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棉花

6承啓笑道:“李卿,朕且問你,這勸課農桑是和解?卿身爲工部尚書,該不該勸課農桑?”

李誡聞言,一臉憨厚地說道:“回陛下,勸課農桑,自是鼓勵與督責種田與養蠶。”

“那養了蠶該做什麼呢?”6承啓緊接着問道。

“自是織布了。”李誡想當然地說道。

6承啓笑了,李誡這人太老實,別人說什麼他都跟着話頭走,這樣的下屬可遇不可求啊!當即說道:“織布之後,還不是爲了禦寒?朕知道,大順以農立國,自然是不能忘卻根本的。可朕現,朕的子民,並非個個穿得起綾羅綢緞,那如何是好?”

李誡一愣,他倒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他家室殷實,沒有衣裳短缺之虞,自然是體會不到漏風之屋與衣不蔽體的痛苦。李誡是老實人,苦苦思考這個問題,卻沒有答案。他知道,僅憑麻衣襦襖,禦寒是有困難的。偏生這幾十年來,氣溫一年比一年冷,雖說朝廷收不到凍死人的報告,可李誡對於這種事情也是有所耳聞的。現在做了工部尚書,李誡沒想到這個難題落在了自己的頭上,一時間思考得忘了是在面見聖上了。

6承啓見李誡遲遲沒有答案,笑道:“不知道李卿,可聽過木棉花?”

李誡博學多聞,立即明白了6承啓的意思,欣喜地說道:“陛下的意思是,用木棉做衣裳?”

6承啓哈哈一笑,說道:“李卿,你總算是明白過來了。不錯,朕確實有這個意思。若不是找不到棉花,這木棉其實朕也是不想用的。”

李誡愕然,問道:“這棉花是何物?”

6承啓也不知道如何形容,只得畫了一張似是而非的畫。李誡看過之後,突然驚叫道:“陛下,這不是白疊子嗎!”李誡博學多才。對於奇異花草也有涉足,也是碰巧認識了這棉花。其實6承啓畫得並不像,只是畫出了大概,通過敘述它的形狀。李誡纔想得起來的。

6承啓也非常驚喜,說道:“李卿也知道棉花?”

“臣曾看過一本書,上面有這樣的描寫。這是書中稱呼此物爲白疊子,書中謂之‘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纊’,臣卻不知道此物乃是陛下所說棉花。”

6承啓哈哈大笑道:“朕還以爲找不到棉花,想用木棉代替,現在看來不需要了。李卿,你可知道這棉花在哪裡出產嗎?朕要大規模種植,那樣的話,朕的百姓也就不怕挨凍了。”

李誡仔細回憶了一下,說道:“書中說棉花產自西域,乃是回鶻之地所有。不過,臣也有耳聞。滇中、廣南西路等地亦有此物。”6承啓聞言愣了一下,沒錯,新疆確實也出產棉花,但回鶻人好像和大順的關係也不咋地,能不能搞來也是未知數。但云南、廣西兩地有棉花,這是讓6承啓料想不到的。

其實,早在秦漢時期,一種喚作亞洲棉的棉花,已經從印度傳入雲南等地了。這種棉花,又稱爲粗絨棉。產量並不高。但勝在適應性強,抗病性強,彈性好,對於禦寒有着很好的效果。現在沒找到高產的長絨棉前。有這種粗絨棉也不錯了。

6承啓自然是高興地不得了,立即下旨說道:“李卿,不管花費多少,一定要找到這種棉花!”李誡欣然領旨,他也有意做出一番功績,既然又有聖旨。何樂不爲?

李誡領旨之後離去,6承啓纔想到棉花的推廣不易。現在是小冰河時期,種植糧食都來不及,哪裡顧得上種植棉花?中國農民向來不相信什麼良種,只有親眼看到了別人家的穀子好,才向別人借一些種子來種。所以這麼多年過去,中國的穀物還是沒有什麼變化,約是一畝地產糧兩百斤左右。

這種頑固性,是出於中國農民的謹慎小心的性格。他們一家的性命,都在這幾畝薄地之上,貿然換了種子,沒有收成,他們就該喝西北風了。穀物糧食尚是如此,更何況要換種棉花?這東西又吃不了,還不知道怎麼用,如何能讓農民相信這種東西能換錢?

“頭疼啊!”6承啓忍不住嘆了一聲,心中道:“如果實在不行,只好先在皇莊之中支出錢銀,購置一些薄田,試種一下了。對哦,還有紡織機,也是一個難題……有了棉花,只是第一步而已,要是知道能重生,我先前就認真學歷史、物理、化學了,現在真是頭都大了……”

書到用時方恨少,6承啓算是體會到這個尷尬了,身爲重生人士,什麼都懂一些,卻什麼都不精通。除了把握一個大方向,別的什麼都做不了。6承啓卻不知道,有很多知識,往往缺的是臨門一腳。偉大事物與普通明,缺的就是靈關一閃。

6承啓不經意間,又悄然地改變了歷史的走向。雖然說歷史原本就改變的了,但隨着6承啓的出現,這個改變會越來越多。畢竟6承啓知曉人類歷史的進程,有他在,中國的展,起碼要比正牌歷史快多了。正史上,中國走了不少彎路,宋代最接近資本主義的時候,被金滅國了;南宋展到頂峰之後,因爲後續無力,被蒙古人滅了;明末,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時候,又被突如其來的小冰河、流民和滿洲人一同剿滅了。至此,中華民族開始落後於世界。哪怕是6承啓重生之前,中國也還是沒能追趕得上。

現在,有了來自後世6承啓,他所擁有的越這個時代千年的見識,纔是最寶貴的財富!

“算了,不想了。這個問題就由沈括、蘇頌他們解決吧,沒理由黃道婆能明腳踏三錠紡車,這幾個科學家明不出來!專業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人士來做吧……”6承啓不再自尋煩惱之後,也釋懷了。不要和自己的短處較勁,這纔是明智的做法。就好比明明知道自己的古文水平有限,就不要妄想着去和那些飽讀詩書的御使官爭辯。他們會用最熟悉的方式,輕鬆將你擊敗,然後逼得你不按照他們的意思做,就好像大順要亡朝滅國一樣。

此刻,不僅僅是6承啓想通了,連盧塵洹也想通了。先前他也很鬱悶,這次領軍,他突然現,自己好像不認識這些禁軍一樣了。哪怕是他的親兵,也被調去訓練了好長時間。現在出徵,這些親兵的行爲舉止,連盧塵洹都有點吃不準。更別說底下那些中低層軍官了,如陪戎校尉、陪戎副尉、仁勇校尉、仁勇副尉、御武校尉、御武副尉、宣節校尉、宣節副尉等,好像都不用他安排,一切行軍,駐紮,後勤,派遣斥候等事宜,都做得有條有理,讓原來意氣風的盧塵洹鬱悶不已。

不過,他終於想通了,這一次他出來就是爲了尋求晉升資本的,在乎這個做什麼?要是做得好,恐怕都要做一衛將軍了,再受輕車都尉的勳職,那就真的光宗耀祖,羨煞旁人矣。

盧塵洹想通之後,也樂得做甩手掌櫃,放手讓手下去辦事。他則騎着高頭大馬,樂悠悠地保養馬槊弓箭,等待出戰的那一日。(未完待續。)

第六百零八章:滇黔匪患第七十九章:久攻不下第八百一十二章:不得生火第九百一十七章:民情激憤第五百三十八章:不安第九百二十二章:追查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七百一十一章:銅礦第六百八十四章:良莠不齊第三百四十九章:一家獨大第七百九十八章:圍而攻之第四百五十章:不詳的預感第三百三十四章:趕路第九百一十七章:民情激憤第一百八十章:老實人李誡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第四百三十九章:朕去赴考了第四百六十章:傳信第七百四十五章:上林苑第八百二十九章:擬國書第九百五十四章:如不交稅,視爲通敵!第八百一十三章:匯合第四百五十二章:定計第六百八十章:段王爺第三百五十章:船塢第七百章:真臘、占城來使第四百七十七章:好漢第三百二十三章:往事如煙第七百九十八章:圍而攻之第八百六十章:調職第八百三十二章:輕車從簡第二百四十章:水泊梁山第八十章:等待時機第五百五十六章:王韶大婚第七百八十一章:極盡能事第五百六十六章:好一條大漢第四百六十九章:兵行險着第七百一十四章:新奇玩意第一百五十八章:精兵是這樣練成的 上第八百四十七章:遼國改元第七百七十六章:臣願往!第八十七章:經濟制裁第六百九十二章:耳廝鬢磨第六百一十九章:活生生的傳奇第八百八十四章:海上絲綢之路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第九百一十九章:折損過半第八百七十一章:女真服軟第二百零三章:王家的抉擇第七百二十二章:不僅有字,還要有圖第九百二十六章:大獲全勝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第六百一十七章:焉知非福第三百九十七章:孤臣第九百三十六章:順遼大戰第四百八十二章:打完就跑第一百二十四章:使臣鬧事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八百零九章:飛馬急報第五百零四章:皇上的人情第八百零六章:兵者,詭道也第二百九十九章:國子監辯道 六第九百六十九章:最後的決戰 十第七十四章:填土戰術第六百六十二章:百轉千回第九百零三章:不如歸去第九百一十七章:民情激憤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七百七十七章:賜金券,免彈劾第三百一十五章:帝后合計 上第六百一十七章:焉知非福第二百八十章:劫殺第六百五十一章:納妃第二百九十七章:國子監辯道 四第六十二章:討論火炮第八百章:攻破升龍第五十四章:辦報第四百九十章:商人本質第四百五十八章:誣告?第十九章:經濟特區第二百四十三章:迷你水寨第四百二十二章:全國譁然第二百零五章:鬱悶的盧胖子第二百二十六章:沉思第一百七十一章:真相浮現第四百八十四章:如何解釋第一百二十八章:戰爭紅利第八百三十五章:越奸第八百九十四章:以樂教和第七百一十章:下雪了第九百一十八章:來年開春第一百三十章:大吐苦水第四百九十六章:除夜第八百六十五章:形勢第七百八十四章:悄然撤軍第三百五十四章:遼國困局第五百四十五章:含沙射影第六十三章:不法商人
第六百零八章:滇黔匪患第七十九章:久攻不下第八百一十二章:不得生火第九百一十七章:民情激憤第五百三十八章:不安第九百二十二章:追查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七百一十一章:銅礦第六百八十四章:良莠不齊第三百四十九章:一家獨大第七百九十八章:圍而攻之第四百五十章:不詳的預感第三百三十四章:趕路第九百一十七章:民情激憤第一百八十章:老實人李誡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第四百三十九章:朕去赴考了第四百六十章:傳信第七百四十五章:上林苑第八百二十九章:擬國書第九百五十四章:如不交稅,視爲通敵!第八百一十三章:匯合第四百五十二章:定計第六百八十章:段王爺第三百五十章:船塢第七百章:真臘、占城來使第四百七十七章:好漢第三百二十三章:往事如煙第七百九十八章:圍而攻之第八百六十章:調職第八百三十二章:輕車從簡第二百四十章:水泊梁山第八十章:等待時機第五百五十六章:王韶大婚第七百八十一章:極盡能事第五百六十六章:好一條大漢第四百六十九章:兵行險着第七百一十四章:新奇玩意第一百五十八章:精兵是這樣練成的 上第八百四十七章:遼國改元第七百七十六章:臣願往!第八十七章:經濟制裁第六百九十二章:耳廝鬢磨第六百一十九章:活生生的傳奇第八百八十四章:海上絲綢之路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第九百一十九章:折損過半第八百七十一章:女真服軟第二百零三章:王家的抉擇第七百二十二章:不僅有字,還要有圖第九百二十六章:大獲全勝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第六百一十七章:焉知非福第三百九十七章:孤臣第九百三十六章:順遼大戰第四百八十二章:打完就跑第一百二十四章:使臣鬧事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八百零九章:飛馬急報第五百零四章:皇上的人情第八百零六章:兵者,詭道也第二百九十九章:國子監辯道 六第九百六十九章:最後的決戰 十第七十四章:填土戰術第六百六十二章:百轉千回第九百零三章:不如歸去第九百一十七章:民情激憤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七百七十七章:賜金券,免彈劾第三百一十五章:帝后合計 上第六百一十七章:焉知非福第二百八十章:劫殺第六百五十一章:納妃第二百九十七章:國子監辯道 四第六十二章:討論火炮第八百章:攻破升龍第五十四章:辦報第四百九十章:商人本質第四百五十八章:誣告?第十九章:經濟特區第二百四十三章:迷你水寨第四百二十二章:全國譁然第二百零五章:鬱悶的盧胖子第二百二十六章:沉思第一百七十一章:真相浮現第四百八十四章:如何解釋第一百二十八章:戰爭紅利第八百三十五章:越奸第八百九十四章:以樂教和第七百一十章:下雪了第九百一十八章:來年開春第一百三十章:大吐苦水第四百九十六章:除夜第八百六十五章:形勢第七百八十四章:悄然撤軍第三百五十四章:遼國困局第五百四十五章:含沙射影第六十三章:不法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