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進入視野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青州城的事,僅僅幾日時間,就已經傳到了長安,甚至與監察司的暗報都相差無幾。一時間,長安城內謠言四起,竟有點壓不住輿論的勢頭。

其實這也是大順百姓對朝廷沒有多少信心的緣故,雖然前不久才大勝過遼國,但那只是僥倖,所有人都明白其中的貓膩。國家軍力不強,直接反應的就是國民的心態,硬氣不起來啊,稍微有點什麼風吹草動,就像螞蟻炸窩一樣,惶惶不可終日。

陸承啓還未起牀,就接到了監察司的暗報,氣得立即起身穿衣,撇下了滿臉怨言的瑾萱,火速前往垂拱殿,召集了內閣、樞密院、參知政事、中書舍人、參謀部等等朝廷大臣,準備商討怎樣處理此事。任何一個帝王,最不願意見到的就是有人謀反,而且絕對是要以雷霆之勢鎮壓的。正史上的宋朝就是這樣,對外不強硬,對內卻一直在鎮壓反賊。禁軍的精銳,都編入地方去了,哪裡還有力量拱衛京畿?怪不得後人評論說,外戰外行,內戰內行。可宋朝也無奈啊,要是不鎮壓吧,這些泥腿子就會把中原弄得烽火四起;鎮壓吧,兵力又捉襟見肘了,兩邊都不討好。

正史上明朝就是放任自流,所以都以爲朝廷好欺負,紛紛起來造反,大明就這麼沒了。陸承啓是知道這段歷史的,所以才如此重視。

當陸承啓來到垂拱殿之後,當值的內閣大臣已經全都到了,其餘的大臣,也有幾個在這裡。分別是中書舍人劉庚、參知政事文彥博和內閣首輔徐崇光。等了好一會,樞密使姜瑜、樞密副使潘興藝等都到了,陸承啓才黑着臉說了青州城的事。

簡單介紹了一下形勢,陸承啓沉着臉問道:“……衆卿皆朕之左膀右臂,對此事可有何見解?”

參知政事文彥博當即說道:“陛下,此事不容姑息,當強力鎮壓!”

徐崇光是江南主事人,緩緩地說道:“此事因新政而起,可見百姓對新政尚有誤解,若政令不通,恐天下大亂也。青州是首例罷了,其餘州府,說不得還有此事發生。”

內閣大臣衛須驚說道:“按理來說,地方州府應當貼出告示,百姓估摸也會知曉皇莊、皇家銀行收購田產之事,爲何還是引起了暴動?”

陸承啓淡淡地說道:“有人故意揭掉了告示,朕就知道,有些人耐不住了,要向朝廷亮出自己的爪牙!”

樞密使姜瑜開口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若不火速彈壓,恐日後有人照樣學樣,朝廷臉面何存?請陛下下旨,臣雖不才,願乞三千精兵,日夜兼程至青州,將鬧事之民,就地處置!”

陸承啓內心是不想對自己的百姓動刀子的,除非他們真的是反朝廷,反他的統治。現如今看來,不動刀子是不成的了,有些人是不見血不知道朝廷的可怕,憑他們就敢說出甚麼“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來?也不看看,能真正從草根起家的人,正史上除了朱元璋、劉秀以外,還有誰?劉秀還是皇裔,朱元璋也還藉助了老婆娘家的力量才成事,他們一沒天時二沒人和,憑什麼裹衆起事?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陸承啓正待下旨剿賊的時候,高鎬在外間高聲說道:“啓奏陛下,有監察司暗報!”

陸承啓雖臉上鎮定自若,可雙腿在桌下已經有點抖了。他很怕這些賊人佔了青州城,向朝廷示威,那樣對大順的統治,將是一個致命打擊。

“宣!”

陸承啓提高了聲量,大聲吼了出來,讓殿內諸位大臣都嚇了一跳,不敢擡頭去看小皇帝的臉色。其實也不用看,出了這檔子事,小皇帝的臉色能好到哪裡去?垂拱殿的朱門,“吱呀”一聲開了,高鎬低着頭,弓着腰,雙手呈過頭頂,把一張薄如蟬翼的紙遞過了龍案。

陸承啓強行穩住自己的心態,故意慢慢地拿過了那張紙。很明顯,這是通過信鴿,一程又一程接力,才送到長安的。攤開紙張一看,陸承啓的臉色變得精彩起來。高鎬自覺地退出了垂拱殿,殿中的大臣,也悄悄地觀察起小皇帝的神情來。

只見陸承啓的臉色波瀾不驚,卻頻頻皺眉,他們便知道,此事不會如此簡單。

這封暗報不長,陸承啓僅僅掃了一眼,就知道了大概,其中一個人名,引起了他的注意。其餘的,都算是好消息。

陸承啓放下了暗報,突兀地問道:“諸卿可知道摩尼教?或者明教?”這個詞,對於陸承啓來說絕對不陌生。明教教主張無忌,更是他小時候最崇拜的人。但自己做了皇帝之後,他才知道原來明教也是這般可惡的,煽動百姓造反,其罪當誅!

這些臣子,幾乎都足不出戶,更別說深入民間了。就算是有,那也是幾年前、十幾年前的事情。關於百姓信甚麼教,他們又怎麼會去關注?果不其然,一個個都搖頭晃腦,稱不知道。

而通讀史書的文彥博,卻道出了摩尼教的來歷,殿中衆人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前朝明令禁止傳教的摩尼教,想不到民間還有人傳教……”

樞密使姜瑜說道:“陛下,現在不是溯源摩尼教的時候,當先要鎮壓暴動。”

陸承啓臉色頗爲古怪:“造反之人,已經捉拿得七七八八了……”

衆位大臣一驚,樞密副使潘興藝更是不敢置信:“敢問陛下,是誰捉拿的?”

陸承啓也是在意料之外:“朕忘了召回禁軍所屬虎翼軍,尚有五千之衆於梁山水泊。青州州牧祁康豐第一時間便向虎翼軍都虞候陳方運求救,僅一日,便已經起出了鬧事之人,爲首的正是摩尼教餘孽,其又稱明教,專門造反,爲禍甚大。止跑了首領幾人,其中一個名喚方十三,年方十八……”

十八歲就致力於造反,這是該有多恨朝廷啊?監察司都查不到此人的來歷,只知道他是淮南東路人士,早在三個月前就已然潛入山東東路了。不僅僅是青州,就連其餘州府,都有他的眼線。敵在暗,我在明,稍有風吹草動,就隱匿了起來。監察司再有本事,也徒負呼呼。(未完待續。)

第二百零七章:常平倉 上第三百零四章:人間美味第四百一十四章:皇莊事宜 上第七百八十二章:奉旨調動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八百四十五章:教育是個頭疼的問題第六十五章:突發奇想第一百九十七章:馬槊的威力第五百四十五章:含沙射影第七百四十八章:快出來看耶穌了!第五百五十章:高手之爭第四百三十三章:舉子雅聚第四百九十九章:逛街第二百三十一章:喧寒問暖第八百二十六章:議增兵,滿朝皆驚 下第七百四十一章:沒有不透風的牆第十七章:內閣第一百二十四章:使臣鬧事第七百零五章:倭國來使第二百四十一章:後勤事宜第五百八十七章:就事論事第十八章:稅制改革第五百七十六章:火炮齊鳴第九十三章:萬馬奔騰踏連營第七百一十二章:內鬥不可取第五百三十九章:震驚第八百零七章:合圍!第五十章:金榜題名第七百七十五章:龍氣翻騰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五百四十四章:相面之學第六百四十九章:不安分的安南第四百八十章:妖法第二百零五章:鬱悶的盧胖子第三百五十三章:未來構想第五百四十八章:暴起傷人第四百七十七章:好漢第八百四十二章:降生第四十五章:元宵之夜第三百四十四章:敗事有餘第八百零五章:伏兵盡起第二百四十三章:迷你水寨第七百二十五章:乘勢而起第四百六十章:傳信第六百零八章:滇黔匪患第二百二十二章:準備開拔第五百七十九章:取爾人頭!第五百零一章:有違仁義之道第四百四十六章:負荊請罪第二百零一章:壯士斷腕第五百七十二章:三兩句情話第九百六十章:最後的決戰 一第七百五十三章:賜名第五百一十六章:蠻力打不過計謀第三百三十章:迫於無奈第八百七十章:密謀起事第九百二十二章:追查第三百零三章:大儒說,食不可語第五百二十章:子母炮 中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五百一十五章:小登科第七百零九章:曉之以理第六百六十八章:榷酒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第三百零一章:來自臣子的威脅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一百二十章:凱旋而歸第627章:制科第七百八十六章:李日尊第三百四十九章:一家獨大第六百六十五章:討論商法第一百一十八章:試築馳道 下第一百三十八章:廟會第五百三十一章:吹皺一池春水第四百五十三章:遼國皇后蕭觀音第六百七十八章:施藥局、養濟院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二百零一章:壯士斷腕第五百三十三章:順藤摸瓜第四百零七章:打個巴掌再給個甜棗第六百七十三章:關心則亂第三百零三章:大儒說,食不可語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八百八十六章:利民之政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五百一十六章:蠻力打不過計謀第四百四十八章:反意已露第七百六十三章:好一座樊樓第二百九十二章:暫且留下第九百二十二章:追查第三百八十五章:遼國黨爭第二十七章:老將出馬第四百三十八章:賢后第八十八章:隔閡初生第三百零一章:來自臣子的威脅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七百六十八章:老天真會開玩笑第三百九十五章:人口才是根本!第八百一十九章:一人兩騎第六百七十六章:先帝諡號
第二百零七章:常平倉 上第三百零四章:人間美味第四百一十四章:皇莊事宜 上第七百八十二章:奉旨調動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八百四十五章:教育是個頭疼的問題第六十五章:突發奇想第一百九十七章:馬槊的威力第五百四十五章:含沙射影第七百四十八章:快出來看耶穌了!第五百五十章:高手之爭第四百三十三章:舉子雅聚第四百九十九章:逛街第二百三十一章:喧寒問暖第八百二十六章:議增兵,滿朝皆驚 下第七百四十一章:沒有不透風的牆第十七章:內閣第一百二十四章:使臣鬧事第七百零五章:倭國來使第二百四十一章:後勤事宜第五百八十七章:就事論事第十八章:稅制改革第五百七十六章:火炮齊鳴第九十三章:萬馬奔騰踏連營第七百一十二章:內鬥不可取第五百三十九章:震驚第八百零七章:合圍!第五十章:金榜題名第七百七十五章:龍氣翻騰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五百四十四章:相面之學第六百四十九章:不安分的安南第四百八十章:妖法第二百零五章:鬱悶的盧胖子第三百五十三章:未來構想第五百四十八章:暴起傷人第四百七十七章:好漢第八百四十二章:降生第四十五章:元宵之夜第三百四十四章:敗事有餘第八百零五章:伏兵盡起第二百四十三章:迷你水寨第七百二十五章:乘勢而起第四百六十章:傳信第六百零八章:滇黔匪患第二百二十二章:準備開拔第五百七十九章:取爾人頭!第五百零一章:有違仁義之道第四百四十六章:負荊請罪第二百零一章:壯士斷腕第五百七十二章:三兩句情話第九百六十章:最後的決戰 一第七百五十三章:賜名第五百一十六章:蠻力打不過計謀第三百三十章:迫於無奈第八百七十章:密謀起事第九百二十二章:追查第三百零三章:大儒說,食不可語第五百二十章:子母炮 中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五百一十五章:小登科第七百零九章:曉之以理第六百六十八章:榷酒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第三百零一章:來自臣子的威脅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一百二十章:凱旋而歸第627章:制科第七百八十六章:李日尊第三百四十九章:一家獨大第六百六十五章:討論商法第一百一十八章:試築馳道 下第一百三十八章:廟會第五百三十一章:吹皺一池春水第四百五十三章:遼國皇后蕭觀音第六百七十八章:施藥局、養濟院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二百零一章:壯士斷腕第五百三十三章:順藤摸瓜第四百零七章:打個巴掌再給個甜棗第六百七十三章:關心則亂第三百零三章:大儒說,食不可語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八百八十六章:利民之政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五百一十六章:蠻力打不過計謀第四百四十八章:反意已露第七百六十三章:好一座樊樓第二百九十二章:暫且留下第九百二十二章:追查第三百八十五章:遼國黨爭第二十七章:老將出馬第四百三十八章:賢后第八十八章:隔閡初生第三百零一章:來自臣子的威脅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七百六十八章:老天真會開玩笑第三百九十五章:人口才是根本!第八百一十九章:一人兩騎第六百七十六章:先帝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