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聲東擊西

徐崇光這一問,頓時就把陸承啓問倒了。說真的,陸承啓沒想過這麼多,他只是知道江南現在還是極爲荒蠻,想要重現正史上的繁榮罷了。

“徐卿此言有理,朕一時沒有想這麼多……”陸承啓不緊不慢地說道。

不曾想,徐崇光就是在等這句話:“陛下有所不知,一旦朝廷揹負上江南這個包袱,定然會異常艱辛。老臣斗膽奏請陛下,趁早放棄江南爲好!”

陸承啓頗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心道:“這個徐老頭,我支持什麼他就反對什麼,專門與我做對麼?”他年紀尚輕,不懂什麼叫貪戀權勢。身居高位之人,對與自身權勢極爲敏感。但凡有一絲威脅到他地位的事情發生,都會竭力阻止,一如現在的徐崇光一樣。他不知道開發江南的意義麼?他肯定知道的,也清楚這裡面蘊藏着多少利益。但很可惜,正是因爲這件事有着極大的收益,大到威脅到他的地位了,所以徐崇光爲了自身的利益,不顧一切地反對這個政策。人不爲己,天誅地滅嘛!

陸承啓可不是這麼想,不論是新政還是開挖運河,抑或者是開發江南,都是他一定要完成的目標。想也不想地回絕道:“放棄?朕決定了的事,從來不會放棄。即便朕想得很膚淺,沒有預料到有許許多多困難。但朕相信一句話,辦法總比困難多。開發江南,關乎大順千秋萬代,此事絕不容有所閃失……”

徐崇光急了,一向鎮定自若的他,此刻也顯得有些激動:“可陛下,國庫的錢銀都不夠開支了,哪裡有餘錢投入江南?”

陸承啓眨巴着眼睛,似乎在徵集徐崇光意見一樣:“徐卿忘了,昨日朕與你說過的‘稅劵’了嗎?”

滿朝文武竊竊私語,大概是在討論這“稅劵”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徐崇光一愣,他總算明白過來了,小皇帝這是聲東擊西啊!明面上是要開發江南,暗地裡還是假借開發江南的名義施行“稅劵”。徐崇光心中有苦說不出:“陛下,老臣年紀大了,記不清了……”

陸承啓咳嗽了兩聲,大慶殿中安靜了下來後,他才緩緩地說道:“那朕再說一遍吧,所謂‘稅劵’,就是以稅收的名義,朝廷向百姓借錢,以充實國庫。以朝廷稅收爲保證,一年後本金加利息返還……”

陸承啓的話音一落,整個朝堂就不鎮定了,不論文官武官,都在議論這個“稅劵”。

在大順朝內,早就有這樣的形式出現了。元綬年間,曾有過一段時間的官營放貸機構叫會子務,元綬帝以擾民爲名,實施不過兩年便停了。私營的放貸鋪子叫錢引鋪,私人第一放貸人叫錢民,或者叫錢人、錢主、庫戶,第二放貸人叫行錢,又名行人。不論田契,還是地契,抑或者是金銀器,都是很好的抵押品。要是沒財產抵押,可以質押妻女。閒錢多得燙手的“錢民”,業務巨忙,分手乏術,遂委託、僱請“行錢”爲代理人,代爲放債經營。至於利息,共同瓜分,瓜分比通常是五五開。“行錢”無本取利,自然積極性高。這二者類似後世的房地產老闆和售樓小姐,售樓小姐手段越多,賣樓越多,樓價越高,提成越多,若賣掉幾個億的樓盤,還有年終獎五百萬給你拎回家。

這種民間放貸,利息極高,屬於“錢生錢”的行當。有些借了高利貸的百姓,無錢償還,田地房屋妻女都不屬於自己了。陸承啓得監察司暗報,早就想剷除這個行業了。要知道,《水滸傳》裡面的西門慶,就是做這個行當的。私人放貸,就是土地兼併的源頭。一些農戶家中,難免有家人重病急需用錢的。他們沒錢了,除了典當之外,就是借貸了。可借錢是借到了,萬一還不起,或者不識字,看不出借據裡的貓膩,人財兩空是常事。

當然,完全沒有借貸又不行,陸承啓想到的是用皇家銀行來代替。以國家機器強制性剷除民間借貸,把民間借貸歸入犯罪條例裡。不是陸承啓心太狠,而是這種高利貸,幾乎是借多少錢就要還兩倍以上。這種暴利的行徑,絕對是亡國滅朝的存在。

剷除了民間借貸之後,由皇家銀行進行官貸,出示具體的利息率,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十五,而且是五年期起步,再到十年期,十五年期。質押的物品,除了田契、地契、屋契、金銀器、古董以外,絕不得收活人。

如此一來,家破人亡的慘案就會很大程度上杜絕了。皇家銀行盈利後,再投資施藥局,派遣朝廷太醫局太醫前往進駐,爲百姓免費醫治。其實中藥值得幾個錢?不過是大夫出診費高些罷了。要是“施藥局”只收藥錢,那百姓還愁沒錢看病麼!

陸承啓的想法是好的,但他也知道,一旦實施後,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所以他要從“稅劵”,也就是異世版的國債入手,讓百姓接受這個官貸的形式,然後再徐徐圖之。治大國如烹小鮮,操之過急了反而不美,欲速則不達嘛!

陸承啓等底下的文武百官議論了好一陣子,才說道:“衆位卿家,以爲‘稅劵’如何?”

禮部尚書馮承平端着朝笏出列說道:“陛下,臣認爲此事有失朝廷臉面,不妥!”

陸承啓淡淡地反駁道:“朝廷的臉面,是百姓認可的。要是百姓知道國庫空虛,朝廷的臉面更是蕩然無存。朕相信,只要朝廷肯爲百姓着想,百姓又怎麼會不向着朝廷?馮卿此言,朕不認同。”

右諫議大夫錢宗方端着朝笏出列道:“啓奏陛下,臣對此有所顧慮。若是‘稅劵’發放過多,明年稅收也還不上,失信於黎民百姓,奈之如何?”

陸承啓笑道:“錢卿此言,頗有見地。朕早有對策,僅發行一千萬貫,由皇家銀行代發。利息則是一千一百萬貫,爲一年期。該不會國庫多了一千萬貫,也撐不過兩個月吧?‘稅劵’沒有朕的同意,任何衙門官員,都沒有權力印發。”

左諫議大夫雲楓端着朝笏說道:“那敢問陛下,‘稅劵’以何等形制印發呢?”

陸承啓一愣,是啊,這個時代可沒有什麼防作僞的紙張。據他所知,這時候的紙業已經非常興旺發達了,能不能做成有水印的紙張呢?

“朕覺得以金銀銅所鑄,‘稅劵’未免太過沉重,且遠不兌足所值。既然如此,不如用紙張印刷好了。當然,這紙可不是平常的宣紙,麻紙,黃紙,要是一種特殊的紙。紙上以紅、藍、黑等着色圖案,套印花紋圖案及印章。圖案以繁雜之屋木人物爲主,外做花紋邊框。最好能做到紙張內,透着光就可以看到隱藏的圖案……”陸承啓真個是異想天開,竟把後世一些紙幣的防僞技術,統統說了出來。(未完待續。)

第六百二十四章:王家到京第七百一十三章:風景唯獨長安好第六百一十一章:道路不通第七百零一章:懇求出兵第631章:開鑼放卷第七百五十七章:被砸暈了第五百六十章:晴天響雷第七百七十八章:偃旗息鼓第五百一十二章:姻緣天定第八百一十二章:不得生火第四百四十五章:司馬光司馬君實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五百八十一章:江湖上還有他的傳說第二百九十五章:國子監辯道 二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二百九十五章:國子監辯道 二第九十章:夜襲準備第一百七十章:女人心第一百四十章:射藝較技 上第九百七十七章:改革科舉第五百五十三章:闢謠第四百八十七章:各國賀正旦使第六百五十一章:納妃第三百四十九章:一家獨大第八百零七章:合圍!第四百三十五章:蘇轍蘇子由第九百一十章:你不如他多矣第三百零五章:餘音繞樑第一百五十四章:朕之竇後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第九百四十八章:宮帳軍第三百八十章:整合廂軍第二百零二章:摩尼教第三百一十九章:動身第六百五十五章:心不在焉第一百四十九章:烏臺奏表案第三章:楊太師第一百九十五章:是虎是貓?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六百五十七章:打賭第三百一十四章:福利院之事第七百八十章:過乞巧節第四百五十七章:太后有疾第九百七十七章:改革科舉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二百零八章:常平倉 下第二百五十九章:狗頭軍師第八百七十章:密謀起事第四百九十二章:商議第五百二十三章:水煮肉第八百一十六章:怒不可遏第一百二十六章:終於召見第七百六十四章:說書第二百八十一章:驚怒第三百四十四章:敗事有餘第七百八十九章:分兵拒敵第二百五十八章:翻江龍第四百零三章:就是要他們鬧第五百三十七章:佈局第四百六十七章:百里奔襲第十四章:酒樓見聞第九百一十一章:馬價第六百四十三章:差強人意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五百零七章:情愫暗生第八百八十五章:發配還是勉勵?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第三百六十二章:皇莊轉變第五百六十一章:大當家,大事不好了第四百七十四章:坐山觀虎鬥第625章:租房難第二十五章:驚人的商稅第五百五十二章:血濺皇宮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九百六十四章:最後的決戰 五第四百三十四章:曲高和寡第五百二十六章:倒春寒第二百零八章:常平倉 下第六百章:有備而來第七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三百四十六章:投名狀第一百四十二章:射藝較技 下第五百二十一章:子母炮 下第三百二十三章:往事如煙第638章:省元第七百九十五章:國難思良將第八百一十一章:人呢?第五十六章:大學落成第八百六十六章:寇邊第九百七十八章:高麗內亂和東瀛州第四百五十五章:以進爲退第五百八十四章:密旨第一百三十九章:籠袖驕民的生活第八百二十二章:連下三城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三百四十八章:功比諸葛第四百四十章:先發制人第七百九十二章:定計第八百六十二章:不得不服
第六百二十四章:王家到京第七百一十三章:風景唯獨長安好第六百一十一章:道路不通第七百零一章:懇求出兵第631章:開鑼放卷第七百五十七章:被砸暈了第五百六十章:晴天響雷第七百七十八章:偃旗息鼓第五百一十二章:姻緣天定第八百一十二章:不得生火第四百四十五章:司馬光司馬君實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五百八十一章:江湖上還有他的傳說第二百九十五章:國子監辯道 二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二百九十五章:國子監辯道 二第九十章:夜襲準備第一百七十章:女人心第一百四十章:射藝較技 上第九百七十七章:改革科舉第五百五十三章:闢謠第四百八十七章:各國賀正旦使第六百五十一章:納妃第三百四十九章:一家獨大第八百零七章:合圍!第四百三十五章:蘇轍蘇子由第九百一十章:你不如他多矣第三百零五章:餘音繞樑第一百五十四章:朕之竇後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第九百四十八章:宮帳軍第三百八十章:整合廂軍第二百零二章:摩尼教第三百一十九章:動身第六百五十五章:心不在焉第一百四十九章:烏臺奏表案第三章:楊太師第一百九十五章:是虎是貓?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六百五十七章:打賭第三百一十四章:福利院之事第七百八十章:過乞巧節第四百五十七章:太后有疾第九百七十七章:改革科舉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二百零八章:常平倉 下第二百五十九章:狗頭軍師第八百七十章:密謀起事第四百九十二章:商議第五百二十三章:水煮肉第八百一十六章:怒不可遏第一百二十六章:終於召見第七百六十四章:說書第二百八十一章:驚怒第三百四十四章:敗事有餘第七百八十九章:分兵拒敵第二百五十八章:翻江龍第四百零三章:就是要他們鬧第五百三十七章:佈局第四百六十七章:百里奔襲第十四章:酒樓見聞第九百一十一章:馬價第六百四十三章:差強人意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五百零七章:情愫暗生第八百八十五章:發配還是勉勵?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第三百六十二章:皇莊轉變第五百六十一章:大當家,大事不好了第四百七十四章:坐山觀虎鬥第625章:租房難第二十五章:驚人的商稅第五百五十二章:血濺皇宮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九百六十四章:最後的決戰 五第四百三十四章:曲高和寡第五百二十六章:倒春寒第二百零八章:常平倉 下第六百章:有備而來第七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三百四十六章:投名狀第一百四十二章:射藝較技 下第五百二十一章:子母炮 下第三百二十三章:往事如煙第638章:省元第七百九十五章:國難思良將第八百一十一章:人呢?第五十六章:大學落成第八百六十六章:寇邊第九百七十八章:高麗內亂和東瀛州第四百五十五章:以進爲退第五百八十四章:密旨第一百三十九章:籠袖驕民的生活第八百二十二章:連下三城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三百四十八章:功比諸葛第四百四十章:先發制人第七百九十二章:定計第八百六十二章:不得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