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精耕細作的前提

ps:各位書友不好意思,要去親戚家玩幾日,路途遙遠,來不及更新,這些都是僅有的存稿,好久沒求過訂閱啥的了,在這裡求些訂閱,月票,哪怕一張都好,證明我寫的書還是被認可的,謝謝各位書友了!

結果李誡遞過來的宣紙,陸承啓粗略地掃視了一眼,便發現這還是幾張圖紙。對比剛剛李誡畫的圖紙,一眼就可以認出來,這是他親筆所畫。

李誡是全才,陸承啓早就知道了。可仔細看了這些圖紙,再研究起下方的蠅頭小楷,陸承啓才明白,這種抽象的東西,居然都是農具!

陸承啓震驚莫名,因爲這些東西,都不是他這個從小到大沒做過農活之人,能看得懂的東西。驚愕地擡起頭來,問道:“李卿,這些都是農具?”

其實他只是想確認一下而已,因爲李誡只是粗略地提到了這些農具是做什麼用的,可陸承啓沒有這個水平判斷啊!實不實用,還有待考證。

李誡肯定地說道:“陛下,臣這幾日思來想去,做了工部尚書,便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能力來。臣嘔心瀝血之作,便是這幾樣農具了。”

陸承啓尷尬地笑道:“李卿,朕不瞞你說,朕看不懂這些農具。不過,李卿你倒是可以跟朕說說,這些東西到底怎麼用。嗯,就拿這個甚麼秧馬來說好了,這分明是一艘小船嘛,怎麼能稱之爲秧馬呢?”

李誡說道:“陛下,這是用於水稻插秧的,便稱之爲秧馬。其時南方已然出現,只不過臣拿來稍稍改進一番罷了。”

接着,李誡指着圖紙,一一說明了秧馬的用法。在種植水稻之時,秧馬可用於插秧和拔秧。秧馬的外形確實如同一艘小船,頭尾翹起,背面象是瓦片一樣。可以供一人騎坐在腹中,操作者坐於船背。如果是插秧。則用右手將船頭上放置的秧苗插入田中,然後以雙腳使秧馬向後逐漸挪動;如果是拔秧,則用雙手將秧苗拔起,捆縛成匝。置於船後倉中。李誡說着說着,還親手做了一番示範。

對於稻田,陸承啓重生前是南方人,見得也不算少了,能看得出秧馬的意義所在。在有水的稻田之中。確實能做到進退自如,可提高功效,以及減輕勞動強度。

正如李誡所說,這樣的秧馬,在京西南路、兩江南路、福建路、兩浙、廣南東路、荊湖北路已經有人用了,只是推廣力度不夠而已。這些地方,都是水稻種植的地區,也就是後世的湖北、江西、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

陸承啓算是認可了這樣的秧馬,說道:“若能使得糧食產量增加,朕是肯定答應的。只是李卿。你想過怎麼推廣嗎?”

李誡一愣,他只是興沖沖地做出了圖紙,對於如何推廣這個問題,他還真的沒有去想過。陸承啓就知道是這樣,李誡根本沒有思考過如何使得這些極其謹慎的農戶接受這樣的新農具。皆因古代農作物產量不高,貿然啓用新農具,使得糧食減產的話,農戶一家就要挨餓受凍了。關乎身家性命的事情,農戶也不是傻子,他們也是要三思而後行的。

陸承啓心中有了一個腹稿。見李誡長大了嘴巴,答不上來,他悠悠一嘆道:“李卿啊,你的拳拳之心。朕知道。但有時候,好心也會遭雷劈的。朕是信得過你的,可那些農戶信不過啊!若是想順利推廣開來,必定要做出一番成績,農戶纔會信服。好了,朕會派出監察士解決這個問題。你只需提供新農具就行了。繼續說罷,朕還真的有了興致,這些新農具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李誡的圖紙,雖然說畢竟直觀,但沒有標註的情況下,陸承啓也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好在李誡盡力解釋,陸承啓才理解了一二。

比如收割小麥的麥釤,用以收麥的裝長柄的大鐮刀,它配合一個帶有兩條活動長柄的簸箕,這時叫做“麥綽”。收割之時,向前伸出,利用系在腰上一個靈活的操縱器,移動釤和綽,將遠處的麥“釤”下,翻入麥綽,再收回麥綽,遞到後面帶輪的“麥籠”裡。這種配套的收麥器,比普通收穫工具,效率提高几倍。

這麥釤也是早就有了的,只是與麥綽、麥籠的配套,尚屬第一次。陸承啓聽得津津有味,李誡在原有基礎上改進的農具,確實也考慮了地域的不同,不僅有水稻的農具,也有小麥的農具,還算是比較周到。

除此之外,還有更爲精巧的水磨。在前朝,已有水力碾磨大規模使用了。大順建立之後,在大戶人家和寺廟裡頭,往往也會有大型碾碨,而且是營利性質的。農戶前去磨面,需要交付一定的錢銀。寺廟也往往用這樣的手段,配合廟產的土地,達到維持溫飽的目的。

而李誡在原基礎上改進的水磨,通過改變它的軸首裝置,則可以同機完成礱、碾、磿三項工作,稱之爲水輪三事。如果按照正牌歷史,這樣的東西還需要等到兩百多年以後,才由王禎發明。只可惜李誡想做出一番政績,毫不留情地把時間提早了兩百多年,這是否對還未出生的王禎同志有點殘忍?李誡不得而知,他也不知道,偉大的發明,總是建立在前人的肩膀上的。王禎沒有發明了三用水磨,但他還可以發明其他更先進的東西啊!

李誡遞上了四張圖紙,只有最後一張,陸承啓看得明白。因爲這個東西,實在是太出名了,翻車。這也是李誡的翻新之作,因爲最早的翻車,漢末已經有了。這個翻車,不同於以往的用手搖,用腳踩,或者利用畜力,而是再一次運用了水力。所以李誡也把它稱之爲水力翻車。陸承啓知道,這可是集澆灌、舂米、鼓風等於一身好東西啊!

尤其是利用了水力,可以日夜不止,比之踏車等水利工具,更勝一籌。古人因地制宜,利用自然動力的智慧可見一斑。只是在缺水的地方,這樣的水力翻車還是顯得頗爲無力。要想灌溉,還是得靠天下雨,或者人力挑水澆灌。

陸承啓聽完了李誡的解說之後,點了點頭道:“李卿果然大才,常人能改進一項,便算是功德無量了。李卿一下子便改進四種,且在朕看來,皆有可行之處。推行一事,李卿就不需要管了。朕自然會派監察士到民間宣傳,實在不行便讓農戶先看幾次。好用的話,朕相信農戶也是識貨的。如果這樣都不行,國庫也尚有餘錢,免費贈送幾百個也是可以的。待得再次例朝,朕會把李卿的功績宣讀出來,讓百官看看,朕絕對沒有看錯人!”

李誡老實地說道:“只要陛下知道臣不是尸位素餐,那就好了。臣並不在乎別人的看法……”

陸承啓一愣,繼而哈哈大笑道:“旁人這麼說朕是不相信的,唯獨李卿這般說,朕信了!”(未完待續。)

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二百七十六章:文無第一第五百八十四章:密旨第七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一百一十五章:民牧之法第四百三十七章:不安寧的夜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第八百零三章:出城迎敵第二百五十八章:翻江龍第二十一章:不殺你們難平民憤第三百零一章:來自臣子的威脅第二百二十二章:準備開拔第九章:掌控局勢第四百七十八章:潰敗第七百六十二章:微服出巡第二百零一章:壯士斷腕第三章:楊太師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一百八十七章:交付俘虜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二百四十章:水泊梁山第一百一十章:教育爲先第三百零六章:驚鴻一瞥第九百七十二章:女真歸降第五百六十四章:好不熱鬧第二百八十七章:背信棄義第三百三十七章:大火第五百九十八章:好大膽!第一百一十六章:班師回京第四百二十章:親自撰稿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六百三十五章:冰釋前嫌第一百五十二章:堵門第二百九十章:前來歸順 上第二十七章:老將出馬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一百一十七章:試築馳道 上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五百八十章:正中下懷第三百一十九章:動身第一百三十四章:懸掛的地圖第一百五十四章:朕之竇後第五百一十三章:英雄所見略同第七百五十九章:大銀礦第二百一十章:如何處置第四百章:別以爲朕不知道!第八百八十九章:入不敷出第二百六十九章:越辯越明第二百零九章:精耕細作的前提第七十六章:我有過牆梯第二百三十三章:紡車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五百九十八章:好大膽!第三百七十一章:火炮初成 四第五百四十一章:三日破案第七十五章:你有張良計第九百四十七章:乘勢進擊第九百五十八章:草原變天了第一百四十一章:射藝較技 中第三百九十四章:女真崛起第七百四十四章:挖池造山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四百七十四章:坐山觀虎鬥第三百七十四章:火炮初成 七第三章:楊太師第三百八十一章:作坊興起第五百二十九章:大事發生第六百零一章:聲東擊西第九百六十三章:最後的決戰 四第五百零二章:快刀斬亂麻第九百四十三章:武器的威力第三百三十章:迫於無奈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五百五十六章:王韶大婚第七百四十九章:只差一步第八百四十九章:邊患再起第二百二十二章:準備開拔第二百四十七章:智取第四百八十七章:各國賀正旦使第九十七章:凱旋第六百六十五章:討論商法第一百九十五章:是虎是貓?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五百八十章:正中下懷第九百一十二章:出兵!第八百零八章:大捷!第五百六十六章:好一條大漢第六百六十六章:報紙引導第八百五十四章:江南糧倉第一百一十五章:民牧之法第二百七十一章:再次廷議第625章:租房難第七百五十八章:天佑大順第二百四十八章:離去第五百八十六章:熬一熬就過去了第三百一十四章:福利院之事第一百七十二章:定計第五百八十四章:密旨第三百四十八章:功比諸葛
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二百七十六章:文無第一第五百八十四章:密旨第七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一百一十五章:民牧之法第四百三十七章:不安寧的夜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第八百零三章:出城迎敵第二百五十八章:翻江龍第二十一章:不殺你們難平民憤第三百零一章:來自臣子的威脅第二百二十二章:準備開拔第九章:掌控局勢第四百七十八章:潰敗第七百六十二章:微服出巡第二百零一章:壯士斷腕第三章:楊太師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一百八十七章:交付俘虜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二百四十章:水泊梁山第一百一十章:教育爲先第三百零六章:驚鴻一瞥第九百七十二章:女真歸降第五百六十四章:好不熱鬧第二百八十七章:背信棄義第三百三十七章:大火第五百九十八章:好大膽!第一百一十六章:班師回京第四百二十章:親自撰稿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六百三十五章:冰釋前嫌第一百五十二章:堵門第二百九十章:前來歸順 上第二十七章:老將出馬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一百一十七章:試築馳道 上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五百八十章:正中下懷第三百一十九章:動身第一百三十四章:懸掛的地圖第一百五十四章:朕之竇後第五百一十三章:英雄所見略同第七百五十九章:大銀礦第二百一十章:如何處置第四百章:別以爲朕不知道!第八百八十九章:入不敷出第二百六十九章:越辯越明第二百零九章:精耕細作的前提第七十六章:我有過牆梯第二百三十三章:紡車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五百九十八章:好大膽!第三百七十一章:火炮初成 四第五百四十一章:三日破案第七十五章:你有張良計第九百四十七章:乘勢進擊第九百五十八章:草原變天了第一百四十一章:射藝較技 中第三百九十四章:女真崛起第七百四十四章:挖池造山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四百七十四章:坐山觀虎鬥第三百七十四章:火炮初成 七第三章:楊太師第三百八十一章:作坊興起第五百二十九章:大事發生第六百零一章:聲東擊西第九百六十三章:最後的決戰 四第五百零二章:快刀斬亂麻第九百四十三章:武器的威力第三百三十章:迫於無奈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五百五十六章:王韶大婚第七百四十九章:只差一步第八百四十九章:邊患再起第二百二十二章:準備開拔第二百四十七章:智取第四百八十七章:各國賀正旦使第九十七章:凱旋第六百六十五章:討論商法第一百九十五章:是虎是貓?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五百八十章:正中下懷第九百一十二章:出兵!第八百零八章:大捷!第五百六十六章:好一條大漢第六百六十六章:報紙引導第八百五十四章:江南糧倉第一百一十五章:民牧之法第二百七十一章:再次廷議第625章:租房難第七百五十八章:天佑大順第二百四十八章:離去第五百八十六章:熬一熬就過去了第三百一十四章:福利院之事第一百七十二章:定計第五百八十四章:密旨第三百四十八章:功比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