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登聞鼓

見御史中丞和小皇帝槓上了,在場的所有官員都面面相覷,不敢作聲。(..)自古以來,敢這麼當面“廷諍”的,也不算得少見了。隨着時間的推移,這樣的官員是越來越少了,大都會顧及自己的臉面和皇帝的臉面,會採取畢竟委婉的方式,這樣不僅能保證自己的意見能最大程度被皇帝所接受,也會讓皇帝的臉面上好看一些,事情多了婉轉的餘地。

可李然這個愣頭青,牛一樣的脾氣,管他是天王老子,認準的死理就絕不放手,哪怕對方是皇帝。這學術之爭,原來是文人之間的事情,皇帝管不着這個。你們愛信哪一個學派的學說就信,只要不是造反的邪教之類的,皇帝那是理都不想理。

皇帝給了你們這個自由,到頭來自己卻沒有了推崇學說的資格了,這是哪門子道理?言官廷諍,陸承啓早有心理準備,他氣惱不過的是,這個老頭子李然居然拿這種事情來做文章,簡直大失風範,與謙謙君子之風的張載,相就差得遠了,心中不免一陣失望。換個意思相近的詞便是怒其不爭,天底下這麼多不平的事情,不見你們言官提出來,稍稍動了一下你們的奶酪,便這麼着緊。到現在,陸承啓纔算看穿了這些所謂“不爲名,不爲利”的言官的性質,明裡說不爲名,其實愛名聲愛到骨子氣去了;說是不爲利,一個勁地挑同僚的毛病,似乎別人做不成聖人就不能當官一樣。得到了政績,又想被皇帝看到,好升官發財。

陸承啓氣憤的是這個啊!

一時間,大慶殿中的氣氛詭異,有種說不出的壓抑之感。小皇帝的憤怒已經寫在了臉上,除了沒心沒肺的李然沒有知覺之外,其餘文武百官都被這樣的氣勢壓得低下了頭,看着手中的朝笏,似乎上面有什麼春宮圖一樣。看得目不轉睛。

此時的大慶殿中,寂靜得掉根針都能聽得一清二楚。文武百官都怕小皇帝遷怒到自己,連忙裝作看不到一樣,全都低着頭。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故事,大家都明白。小皇帝的手段雖然不算高明,可他善用權勢,以勢相壓,乃是陽謀之計。誰能吃得消?一旦小皇帝憋着勁使壞,給你幾雙小鞋穿穿,那就有你好看的了。唯今之計,還是眼不見爲淨,裝作看不到吧!

正當君臣兩人大眼瞪小眼,互不退讓的時候,忽聞殿外傳來一陣密集的鼓聲。陸承啓的餘怒未消,大聲喝道:“誰人在敲鼓?”

陸承啓的火氣盡顯,駭得小黃門連忙跑出大慶殿外,尋找鼓聲的來源。

只是一些兩朝元老。聞得這樣的鼓聲,臉上都顯出一種耐人尋味的神色,似乎在等着看好戲。

陸承啓最是擅長觀察細節,對於這些官員的神情,高高在上的他,盡收入眼裡,暗自琢磨着:“難道這裡面有什麼蹊蹺不成,怎麼這些老油條,一個個的臉色都如此古怪?”想到此處,心裡加強了防備。

做皇帝就是這樣。孤家寡人一個,哪怕是最親近之人,都要防備一二,更何況是這些臣子。哪怕是心腹。也要恩威並施,纔敢放心使用。皇帝最怕的三件事,第一便是造反,第二是不知道手底下的官員瞞着他什麼事情,第三是天底下的讀書人都爲他所用了。所以說,做皇帝其實並沒有表面上看得那樣風光。箇中滋味。只有真正做到了這個位置,才能體會得到。

鼓聲仍不依不撓地響着,聽得陸承啓直皺眉。過得半刻鐘,小黃門才疾跑進大慶殿,彎身九十度鞠躬說道:“陛下,此乃宣德樓外百姓登聞鼓,是以鼓聲大作,驚擾陛下。”

陸承啓一愣,突然間想起來登聞鼓院這回事。太祖年間,效仿先秦,設置登聞鼓,置司管登聞鼓、隸屬諫院的專職衙署“登聞鼓院”,鼓在宣德門南街西廊,院在門西之北廊,當事者可先去擊鼓,會有本部的官吏來接訪,再將他們的詞狀轉呈皇帝。

太祖此舉用意,無非是廣開言路,擊鼓者不受身份所限。太祖曾言:“凡言朝政得失、公私利害、軍期機密、陳乞恩賞、理雪冤濫,及奇方異術、改換文資、改正過名,無例通進者,均許到本院陳情。”

當然,登聞鼓的設置,也不是很完善的。常言道,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自古以來,民告官的難度,從來沒有降低過。官官相護的黑暗,一直是主旋律。大順朝雖然沒有什麼路引這類的通行證,可一個普通百姓要千里迢迢地趕到長安城,去敲登聞鼓,還是困難重重。

雖然歷代大順皇朝,對敲登聞鼓的都會給予重視,但一個縣、州、路這樣的訴訟多了的話,沒有一個皇帝是喜歡的,直接會把這個縣、州、路的主官政績看一遍。哪個官員經得起查的,不查還好,一查準出事。

時日一久,各地方官員便暗地裡限制百姓的出行了,要經過京兆府,更是盤問三代,若是得知你是去告御狀的。得了,你還是回家呆着吧,有惡吏一天十二時辰看守着你!

登聞鼓還有一個弊端,那便是給官告官了另一條途徑。通過控制治下“良民”敲登聞鼓,達到抨擊政敵的目的,風險小不說,收益還挺高。曾一時風靡整個大順朝堂,弄得人人自危。

後貞德元年,真宗下詔斥責這種不正之風:“諸州民詣闕舉留官吏,多涉徇私,或非素願。自今百姓僧道,更不得輒詣闕庭。如敢違越,其爲首者論如律。”

意思便是,若敲登聞鼓訴事若不實,按《大順律》將判八十杖的肉刑。嚴令一出,擊登聞鼓之人大爲減少。及元綬年間,不過寥寥十數起。

等到陸承啓登基以來,這洪祥年間,更是沒有一起。直到今日,纔算是破了先例,有冤屈之人,擊登聞鼓,告御狀。

陸承啓明白了原委之後,先前的怒氣也漸漸散去,反倒覺得新奇。在後世見多了攔路告御狀的宮廷劇,武俠劇,沒想到現在一個活生生的案例便要在自己面前發生,實在有趣得緊。當即說道:“擊登聞鼓之人何在,帶入大慶殿中,朕親自過審!”(。)

第二百八十四章:妙計安天下第二百零八章:常平倉 下第三十一章:邊關急報第五百五十六章:王韶大婚第二百七十一章:再次廷議第四百二十九章:暗中保護第七百二十六章:風水問題第七百零三章: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四百一十九章:處置第六百四十一章:高興不起來第615章:密旨到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第七百九十章:有些不對勁第五百四十一章:三日破案第五百五十六章:王韶大婚第一百零九章:福利院第四百六十五章:老將猶顯雄風第四百零五章:元綬新政舊事第九百一十五章:八百里邊關急報第七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六百一十八章:親自走一趟第六十八章:兵貴神速第五百七十一章:耍小性子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二百七十八章:死不認罪第二百九十三章:雨夜自思第一百四十七章:吐納功第三百八十四章:御帳親騎第三百零八章:新式戰船模型 上第二百四十六章:水賊火併第八百零八章:大捷!第三百二十三章:往事如煙第九十九章:捷報傳來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七百四十六章:引氣第六百八十五章:蒙學第一人第九百二十章:叛徒第九百六十一章:最後的決戰 二第四百六十一章:秋獵第七百零三章: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七百七十一章:種家將第三百五十四章:遼國困局第二十六章:皇家軍校第一百八十七章:交付俘虜第九百五十五章:慘烈的肉搏戰第八百二十九章:擬國書第一百零二章:伏擊 上第二百四十九章:棉花第二百一十九章:不會就練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三章:楊太師第五百一十五章:小登科第四百零一章:還是錢的問題 上第二百五十五章:首犯到京第一百三十四章:懸掛的地圖第六百一十一章:道路不通第五百零八章:無話不說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十一章:動輒雷霆第五百八十七章:就事論事第九百四十章:揚威大漠第三百九十章:蕭胡睹第六百五十章:臣失職!第五百六十六章:好一條大漢第三百九十四章:女真崛起第八百六十二章:不得不服第二百零九章:精耕細作的前提第一百零五章:親自授課第八十七章:經濟制裁第七百四十五章:上林苑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賜第第五百三十七章:佈局第三百八十三章:反意漸露第九百七十七章:改革科舉第六百九十七章:大理來奏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六百二十一章:秋闈將至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三百九十六章:完顏劾裡鉢第九百一十一章:馬價第七百四十五章:上林苑第八百五十九章:震動朝野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六百四十五章:一門四進士第七百三十九章:神仙中人 上第八百三十三章:你是來投降的麼?第九百三十二章:劍指臨潢府第一百一十一章:諸市第五百三十二章:是巧合,還是故意爲之?第三百三十七章:大火第四百一十九章:處置第八百九十一章:明教復現第五百一十章:終見真容第八百五十二章:青壯第八百五十四章:江南糧倉作品上傳一個月感言第七百八十五章:船隊第七百零五章:倭國來使第三百一十章:天公作美
第二百八十四章:妙計安天下第二百零八章:常平倉 下第三十一章:邊關急報第五百五十六章:王韶大婚第二百七十一章:再次廷議第四百二十九章:暗中保護第七百二十六章:風水問題第七百零三章: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四百一十九章:處置第六百四十一章:高興不起來第615章:密旨到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第七百九十章:有些不對勁第五百四十一章:三日破案第五百五十六章:王韶大婚第一百零九章:福利院第四百六十五章:老將猶顯雄風第四百零五章:元綬新政舊事第九百一十五章:八百里邊關急報第七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六百一十八章:親自走一趟第六十八章:兵貴神速第五百七十一章:耍小性子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二百七十八章:死不認罪第二百九十三章:雨夜自思第一百四十七章:吐納功第三百八十四章:御帳親騎第三百零八章:新式戰船模型 上第二百四十六章:水賊火併第八百零八章:大捷!第三百二十三章:往事如煙第九十九章:捷報傳來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七百四十六章:引氣第六百八十五章:蒙學第一人第九百二十章:叛徒第九百六十一章:最後的決戰 二第四百六十一章:秋獵第七百零三章: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七百七十一章:種家將第三百五十四章:遼國困局第二十六章:皇家軍校第一百八十七章:交付俘虜第九百五十五章:慘烈的肉搏戰第八百二十九章:擬國書第一百零二章:伏擊 上第二百四十九章:棉花第二百一十九章:不會就練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三章:楊太師第五百一十五章:小登科第四百零一章:還是錢的問題 上第二百五十五章:首犯到京第一百三十四章:懸掛的地圖第六百一十一章:道路不通第五百零八章:無話不說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十一章:動輒雷霆第五百八十七章:就事論事第九百四十章:揚威大漠第三百九十章:蕭胡睹第六百五十章:臣失職!第五百六十六章:好一條大漢第三百九十四章:女真崛起第八百六十二章:不得不服第二百零九章:精耕細作的前提第一百零五章:親自授課第八十七章:經濟制裁第七百四十五章:上林苑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賜第第五百三十七章:佈局第三百八十三章:反意漸露第九百七十七章:改革科舉第六百九十七章:大理來奏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六百二十一章:秋闈將至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三百九十六章:完顏劾裡鉢第九百一十一章:馬價第七百四十五章:上林苑第八百五十九章:震動朝野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六百四十五章:一門四進士第七百三十九章:神仙中人 上第八百三十三章:你是來投降的麼?第九百三十二章:劍指臨潢府第一百一十一章:諸市第五百三十二章:是巧合,還是故意爲之?第三百三十七章:大火第四百一十九章:處置第八百九十一章:明教復現第五百一十章:終見真容第八百五十二章:青壯第八百五十四章:江南糧倉作品上傳一個月感言第七百八十五章:船隊第七百零五章:倭國來使第三百一十章:天公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