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新奇玩意

禮部官員有點不高興了,他一皺眉道:“敢問使臣,長安少了點什麼?”

那使者也說不上來,只得一轉話題:“敢問此乃何物?”

禮部官員一看,原來是幾個孩童在巷弄中踢蹴鞠,便說道:“此乃蹴鞠,前朝已有之,今吾皇改制,可上場十一人,一人守門可用手,其餘或守或攻止用足,入球門者計一分。兩柱香內,分高者勝。”

那使者看了一會,搖了搖頭,說道:“不如馬球……”

禮部官員知道,遼國內的貴族喜歡打馬球。確實,馬球激烈程度,要比蹴鞠好多了。只不過小皇帝不喜歡,他們就算要扶持馬球,也有心無力。再說了,馬球還需要騎馬,蹴鞠只需有幾個人,一個球就行了,簡單方便。

禮部官員沒有說話,只是冷冷一笑。他也知道,這遼國使者是覺得不打馬球,那大順的馬上作戰能力怎麼提升?只是他不知道,在大順的國度裡,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現在大順的禁軍,又何須馬上作戰?

遼國使者還不容易升騰起一股自豪感,正待先前走去的時候,禮部官員一拉他,把他拉了回來。“你作甚?”遼國使者有點惱怒,卻不料這時一輛馬車自北朝南飛馳而過,還搖着清脆的鈴鐺。遼國使者吃了一驚,呆呆地看着那飛馳而去的加長版馬車,這才注意到那鈴鐺聲竟然停住了。“這怎麼可能?”

看見遼國使者驚呆的面容,禮部官員輕笑一聲,解釋道:“這鈴鐺是要手來拉動纔會響的……”

遼國使者這才發現,在地上還陷進去兩道淺坑,淺坑內鋪着奇異的兩條長長的鐵條。忽然,他心念一動:“此乃馳道乎?”

禮部官員也不驚奇,這馳道已經建成許久,傳到遼國也不是奇事:“正是馳道。”

“果然巧奪天工!”那遼國使者讚道,心中暗暗憋了一股勁,要在上京也修一條馳道。但他好像忘了,遼國的鋼鐵質量堪憂,即便出產頗豐,但一直鑄不成好鐵。便是從西域那邊傳來鑌鐵技術,那也要糜費頗多,耗時日久才能成。遼國有這等鑌鐵,又怎麼捨得花在這馳道上?便是用來鑄造武器都不夠了,那御帳親騎也是僅僅滿足了全部裝備而已……

遼國使者沒有顧慮那麼多,他只是覺得這馬車實在快,而且車廂那麼大,肯定還能裝不少東西。一邊思慮着,一邊繼續往前走。殊不料,越往前人就越多。遼國使者感受着摩肩擦踵的擁擠,低聲問道:“這裡是何處,爲何這般多人?”

禮部官員因爲身着官服,旁人很是謙讓,並沒有過於擁擠,笑道:“此地爲廟會所在,今日恰好十五,爲廟會趕集之日。”

遼國使者恍然大悟,點了點頭,也沒有擠進去的**了。在外面看了幾眼,便又繼續往前走去。過了廟會所在,便是一排排腳店。這些腳店,已經不再拘束於賣吃食了,已經開始更多元化的發展。比如賣文房四寶的有之,賣瓷器用品的有之,賣香料胭脂水粉的有之,賣金銀首飾的有之……更奇特的是,一些腳店之中,還有賣古玩的,賣各國商品的……反正就是琳琅滿目,看得遼國使臣一行人目瞪口呆。一些去年還到過大順的使者,現在更驚訝得說不出話來。短短一年時間,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類商鋪,各處民宅拔地而起,簡直如同變魔術一樣,除了街道名字還相同,大部分風景都不同了。

其實也正常,自從大順扶持商業以來,設立船舶司,又推出了《商法》,儘可能地完善經商環境。再加上大順的人口衆多,市場廣大,哪個國家肯捨棄大順這個大蛋糕?於是乎,自絲綢之路而來的阿拉伯商人,自海路而來的真臘、占城、大食、三佛齊等國商人,都把大順當做了第二故鄉。在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泉州,更是住了不少大食人。這一切一切的變化,都是因爲大順放開了商業,而朝廷上下也明白了,靠農稅已經維持不了國家運轉了,必須靠商稅才行。更別說一年比一年高是關稅,更是成了國庫的救命稻草。

有了共識,那就好辦事。現在陸承啓頒佈的商業政策,很少人反駁了,甚至有不少上進的官員,已經開始摸索,怎麼建設治下的商鋪,好引導商業發展。一時間,藏在地窖裡面的錢銀,瘋狂地涌入市場,差點沒有造成貨幣貶值。幸虧皇家銀行出臺了更加穩健的存款業務,把利息加到百分之八,才穩得住局面。

大順其實不缺錢,都是藏富於民了。現在商業興起,熱錢流入,往往能獲利倍于田產。這樣高的利潤下,自然有人搶着進入。但一個產業市場就這麼多,這麼多人進來了,分的利潤就少了。於是一個產業弄翻了之後,又一個產業興起。如此循環了好多輪之後,才漸漸恢復市場的引導性,不再以低價策略進行買賣了,而是注重質量。

長安城因爲規範的商業化,已經完成了產業洗牌。能存活下來的店鋪,不是富賈一方的大商賈,就是背後有人的產業。天子腳下,哪個商人敢不誠信買賣?於是乎,很多官員趁着回京述職的期間,開始考察長安的商業,爲何這般繁榮,又不見紊亂。

直到這時,長安才真真切切成爲這個時代世界的貿易中心,與大順有商貿往來的國家,它的商品都能在長安城中找到。正是因爲這樣,長安城纔在短短兩年時間內,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讓遼國使者團這些“鄉巴佬”,真正明白了什麼叫大都市。而這些契丹人除了羨慕之外,往繁華街道上投下更多的是幟熱的眼神……

“唉,若是上京這般就好了……”

一個遼國使團中的使者,用契丹語說道。

“這是什麼話,我契丹以弓馬立國,豈能學中原漢人刀耕火種?”

“非也,現在陛下不也是鼓勵農耕麼?”

“那是陛下糊塗了,放下刀弓馬術,我契丹又豈是漢人的對手?”

“你這話,可敢在陛下面前說?”

“有何不敢?”

……

他們在後面爭吵起來,禮部官員卻聽不懂契丹話,只能視而不見,尾隨着那遼國正使,繼續往長安城深處走去。(未完待續。)

第二百四十五章:內有乾坤第六十二章:討論火炮第二百零六章:太原府尹第八百零六章:兵者,詭道也第八百三十六章:奮起反擊!第五百三十九章:震驚第三百一十四章:福利院之事第九十七章:凱旋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四百八十五章:臘八時節第八百一十五章:避實就虛第八百一十一章:人呢?第四百五十章:不詳的預感第九章:掌控局勢第四百八十章:妖法第七百九十四章:炮彈如雨第三百八十一章:作坊興起第四百六十七章:百里奔襲第九百五十六章:大勝第四百四十三章:誰人擊登聞鼓?第二百七十四章:登聞鼓第七百四十七章:風生,水起!第五百五十八章:炮船交付第二百一十章:如何處置第七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七百三十章:好算計第一百五十七章:經驗主義害死人第七十八章:騎兵當步兵第三百七十九章:尚能飯否?第五百三十三章:順藤摸瓜第九百零一章:重光殿內第一百三十八章:廟會第七百四十章:神仙中人 下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第五百章:又例朝第一百一十四章:邊塞之上第九百六十四章:最後的決戰 五第六百四十八章:黔地無匪患第五百三十八章:不安第五百一十六章:蠻力打不過計謀第五百五十章:高手之爭第六百八十六章:舉薦第七百九十九章:好一場大戰第五百六十八章:招安第二百四十七章:智取第九百一十八章:來年開春第四百五十六章:慈懿仁和皇太后第五百四十六章:朝廷大臣第二十八章:魔鬼訓練第五百三十九章:震驚第四百章:別以爲朕不知道!第627章:制科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七百五十一章:無立足之地第四百七十八章:潰敗第七百零三章: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六百五十二章:合巹第一百三十章:大吐苦水第九百二十七章:出了一口惡氣第四百七十三章:如何佈陣第四百三十七章:不安寧的夜第六百六十四章:虛心納諫第六百七十八章:施藥局、養濟院第九百一十九章:折損過半第九百一十一章:馬價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三百五十四章:遼國困局第三百二十七章:進入梓州路第五百八十二章:大捷第四百九十一章:達成協議第四百七十八章:潰敗第六百六十七章:端木遺風第五百八十八章:朝廷借債第五百八十八章:朝廷借債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二百九十四章:國子監辯道 一第八十八章:隔閡初生第四百六十六章:即時出兵第三百九十四章:女真崛起第七百八十四章:悄然撤軍第八百三十六章:奮起反擊!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三百二十三章:往事如煙第四百七十章:流矢第六十八章:兵貴神速第六百二十四章:王家到京第一百六十五章:教唆第一百零六章:馳道設想 上第六百二十二章:科舉試題第六十四章:錢荒第九百零九章:此消彼長第五十二章:傳臚唱名第七百八十一章:極盡能事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三百七十三章:火炮初成 六第三百六十三章:傳授經濟理論第五百八十九章:稅劵第三百二十五章:水上訓練第一百八十七章:交付俘虜
第二百四十五章:內有乾坤第六十二章:討論火炮第二百零六章:太原府尹第八百零六章:兵者,詭道也第八百三十六章:奮起反擊!第五百三十九章:震驚第三百一十四章:福利院之事第九十七章:凱旋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四百八十五章:臘八時節第八百一十五章:避實就虛第八百一十一章:人呢?第四百五十章:不詳的預感第九章:掌控局勢第四百八十章:妖法第七百九十四章:炮彈如雨第三百八十一章:作坊興起第四百六十七章:百里奔襲第九百五十六章:大勝第四百四十三章:誰人擊登聞鼓?第二百七十四章:登聞鼓第七百四十七章:風生,水起!第五百五十八章:炮船交付第二百一十章:如何處置第七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七百三十章:好算計第一百五十七章:經驗主義害死人第七十八章:騎兵當步兵第三百七十九章:尚能飯否?第五百三十三章:順藤摸瓜第九百零一章:重光殿內第一百三十八章:廟會第七百四十章:神仙中人 下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第五百章:又例朝第一百一十四章:邊塞之上第九百六十四章:最後的決戰 五第六百四十八章:黔地無匪患第五百三十八章:不安第五百一十六章:蠻力打不過計謀第五百五十章:高手之爭第六百八十六章:舉薦第七百九十九章:好一場大戰第五百六十八章:招安第二百四十七章:智取第九百一十八章:來年開春第四百五十六章:慈懿仁和皇太后第五百四十六章:朝廷大臣第二十八章:魔鬼訓練第五百三十九章:震驚第四百章:別以爲朕不知道!第627章:制科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七百五十一章:無立足之地第四百七十八章:潰敗第七百零三章: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六百五十二章:合巹第一百三十章:大吐苦水第九百二十七章:出了一口惡氣第四百七十三章:如何佈陣第四百三十七章:不安寧的夜第六百六十四章:虛心納諫第六百七十八章:施藥局、養濟院第九百一十九章:折損過半第九百一十一章:馬價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三百五十四章:遼國困局第三百二十七章:進入梓州路第五百八十二章:大捷第四百九十一章:達成協議第四百七十八章:潰敗第六百六十七章:端木遺風第五百八十八章:朝廷借債第五百八十八章:朝廷借債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二百九十四章:國子監辯道 一第八十八章:隔閡初生第四百六十六章:即時出兵第三百九十四章:女真崛起第七百八十四章:悄然撤軍第八百三十六章:奮起反擊!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三百二十三章:往事如煙第四百七十章:流矢第六十八章:兵貴神速第六百二十四章:王家到京第一百六十五章:教唆第一百零六章:馳道設想 上第六百二十二章:科舉試題第六十四章:錢荒第九百零九章:此消彼長第五十二章:傳臚唱名第七百八十一章:極盡能事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三百七十三章:火炮初成 六第三百六十三章:傳授經濟理論第五百八十九章:稅劵第三百二十五章:水上訓練第一百八十七章:交付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