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終見真容

二月裡的長安城,秀才舉子驟然多了起來。沒辦法,很快就開秋闈了,這次恩科不同尋常,秀才舉子早些來長安城做準備應考,也在情理之中。

若是按照規矩,春闈一般指的是“省試”,也就是貢試,在貢院舉行,乃是三級考試中禮部出題考的一級。而秋闈,則是州試的代稱,因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闈。《大順律》有載:“諸路州軍科場並限八月引試,而禮部試士,常在次年的二月,殿試則在四月。”

大順極其重視科考,所以把科舉條例都寫進了《大順律》中。當然,這只是一般的規矩,陸承啓是什麼人?當今天子啊,改個考試時間,不是易如反掌?當然,爲了照顧大江南北的舉子,這次科舉說是秋闈,其實是延後了時間的,要在九月末才考。八月乃是中秋,九月都算是深秋了,如此科舉,說是秋闈,倒也說得過去。

此刻,一行人緩緩從長安城的北門,芳林門進入長安城中。

“阿孃你看,這裡好多秀才啊!”

楊鬧紅騎在馬上,對着並排行駛的馬車,嬌聲呼道。

“行了行了,大呼小叫什麼!”慕容昭容在馬車中,不耐煩地說道。楊鬧紅覺得好生沒趣,不由地回頭望了一眼遠遠吊在後面的王韶。楊懷恩見她如此動作,心中好笑道:“這個傻妹子,總算懂得男女之情了。”

這樣的動作,楊鬧紅一路上也不知道做了多少次。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她自己卻不知道爲什麼,似乎離開了王韶這十餘日後,心中總是空空的,彷彿缺了什麼一樣。她給自己的解釋是,或許是她交的第一個朋友,一時間分開有些捨不得罷了。

王韶是過來人,哪裡會不知道楊鬧紅已然懷春在心?只是他已無男女念想,所以才遠遠避開罷了。不過回長安城的路就一條,不管如何避開,還是免不得要碰面。錯過了驛站,就要再走百十里地了。

這兩人的動作,又如何瞞得過衆人?也只有楊鬧紅自己矇在鼓裡而已。奈何一路上都沒有什麼相處的機會,衆人就算有心成全,也無力促成。再加上王韶有意無意的躲避,更是讓衆人恨得牙癢癢。

此刻到了長安城中,楊文廣就顯出一家之主的氣度來了:“你們先去宅府安頓好,老夫要進宮面聖。”面聖這件事,僅在他出任奉聖州州牧第一年過年時,纔有過一次。其他時間,楊文廣都沒有這個際遇。想想當初任州牧時,不過三十餘歲年紀,現在一晃就是二十餘年,真是歲月不饒人吶!

楊文廣對着王韶招了招手,王韶順從走了過來。“子純啊,你也要進宮面聖對吧?”

王韶點了點頭,楊文廣說道:“那就好辦了,我們一起去。”面對着這樣一位虎威猶在的老將,王韶怎麼敢拒絕,只好與楊文廣並排同騎,讓胯下駿馬慢慢踱着步子。

“老了,多年未到長安,都不在皇宮在哪,子純你看着點路。”楊文廣嘆息一聲,說道:“歲月不饒人吶,想當年的長安城,哪裡有這般繁華?”

王韶也接過話頭,說道:“是啊,自從陛下登基後,長安就越來越多人了。也不知道過些年,會不會再往外擴建城池?城池大了也不好啊,難以防守……”

楊文廣驚訝地說道:“你還研究過長安城的防守?”

王韶知道,這幾乎涉及到最高軍事機密了。也只有禁軍,才能觸碰到的機密,不過想到楊文廣即將就任樞密直學士,遲早會了解到這方面的,王韶降低聲音道:“可不是,陛下和軍器監最近還弄出個大傢伙,就是這個的百十倍,嘿嘿,那玩意可比牀子弩,拋石機厲害多了……”王韶指了指身後揹着的洪祥式步槍,一臉神秘。

楊文廣眉頭一皺:“既然如此犀利,爲何不送到奉聖州。有了這等兵器,奉聖州豈不是固若金湯?”

王韶說道:“這玩意太難造了,現在連幾門都沒有……”

楊文廣一陣出神,也不知說些什麼。兩人默默走了好久,楊文廣才嘆息說道:“老夫戎馬一生,生死都能置之度外,唯獨兩件事放不下。王子純,你可知道是哪兩件事嗎?”

王韶搖了搖頭,其實他已經猜得到七七八八,心中忐忑了起來。

“第一件事,便是懷玉。懷玉肖其先祖,天生神力,可貪玩成性,不肯習兵法,這都是被他阿孃慣壞的。老夫怕有朝一日撒手人寰,懷玉無人能治,走上了歧路……”

王韶說道:“這倒不怕,陛下創下的皇家軍校,專治各種驕兵悍將……額,老將軍莫怪,這是陛下是原話。讓小將軍去皇家軍校進修兩年,我敢擔保,小將軍此後前途無量!”

楊文廣嘆息說道:“但願吧!懷玉不是老夫最牽腸掛肚的,最牽腸掛肚的,還屬鬧紅這丫頭了。”

王韶心中“咯噔”一聲,心道:“壞事,還是來了……”

只聽楊文廣的戲演得十分真切,一臉痛心狀:“都怪老夫那時軍務繁忙,無暇管教這丫頭,以至於她從不習女紅,整日舞槍弄棒,若是身着男裝,恐怕無人認出她是女子。如今都二十有四了,還未曾找到夫家,生得一兒半女,這讓老夫怎麼放心得下?”這番話,在奉聖州楊文廣就想對王韶說了。可那會楊鬧紅天天膩着王韶,楊文廣即便有心靠近,也不知道用什麼藉口。難得今日有時間,楊文廣怎能放過這個機會,不借題發揮一下?

王韶硬着頭皮說道:“老將軍身體健壯,定然長命百歲!楊姑娘雖性情耿直,卻爲人善心,乃是好女子。如此女子,何愁嫁娶?老將軍多慮了……”

楊文廣認真地看着他,說道:“真的是老夫多慮了嗎?”

王韶的眼神開始閃躲,楊文廣繼續說道:“鬧紅看上了你,你卻躲躲閃閃,你真當老夫不知情?”

聽得這話,王韶嚇得差點摔下馬來:“老將軍,這東西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說啊,楊姑娘和子純,以君子之禮互待,何嘗有過半分男女之情?再說了,即便楊姑娘正有此意,也是不成的。我王子純喪妻在前,鰥夫一個,如何配得上她?老將軍,莫要折殺子純了!”(未完待續。)

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第五百一十五章:小登科第五百六十七章:戲耍第九百四十一章:大戰一觸即發第一百三十四章:懸掛的地圖第七百八十九章:分兵拒敵第二百零七章:常平倉 上第一百三十七章:申請鑄炮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一百二十二章:金龍杯第六百三十五章:冰釋前嫌第五百七十九章:取爾人頭!第九百六十章:最後的決戰 一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三百八十二章:遼國之痛第八百二十七章:戰略大迂迴第一百四十五章:條約細節第四百四十五章:司馬光司馬君實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七百四十八章:快出來看耶穌了!第四百四十二章:有苦不能言第五百一十六章:蠻力打不過計謀第三百九十章:蕭胡睹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二百八十四章:妙計安天下第八百三十七章:背水一戰第三百六十二章:皇莊轉變第三百零九章:新式戰船模型 下第三百六十五章:賜粥羹第四百五十章:不詳的預感第五百零五章:咱閨女總算是能嫁出去了第三百七十七章:保密工作要做好第三百八十二章:遼國之痛第二百四十一章:後勤事宜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初顯 一第二百八十八章:一身冷汗第三百八十四章:御帳親騎第二百三十一章:喧寒問暖第二百二十三章:送行第七百零四章:套話第六百五十四章:一殿三美人第四百七十六章:再而衰,三而竭第九百一十八章:來年開春第四百二十一章:校正刊印第二百四十一章:後勤事宜第五百四十一章:三日破案第九百五十五章:慘烈的肉搏戰第一百七十八章:拍板定案第七百零三章: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三百一十一章:朕說你行你必須行!第五百零一章:有違仁義之道第三百三十七章:大火第八百八十五章:發配還是勉勵?第七百零一章:懇求出兵第六百九十六章: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第六章:御前侍衛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第二百九十六章:國子監辯道 三第八百五十二章:青壯第八百四十七章:遼國改元第五百四十三章:引蛇出洞第二百九十二章:暫且留下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四百七十二章:皇帝夢第一百三十五章:不完美的馳道第六百零六章:宣傳造勢第七百零六章:初顯威力第六十六章:新鑄錢幣第一百一十五章:民牧之法第六百五十四章:一殿三美人第六百九十七章:大理來奏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第九十三章:萬馬奔騰踏連營第二百七十五章:白身介甫第四百二十七章:好男兒當金榜題名第八百五十八章:告老還鄉第一百八十章:老實人李誡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七百七十八章:偃旗息鼓第二百五十八章:翻江龍第八百七十四章:明事理第一百七十三章:君臣探討第四百四十三章:誰人擊登聞鼓?第二百二十七章:嘮叨第八百八十六章:利民之政第三百八十六章:舉棋不定第五百九十五章:下不爲例!第五百二十章:子母炮 中第一百六十九章:求情第六百二十章:條件第六百零六章:宣傳造勢第六十一章:拉膛線第八百四十五章:教育是個頭疼的問題第四百九十五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下第二百零八章:常平倉 下第二百七十六章:文無第一
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第五百一十五章:小登科第五百六十七章:戲耍第九百四十一章:大戰一觸即發第一百三十四章:懸掛的地圖第七百八十九章:分兵拒敵第二百零七章:常平倉 上第一百三十七章:申請鑄炮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一百二十二章:金龍杯第六百三十五章:冰釋前嫌第五百七十九章:取爾人頭!第九百六十章:最後的決戰 一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三百八十二章:遼國之痛第八百二十七章:戰略大迂迴第一百四十五章:條約細節第四百四十五章:司馬光司馬君實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七百四十八章:快出來看耶穌了!第四百四十二章:有苦不能言第五百一十六章:蠻力打不過計謀第三百九十章:蕭胡睹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二百八十四章:妙計安天下第八百三十七章:背水一戰第三百六十二章:皇莊轉變第三百零九章:新式戰船模型 下第三百六十五章:賜粥羹第四百五十章:不詳的預感第五百零五章:咱閨女總算是能嫁出去了第三百七十七章:保密工作要做好第三百八十二章:遼國之痛第二百四十一章:後勤事宜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初顯 一第二百八十八章:一身冷汗第三百八十四章:御帳親騎第二百三十一章:喧寒問暖第二百二十三章:送行第七百零四章:套話第六百五十四章:一殿三美人第四百七十六章:再而衰,三而竭第九百一十八章:來年開春第四百二十一章:校正刊印第二百四十一章:後勤事宜第五百四十一章:三日破案第九百五十五章:慘烈的肉搏戰第一百七十八章:拍板定案第七百零三章: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三百一十一章:朕說你行你必須行!第五百零一章:有違仁義之道第三百三十七章:大火第八百八十五章:發配還是勉勵?第七百零一章:懇求出兵第六百九十六章: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第六章:御前侍衛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第二百九十六章:國子監辯道 三第八百五十二章:青壯第八百四十七章:遼國改元第五百四十三章:引蛇出洞第二百九十二章:暫且留下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四百七十二章:皇帝夢第一百三十五章:不完美的馳道第六百零六章:宣傳造勢第七百零六章:初顯威力第六十六章:新鑄錢幣第一百一十五章:民牧之法第六百五十四章:一殿三美人第六百九十七章:大理來奏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第九十三章:萬馬奔騰踏連營第二百七十五章:白身介甫第四百二十七章:好男兒當金榜題名第八百五十八章:告老還鄉第一百八十章:老實人李誡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七百七十八章:偃旗息鼓第二百五十八章:翻江龍第八百七十四章:明事理第一百七十三章:君臣探討第四百四十三章:誰人擊登聞鼓?第二百二十七章:嘮叨第八百八十六章:利民之政第三百八十六章:舉棋不定第五百九十五章:下不爲例!第五百二十章:子母炮 中第一百六十九章:求情第六百二十章:條件第六百零六章:宣傳造勢第六十一章:拉膛線第八百四十五章:教育是個頭疼的問題第四百九十五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下第二百零八章:常平倉 下第二百七十六章:文無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