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還是錢的問題 上

陸承啓剛想起身,戶部尚書林鎮中出列說道:“陛下所說十品官員的俸祿,臣適才略微心算了一番,若是全部胥吏統統改爲十品官員,由朝廷出具俸祿的話,我戶部一月便要多出具錢銀一百五十萬貫。我朝官員俸祿,本來就要支出百多萬貫。如此一來,國庫開支陡然增加。即便再節省,恐怕也要一年支出三千多萬貫的俸祿啊!再加上撥給軍器監、皇家大學、皇家軍校、監察司、各個衙門的款項,國庫如何支撐得了?若是再有個什麼天災,如何是好?”

林鎮中端着朝笏,娓娓道來。雖然沒有一個字反對這十品官制,可利用國庫收支來給小皇帝壓力,這個法子真的絕了。陸承啓也明白林鎮中的意思,再廉明的官員,碰到這種超乎他事情,他的第一個念頭還是反對而不是支持。哪怕陸承啓利用個人威望彈壓下去了,他們也會陽奉陰違,甚至會變相“罷工”,集體稱病,以對陸承啓施壓。這樣的事情雖然未曾發生過,但看過了後世天、朝宮廷神劇的陸承啓,用腳指頭都能想得到。

政治是一門妥協的藝術,哪怕陸承啓權傾天下,也不可能爲所欲爲。即便他知道十品官制是最適合大順的制度,可這極大地損害了已經當了官的,和準備通過科考當官的舉子們的利益,他們又怎麼會妥協呢?

這些人聰明之處,並不在後人之下。特別是關乎自身利益的時候,他們尤爲敏感。這一刻,陸承啓面對的對手,是整個士子階層。要想如同上次整頓貪官那樣速戰速決,恐怕沒有這麼容易。只是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內耗上,這個國家又怎麼會有發展,不亡國都算好了。

只是這麼多人強烈反對,陸承啓即便堅定的意志,都有了些動搖:“難道這一次的步子邁得大了些?不對啊。我不過是順其自然,就着李然的話頭把十品官制度引出來而已。我可真的沒有從中動過什麼手腳啊!到底還是自己嫩了些,如果再讓事情鬧得大些,這十品官制便水到渠成了。唉……”

這些自哀自怨的話,終究是不能說出口。陸承啓也知道,若是今日服了軟,這十品官制今後就別想再提出來了。前事之鑑,後事之師。這些朝廷重臣也不是吃乾飯的。關係到他們自身利益,又怎麼能掉以輕心?今日不趁勢拿下,給了這些朝廷重臣機會,恐怕這十品官制就要無疾而終了。

這些念頭,在陸承啓的腦子裡轉動着,苦苦尋着解決方案。正愁無人替他解圍的時候,眼角瞥見了百官行列前面的御史中丞李然老神在在的模樣,心中大喜過望:“是了,是這老小子提出來的問題,怎麼他就置身事外了呢?”

想到這。陸承啓立即盯着李然說道:“李卿,依你看,俸祿的問題怎麼解決?”

朝中姓李的重臣大有人在,可陸承啓這話一出,誰都知道是在問李然。因爲此事李然是那始作俑者,不問他問誰去?

李然也知道,自己提出這個事情,便不可能置身事外。可他沒料到小皇帝這般激進,直接釜底抽薪,把官員的飯碗端掉。論做事。十個官員未必趕得上一個能吏。時日一長,在朝的官員,除了極有能力的以外,誰能保證自己不被胥吏取而代之?這樣的制度實在太可怕了。李然雖然顯得置身事外,但也嚇出一身冷汗。現在輪到他說話了,他立刻把腹中籌備已久的話說了出來:“陛下,臣以爲這十品官制,實爲不妥。胥吏者,但凡會些詩書。可從未經過科考。若這十品官制推行下去,天下人誰不去爭當胥吏?何必費盡心思,寒窗苦讀,博取金榜題名?陛下,科舉乃我大順立國之根本,如若這十品官制推行下去,必當釀成大禍啊,望陛下三思!”

此話一出,不僅陸承啓陷入了沉思當中,除了少許朝臣,整個大慶殿跪倒一片,皆言道:“望陛下三思!”

李然本在朝中無黨無派,而且人緣極差。有哪個官員,沒有被他或他的御史臺彈劾過一回兩回的?沒有被御史臺彈劾過的,還不好意思跟別人說自己是五品以上的京官哩!難得見到李然有如此人緣,這麼多人順着他的話求陸承啓收回成命,看來這一次真的是打中他們要害了……

陸承啓細細想來,似乎自己也有些思慮不周,若是開了這條捷徑,以中國人投機取巧的本事,說不定好事真的變成了壞事。若是按照這個方面去想,李然說得很有道理。

科舉的意義,是爲國家選才,爲不具有貴族身份的士子提供了參政機會,擴大了大順的統治社會基礎,使得大順的官僚體制更加先進,更加符合時代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科舉爲官僚隊伍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這纔是科舉的真正目的所在。胥吏的質量參差不齊,若是實行十品官制後,難保會有惡吏,酷吏,爲了所謂的政績好升官而弄虛作假,魚肉百姓。

想到可能發生的後果,陸承啓總算肯退讓一步了:“衆卿平身罷,此事確實是朕思慮不周……”

殿中文武官員見陸承啓想要收回成命的模樣,大喜過望,異口同聲地說道:“陛下聖明!”說罷,一個個喜滋滋地站起身來。

可陸承啓的話還沒說完,緊接着說道:“……不過,這十品官制,朕是一定要推行的。至於十品官員如何升遷,以功名、德行爲準。若無功名者,不得升遷;不爲百姓辦事,欺壓百姓者,依律處置,免職,終身不得再用;十品官員皆以六年爲限,碌碌無爲者,也一律免職。朕說過,朝廷不養閒人,既然食君之祿,便要忠君之事。改動便是如此了,衆卿以爲如何?”

聽了陸承啓這話,文武百官誰不明白被小皇帝耍了?只是小皇帝能退讓至此,他們也能接受。起碼科舉出身的十品官員,纔能有晉升機會。這麼一來,總算身負功名的纔是升官正途,和原來也沒差多少。只是後進的進士們,要經過底層磨練,才能升官。至於新科進士們的死活,這些文武百官是不會關心的,他們巴不得自己一輩子不致仕,不告老,不乞骸骨呢!(未完待續。)

第七百一十六章:盛世初顯 二第三百三十八章:龍顏震怒第四百六十三章:灤河行宮第三百三十六章:絕對有問題!第一百三十九章:籠袖驕民的生活第一百五十四章:朕之竇後第二百二十二章:準備開拔第八百三十四章:不受降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七百一十三章:風景唯獨長安好第五百三十二章:是巧合,還是故意爲之?第六百二十章:條件第七百二十九章:賑災有方第六百章:有備而來第九百一十章:你不如他多矣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八百零三章:出城迎敵第九百零一章:重光殿內第四百七十四章:坐山觀虎鬥第九百五十七章:對峙第七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三十一章:邊關急報第五十七章:帶上軍官踩場子第三百八十三章:反意漸露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五百四十章:排查第九十一章:備戰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四百九十九章:逛街第四百九十八章:難得休閒第八百二十七章:戰略大迂迴第七百五十一章:無立足之地第四百一十章:菩薩心腸第八百四十章:獻俘第一百九十三章:用心險惡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九百零九章:此消彼長第六十六章:新鑄錢幣第七百八十八章:魚兒咬鉤了第七百零五章:倭國來使第七百一十四章:新奇玩意第九百零九章:此消彼長第四百五十八章:誣告?第二百八十二章:一地雞毛的高麗第六百二十二章:科舉試題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九百一十章:你不如他多矣第三百零三章:大儒說,食不可語第七百七十八章:偃旗息鼓第七百六十一章:和尚也要上稅!第四百五十一章:攤牌第九百三十五章:剷除叛徒第五百六十三章:夜襲第一百五十三章:三司制第七百八十五章:船隊第四十一章:過新年第八百二十章:喬裝打扮第五百四十六章:朝廷大臣第八十三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八十一章:勸降不成反被辱第一百二十七章:口水戰第六百四十一章:高興不起來第八百七十二章:問計奸臣第八百二十三章:恐慌第二百四十七章:智取第七百九十六章:心中不安第一百九十九章:和禁軍賽跑?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三百一十四章:福利院之事第九百零四章:撫琴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四百五十一章:攤牌第八百六十章:調職第二百零三章:王家的抉擇第九百五十七章:對峙第四百六十六章:即時出兵第五百七十五章:攻心爲上第一百一十八章:試築馳道 下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四百三十四章:曲高和寡第一百九十三章:用心險惡第一百三十八章:廟會第二百二十六章:沉思第八百八十二章:認罪第五百五十二章:血濺皇宮第九百零八章:蕭太后第四百七十七章:好漢第八百五十章:私榷第三百八十五章:遼國黨爭第六十八章:兵貴神速第一百二十七章:口水戰第七百二十章:無色琉璃第九十一章:備戰第九百四十一章:大戰一觸即發第八百四十七章:遼國改元第八百七十三章:不可不防!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九百一十三章:半部論語治天下第二百零八章:常平倉 下第三百零三章:大儒說,食不可語
第七百一十六章:盛世初顯 二第三百三十八章:龍顏震怒第四百六十三章:灤河行宮第三百三十六章:絕對有問題!第一百三十九章:籠袖驕民的生活第一百五十四章:朕之竇後第二百二十二章:準備開拔第八百三十四章:不受降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七百一十三章:風景唯獨長安好第五百三十二章:是巧合,還是故意爲之?第六百二十章:條件第七百二十九章:賑災有方第六百章:有備而來第九百一十章:你不如他多矣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八百零三章:出城迎敵第九百零一章:重光殿內第四百七十四章:坐山觀虎鬥第九百五十七章:對峙第七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三十一章:邊關急報第五十七章:帶上軍官踩場子第三百八十三章:反意漸露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五百四十章:排查第九十一章:備戰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四百九十九章:逛街第四百九十八章:難得休閒第八百二十七章:戰略大迂迴第七百五十一章:無立足之地第四百一十章:菩薩心腸第八百四十章:獻俘第一百九十三章:用心險惡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九百零九章:此消彼長第六十六章:新鑄錢幣第七百八十八章:魚兒咬鉤了第七百零五章:倭國來使第七百一十四章:新奇玩意第九百零九章:此消彼長第四百五十八章:誣告?第二百八十二章:一地雞毛的高麗第六百二十二章:科舉試題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九百一十章:你不如他多矣第三百零三章:大儒說,食不可語第七百七十八章:偃旗息鼓第七百六十一章:和尚也要上稅!第四百五十一章:攤牌第九百三十五章:剷除叛徒第五百六十三章:夜襲第一百五十三章:三司制第七百八十五章:船隊第四十一章:過新年第八百二十章:喬裝打扮第五百四十六章:朝廷大臣第八十三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八十一章:勸降不成反被辱第一百二十七章:口水戰第六百四十一章:高興不起來第八百七十二章:問計奸臣第八百二十三章:恐慌第二百四十七章:智取第七百九十六章:心中不安第一百九十九章:和禁軍賽跑?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三百一十四章:福利院之事第九百零四章:撫琴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四百五十一章:攤牌第八百六十章:調職第二百零三章:王家的抉擇第九百五十七章:對峙第四百六十六章:即時出兵第五百七十五章:攻心爲上第一百一十八章:試築馳道 下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四百三十四章:曲高和寡第一百九十三章:用心險惡第一百三十八章:廟會第二百二十六章:沉思第八百八十二章:認罪第五百五十二章:血濺皇宮第九百零八章:蕭太后第四百七十七章:好漢第八百五十章:私榷第三百八十五章:遼國黨爭第六十八章:兵貴神速第一百二十七章:口水戰第七百二十章:無色琉璃第九十一章:備戰第九百四十一章:大戰一觸即發第八百四十七章:遼國改元第八百七十三章:不可不防!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九百一十三章:半部論語治天下第二百零八章:常平倉 下第三百零三章:大儒說,食不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