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

陸承啓轉入後殿之後,整個人纔算稍稍放鬆了點。面對這些官場上的老油條,花費的精力比處理一大堆國事還有累。

還好造船一事,陸承啓已經偷天換日成功,順利堵住了羣臣的嘴。他們現在不反對,就代表以後都沒有機會反對了。有了新式戰船之後,繼續研發下去,漢人就永遠領先世界一大步。提早進入大航海時代,引領新的經濟增長點,那時候,恐怕沒有一個國家能和大順做對抗了吧?

當然,要先解決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不然航海厲害,也不過是步正牌歷史上的宋代後塵罷了。

這個是陸承啓的野心,這個野心要實現,僅靠陸承啓一個人的努力是不可能的,還需要一個逐漸壯大的商人階層。把中國人耗在內鬥的聰明,用在做全世界民族的生意上,則中華文明永遠不會滅亡。

依照陸承啓所知道的歷史,他只能把大順帶到這個地步。有時候歷史就是差轉折的那一步,因爲歷史是由人創造的,人的抉擇就是歷史的抉擇。當決定性人物的一個政策變動,很可能便是歷史的轉變。

一日的時間,一晃而過。

第二日,依舊是細雨飄飄,似乎沒有斷絕的時候。當陸承啓起**之時,望着依然黑沉沉的天空,緊皺起了眉頭。

下雨是好事,可連續的下雨,特別是大雨到暴雨,不論後世還是這個時代,都是讓人非常擔憂的。雖然人類的進化,決定了人類有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改造的後果,是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災難發生。大自然的力量,非人類能對抗。唯有順其自然,方能加以利用。

雨不斷地下着,一道道閃電不時劃過天邊,發出陣陣響雷。雨水打在瓦片之上,發出清脆的聲響。交疊起來。卻讓人覺得心煩。

長安城中大理寺衙門,在辰時已經打開了。若是對京兆府衙門判決不滿者,還可以來大理寺申訴。和京兆府衙門一樣,敲響大理寺外的鳴冤鼓。便有衙役帶你進入大理寺中,由從三品的大理寺卿親自審理。

大理寺卿的工作,可比刑部衙門的事情多得多了。不僅要對各地奏報的案件進行審理,還要對其中的冤案作出判斷。若是有所失職,報到刑部了。刑部追查下來,大理寺卿可就要受罪了。

因爲小皇帝對今日這件案子十分看重,大理寺卿不敢怠慢,點卯之後,便着手準備了審訊事宜了。待得王安石、刑部陪審官員到達之後,大理寺卿立即傳令帶人犯,準備開審。

王安石是陸承啓欽點的旁聽者,在公堂之上是有位置坐的。只見王安石毫無拘束感,甚至還仔細打量了一番坐在主審位的大理寺卿,似乎想得到什麼信息一樣。

這大理寺卿生得白白淨淨。看樣子和王安石年紀差不多,乃是元綬十二年進士,喚作任棋燊。王安石看着眼前這個年紀相仿的任棋燊,心中大不是滋味。若不是這該死的出身,或許他的官職不會比任棋燊低。

不是王安石自誇,正牌歷史上的王安石,確實有這個能力。奈何天意弄人,此時不是宋朝,導致王安石現在連科舉的資格都不曾混到,更別說做官了。

自衙役去監獄提犯人的時候。王安石臉上的神情倒沒有什麼變化。圍觀的百姓不明所以,皆對這個白身秀才的身份議論紛紛。即便是早就得到消息的官員、胥吏、衙役等人,心中也對這個膽大包天的白身秀才有點側目。

宛若萬人矚目一般,王安石愣是沒有表現得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反而非常規矩地端坐在椅子上,只是心神不知道飄到哪裡去了。

不多時,從長安城監獄,天牢裡面提出來太原王家家主,王元士在一干衙役的看押下,帶着鐐銬枷木。叮叮鈴鈴地拖着雨水,從側門進入到了公堂之中。

王安石注意到,王元士並沒有受到什麼嚴刑逼供,除了剝成只剩一襲囚衣之外,精神亦不差。看來在天牢裡面,是過得有滋有味啊!

王元士的氣場不弱,身爲階下囚,卻依舊步履穩固,氣度雍容,神情沒有絲毫波動。王安石對於這個名義上的王家家主,本來是有些怨憤的。若不是太原王家的拖累,他們臨川王家不至於幾代人都不能科考。

可現在看到了王元士的氣度,王安石的怨憤稍解,似乎明白了一點爲何太原王家要這麼做了。

大理寺卿任棋燊看得王元士這般淡定的表情,眉頭一皺,覺得他不尊國法,立即拿起驚堂木一拍,喝道:“堂下犯人,爲何見到本官還不下跪?”

王元士擡頭看了看任棋燊頭上懸掛着的那面“報國家聲”的匾額,似乎感覺到這四個字在嘲笑着自己,他不由自主地也笑了。

王元士緩緩地說道:“老夫王某,一生只跪天跪地,跪父母祖先,跪當朝聖上,卻不知爲何要向你下跪?”

此言一出,圍觀的百姓登時安靜了下來,知道有好戲來了。大順並不是沒有跪拜,只是一般情況下不需要跪拜。要是向生人跪拜,除了謝恩之外,便是認罪了。王元士這麼說,擺明了是說自己無罪。

犯人拒不認罪,自古以來便有之。除非屈打成招之外,對付這種不見棺材不掉淚的人,就是要拿出過硬的證據來。

大理寺卿任棋燊冷冷一笑,說道:“既然犯人認爲自己無罪,那便有請證人上堂!”

王元士仍舊是一派清閒的模樣,並沒有因爲任棋燊的恫嚇而動搖,看來是深得“坦白從寬,牢底坐穿;抗拒從嚴,回家過年”的心得。只要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王元士犯法,那按《大順律》是要放人的。想必王元士一開始就這麼打算了,才如此有恃無恐。

隨着那名衙役迴轉,一個太原府口音的漢子被帶到了公堂之上,見到這麼大的陣仗,那漢子嚇得兩腿如篩糠,與淡定的王元士一比較,實在是一個天一個地,不能相提並論。

任棋燊對於這種情況見得多了,很有經驗地說道:“堂下可是太原府,晉陽城人士,金大郎?”

那人結結巴巴地開口說道:“小……小人正……正是……”(。)

第八百七十七章:皮影第一百八十二章:歡喜的盧胖子第二百九十二章:暫且留下第二百三十九章:金錢卦第二百一十一章:暗中緊盯第八百九十章:增商稅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三百七十一章:火炮初成 四第八百九十八章:譜成曲子第六百八十四章:良莠不齊第四百六十九章:兵行險着第七百八十五章:船隊第三百三十四章:趕路第一百二十二章:金龍杯第八百七十八章:女婿到訪第五百五十七章:淑女于歸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五百零七章:情愫暗生第五百四十四章:相面之學第六百四十一章:高興不起來第三百零四章:人間美味第五百八十五章:江南風景舊曾諳第九百七十五章:來了新客第九百零五章:征服第四百零二章:還是錢的問題 下第四百五十五章:以進爲退第七百一十四章:新奇玩意第二百零七章:常平倉 上第七百四十六章:引氣第六百七十七章:猜測第七百一十六章:盛世初顯 二第六百一十章:亦農亦匪第二百五十九章:狗頭軍師第九十一章:備戰第三百四十五章:血濺五步第七百章:真臘、占城來使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四百五十五章:以進爲退第九十一章:備戰第四百三十五章:蘇轍蘇子由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三百九十八章:整頓吏治第四百零六章:緣何失敗?第九百一十八章:來年開春第二百七十四章:登聞鼓第三百二十六章:關學興起的前奏第八百八十八章:又沒錢了第一百零八章:皇家御膳第一百一十八章:試築馳道 下第三百一十二章:多事之秋第一百八十六章:準備事宜第五百七十章:中計了第八十章:等待時機第八百五十七章:黨爭第六十章:閒下來的皇帝第613章:惹不起就躲第四百五十六章:慈懿仁和皇太后第五百一十八章:火炮成第七十四章:填土戰術第一百二十七章:口水戰第二百四十二章:來自衙役的消息第二百三十章:尊慈太后第三百三十五章:一夥蟊賊第七百三十七章:採石第七百零八章:有事要奏第一百七十二章:定計第六百一十一章:道路不通第九百六十章:最後的決戰 一第三百零三章:大儒說,食不可語第四百七十一章:已恭候多時!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四百五十三章:遼國皇后蕭觀音第四十五章:元宵之夜第三百九十四章:女真崛起第二百四十六章:水賊火併第二百七十一章:再次廷議第四百八十章:妖法第五百八十一章:江湖上還有他的傳說第五十七章:帶上軍官踩場子第二百三十七章:風水“大師”第四十八章:算術奏對第七百一十八章:盛世初顯 四第八百八十七章:琉球瓊州第九十八章:戰後總結第八百三十章:誰人出使?第七百五十九章:大銀礦第四百七十六章:再而衰,三而竭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五百二十四章:火炮裝船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六百四十二章:集英殿上第五百六十章:晴天響雷第九百一十八章:來年開春第二百零八章:常平倉 下第五百三十九章:震驚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四百八十三章:又立奇功第八百一十五章:避實就虛第一百一十二章:皇家銀行第五百八十五章:江南風景舊曾諳
第八百七十七章:皮影第一百八十二章:歡喜的盧胖子第二百九十二章:暫且留下第二百三十九章:金錢卦第二百一十一章:暗中緊盯第八百九十章:增商稅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三百七十一章:火炮初成 四第八百九十八章:譜成曲子第六百八十四章:良莠不齊第四百六十九章:兵行險着第七百八十五章:船隊第三百三十四章:趕路第一百二十二章:金龍杯第八百七十八章:女婿到訪第五百五十七章:淑女于歸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五百零七章:情愫暗生第五百四十四章:相面之學第六百四十一章:高興不起來第三百零四章:人間美味第五百八十五章:江南風景舊曾諳第九百七十五章:來了新客第九百零五章:征服第四百零二章:還是錢的問題 下第四百五十五章:以進爲退第七百一十四章:新奇玩意第二百零七章:常平倉 上第七百四十六章:引氣第六百七十七章:猜測第七百一十六章:盛世初顯 二第六百一十章:亦農亦匪第二百五十九章:狗頭軍師第九十一章:備戰第三百四十五章:血濺五步第七百章:真臘、占城來使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四百五十五章:以進爲退第九十一章:備戰第四百三十五章:蘇轍蘇子由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三百九十八章:整頓吏治第四百零六章:緣何失敗?第九百一十八章:來年開春第二百七十四章:登聞鼓第三百二十六章:關學興起的前奏第八百八十八章:又沒錢了第一百零八章:皇家御膳第一百一十八章:試築馳道 下第三百一十二章:多事之秋第一百八十六章:準備事宜第五百七十章:中計了第八十章:等待時機第八百五十七章:黨爭第六十章:閒下來的皇帝第613章:惹不起就躲第四百五十六章:慈懿仁和皇太后第五百一十八章:火炮成第七十四章:填土戰術第一百二十七章:口水戰第二百四十二章:來自衙役的消息第二百三十章:尊慈太后第三百三十五章:一夥蟊賊第七百三十七章:採石第七百零八章:有事要奏第一百七十二章:定計第六百一十一章:道路不通第九百六十章:最後的決戰 一第三百零三章:大儒說,食不可語第四百七十一章:已恭候多時!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四百五十三章:遼國皇后蕭觀音第四十五章:元宵之夜第三百九十四章:女真崛起第二百四十六章:水賊火併第二百七十一章:再次廷議第四百八十章:妖法第五百八十一章:江湖上還有他的傳說第五十七章:帶上軍官踩場子第二百三十七章:風水“大師”第四十八章:算術奏對第七百一十八章:盛世初顯 四第八百八十七章:琉球瓊州第九十八章:戰後總結第八百三十章:誰人出使?第七百五十九章:大銀礦第四百七十六章:再而衰,三而竭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五百二十四章:火炮裝船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六百四十二章:集英殿上第五百六十章:晴天響雷第九百一十八章:來年開春第二百零八章:常平倉 下第五百三十九章:震驚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四百八十三章:又立奇功第八百一十五章:避實就虛第一百一十二章:皇家銀行第五百八十五章:江南風景舊曾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