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秋闈將至

“啪!!!”

一份奏摺被狠狠地拍落在龍案上,陸承啓有點吹鬍子瞪眼的意味,嘴上罵道:“好算計啊好算計,都算計到朕的頭上了!”

高鎬在旁邊嚇得連忙跪下道:“陛下息怒!”

陸承啓心煩地揮了揮手,說道:“你且起來,不關你事!”高鎬也不敢多問,只好訕訕地起身。陸承啓也站起身來,負手在背,一邊踱着步子,一邊說道:“高鎬,朕問你,朕對那些水賊如何?”

高鎬連忙回答道:“陛下仁慈,從不追究其造反之罪,甚至還陸續下詔,封賞其官職,已經仁至義盡。”

陸承啓搖了搖頭,說道:“想來是朕的施恩不夠啊,矩州那邊的山寨頭子,居然拒絕了招安,非得朕下一道聖旨,詔告全國才行!”

高鎬先是一愣,旋即就明白了過來:“這些賊子,真把自己當人物了啊?陛下無須動怒,只需禁軍一到,肯定將其化爲齏粉!”

“不,他們既然要聖旨,要天下人知曉,那朕就給他們!”陸承啓深思熟慮之後,緩緩地說道:“千金買馬骨,朕還是捨得的。但他們招安之後,仍然爲非作歹,就莫怪朕不講情面了。”

“陛下仁慈,乃是他們的造化!”高鎬不輕不重地拍了一記馬屁,他算是摸準了陸承啓的性情,知道小皇帝最討厭人家拍他馬匹。但拍馬屁是件技術活,拍在馬腿上活該那是自己活該。陸承啓是聽不得太肉麻的馬屁,這等不輕不重的,還是可以接受的。

陸承啓頗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說道:“你怎麼進殿了,難道有臣子要求見?”

高鎬微笑道:“果然什麼事都瞞不住陛下,確實是有大臣請求覲見陛下。”

“哦,不是剛下例朝嗎,怎麼有事不在例朝上說?”陸承啓淡淡地說道。

這話高鎬的不敢接的,要是接了,說不定就成了“同黨”了。“行了,說罷,是誰?”

高鎬這纔敢回答道:“啓稟陛下,禮部尚書馮承平求見。”

“哦,是他啊!宣他覲見吧,一把年紀了,在殿外站了這麼久,也該累壞了……”

“陛下如此體恤大臣,大臣又如何不盡心盡力爲朝廷辦事?”高鎬又拍了一記不輕不重的馬屁,這回算是拍到馬腿上了。

陸承啓皺眉道:“你做好分內之事就行了,莫要多言其他。禍從口出,這道理你應該懂。”

高鎬連聲說“是”,然後慢慢地躬身退出了垂拱殿。不多時,一個穿着二品官服,端着朝笏,一副剛剛下朝模樣的官員踏入了垂拱殿之中。

“臣馮承平,拜見陛下,陛下萬歲!”

陸承啓也沒有回到座位上,站在龍案前,以奇怪的眼神掃了他一下:“是馮卿啊,來人,賜坐!”

“謝陛下!”

馮承平也不客套,熟稔地坐在椅子上,三分二的屁股都騰在空中,生怕惹得這小皇帝不高興。

陸承啓見他坐下後,便緩緩地問道:“馮卿求見於朕,想必是有要事。怎麼不在例朝上明言,卻要私下見朕?”

馮承平連忙說道:“陛下,秋闈將至,,試題仍未定下,臣憂慮重重,纔不得以求見陛下……”

陸承啓一愣,很快將自己的尷尬掩飾過去,大大方方地說道:“這幾日政事繁多,朕竟忘了確定試題一事。馮卿如此上心,朕心甚慰。嗯,待朕找一找,前些時日馮卿呈給朕的奏摺,朕不知放到哪裡去了。”

馮承平心道:“這皇上當得也是夠糊塗了,秋闈這麼重要的事,竟說忘就忘。不過想來也是,皇上再開秋闈,不過是爲了籠絡人心。這十品官制一出,天下譁然,用些手段,再開恩科,也算是補償了一番天下士子。只是可惜了往後再無官吏之分,小吏亦能做朝廷大員,這實在有違聖賢之道啊!”

這話他是萬萬不敢在陸承啓面前說的,他的“聖賢之道”,和陸承啓的“聖賢之道”截然不同。說白了,馮承平要的“聖賢之道”,則是少數人掌握了儒家要義,對科舉進行壟斷,這考出來的官,全都是他們自己人,容易形成文官集團。而陸承啓旨在打破這個文官集團,自然會觸犯到這些既得利益集團,但長久以往,是對國家有利的。其實小吏中,也有大才幹之人,只是限於出身,竟無法施展抱負。而一些尸位素餐的官員,卻佔着茅坑不拉屎,爲官不辦事,卻熱衷於享樂。這些官員,是十分害怕十品官制的。因爲隨着十品官制的推出,伴隨着全新的政績考察制度。這個政績考察,一半來自於吏部的考察,而另一半,則來源於各地監察司收集的百姓口碑。

要是以往,吏部那裡有些熟人的,還能辦點事,畢竟這官場的東西,不是嚴打就能完全杜絕的。而現在對半開,監察司又是小皇帝的私人情報站,百姓對這個官怎麼評價,輪得到吏部指手劃腳嗎?顯然不是,所以很自然,這無疑給很多佔着茅坑不拉屎的官員敲響了喪鐘,竟有些惶惶不可終日的感覺。若論辦事能力,這些官員半點都欠奉,可要是說到貪污受賄,喝酒品茶,這些蛀蟲那是樣樣精通。

隨着十品官制的深入推廣,從京兆府一路向全國擴散,這些官員差點沒求神拜佛,深怕自己的劣跡被小皇帝知道,來個一貶再貶,甚至直接罷官,那他們的臉面可就不知道往哪裡放了。

馮承平自然也收到了門下弟子的求救,他只回了四個字“好自爲之”,就不敢細談了。所有明眼人都知道,只要秋闈一過,十品官制正式實施,那大順的官場,就真的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了。這個變化對百姓自然是好的,官和吏不再分家,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員也只能學着辦事了。引入了競爭機制後,這些官員能不能比得過小吏還兩說!幸虧逼得小皇帝留了一手,十品官要是沒通過科舉,還是不能晉升。但小吏也能科考,說白了其實也差不多了。

換句話說,當官不再是金飯碗,連鐵飯碗都不算了。十品官制一旦實行,當官就是瓷飯碗。你要是能幹,瓷飯碗就會越做越大;你要是沒才幹,只會誇誇其談,治下一塌糊塗,那不好意思,瓷飯碗碎了,你另尋謀生去吧!

爲什麼文官集團這麼痛恨十品官制?不是小吏能當官,而是新的政績考察制度,讓他們心中不安!(未完待續。)

第七百五十七章:被砸暈了第一百六十章:狂風暴雨的前奏第九百六十六章:最後的決戰 七第626章:考個科舉不容易啊!第七百一十九章:盛世初顯 五第四百七十三章:如何佈陣第八十八章:隔閡初生第七十四章:填土戰術第八百九十七章:傳召第七章:天子親軍第三百零八章:新式戰船模型 上第九百七十五章:來了新客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一百六十章:狂風暴雨的前奏第一百九十六章:手下見真章第三百五十章:船塢第三百六十七章:公共馬車第一百一十六章:班師回京第八百六十章:調職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七百七十一章:種家將第八百三十四章:不受降第六百六十八章:榷酒第七百零五章:倭國來使第八百一十一章:人呢?第一百三十四章:懸掛的地圖第四百五十九章:煽風點火第八十章:等待時機第三百四十章:吐着吐着就習慣了第四百四十四章:誅心之言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四百章:別以爲朕不知道!第八百三十七章:背水一戰第六百五十五章:心不在焉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三百三十四章:趕路第七十章:契丹先鋒第二百零九章:精耕細作的前提第九百七十二章:女真歸降第二百八十七章:背信棄義第九百四十五章:追擊第二十七章:老將出馬第九十章:夜襲準備第四百四十二章:有苦不能言第七百五十二章:買通第一百九十一章:太原王家第七百六十二章:微服出巡第一百一十九章:端午節第六百五十三章:西廂一夜第二十二章:中秋佳節第三百六十六章:出城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八百七十三章:不可不防!第一百八十一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五百六十九章:離間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論聖賢?第四百五十五章:以進爲退第一百一十五章:民牧之法第二百七十章:驟然大雨第八百三十九章:收復“故土”第九百二十六章:大獲全勝第六百二十四章:王家到京第三百三十三章: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第五百一十六章:蠻力打不過計謀第四百一十三章:隱秘第九百五十六章:大勝第一百四十一章:射藝較技 中第十二章:制定俸祿第五十章:金榜題名第二百二十九章:百善孝爲先第二十四章:蘇軾蘇子瞻第八百零八章:大捷!第三百八十八章:打不得!第八百九十一章:明教復現第四百八十二章:打完就跑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二百零四章:民心所向第二百九十章:前來歸順 上第九十九章:捷報傳來第九百零九章:此消彼長第三百二十六章:關學興起的前奏第六百七十四章:蠢蠢欲動第四百六十一章:秋獵第五百三十八章:不安第四百三十四章:曲高和寡第八百三十三章:你是來投降的麼?第五百一十九章:子母炮 上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第二百九十一章:前來歸順 下第一百六十九章:求情第633章:再起波瀾第八百四十一章:碰撞第五百一十九章:子母炮 上第九百五十三章:拼死不退第七百九十五章:國難思良將第二百七十九章:無恥之尤第八百一十六章:怒不可遏第五百一十五章:小登科第五百七十七章:學院派和實戰派
第七百五十七章:被砸暈了第一百六十章:狂風暴雨的前奏第九百六十六章:最後的決戰 七第626章:考個科舉不容易啊!第七百一十九章:盛世初顯 五第四百七十三章:如何佈陣第八十八章:隔閡初生第七十四章:填土戰術第八百九十七章:傳召第七章:天子親軍第三百零八章:新式戰船模型 上第九百七十五章:來了新客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一百六十章:狂風暴雨的前奏第一百九十六章:手下見真章第三百五十章:船塢第三百六十七章:公共馬車第一百一十六章:班師回京第八百六十章:調職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七百七十一章:種家將第八百三十四章:不受降第六百六十八章:榷酒第七百零五章:倭國來使第八百一十一章:人呢?第一百三十四章:懸掛的地圖第四百五十九章:煽風點火第八十章:等待時機第三百四十章:吐着吐着就習慣了第四百四十四章:誅心之言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四百章:別以爲朕不知道!第八百三十七章:背水一戰第六百五十五章:心不在焉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三百三十四章:趕路第七十章:契丹先鋒第二百零九章:精耕細作的前提第九百七十二章:女真歸降第二百八十七章:背信棄義第九百四十五章:追擊第二十七章:老將出馬第九十章:夜襲準備第四百四十二章:有苦不能言第七百五十二章:買通第一百九十一章:太原王家第七百六十二章:微服出巡第一百一十九章:端午節第六百五十三章:西廂一夜第二十二章:中秋佳節第三百六十六章:出城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八百七十三章:不可不防!第一百八十一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五百六十九章:離間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論聖賢?第四百五十五章:以進爲退第一百一十五章:民牧之法第二百七十章:驟然大雨第八百三十九章:收復“故土”第九百二十六章:大獲全勝第六百二十四章:王家到京第三百三十三章: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第五百一十六章:蠻力打不過計謀第四百一十三章:隱秘第九百五十六章:大勝第一百四十一章:射藝較技 中第十二章:制定俸祿第五十章:金榜題名第二百二十九章:百善孝爲先第二十四章:蘇軾蘇子瞻第八百零八章:大捷!第三百八十八章:打不得!第八百九十一章:明教復現第四百八十二章:打完就跑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二百零四章:民心所向第二百九十章:前來歸順 上第九十九章:捷報傳來第九百零九章:此消彼長第三百二十六章:關學興起的前奏第六百七十四章:蠢蠢欲動第四百六十一章:秋獵第五百三十八章:不安第四百三十四章:曲高和寡第八百三十三章:你是來投降的麼?第五百一十九章:子母炮 上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第二百九十一章:前來歸順 下第一百六十九章:求情第633章:再起波瀾第八百四十一章:碰撞第五百一十九章:子母炮 上第九百五十三章:拼死不退第七百九十五章:國難思良將第二百七十九章:無恥之尤第八百一十六章:怒不可遏第五百一十五章:小登科第五百七十七章:學院派和實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