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官貸

陸承啓到底不是這個時代的靈魂,他知道銀兩並不是越多越好的。要是短時間內大量銀兩充斥市場的話,貨幣就開始貶值了。陸承啓把這個道理說給徐崇光聽之後,徐崇光很快便醒悟過來:“陛下的意思是,暫且不用大肆開採?可國庫空虛,萬一……”

陸承啓笑道:“朕並非這個意思,銀礦該採還得采,只是暫緩發行罷了。發行的數量,要與市面上流通的銅錢爲基準,或高出一成,或降低一成。當大順商品滯銷的時候,就要增加發行;當商品供不應求之時,應減少發行。如是,才能確保百姓手中的錢,不會今日能一文錢買兩個雞蛋,明日一文錢連半個雞蛋都買不起了。”

徐崇光也知道,這小皇帝看似沒有接觸過買賣,可對錢銀一道,卻說得頭頭是道,

不容其他人反駁。而奇怪的是,他每回都能準確預判,並做出正確的對策。就拿銅荒來說,一招銀幣、金幣,就把市面上的銅荒盤活了。原來大順並非缺少銅錢,而是銅錢購買力不夠國外足。小皇帝發行銀幣、金幣,通過銀幣、金幣與銅錢的差價,順利地把銅荒解決了。不僅如此,還使得銅價下降,銀價、金價上升。如此一來,作爲基本貨幣的銅錢,就不虞有“荒”了。

這一招“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堪稱經典。人人都知道,銀比銅貴,金比銀貴,有了差價可賺,爲何不置換銀幣?等到市面上的銀幣漸多,銀價也穩定下來了,趨於一個銀幣換八百枚銅錢的時候,也就沒人在乎到底是用銀幣,還是銅錢了。

銀幣如此,銀礦亦是如此,兩者是因果關係的。要是銀幣濫發,超過了商品的價值,肯定是會貶值的。當官的手裡幾乎都是銀幣,他們能不急嗎?所以陸承啓不僅是爲大順好,也是爲這些官員的錢袋子着想,纔不濫發貨幣的。要是像明朝那樣,濫發寶鈔,到最後擦屁股都嫌它硬了。

徐崇光似乎明瞭了:“那陛下的意思是,該採銀還是要採銀?”

陸承啓點了點頭,說道:“不錯。”

“只是臣不明白,採來銀子不用,堆放在庫房有何意義?”

陸承啓耐心地解釋道:“這叫儲備,亦應不時之需啊!”

漢人都喜歡這樣“未雨綢繆”,徐崇光一聽也就明白了,原來小皇帝還是懂得“勤儉持家”的。“可是陛下,今大理府之威楚、大理、金齒、臨安及元江各地,都有銀礦產出,兩浙路、福建路、廣南東路亦是產銀之地,萬一有人偷採……”

“徐卿不必擔憂,各地州府有監察司嚴加看管,應該無人這般大膽。再者,如今市面上僅流通銀幣,不流通裸銀,便是採了,也難以用出去,何懼之有?”

陸承啓似乎並不擔心有人偷採銀礦,因爲他知道中國的銀礦,大多是貧礦,費時費力不說,還很難煉出來。至於富礦,肯定是被朝廷看管起來了,旁人就是要接近都難。

“至於國庫,更不用擔憂了。

六月將至,夏糧可收,農稅亦可以徵得上來。今年大順除了個別地方,皆風調雨順,夏稅可比平時多收一兩成罷!”陸承啓估計說道。

徐崇光點了點頭,說道:“多虧皇莊出手,今年山東東路百姓方纔能獲救。”

陸承啓笑道:“非也,應當是皇家銀行之大功。去年山東東路秋冬大旱,幾近顆粒無收。若非皇家銀行貸款,山東東路百姓焉能恢復生產?皇莊與皇家銀行,不過互利互惠罷了,真正大功者,皇家銀行也。”

徐崇光點了點頭,說道:“皇家銀行乃是官貸,利息比之民貸,還要少得多。百姓得知消息,紛紛借了一年貸款,連利息都不曾交,只是用田產地契做個抵押罷了。”原來,皇家銀行的借貸業務是一年內償還,是不用利息的。超過一年,才收百分之十。對比起那些“放錢”的錢民,簡直如同送財童子一般。

“可是陛下,臣愚鈍,這皇家銀行到處開設分號,花費頗大,如何能盈收?”

也難怪徐崇光不明白,他是不瞭解真正賺錢的,永遠都是銀行業。陸承啓解釋道:“皇家銀行出具存票,可任意支取,只收百分一手續費。徐卿莫要小看這百分一,聚少成多啊!再加上百姓存款、借貸,總是有利可圖的。假設某人要購置房屋,他沒有餘錢,可先將房屋抵押給皇家銀行,慢慢再還也不遲。房屋你一直住,雖說交多了些錢,也好過失之交臂不是?購置田產、經商亦是一樣道理,不管如何,皇家銀行總是能賺錢的……”

其實,陸承啓還有話未曾說出來,等到皇家銀行深入人心那一日,大順百姓的錢財大多存儲在皇家銀行裡面,看在錢的份上,誰還會造反啊?可以說,陸承啓佈下最大的局,就是皇家銀行了。

徐崇光恍然大悟:“如此說來,皇家銀行總是賺的,永不虧本?”

陸承啓笑道:“正是如此,但朕並不打算只賺不用,皇家銀行的錢,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待得皇家銀行扭虧爲盈後,這蒙學就要由皇家銀行出錢了,皇莊雖賺錢,但總歸是吃力了點……”

蒙學一事,讓大順人人識字讀書,作爲一個儒家子弟,徐崇光是雙手贊成的。

“……不僅蒙學,日後軍中器械、馬匹、監察司等,都要由皇家銀行出資。至於皇莊,則負責皇家大學、皇家軍校、養濟院、施藥局、福利院便行了。”

徐崇光有點不解:“陛下是說,皇家銀行現在是虧錢的?”

陸承啓一愣,然後哈哈大笑道:“到處開分號,哪能賺錢了?沒有個三五年,都不要想着回本啊!但徐卿不用擔心,皇家銀行有皇莊存款,再不濟也能撐下去的。”

徐崇光點了點頭,他知道小皇帝在錢銀一道上的造詣,遠超他的水平,也挑不出什麼毛病來。

“對了,禮部減少度牒發放一事,民間僧侶道士有何反應?”陸承啓突然想起一件事來,今年風調雨順不假,還另外開徵了僧侶道士的農稅、商稅,國庫收入應該不少纔是。

徐崇光苦笑道:“陛下此舉,雖是爲國,但民間褒貶不一。有人拍手稱讚,也有人開口詆譭。但總體來說,還算是平穩的……”(未完待續。)!!本站重要通知:本站的免費小說app,無廣告、無錯誤、更新快,會員同步書架,文字大小調節、閱讀亮度調整、更好的閱讀體驗,請關注微信公衆號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下載免費閱讀器!

第五百五十九章:一炮之威第二百五十章:產量不夠第六百零二章:全權處理第七百七十八章:偃旗息鼓第八百三十八章:哀兵還是不勝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四百一十二章:天家之人不簡單第六百三十七章:封彌謄錄第七百一十二章:內鬥不可取第六百七十二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七百五十九章:大銀礦第八百二十五章:議增兵,滿朝皆驚 上第八百八十四章:海上絲綢之路第六百七十七章:猜測第四百七十九章:敵疲我打第二百五十四章:固執己見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第九百五十六章:大勝第三百三十九章:再開蹴鞠聯賽第七百九十七章:大戰在即第三百八十五章:遼國黨爭第一百四十一章:射藝較技 中第一百零八章:皇家御膳第七十九章:久攻不下第一百六十章:狂風暴雨的前奏第三百九十一章:狼狽爲奸第一百五十章:風雨欲來第三百九十六章:完顏劾裡鉢第八百八十六章:利民之政第二百八十六章:死到臨頭不自知 下第八百零五章:伏兵盡起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六百四十九章:不安分的安南第五百四十章:排查第四百五十一章:攤牌第四十七章:廷議春闈第五百五十六章:王韶大婚第四百二十一章:校正刊印第四十九章:春闈第七十九章:久攻不下第九百二十章:叛徒第五百八十五章:江南風景舊曾諳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七百七十七章:賜金券,免彈劾第二章:失魂症第七百零一章:懇求出兵第六百九十三章:上奏第八百八十二章:認罪第四百八十章:妖法第二百四十四章:鬱悶第一百二十二章:金龍杯第二百四十四章:鬱悶第九百五十三章:拼死不退第五十六章:大學落成第五百九十二章:太后意屬第七百二十三章:呂梁山上第633章:再起波瀾第一百一十五章:民牧之法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論聖賢?第九百一十八章:來年開春第五百二十八章:收買第八百一十五章:避實就虛第四百九十五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下第二十章:走上正軌第六百八十六章:舉薦第八百零四章:拖延時間第七百零九章:曉之以理第五百三十一章:吹皺一池春水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五百八十二章:大捷第一百三十七章:申請鑄炮第八百五十四章:江南糧倉第二百一十九章:不會就練第三百一十八章:授劍欽差第七十九章:久攻不下第三百零四章:人間美味第五十五章:報紙的影響力第一百八十四章:佈網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賜第第一百六十一章:光與影第八百三十八章:哀兵還是不勝第八十九章:拔營第六十二章:討論火炮第八十二章:另生計謀第六百二十三章:策問時政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四百三十一章:抽絲剝繭第二十九章:驚世發明第六百九十九章:蝗災第二百七十章:驟然大雨第九百一十七章:民情激憤第六百九十章:自請降職第七百三十五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六百七十六章:先帝諡號第四百八十章:妖法第一百八十三章:如何處置高麗第八百零三章:出城迎敵第九百七十四章:治水大成
第五百五十九章:一炮之威第二百五十章:產量不夠第六百零二章:全權處理第七百七十八章:偃旗息鼓第八百三十八章:哀兵還是不勝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四百一十二章:天家之人不簡單第六百三十七章:封彌謄錄第七百一十二章:內鬥不可取第六百七十二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七百五十九章:大銀礦第八百二十五章:議增兵,滿朝皆驚 上第八百八十四章:海上絲綢之路第六百七十七章:猜測第四百七十九章:敵疲我打第二百五十四章:固執己見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第九百五十六章:大勝第三百三十九章:再開蹴鞠聯賽第七百九十七章:大戰在即第三百八十五章:遼國黨爭第一百四十一章:射藝較技 中第一百零八章:皇家御膳第七十九章:久攻不下第一百六十章:狂風暴雨的前奏第三百九十一章:狼狽爲奸第一百五十章:風雨欲來第三百九十六章:完顏劾裡鉢第八百八十六章:利民之政第二百八十六章:死到臨頭不自知 下第八百零五章:伏兵盡起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六百四十九章:不安分的安南第五百四十章:排查第四百五十一章:攤牌第四十七章:廷議春闈第五百五十六章:王韶大婚第四百二十一章:校正刊印第四十九章:春闈第七十九章:久攻不下第九百二十章:叛徒第五百八十五章:江南風景舊曾諳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七百七十七章:賜金券,免彈劾第二章:失魂症第七百零一章:懇求出兵第六百九十三章:上奏第八百八十二章:認罪第四百八十章:妖法第二百四十四章:鬱悶第一百二十二章:金龍杯第二百四十四章:鬱悶第九百五十三章:拼死不退第五十六章:大學落成第五百九十二章:太后意屬第七百二十三章:呂梁山上第633章:再起波瀾第一百一十五章:民牧之法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論聖賢?第九百一十八章:來年開春第五百二十八章:收買第八百一十五章:避實就虛第四百九十五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下第二十章:走上正軌第六百八十六章:舉薦第八百零四章:拖延時間第七百零九章:曉之以理第五百三十一章:吹皺一池春水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五百八十二章:大捷第一百三十七章:申請鑄炮第八百五十四章:江南糧倉第二百一十九章:不會就練第三百一十八章:授劍欽差第七十九章:久攻不下第三百零四章:人間美味第五十五章:報紙的影響力第一百八十四章:佈網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賜第第一百六十一章:光與影第八百三十八章:哀兵還是不勝第八十九章:拔營第六十二章:討論火炮第八十二章:另生計謀第六百二十三章:策問時政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四百三十一章:抽絲剝繭第二十九章:驚世發明第六百九十九章:蝗災第二百七十章:驟然大雨第九百一十七章:民情激憤第六百九十章:自請降職第七百三十五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六百七十六章:先帝諡號第四百八十章:妖法第一百八十三章:如何處置高麗第八百零三章:出城迎敵第九百七十四章:治水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