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夜話

“太原王家,太原王家……”

唸叨着這個名字,陸承啓又是一陣頭疼。“這些個世家,什麼時候能消停一會?歷史的改變實在太大了些,要是北宋時候,哪裡還有什麼世家!”

陸承啓心中一陣抱怨,可又無可奈何。即便是正史上開創科舉制的隋唐兩朝,前期的世家門閥,也是具有很大能量的。大順能在百年之內,把世家門閥的勢力削減到這個地步,也算了不得了。

可一些大的世家,真的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即便行將淪爲歷史了,也還是要弄出點事情來,不攪得天翻地覆,好似就證明不了他們曾經是大世家一樣。

陸承啓之所以頭疼,乃是因爲了解得多了之後,纔有所畏懼。據監察司暗報,太原王家的子翤,遍佈整個大順。雖然分支頗多,但太原還是他們的祖籍所在。一旦陸承啓從重處罰,說不定會鬧出什麼事情來。

沒辦法,這個時代的宗族制度深入人心。就怕一個處理不好,其餘王家子弟起來鬧事,那麼息事寧人的意圖就落空了。

尤其是,在這個時代,國法甚至還比不上家法。家法在這裡指的是宗族之法,也就是違背了家族法規而受到的懲罰。比如男女私奔會被浸豬籠等等,哪怕在後世,一些偏僻鄉村仍然具有這種宗族執法的傳統。要是量刑過重,陸承啓真的怕底下有野心之人鬧事,這樣處理起來會更加紛亂如麻。

再者,自古以來便有法不責衆,法不責老之說。這都是因爲歷代統治者,爲了愚民而加強統治做出的妥協。一旦百姓鬧事了,鎮壓不下去的時候,便會轉換態度,息事寧人了。越是妥協,國家制定的法律就越不被當一回事。有道是,無例不開例。開例成常例。若是不以法爲準,嚴格執行,百姓知道朝廷還是不敢惹怒他們的,豈不是更加肆無忌憚?這股歪風邪氣。必須要殺的。

至於法不責老,就更好理解了。中國的傳統觀念,都是尊老愛幼的。如此延伸到刑法之上,便是法不責老,法不責幼了。王家家主王元士。年已過花甲,即便在後世,也能稱之爲老人了。更何況,在這個人均壽命都很短的時代,更是受人尊重。王元士能從容赴京受審,估計心中也存了這樣的心思。

如何取捨?陸承啓心中充滿了矛盾。果然是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即便貴爲帝皇,也是有很多事情身不由己的。陸承啓知道的越多,感覺受到的無形束縛就越大,行事也越發謹慎。越發不敢恣意妄爲。有時候,陸承啓真的想像剛剛重生那會一樣,無所顧忌,哪怕是強勢如楊太師,也要先打倒再說!任何攔住他前進道路的人,除了滅亡,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可惜,陸承啓不敢亂來了。不知者無畏,說的便是這種初生牛犢。但凡有一些經驗,知道一些隱秘的帝王。都不會採取如此激烈的正面對抗方式,這樣做不僅會使得自己“明君”光環的光芒減弱,也會激怒一些不理智的人。讀書人還不怕,他們最多是罵幾句而已。可武人。特別是在有了極富野心文人輔弼的武人鬧起事來,那就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情了。

帝王之術,說白了不過是權衡之術。所謂政治的藝術,在於妥協。哪怕是貴爲皇帝,這樣的妥協也是存在的。個人的力量,想要對抗一個時代。是很不現實的一件事。要想改變的一個時代,就得先融入這個時代。如果像西漢末年的王莽一樣,不顧時宜搞些超越朝代的東西,最終只是自取滅亡罷了。

陸承啓在尋找一個平衡點,既能讓古人都接受的說辭,自己又不用退讓太多。可惜他不是聖賢,哪裡有這麼容易找得到!哪怕是古代聖賢,也要宣稱自己的學說不是自己發明創造的,而是從更早的聖賢那裡傳承過來的。

暗報丟在龍案之上,陸承啓的眼神卻一直往殿外延伸着。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辦法還是沒有一個。

待得酉時三刻,內侍來喚,陸承啓纔算回過神來。苦笑地看着龍案上的監察司暗報,心道:“我寧願一天都泡在奏摺堆裡面,也不願意面對半件這樣的破事,實在太燒腦了!”

心中煩亂之下,一拂衣袖起了身,聲音稍大了些道:“擺駕仁明殿!”

內侍聽得陸承啓話語中隱含的怒氣,不敢懈怠。配合着宮女,在前面點着燈籠引路。其實這時候天還沒有黑,只不過奢侈慣了的皇室中人,對於這些旁枝細節也不在意了。加之陸承啓沒有把心思放在這方面,全都被王家的事攪得心神不寧了。

待得穿越宮牆長廊,亭臺樓閣,花園小院,總算來到了仁明殿。奈何陸承啓的原配,周芷若此刻尚沒有回宮,只留下陸承啓一人面對着整桌御膳,完全沒有食慾。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周芷若才姍姍回到仁明殿。看着正在發呆的陸承啓,不知爲何,心中突然充滿了愧疚。作爲皇后,應該是後宮之主,三從四德,相夫教子的。可自從管理了皇莊,福利院之後,周芷若就分身乏術了。

輕移蓮步走到陸承啓身後,溫柔地趴在陸承啓略顯瘦弱的背上,柔聲說道:“陛下,累你久等了……”

陸承啓身子輕輕一顫,握住了搭在他肩膀上的柔荑,笑道:“梓童什麼時候回來的,朕都沒發覺。”

周芷若捨不得陸承啓身上的溫度,以及一股淡淡的男子漢味道,不知爲何,臉上突然現出兩朵紅暈,印在燭光下,顯得格外動人。

“陛下想什麼啊,臣妾進來都不知道。難不成,陛下想着什麼女子不成?”

和陸承啓做了這麼久夫妻,對他的性格也很是瞭解。平日裡說些逗笑的話,周芷若也沒有覺得什麼不妥。

陸承啓苦笑道:“國事都忙不過來,哪裡有時間想那些有的沒的。朕的一生,有梓童一人,已經足夠了……”(未完待續。)

第六百章:有備而來第五百八十三章:論功行賞第四百六十九章:兵行險着第四百八十一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二百零七章:常平倉 上第三百四十四章:敗事有餘第三百五十六章:幫人幫到底第一百二十九章:談判底線第四百六十三章:灤河行宮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四百九十五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下第六百八十八章:討官第三百零二章:一同吃酒第三十二章:強軍之策第八百零三章:出城迎敵第四百四十五章:司馬光司馬君實第七十三章:幽州城下第一戰第二百三十三章:紡車第九百二十八章:準備出征第七百四十二章:一池三山,旺丁旺財第四百二十七章:好男兒當金榜題名第二百九十五章:國子監辯道 二第五十四章:辦報第四百四十四章:誅心之言第三十九章:刑部策問第九百二十七章:出了一口惡氣第四十八章:算術奏對第四百零二章:還是錢的問題 下第628章: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五十六章:大學落成第八百零二章:烽火傳訊第七百七十章:疾如勁風第七百三十章:好算計第三百六十七章:公共馬車第九百三十八章:女真蠢蠢欲動第二十一章:不殺你們難平民憤第三百章:開眼看世界第五百六十四章:好不熱鬧第五百零三章:有功不賞是爲何?第六百六十章:雨露均沾第二十一章:不殺你們難平民憤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鬧騰第七百五十章:水到,局成第六百七十四章:蠢蠢欲動第二百八十三章:不忘初衷第八百三十二章:輕車從簡第四百一十三章:隱秘第六百八十八章:討官第四百一十二章:天家之人不簡單第三百一十九章:動身第四百六十八章:重元之亂第九百零九章:此消彼長第十八章:稅制改革第六百五十七章:打賭第十二章:制定俸祿第二百三十四章:馳道落成第二百六十九章:越辯越明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四百零八章:巧合?第七百一十六章:盛世初顯 二第一百八十六章:準備事宜第632章:化身巡考第七百九十二章:定計第五百五十三章:闢謠第二百零二章:摩尼教第四百八十章:妖法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四百九十三章:回京述職第五百六十一章:大當家,大事不好了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五百六十七章:戲耍第二百九十七章:國子監辯道 四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第八十三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一百九十六章:手下見真章第四百零六章:緣何失敗?第七百零一章:懇求出兵第四百九十一章:達成協議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五百八十三章:論功行賞第二百七十章:驟然大雨第七百六十章:官貸第八百四十章:獻俘第七百六十八章:老天真會開玩笑第一章:悲催皇帝第六百零五章:新賜茶名第九章:掌控局勢第一百九十三章:用心險惡第九百七十一章:俘了遼國皇帝第五百九十九章:開源之法第五百一十八章:火炮成第五百一十五章:小登科第七百九十章:有些不對勁第六百四十九章:不安分的安南第九百一十六章:打是一定打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六百七十八章:施藥局、養濟院第九百四十八章:宮帳軍
第六百章:有備而來第五百八十三章:論功行賞第四百六十九章:兵行險着第四百八十一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二百零七章:常平倉 上第三百四十四章:敗事有餘第三百五十六章:幫人幫到底第一百二十九章:談判底線第四百六十三章:灤河行宮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四百九十五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下第六百八十八章:討官第三百零二章:一同吃酒第三十二章:強軍之策第八百零三章:出城迎敵第四百四十五章:司馬光司馬君實第七十三章:幽州城下第一戰第二百三十三章:紡車第九百二十八章:準備出征第七百四十二章:一池三山,旺丁旺財第四百二十七章:好男兒當金榜題名第二百九十五章:國子監辯道 二第五十四章:辦報第四百四十四章:誅心之言第三十九章:刑部策問第九百二十七章:出了一口惡氣第四十八章:算術奏對第四百零二章:還是錢的問題 下第628章: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五十六章:大學落成第八百零二章:烽火傳訊第七百七十章:疾如勁風第七百三十章:好算計第三百六十七章:公共馬車第九百三十八章:女真蠢蠢欲動第二十一章:不殺你們難平民憤第三百章:開眼看世界第五百六十四章:好不熱鬧第五百零三章:有功不賞是爲何?第六百六十章:雨露均沾第二十一章:不殺你們難平民憤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鬧騰第七百五十章:水到,局成第六百七十四章:蠢蠢欲動第二百八十三章:不忘初衷第八百三十二章:輕車從簡第四百一十三章:隱秘第六百八十八章:討官第四百一十二章:天家之人不簡單第三百一十九章:動身第四百六十八章:重元之亂第九百零九章:此消彼長第十八章:稅制改革第六百五十七章:打賭第十二章:制定俸祿第二百三十四章:馳道落成第二百六十九章:越辯越明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四百零八章:巧合?第七百一十六章:盛世初顯 二第一百八十六章:準備事宜第632章:化身巡考第七百九十二章:定計第五百五十三章:闢謠第二百零二章:摩尼教第四百八十章:妖法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四百九十三章:回京述職第五百六十一章:大當家,大事不好了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五百六十七章:戲耍第二百九十七章:國子監辯道 四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第八十三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一百九十六章:手下見真章第四百零六章:緣何失敗?第七百零一章:懇求出兵第四百九十一章:達成協議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五百八十三章:論功行賞第二百七十章:驟然大雨第七百六十章:官貸第八百四十章:獻俘第七百六十八章:老天真會開玩笑第一章:悲催皇帝第六百零五章:新賜茶名第九章:掌控局勢第一百九十三章:用心險惡第九百七十一章:俘了遼國皇帝第五百九十九章:開源之法第五百一十八章:火炮成第五百一十五章:小登科第七百九十章:有些不對勁第六百四十九章:不安分的安南第九百一十六章:打是一定打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六百七十八章:施藥局、養濟院第九百四十八章:宮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