百六十九章:離間第四百八十九章:能拖便拖第三百八十二章:遼國之痛第五百六十八章:招安第二百二十一章:清點第六百九十二章:耳廝鬢磨第九百四十二章:攻破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四百一十一章:何爲萬家生佛第四百七十七章:好漢第二百八十六章:死到臨頭不自知 下第六百二十一章:秋闈將至第八百七十六章:如此猖獗第四百四十三章:誰人擊登聞鼓?第二百九十七章:國子監辯道 四第六百零八章:滇黔匪患第一百三十五章:不完美的馳道第三百六十八章:火炮初成 一第五百四十三章:引蛇出洞第二十五章:驚人的商稅第六百零七章:三隻蚊子一碟菜第三百一十三章:羨煞旁人第一百三十七章:申請鑄炮第一百二十章:凱旋而歸第四百七十七章:好漢第一百九十五章:是虎是貓?第六百九十九章:蝗災第三百三十八章:龍顏震怒第八百四十二章:降生第八百九十章:增商稅第二百九十四章:國子監辯道 一第五百二十一章:子母炮 下第四百七十章:流矢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六百六十四章:虛心納諫第二百六十七章:轟動第八百五十九章:震動朝野第四百八十三章:又立奇功第九百三十六章:順遼大戰第八百三十三章:你是來投降的麼?第七百三十章:好算計第三百七十八章:老將抱恙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八百三十八章:哀兵還是不勝第八百四十七章:遼國改元第三百七十三章:火炮初成 六第九百七十三章:皇見皇第九百六十五章:最後的決戰 六第五百八十二章:大捷第七百五十九章:大銀礦第七百七十五章:龍氣翻騰第九百二十五章:馬車第八百六十二章:不得不服第四十八章:算術奏對第一百三十八章:廟會第五百八十一章:江湖上還有他的傳說第四百三十八章:賢后第五百九十五章:下不爲例!第五百六十三章:夜襲第五百一十二章:姻緣天定第五百三十八章:不安第九百五十二章:擺出陣勢第七百零八章:有事要奏第五百一十章:終見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