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好算計

方臘心想,煽動饑民,只是拿着鋤頭扁擔,裹衆成事而已,朝廷一重點照顧,不用多時就煙消雲散了。但這些商賈、大地主不同,算是朝廷一個階級的。連他們都反對朝廷新政了,朝廷想下重手也難。他雖然得到衆人恭維,請他做了主事人,但他並不想這麼快暴露自己。所以他心中受用就行了,卻推了那個大地主,做了主事人,準備聚衆鬧事。

魯地向來民風彪悍,與人們心中嚮往的禮儀之鄉相去甚遠。其實這都是因爲孔夫子,說過以德報德,以直報怨這句話。魯地百姓直爽,恩怨分明。就好似《水滸傳》裡的梁山好漢,嫉惡如仇。正史上,北宋亡國,整個中原都落入金國手中,唯獨魯地,一直有着激烈的反抗,弄得金國焦頭爛額,魯地百姓對於大是大非,還是拎得清的。

但正是因爲這樣,魯地百姓更容易受到蠱惑。太平年間還好,百姓但凡有一口吃的,都不會造反。可在一些特殊年份,這就說不定了。方臘也是瞅準了這個,準備在山東東路放開手腳大幹一場,卻不料被朝廷搶先一步,這叫他很是鬱悶。

這時候,被推做主事人的那個大地主說話了:“承蒙各位兄臺賞臉,某做了這主事人。只是才疏學淺,難堪重任,諸事還是要各位兄臺多些商討,某不敢擅自決斷。今日我等要向朝廷請願,不知各位兄臺,有何見教?”

這大地主姓林,祖上是做官的。致仕後,便買了幾十畝地,傳了下來。後來越滾越大,便成了青州里面的一個大地主。

他的話音剛落,便有一個人起身說道:“我有一個主意,要說齊魯之中,田產最多,便是孔家,我等何不聯合孔家,向朝廷請願?以孔家的地位,朝廷怎麼也該重視吧?”

此話一出,衆人紛紛贊同。在中國,只有兩個家族長盛不衰,可以稱之爲真正的千年世家。世人皆道“南張北孔”,張家,便是東漢時張道陵傳下的,道術十分高明,歷代爲朝廷所用,是以能長盛不衰;孔家自然不用說了,孔老夫子的後人。但孔家除了先祖孔丘之外,少有出名的人物,也算是在孔老夫子的光環下,所有人都黯然無光。

孔家的聖崇,歷久不衰。就算不是重文的朝廷,也要籠絡他們。他們也會做事,每一次改朝換代,都會把前代的丹書鐵券給毀了,以全新的姿態,迎接新的皇朝,表示認可他的統治。所以孔家的存在,是政治的需要,朝廷籠絡他們,就可以獲得“正統”的地位,與傳國玉璽是一個道理的。

這些人想要挾孔家,威脅朝廷,也是膽大包天,不過確實是一個好算計。孔家的田產,何止千頃?朝廷新政,對孔家來說,打擊異常巨大,佃戶都跑光了。人都是爲了自身利益着想的,畢竟人不爲己,天誅地滅嘛!人家的田地再好也是人家的,不是自己的。辛辛苦苦種了糧食,還要交佃租。這些佃戶纔不管孔家是什麼來頭,我舉家遷徙,你還攔得住我?

這不,一個走了,兩個走了,立時引起巨大效應,佃戶幾乎跑了一大半。剩下的,都是孔家好說歹說,纔算是留下來的。但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孔家只收一成佃租,還不用他們交稅,他們才心不甘情不願地留下來。可以說,新政對孔家的打擊太大了,要不是有着千年的底蘊,怕孔家都撐不住。

孔家都撐不住了,其餘小地主什麼的,還用說什麼?

所以在場的,都立時明白了過來,紛紛叫好。方臘也是暗暗心驚,這林大地主,似乎並非草包啊!他想做一個幕後指揮,看來還是有點困難的。沒成事還好說,要成事了,豈不是自己把“勝利”的果實讓了出去?

方臘的臉上很是精彩,已經在算計自己的小九九了。餘下衆人還繼續在討論,怎麼綁架孔家上自己的船,說得不亦樂乎。更是有人提議,要是在外地捉些蝗蟲回來,形成“人工蝗災”,這樣一來,就可以拉昇糧價了。畢竟糧食可以存儲幾年,只要抓緊機會,還是能賣個好價錢的。

這個喪盡天良的做法,居然還有人響應。畢竟在場的糧商不少,說不定都存了這等心思,已經着手準備了。

當然,蝗蟲也不好抓,一隻兩隻還好說,成千上萬就難抓了。只有那區區幾千只,還不夠農戶養的家禽吃的。想法是好的,只可惜不實用。

衆人說得越來越興奮,已經有人提議,明日便一同去曲阜,拜訪孔家,商議如何共同進退。方臘醒悟了過來,連忙說道:“孔家怎麼會爲此事得罪朝廷?只要跟朝廷說一聲,皇莊就能依價購入他們的田產。我等沒權沒勢,纔是困難而已。孔家若是敢以此要挾朝廷,恐怕便是孔家,也難以再享榮華富貴了。”

衆人心想,似乎也是這個道理。方臘見衆人心動了,接着添油加醋道:“再說了,你們此去曲阜,豈不是給朝廷一個藉口,說孔家結黨營私,要挾朝廷?朝廷對孔家只是嚴懲,你們恐怕就要倒黴了……”

衆人一驚,似乎正是這個道理。其實方臘是怕他們貿然泄漏了自己彌勒教的底細,打草驚蛇,引起了朝廷的注意。以商賈、地主的名義起事,可以把自己撇清。若是與孔家一同要挾朝廷,說不定這山東東路,不出一月就遍佈監察士了。監察士的厲害,方臘早有領教。被監察司盯上,就距離朝廷清洗明教的時日不遠了。方臘覺得明教此時還太弱小,並不想過早暴露。但他又急切想消耗大順的實力,畢竟大順的國力弱了,他纔有可乘之機。

這些商賈、地主只關心錢財,思量多時後,才說道:“那按照方小哥的意思,要怎麼辦?”

方臘見他們落入轂中,輕聲說道:“像先前說好的那樣,你們領着家丁,去衙門申冤。我也領着人,在後面搖旗吶喊。便是衙門,也不敢對這麼多人下手吧?”方臘就是打着“法不責衆”的念頭,把申冤弄成起事。這樣一來,說不定能捲入一些愚夫愚婦。秦末時的陳勝吳廣,不也是這樣?

而且此計妙就妙在,既可以把明教撇清,又能趁機消耗朝廷的實力,可謂一舉兩得。

方臘就怕衆人否決這個提議,不料那林大地主說道:“方小哥說得有道理,我等據理力爭,應當能上達天聽的……”

真是想瞌睡有人送來枕頭,方臘大喜過望:“那此事就有勞林員外了!”

“義之所在,某不辭也!”(未完待續。)

第三百九十九章:十品官制第七百一十章:下雪了第三百二十六章:關學興起的前奏第八百二十七章:戰略大迂迴第二百二十一章:清點第八百七十八章:女婿到訪第一百三十三章:高麗的哀求第一百九十五章:是虎是貓?第九百四十章:揚威大漠第五百三十九章:震驚第七百六十六章:有人報官第八百七十二章:問計奸臣第一百五十五章:夫復何求第三百九十一章:狼狽爲奸第三百六十二章:皇莊轉變第八百一十二章:不得生火第四百五十二章:定計第七十三章:幽州城下第一戰第二百四十九章:棉花第三百五十四章:遼國困局第二百二十五章:開拔第二百一十七章:笑裡藏刀第三百七十一章:火炮初成 四第八百九十六章:爲國賦詞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八百三十四章:不受降第二百八十六章:死到臨頭不自知 下第九百一十五章:八百里邊關急報第六百四十九章:不安分的安南第一百七十九章:慘烈爭奪第六百零六章:宣傳造勢第七十三章:幽州城下第一戰第九百一十二章:出兵!第六百八十五章:蒙學第一人第三百四十八章:功比諸葛第五百五十三章:闢謠第五百零八章:無話不說第三百八十一章:作坊興起第三百三十九章:再開蹴鞠聯賽第八百三十六章:奮起反擊!第一百九十章:棉花第四百三十五章:蘇轍蘇子由第四百四十九章:雄心第二百九十一章:前來歸順 下第四百八十章:妖法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八十章:等待時機第八百七十三章:不可不防!第八百八十八章:又沒錢了第四百七十三章:如何佈陣第九百二十七章:出了一口惡氣第九百五十五章:慘烈的肉搏戰第八百二十六章:議增兵,滿朝皆驚 下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九百六十八章:最後的決戰 九第八百一十二章:不得生火第九百三十三章:明教造反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第五百四十八章:暴起傷人第六百九十二章:耳廝鬢磨第八章:戶部尚書第八百二十八章:議和?遲了!第三百一十一章:朕說你行你必須行!第一百六十一章:光與影第七百七十四章:彈劾李誡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賜第第五百一十三章:英雄所見略同第五百六十四章:好不熱鬧第七百九十一章:一路順暢第二百五十九章:狗頭軍師第九百一十二章:出兵!第三百一十八章:授劍欽差第二百一十三章:佈局女真第七百七十七章:賜金券,免彈劾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四百七十六章:再而衰,三而竭第三百二十九章:有眼不識金鑲玉第二十章:走上正軌第五百四十章:排查第五百七十五章:攻心爲上第五百零二章:快刀斬亂麻第二百四十二章:來自衙役的消息第八百五十四章:江南糧倉第二章:失魂症第六百四十九章:不安分的安南第一百六十七章:闢謠第一百八十一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六百零三章:有人歡喜有人愁第六百一十一章:道路不通第一百五十章:風雨欲來第二百零四章:民心所向作品上傳一個月感言第九百三十五章:剷除叛徒第一百三十九章:籠袖驕民的生活第一百一十九章:端午節第四百九十六章:除夜第十五章:大刀闊斧第七百七十五章:龍氣翻騰第七百六十章:官貸
第三百九十九章:十品官制第七百一十章:下雪了第三百二十六章:關學興起的前奏第八百二十七章:戰略大迂迴第二百二十一章:清點第八百七十八章:女婿到訪第一百三十三章:高麗的哀求第一百九十五章:是虎是貓?第九百四十章:揚威大漠第五百三十九章:震驚第七百六十六章:有人報官第八百七十二章:問計奸臣第一百五十五章:夫復何求第三百九十一章:狼狽爲奸第三百六十二章:皇莊轉變第八百一十二章:不得生火第四百五十二章:定計第七十三章:幽州城下第一戰第二百四十九章:棉花第三百五十四章:遼國困局第二百二十五章:開拔第二百一十七章:笑裡藏刀第三百七十一章:火炮初成 四第八百九十六章:爲國賦詞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八百三十四章:不受降第二百八十六章:死到臨頭不自知 下第九百一十五章:八百里邊關急報第六百四十九章:不安分的安南第一百七十九章:慘烈爭奪第六百零六章:宣傳造勢第七十三章:幽州城下第一戰第九百一十二章:出兵!第六百八十五章:蒙學第一人第三百四十八章:功比諸葛第五百五十三章:闢謠第五百零八章:無話不說第三百八十一章:作坊興起第三百三十九章:再開蹴鞠聯賽第八百三十六章:奮起反擊!第一百九十章:棉花第四百三十五章:蘇轍蘇子由第四百四十九章:雄心第二百九十一章:前來歸順 下第四百八十章:妖法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八十章:等待時機第八百七十三章:不可不防!第八百八十八章:又沒錢了第四百七十三章:如何佈陣第九百二十七章:出了一口惡氣第九百五十五章:慘烈的肉搏戰第八百二十六章:議增兵,滿朝皆驚 下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九百六十八章:最後的決戰 九第八百一十二章:不得生火第九百三十三章:明教造反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第五百四十八章:暴起傷人第六百九十二章:耳廝鬢磨第八章:戶部尚書第八百二十八章:議和?遲了!第三百一十一章:朕說你行你必須行!第一百六十一章:光與影第七百七十四章:彈劾李誡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賜第第五百一十三章:英雄所見略同第五百六十四章:好不熱鬧第七百九十一章:一路順暢第二百五十九章:狗頭軍師第九百一十二章:出兵!第三百一十八章:授劍欽差第二百一十三章:佈局女真第七百七十七章:賜金券,免彈劾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四百七十六章:再而衰,三而竭第三百二十九章:有眼不識金鑲玉第二十章:走上正軌第五百四十章:排查第五百七十五章:攻心爲上第五百零二章:快刀斬亂麻第二百四十二章:來自衙役的消息第八百五十四章:江南糧倉第二章:失魂症第六百四十九章:不安分的安南第一百六十七章:闢謠第一百八十一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六百零三章:有人歡喜有人愁第六百一十一章:道路不通第一百五十章:風雨欲來第二百零四章:民心所向作品上傳一個月感言第九百三十五章:剷除叛徒第一百三十九章:籠袖驕民的生活第一百一十九章:端午節第四百九十六章:除夜第十五章:大刀闊斧第七百七十五章:龍氣翻騰第七百六十章:官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