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微服出巡

“陛下所言有理!”

徐崇光混跡官場這麼久,自然懂得要順着方向捋驢毛纔不會被撩蹄子。

陸承啓知道他開始耍滑頭了,也不揭穿。這時候沒有其他人,認了也就認了。要是日後陸承啓決意要“滅佛”,他不表態便是,陸承啓也奈何不了他。現在江南要他主持,腰桿也硬了許多,小皇帝也不會因此臨陣換將吧?

做了三年皇帝,陸承啓也看得出徐崇光的心思,自然不會點破。而他的本意,也不是要“滅佛”,而是抑佛。佛教本意是勸人向善,這個很好,可以聽信一二。但不吃葷腥,不娶老婆,不生子翤,這就不行了。人人都覺得當和尚好,去當了和尚的話,大順還能發展嗎!要想進步,就必須抑佛。抑佛很簡單,控制度牒數量,不宣傳佛教,開徵和尚稅賦,自然也就少人了。

當然,這也可能“誤中副車”,甚麼道教、正一教等等都可能被誤傷,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宗教這個東西,信的人自然信,不信的人自然也就不信,沒什麼好爭的。陸承啓慶幸的是,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都是很少信教的,皆爲他們讀的是聖賢書,《論語·述而》上有云:子不語怪力亂神。就是說要對鬼神敬而遠之。敬而遠之了,又怎麼會去信呢?

要是真正信神的話,他們也只信聖人。比如子曰:“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要是用神佛來理解這句話,肯定是不通的。那“通於神明,無所不通”是什麼意思呢?神明是指知人之所不知者爲神,見人之所不見者爲明。《黃帝四經·經法·名理》:“神明者,處於度之內而見於度之外者也。”通於神明,即通於道。聖人通於神明瞭,所以爲聖。也就是說,儒家的宗旨,歷來都是成神成聖的。但是這個神,這個聖,和一般意義上的神、聖不同。他不是神仙,而是凡人,他沒有通天徹地之能,卻能通曉人間世事。只有一個人,真正地以身作則,又把這“道”給傳下去了,他就是神明通達,成聖了。這個“道”又是什麼呢?《論語·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也就是說孔子的道理不是他發明的,而是轉述上古聖人的話。因爲這個道理,是上古聖人發現的,而不是發明創造的。華夏幾千年能經久不衰,就是因爲聖人層出不窮!

這就是中華文明的奧秘所在,人通過學習,能成神成聖,所以漢人只敬祖宗。一些神佛,也是祖宗化身而來的。但佛教傳入中原後,這一切似乎變得混亂了,所以纔有晉代儒釋道之爭。也是這時候,佛教才真正融入中原文化裡面,開始宣傳因果造化,勸人向善,以圖來世好報。但是這有消極的一面,多爲下層普通百姓所接受。特別是民不聊生之時,百姓更願意寄託在此上面。可這與華夏文明有所衝突,皆因儒家講究“入世”,輔佐君王,教化百姓,而不是一味避世。

所以華夏幾千年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亂世時佛教興,盛世時佛教反而偃旗息鼓了。想想也是,人人都能活下去了,生活美滿了,有工作做了,哪裡有時間去信佛啊!

這個道理,讀書人都懂,唯獨有些統治者不肯醒來,所以他們要追求長生。徐崇光作爲一個儒學大家,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從內心上講,他也是很不屑佛教的。就拿前朝詩人韓愈的一句話來說:“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臣君之義,父子之情,故不宜敬奉……”

韓愈還打趣道:“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說明對於佛教,儒家的態度一向是不齒的。但不齒是不齒,佛教代表的是勞動階層的信仰,儒家再勢大,也徒負呼呼,只能抑制一下,卻不能真正“剷除”了。陸承啓知道,存在即是道理,佛教既然能在中國有市場,肯定有它一套的。至於爲何後來基督教沒有市場,估計是大家也信不過外來的洋和尚吧!

陸承啓跟徐崇光又講了一些江南的事,徐崇光便告退了。徐崇光現在是諸事纏身,便有三頭六臂也不夠用,自然不會在垂拱殿多待。陸承啓樂得清閒,看了看天色,發現已經快到中午了。

心念一動:“今日是初八,想來有廟會,不如出去看看?”他也好久沒出過宮了,也想近距離觀察一番民情,便喚來高鎬、王彥宸,帶上幾個御前侍衛,也不用換衣裳,讓一個內侍去坤寧殿告訴周芷若行蹤後,就從延福宮出了皇宮,直接到了長安城的大街上。

“今日果然熱鬧非凡!”

來到市集上,陸承啓看着各色小販,竟有種錯覺,這是回到後世了。賣小吃的、賣日用品的、賣姻脂水粉的……應有盡有。陸承啓心裡嘲弄道:“要是在後世,這裡肯定被城管重點照顧!還是這個時代有人情味啊,連馳道都故意選擇避開市集,不至於和百姓搶道……”

想了想後世那些不作爲的城管,陸承啓除了嘲諷還是嘲諷。城市規劃得不合理,也不懂變通。要是像眼前這樣,形成了聚集效應,小販扎堆,哪裡會有人去別的地方做生意?堵不如疏,古人都明白,後世的人卻越活越回去了!

到了大莊嚴寺前,更是人聲鼎沸,雖時近中午,太陽毒辣,可也擋不住熱情的百姓。

陸承啓注意到,一些僧人打扮的“牙人”,在聯繫買家顧主做“生意”。看了一會,突然想起一事,陸承啓擠進去問一個小販道:“小哥,生意如何啊?”

這小販二十五六的年紀,但古人顯老,可能只有二十一二的樣子。“官人,小的做些買賣,也是養家餬口。廟會興旺,收入也還行……”小販爽朗地回答道。(未完待續。)、++本站打造免費無錯誤無廣告小說app上線啦!已經有300萬的道友選擇了本站app,各種網友經典書單推薦!不用再擔心書荒問題!關注微信公衆號xhsjyd(按住三秒複製)下載小說客戶端【

第八百七十章:密謀起事第五百零三章:有功不賞是爲何?第十四章:酒樓見聞第638章:省元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五百九十九章:開源之法第三百二十七章:進入梓州路第九百四十六章:大勝?這只是第一步!第四百八十九章:能拖便拖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駕親征第九百一十四章:不發威你當我病貓?第六百八十九章:蒙學學官第六百七十章:將心比心第二百四十七章:智取第九百一十九章:折損過半第五百四十六章:朝廷大臣第二百一十六章:悠閒的盧胖子第五百二十九章:大事發生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八百一十五章:避實就虛第八十五章:依附強者第一百三十九章:籠袖驕民的生活第一百七十一章:真相浮現第七百八十五章:船隊第七十一章:幽州遊擊第二百四十三章:迷你水寨第九百二十四章:關門打狗第五百三十六章:風雲變幻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四百七十七章:好漢第一百七十五章:;拉攏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七百六十一章:和尚也要上稅!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第一百八十九章:木棉第五百三十八章:不安第四百六十二章:詐病第三百零五章:餘音繞樑第七百九十八章:圍而攻之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四百三十二章:欲蓋彌彰第三百三十五章:一夥蟊賊第六百五十八章:躊躇不前第二百九十一章:前來歸順 下第625章:租房難第四百六十三章:灤河行宮第二百八十七章:背信棄義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四百五十二章:定計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五十六章:大學落成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五百九十六章:這下麻煩了第一百二十章:凱旋而歸第四百零二章:還是錢的問題 下第四百四十六章:負荊請罪第三十六章:規劃大學第二百一十章:如何處置第二百四十五章:內有乾坤第八百六十七章:招安第一百二十九章:談判底線第六十八章:兵貴神速第八百八十三章:上奏請罪第四百五十一章:攤牌第五百七十七章:學院派和實戰派第九百零八章:蕭太后第八百五十二章:青壯第三百九十八章:整頓吏治第一百四十八章:攻訐第六十九章:契丹來犯第四百七十九章:敵疲我打第四百二十章:親自撰稿第六百五十二章:合巹第一百八十八章:撕破臉面第一百八十章:老實人李誡第八百三十四章:不受降第六百一十八章:親自走一趟第三十五章:國子監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第九百六十章:最後的決戰 一第八百四十九章:邊患再起第三百八十九章:拉攏第四百八十四章:如何解釋第二百零七章:常平倉 上第一百九十五章:是虎是貓?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三百七十六章:土手雷第五百九十八章:好大膽!第630章:不是滋味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第十七章:內閣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四十五章:元宵之夜第六百九十二章:耳廝鬢磨第六百零八章:滇黔匪患
第八百七十章:密謀起事第五百零三章:有功不賞是爲何?第十四章:酒樓見聞第638章:省元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五百九十九章:開源之法第三百二十七章:進入梓州路第九百四十六章:大勝?這只是第一步!第四百八十九章:能拖便拖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駕親征第九百一十四章:不發威你當我病貓?第六百八十九章:蒙學學官第六百七十章:將心比心第二百四十七章:智取第九百一十九章:折損過半第五百四十六章:朝廷大臣第二百一十六章:悠閒的盧胖子第五百二十九章:大事發生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八百一十五章:避實就虛第八十五章:依附強者第一百三十九章:籠袖驕民的生活第一百七十一章:真相浮現第七百八十五章:船隊第七十一章:幽州遊擊第二百四十三章:迷你水寨第九百二十四章:關門打狗第五百三十六章:風雲變幻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四百七十七章:好漢第一百七十五章:;拉攏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七百六十一章:和尚也要上稅!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第一百八十九章:木棉第五百三十八章:不安第四百六十二章:詐病第三百零五章:餘音繞樑第七百九十八章:圍而攻之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四百三十二章:欲蓋彌彰第三百三十五章:一夥蟊賊第六百五十八章:躊躇不前第二百九十一章:前來歸順 下第625章:租房難第四百六十三章:灤河行宮第二百八十七章:背信棄義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四百五十二章:定計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五十六章:大學落成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五百九十六章:這下麻煩了第一百二十章:凱旋而歸第四百零二章:還是錢的問題 下第四百四十六章:負荊請罪第三十六章:規劃大學第二百一十章:如何處置第二百四十五章:內有乾坤第八百六十七章:招安第一百二十九章:談判底線第六十八章:兵貴神速第八百八十三章:上奏請罪第四百五十一章:攤牌第五百七十七章:學院派和實戰派第九百零八章:蕭太后第八百五十二章:青壯第三百九十八章:整頓吏治第一百四十八章:攻訐第六十九章:契丹來犯第四百七十九章:敵疲我打第四百二十章:親自撰稿第六百五十二章:合巹第一百八十八章:撕破臉面第一百八十章:老實人李誡第八百三十四章:不受降第六百一十八章:親自走一趟第三十五章:國子監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第九百六十章:最後的決戰 一第八百四十九章:邊患再起第三百八十九章:拉攏第四百八十四章:如何解釋第二百零七章:常平倉 上第一百九十五章:是虎是貓?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三百七十六章:土手雷第五百九十八章:好大膽!第630章:不是滋味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第十七章:內閣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四十五章:元宵之夜第六百九十二章:耳廝鬢磨第六百零八章:滇黔匪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