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春闈

科舉考試,是古代帝王用來籠絡天下士子的最基本,也是最厲害的手段。運用這一手段最純熟的,莫過於宋太祖趙匡胤了。歷史中記載了趙匡胤是這樣籠絡人才的:宋朝開國不久,他給禮部下了道聖旨,命他們整理近十年以及後周乃至後漢的舉子檔案,統計一下,看歷經15次考試全部終場還沒考中的究竟有多少人。禮部經過仔細覈查,列出了以司馬浦爲首共計一百零六人的名字。趙匡胤大筆一揮:這些人實在不易,統統賜本科進士出身。這就是所謂宋朝的“恩科進士”,雖然比不了常規的進士,但可以把其他國家的舉子當成自己的士子,這份心胸,着實開闊。

而大順朝的恩科,是不同的意思。大順三年一次科舉取士,這是常科。額外增加的春闈或秋闈,就叫恩科。

不論是在哪個時空,進士科、明經科都是大熱門。中進士者日後仕途非常樂觀,往往能爬到宰輔的高位,及第明經的前途要坎坷得多,最終能做到高官的人寥若晨星。其他各小科一看就知道,即使考中,也不過終生是個小業務官,很難掌握到權力。

陸承啓決意要改變這個局面,有能力的人,不論出身是進士,還是明經,抑或者是五經、三史、三禮、三傳、明法、明字等科,只要有能力,高官厚祿不是問題。但前提是,你的秉性要好,要爲百姓着想,不能以個人、朋黨利益爲重。有缺點,陸承啓不怕。當朝尚書,哪一個沒有缺點?禮部尚書貪財好色、吏部、戶部、刑部尚書好名、工部尚書貪求安穩、兵部尚書油滑。但陸承啓還是用,不僅用了,還重用。因爲他們都是有才幹的,有了缺點反而更容易掌控。人非聖賢,誰能完美?

大順朝也還是太忌憚武將了,其實有一些武將不僅武略精通,文韜也很不錯。陸承啓對埋沒人才的做法,實在有些痛心。他在暗中默默的籌劃着武舉,等待成熟的時機,提將出來。

可現在國家的重心,都在春闈之上,科舉考試,乃是一國之重。入冬以來,長安城中客棧人滿爲患,除了前來觀看蹴鞠的百姓,大多都是趕考的考生。

不知道是哪裡傳出來的消息,說今年恩科量才而取,聖上說了寧缺毋濫。以至於一些打算渾水摸魚,濫竽充數的舉子,都絕了心思,一個個放蕩去了。不是去看蹴鞠,就是逛青樓,倒是爲長安城的經濟帶去了創收。

而有心功名的舉子,哪一個不是窮經皓首,埋頭苦讀,以求金榜題名?再說,既然聖上取士如此之嚴,肯定對金榜題名的進士另眼相看,比一般春闈的進士,在仕途上便多了幾分便利。

正月很快便過去了,長安城中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陸承啓也提前把考題送到了禮部,禮部立即加班印刷試題。

長安城外的禁軍也接到軍令,開始頻頻在城外巡邏,防止有宵小蓄意破壞科舉考試。大順律有云:“凡蓄意破壞科舉者,皆斬。”可見,國家對科舉考試是多麼的重視。

可惜,這個異時空沒有唐代,也沒有盛極一時的武舉考試,這也讓陸承啓有點鬱悶,還需要他親自謀劃,還不得傷了天下士子的心。

說到武舉,陸承啓很是佩服頂住壓力的千古唯一一位女帝,武則天。她魄力十足,居然讓兵部開武舉事宜,還說“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類升”。這簡直是天下武人的福音啊!若無武則天開武舉,恐怕唐代在開元時候便亡了,因爲唐代最著名的武狀元便是郭子儀了。他以一人之力,匡扶搖搖欲墜的唐朝,一生歷經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世所罕見。

武舉的功勞不言而喻,可惜大順朝並沒有。陸承啓也知道,此事只能慢慢來,不然會徹底寒了天下士子的心。

時間過得飛快,在春風伊始之際,二月便悄悄到來了。二月十五,是這一屆春闈開考日。近萬考生,經過搜身之後,才能提着考籃,進入貢院之中。找到了自己的要考的科目,進去坐下,等待主考髮捲。

大順朝的科考題量相當大,每位考生都要備足乾糧,在考場上呆夠三天才能答得完考題。以進士科爲例,需要考三場,一場考大經,二場考兼經,三場考論。每場考一天。爲了杜絕作弊,每一場考完,還不能離開考場,只能在狹小的考廬裡面過夜。

考中了之後,進士科的還要去殿試考策。陸承啓知曉了科舉流程之後,大是感嘆科舉不易,能考中的都是人才。

春闈三日,陸承啓每日都着考官服,前往考場巡視。他惡作劇地想:“想當年,我也是被巡考嚇得不輕,現在也要讓別人嚐嚐這個滋味了。”

通過巡視,陸承啓也發現了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進士科、明經科考生人數,佔了總考生人數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剛剛開設的算術科,居然只有十餘人應考。雖然算術科是匆忙加上去的,但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國家取材方向偏得很嚴重。人人都渴望做官,畢竟進士一旦殿試過後,就立即授予官身,無須經過吏部選拔。這個誘惑,使得極大部分的考生,都衝着這個進士官身而去。而且進士科及第後,仕途一片平坦,甚至還能觸及最高權力——宰輔。現在陸承啓取消宰輔,用內閣制代之,他們的目標恐怕也變成了內閣首輔了。

而其餘的科目,就是想當官也難。加上陸承啓堵死了吏部官員伸手要錢的潛規則,就算其他科考中,恐怕也得等上幾年,甚至十餘年,有了缺才讓你補上,當一個從九品、九品的芝麻官。

這就是進士科與其他科的差距,也是爲什麼考進士科的舉子如此之多的緣故。

陸承啓一邊巡視進士科考場,一邊注視着他出的這個題目——《刑賞忠厚之至論》,忍不住想在裡面找到大文豪蘇軾,可惜考進士科的人太多了,想在密如蜂窩的考廬裡面找到蘇軾,還挺難的。再加上他並不想讓考官過多注意蘇軾,不然就會像正史上那樣,捧殺他了。

陸承啓出的這個題目,正是歷史上蘇軾中士的題目,連這個後門都給蘇軾開了,想必他也會像歷史上那樣,輕而易舉奪金榜題名吧?

第一百五十五章:夫復何求第四百九十三章:回京述職第六百一十八章:親自走一趟第六百六十章:雨露均沾第四百三十三章:舉子雅聚第五百九十七章: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第四百零二章:還是錢的問題 下第二百零七章:常平倉 上第九百三十五章:剷除叛徒第九百五十二章:擺出陣勢第八章:戶部尚書第七百三十三章:進入視野第七百九十二章:定計第七百二十九章:賑災有方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四百零九章:盡孝不是做戲第五百一十五章:小登科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四百七十五章:捲土重來第一百八十一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九百二十二章:追查第二章:失魂症第一百一十章:教育爲先第五百八十二章:大捷第五百一十一章:請陛下賜婚!第三百三十四章:趕路第三百九十一章:狼狽爲奸第二百八十二章:一地雞毛的高麗第六百五十三章:西廂一夜第九百二十章:叛徒第二十三章:明月幾時有第二百四十章:水泊梁山第七百七十三章:連綿暴雨第九十一章:備戰第七百六十五章:並非沒有良將第七百六十四章:說書第十八章:稅制改革第一百七十七章:用意在此第三百八十八章:打不得!第一百九十一章:太原王家第三百五十四章:遼國困局第一百六十三章:大夫問診第三百八十八章:打不得!第一百七十六章:爭辯第五百五十三章:闢謠第八百五十六章:放養第二百三十九章:金錢卦第六百零一章:聲東擊西第五百八十章:正中下懷第四百章:別以爲朕不知道!第三百二十三章:往事如煙第一百八十九章:木棉第二百七十九章:無恥之尤第八百零七章:合圍!第一百三十四章:懸掛的地圖第四百六十三章:灤河行宮第四百六十四章:完美的破綻第九百六十三章:最後的決戰 四第一百六十一章:光與影第七百八十七章:願爲先鋒第七百七十六章:臣願往!第九百零八章:蕭太后第二百八十二章:一地雞毛的高麗第六十七章: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二百九十九章:國子監辯道 六第六百一十章:亦農亦匪第六百七十三章:關心則亂第四百二十章:親自撰稿第九百六十三章:最後的決戰 四第五百五十八章:炮船交付第四百零七章:打個巴掌再給個甜棗第七百六十二章:微服出巡第十四章:酒樓見聞第五百三十章:將計就計第九百一十六章:打是一定打第七百八十五章:船隊第八百一十九章:一人兩騎第六百零七章:三隻蚊子一碟菜第八百四十一章:碰撞第九百六十五章:最後的決戰 六第八百四十七章:遼國改元第九百四十八章:宮帳軍第八百四十七章:遼國改元第二百章:雞蛋碰石頭第五百一十六章:蠻力打不過計謀第七百九十九章:好一場大戰第三百二十八章:明察暗訪第六百七十九章:共浴第五百六十一章:大當家,大事不好了第九百五十章:真正的大決戰第三百四十五章:血濺五步第九百七十五章:來了新客第六十四章:錢荒第八百零九章:飛馬急報第七百四十九章:只差一步第二百六十四章:馬車論道 上第九百四十章:揚威大漠第一百零八章:皇家御膳第一百七十八章:拍板定案第三百五十七章:破廟
第一百五十五章:夫復何求第四百九十三章:回京述職第六百一十八章:親自走一趟第六百六十章:雨露均沾第四百三十三章:舉子雅聚第五百九十七章: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第四百零二章:還是錢的問題 下第二百零七章:常平倉 上第九百三十五章:剷除叛徒第九百五十二章:擺出陣勢第八章:戶部尚書第七百三十三章:進入視野第七百九十二章:定計第七百二十九章:賑災有方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四百零九章:盡孝不是做戲第五百一十五章:小登科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四百七十五章:捲土重來第一百八十一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九百二十二章:追查第二章:失魂症第一百一十章:教育爲先第五百八十二章:大捷第五百一十一章:請陛下賜婚!第三百三十四章:趕路第三百九十一章:狼狽爲奸第二百八十二章:一地雞毛的高麗第六百五十三章:西廂一夜第九百二十章:叛徒第二十三章:明月幾時有第二百四十章:水泊梁山第七百七十三章:連綿暴雨第九十一章:備戰第七百六十五章:並非沒有良將第七百六十四章:說書第十八章:稅制改革第一百七十七章:用意在此第三百八十八章:打不得!第一百九十一章:太原王家第三百五十四章:遼國困局第一百六十三章:大夫問診第三百八十八章:打不得!第一百七十六章:爭辯第五百五十三章:闢謠第八百五十六章:放養第二百三十九章:金錢卦第六百零一章:聲東擊西第五百八十章:正中下懷第四百章:別以爲朕不知道!第三百二十三章:往事如煙第一百八十九章:木棉第二百七十九章:無恥之尤第八百零七章:合圍!第一百三十四章:懸掛的地圖第四百六十三章:灤河行宮第四百六十四章:完美的破綻第九百六十三章:最後的決戰 四第一百六十一章:光與影第七百八十七章:願爲先鋒第七百七十六章:臣願往!第九百零八章:蕭太后第二百八十二章:一地雞毛的高麗第六十七章: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二百九十九章:國子監辯道 六第六百一十章:亦農亦匪第六百七十三章:關心則亂第四百二十章:親自撰稿第九百六十三章:最後的決戰 四第五百五十八章:炮船交付第四百零七章:打個巴掌再給個甜棗第七百六十二章:微服出巡第十四章:酒樓見聞第五百三十章:將計就計第九百一十六章:打是一定打第七百八十五章:船隊第八百一十九章:一人兩騎第六百零七章:三隻蚊子一碟菜第八百四十一章:碰撞第九百六十五章:最後的決戰 六第八百四十七章:遼國改元第九百四十八章:宮帳軍第八百四十七章:遼國改元第二百章:雞蛋碰石頭第五百一十六章:蠻力打不過計謀第七百九十九章:好一場大戰第三百二十八章:明察暗訪第六百七十九章:共浴第五百六十一章:大當家,大事不好了第九百五十章:真正的大決戰第三百四十五章:血濺五步第九百七十五章:來了新客第六十四章:錢荒第八百零九章:飛馬急報第七百四十九章:只差一步第二百六十四章:馬車論道 上第九百四十章:揚威大漠第一百零八章:皇家御膳第一百七十八章:拍板定案第三百五十七章:破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