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制科

就在科舉開考前,早已在長安城繁華處粘貼了皇榜,大意是取得這次科舉資格的舉子,覺得自己有以下特殊才能,都可以憑藉科舉考號,於恩科開考前十日,前去皇宮集英殿,接受皇帝的親自考試。考試的科目如下:畫科、才膺管樂科、醫科、水利科、建築科、器匠科、船舶科、商貿科、牧宰科、吏治科、足安邊科、材可治國科、志烈秋霜科、直言極諫科、文辭雅麗科、博學宏詞科、筆力雄健科。每科取人數不限,也可能不取,量力而爲。若有欺君罔上者,嚴懲不貸,輕則取消此次恩科考試,重則終生不得科考。

這也是6承啓擔憂很多人想登捷徑,不顧一切削尖腦袋想做官才設下的限制。但他顯然料錯了,這年頭的讀書人,一個個心高氣傲得很,哪裡肯通過制科做官?這制科便是取中了,不過是九品小官,沒有科舉出身,最多就是做個六品官,成不了什麼氣候。進士科就不同了,一旦考中,等於職官到手了一半。以後只要政績還過得去,三年一調,怎麼都會慢慢升官的。

正是因爲這個心理,所以6承啓接到報考人數之後,禁不住微微一愕:“就這麼點?”

禮部尚書馮承平尷尬地笑了笑,說道:“陛下有所不知,這次還算多的了……”

6承啓哭笑不得:“一十七科,

只有百來人報考,這也算多?有些科目僅兩三人,還是朝中大臣報考,這……這也算多?”

馮承平解釋了一番,6承啓才釋懷。原來是他相差了,這制科是好,也是捷徑,相當於後世的藝術生考試。可藝術生就是藝術生,怎麼比得上正牌的進士?所以很多人寧願花更多是時間溫書,也不願意花費一日精力,來集英殿考甚麼制科。

6承啓就不明白了,這科舉這麼難考,而且很多人也只能做個十品官,爲何還是趨之若鶩?

馮承平嘆息說道:“只要有個進士出身,還擔憂前途麼!”

6承啓有點無語,但他也沒什麼辦法。這進士就好比研究生學歷,生來就比其他科高那麼一籌。便是第二大科明經科,也就是後世的本科出身,天生矮了一頭。哪怕進士科只取那麼幾人,他還是考生最多的科目。畢竟不論明經、進士,還是五經、三史、三禮、三傳、明法、明字等科,除了本來就要考的科目外,都要殿試考論策。這一篇論策,纔是當官的敲門磚。只要擠進前六,都可以賜同進士出身,也就等於是進士了。可不是進士科的,殿試論策考到前六,談何容易?這就是爲什麼狀元,通常都是進士科的前幾名了。畢竟功底在那,不是說能越就越的。寒窗苦讀十數載,難道都是白費的不成?

6承啓嘆息了一聲,說道:“馮卿,你且把這些試題都拿去印出來罷,按人數印就行了。朕要天下人都知道,制科並不比常科,恩科差!”

馮承平心中一驚:“皇上這是要做什麼,難道他連科舉都要改制麼?”他的擔憂不無道理,這個小皇帝從來不按常理出牌的,做出什麼驚人的舉動,也是正常。他雖是二品大員,可他知道自己勸不動這小皇帝。要是小皇帝執意要提撥一個人,他也要阻攔的話,小皇帝會怎麼想?嫉賢妒能的罪名,怕是跑不掉了。

說了聲“遵旨”後,馮承平便出了垂拱殿,回禮部衙門準備了。值得一提的是,禮部衙門裡引進了最新的鉛版活字印刷術,這都是爲了印刷試題,才特地引進來的。至於操作的人,肯定是禮部的十品官了,誰叫他們本來就是小吏呢?

三日後,原本神聖的大順皇宮,在這一日早早就開了宣德門。百來個考生,憑藉着禮部放的考號,一一覈對了戶籍,三代,姓名後,通過了搜身,便放入了皇宮。當然是不能亂跑,有御前侍衛在旁邊看着,還有內侍在前面領着。

這些考生大多是第一次進入皇宮,禁不住東張西望,貪婪地看着皇宮內的一草一木。這些考生中,也有朝廷的官員。但多是一些不得志的小官,很多人也是沒來過皇宮的,一樣收斂不住心神,四處張望着。

待他們到了集英殿,又檢查了一次考號,對應名字,一個個分在了不同的考場中。因爲人數少,安排起來也很方便。有時候十幾人,都算是一個大科了。分科目入座後,主考官才姍姍來遲。

主考官是誰?還用問麼,當然是當朝天子6承啓了。

只聽聞一聲“皇上駕到”,兩個強壯內侍執扇,一衆宮女簇擁下,6承啓緩緩步入了集英殿。這些士子,幾乎都未曾見過天子真容,一個個揚起了頭,看着6承啓一步步登上了龍椅入座。

6承啓好整以暇地拿起旁邊的香茗,()喝了一口茶,稍微含了含,便嚥了下去。他剛剛用過早膳,還跑了一個步,正口渴着。潤了潤喉嚨,才慢慢放下茶杯,朗聲說道:“朕設定製科,原以爲天下有特才之士子,皆有心前來報考。殊不知,方纔百來個,朕有些失望。前朝詩人李白曾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並非一味考進士明經,方纔是出路。一個國家,需要的不僅僅是治理國家的人才,還需要諸多人才,如絲樂、畫技、水利、醫學、船舶、器匠、商貿、牧宰……哪一科不是學問?要想做到一門學問的巔峰,並不比考取進士花的功夫少。閒話朕就不多說了,此次恩科,每科僅爲一道題目,限時兩個時辰,可提早交卷。巡考官何在?把卷子分到士子手中罷,一刻鐘後,制科考試開始計時。”

巡考官是端明殿學士蔡襄,6承啓都聽聞過他的大名。此人乃是天聖八年進士,在書法、茶道上有過人造詣,做巡考官再合適不過了。此次制科,6承啓說是主考,其實真正的主考是他。

蔡襄已經五十有二了,身體也大不如前。原先爲知開封府事,6承啓憐惜老臣,特下旨意,召回京城,讓御醫診治。先前都下不來牀,現在總算氣血好了一些,6承啓纔敢讓他做了這個巡考官。(未完待續。)<!--flag_liew-->

第九百三十一章:祭旗,出征!第九十章:夜襲準備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五百七十七章:學院派和實戰派第九百五十四章:如不交稅,視爲通敵!第一百二十六章:終於召見第四百六十四章:完美的破綻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一百九十七章:馬槊的威力第一百三十七章:申請鑄炮第一百六十章:狂風暴雨的前奏第三百章:開眼看世界第六百四十四章:金榜題名時第八百二十九章:擬國書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二百六十九章:越辯越明第二百九十九章:國子監辯道 六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七百六十三章:好一座樊樓第八百六十二章:不得不服第九百三十三章:明教造反第一百六十五章:教唆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七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一百九十五章:是虎是貓?第五百八十三章:論功行賞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二十四章:蘇軾蘇子瞻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賜第第八百七十章:密謀起事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八百七十六章:如此猖獗第八百三十九章:收復“故土”第613章:惹不起就躲第一百零八章:皇家御膳第二百一十二章:清理間諜第八百四十四章:初爲人父第九百六十九章:最後的決戰 十第一百五十七章:經驗主義害死人第三百零一章:來自臣子的威脅第七百九十四章:炮彈如雨第二百一十七章:笑裡藏刀第一百一十五章:民牧之法第二百一十八章:轉戰山東第三百零二章:一同吃酒第六百四十二章:集英殿上第一百九十七章:馬槊的威力第十七章:內閣第九百七十二章:女真歸降第六百八十八章:討官第八百九十九章:間諜第一百六十章:狂風暴雨的前奏第九百二十一章:無情第三百七十二章:火炮初成 五第六十三章:不法商人第二百零四章:民心所向第七百七十二章:死無對證第五百三十四章:一擊必中第九百七十四章:治水大成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九百一十章:你不如他多矣第四百七十章:流矢第二百一十章:如何處置第四百九十一章:達成協議第二百一十二章:清理間諜第九百六十四章:最後的決戰 五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一百零四章:落荒而逃第一章:悲催皇帝第九百四十四章:一邊倒第三百五十六章:幫人幫到底第八百九十章:增商稅第八百三十二章:輕車從簡第四百一十四章:皇莊事宜 上第一百五十七章:經驗主義害死人第七十三章:幽州城下第一戰第九百二十二章:追查第三百八十二章:遼國之痛第三章:楊太師第八百四十九章:邊患再起第七百七十六章:臣願往!第七十二章:大軍壓境第九百三十三章:明教造反第四百六十章:傳信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八百四十六章:教育計劃第八百五十五章:七年後第七百七十四章:彈劾李誡第七百六十三章:好一座樊樓第八百九十六章:爲國賦詞第九百一十一章:馬價第五百八十五章:江南風景舊曾諳第六十八章:兵貴神速第630章:不是滋味第五百八十一章:江湖上還有他的傳說第三百七十七章:保密工作要做好第三百六十二章:皇莊轉變第七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
第九百三十一章:祭旗,出征!第九十章:夜襲準備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五百七十七章:學院派和實戰派第九百五十四章:如不交稅,視爲通敵!第一百二十六章:終於召見第四百六十四章:完美的破綻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一百九十七章:馬槊的威力第一百三十七章:申請鑄炮第一百六十章:狂風暴雨的前奏第三百章:開眼看世界第六百四十四章:金榜題名時第八百二十九章:擬國書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二百六十九章:越辯越明第二百九十九章:國子監辯道 六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七百六十三章:好一座樊樓第八百六十二章:不得不服第九百三十三章:明教造反第一百六十五章:教唆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七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一百九十五章:是虎是貓?第五百八十三章:論功行賞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二十四章:蘇軾蘇子瞻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賜第第八百七十章:密謀起事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八百七十六章:如此猖獗第八百三十九章:收復“故土”第613章:惹不起就躲第一百零八章:皇家御膳第二百一十二章:清理間諜第八百四十四章:初爲人父第九百六十九章:最後的決戰 十第一百五十七章:經驗主義害死人第三百零一章:來自臣子的威脅第七百九十四章:炮彈如雨第二百一十七章:笑裡藏刀第一百一十五章:民牧之法第二百一十八章:轉戰山東第三百零二章:一同吃酒第六百四十二章:集英殿上第一百九十七章:馬槊的威力第十七章:內閣第九百七十二章:女真歸降第六百八十八章:討官第八百九十九章:間諜第一百六十章:狂風暴雨的前奏第九百二十一章:無情第三百七十二章:火炮初成 五第六十三章:不法商人第二百零四章:民心所向第七百七十二章:死無對證第五百三十四章:一擊必中第九百七十四章:治水大成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九百一十章:你不如他多矣第四百七十章:流矢第二百一十章:如何處置第四百九十一章:達成協議第二百一十二章:清理間諜第九百六十四章:最後的決戰 五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一百零四章:落荒而逃第一章:悲催皇帝第九百四十四章:一邊倒第三百五十六章:幫人幫到底第八百九十章:增商稅第八百三十二章:輕車從簡第四百一十四章:皇莊事宜 上第一百五十七章:經驗主義害死人第七十三章:幽州城下第一戰第九百二十二章:追查第三百八十二章:遼國之痛第三章:楊太師第八百四十九章:邊患再起第七百七十六章:臣願往!第七十二章:大軍壓境第九百三十三章:明教造反第四百六十章:傳信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八百四十六章:教育計劃第八百五十五章:七年後第七百七十四章:彈劾李誡第七百六十三章:好一座樊樓第八百九十六章:爲國賦詞第九百一十一章:馬價第五百八十五章:江南風景舊曾諳第六十八章:兵貴神速第630章:不是滋味第五百八十一章:江湖上還有他的傳說第三百七十七章:保密工作要做好第三百六十二章:皇莊轉變第七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