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大捷

盧塵洹如此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白通榆沒有心動是假的。可心動歸心動,終究不是必須留下。換句話說,盧胖子還是沒有打動他。

朱全垨沉默良久,才緩緩地說道:“白兄弟,我知道你是人中龍鳳,跟着我沒有前途的。說句掏心窩的話,我一直不明白你要做什麼。我是個粗人,不能把你綁在我身旁。之前救了你,不過是看不順眼出手相幫而已。你這些年已經幫我夠多的了,什麼恩情早就還清了……”

白通榆是個極其冷靜的人,可再冷靜的人,聽了這些話都有點把持不住了。只見白通榆的眼眶已然微紅,聲音哽咽地說道:“朱大哥,你莫說了……我白通榆別的本事沒有,出謀劃策還是行的。指揮使,我只有一個要求,我不做官,只做朱大哥的幕僚!”

盧胖子微微一笑,說道:“這個簡單,只消不與陛下說,便一切解決了。”

嘴上是這麼說,心裡卻道:“嘿嘿,你要是進來了,還想出去麼?陛下的性子,肯定不會放過你的……”

白通榆顯然知道,這個胖子一肚子壞水,心裡打得什麼主意,他已經猜到了七七八八。心中嘆息一聲,知道自己是上了賊船,日後怎麼樣,肯定是由不得自己了。

盧塵洹心滿意足,脾性也好了許多,喝道:“走,帶本將去後山看看!”

親兵們不敢怠慢,連忙在前面引路。朱全垨也說道:“翻江龍好大名氣,我也得去看看,到底是個什麼人!白兄弟,你去不去?”

白通榆深呼吸了一番,說道:“不了,我要去看看郝佘……”

盧胖子心中亮堂,知道他們是對手,卻從未見過,心中一定很想知道對方是什麼人。特別是白通榆,他輔佐朱全垨敗給了尤竣,更是想知道,他的對手是何方神聖。

分頭離去後,聚義堂上又是一片寂靜……

五日後,遠在長安城的陸承啓,便接到了這一封捷報。飛馬急報,不愧是專業送信的,相隔數千裡之遠,竟能五日便到。陸承啓仔仔細細地看完這封捷報,哈哈大笑。一旁的高鎬見了,小心翼翼地問道:“陛下真是好心情,是不是又有什麼好事發生了?”

陸承啓笑罵道:“你想知道?”

高鎬以爲陸承啓說的是反話,連忙賠笑道:“小的這不是替陛下高興嘛!”

“告訴你也無妨,梁山水賊,被盧塵洹破了。”陸承啓顯然是很高興,畢竟心中最大的一塊石頭落地了。每次一想到《水滸傳》,梁山上那一百零八條好漢就讓他寢食難安。要是他不做皇帝,他大可抱着看戲的心態。可他是皇帝啊,有人要造他的反,他怎麼能束手旁觀?

高鎬也歡喜地說道:“陛下總算可以放下心來了,小的就說了嘛,只要朝廷大軍一到,這些小小水賊,成得了什麼氣候!陛下鴻運齊天,自是有神靈庇佑的……”

陸承啓也不追究他拍馬屁的嫌疑了,一本正經地說道:“高鎬,你把這封捷報,送到《大順民報館》,親手交給主編張元崇。朕要明天看到這篇報到,明白了嗎?”

高鎬連忙說道:“遵旨!”

“對了,叫張元崇還可以把這個編成一個故事,就說是水賊服從招安好了,書名嘛,就叫《水滸傳》……”陸承啓心血來潮,突然想把水滸傳的故事延續下去,哪怕只有其名也好。

高鎬連連說道:“陛下,這個名字妙啊,肯定會讓《大順民報》更好賣的!”

“少拍馬屁!”陸承啓眼一蹬,“再把監察司許景淳給朕找來,必須以最快的速度,知道嗎?”

“小的遵旨!”

“去吧!”

高鎬領了口諭,拿着那封捷報,小心翼翼地揣入袖子裡,深怕漏了,或者弄壞了。陸承啓沒有理他,他現在迫不及待要見到許景淳了。高鎬離去後,約摸過了兩盞茶的時間,高鎬便在殿外了。而代替高鎬的內侍急匆匆地進來,說道:“臣監察司司長許景淳,求見陛下!”

“宣!”

陸承啓放下手中的茶盞,淡淡地說道。

許景淳踏入垂拱殿後,快步走上前,對着陸承啓施了一禮道:“臣許景淳,參見陛下!”

陸承啓拿着茶杯的蓋子,在茶杯上來回滑動,一邊滑一邊說道:“知道朕找你,所爲何事嗎?”

“臣不知!”許景淳不敢猜測,猜中了是揣摩上意,猜不中是你無能。這樣的話,還不如實實在在地說不知道好了,這樣倒是顯得光明磊落些。這個習慣了隱藏在黑暗中的情報頭子,能如此透露自己的缺陷,也只有在陸承啓面前了。

“禁軍取了梁山,整個水泊都收回來了,水賊也捉了大半。雖然跑掉了水賊頭子,但瑕不掩瑜,這是一場大功勞。朕想知道,你怎麼看?”陸承啓不緊不慢地說道。

許景淳想也不想地說道:“當然是要論功行賞了!”

陸承啓知道,他是邊軍出身,最爲關心這個戰功的問題,可他要問的,不是這個。

“朕是說,那些參與販賣人口一案的官員,都查清了沒?”

“查清了,一共涉及三十多名官員,還有千餘名人販子,一併在掌控中。其中還有人試圖自殺,都被控制住了……”許景淳不敢怠慢,連忙說道。

陸承啓嘆了口氣,才道:“這些被財帛腐化了的官員,朕定是要清理掉的。只是一下子裁撤這麼多官員,甚至還有轉運使這樣的高官,要是傳了出去,肯定要掀起大風浪。朝廷中,朕倒是不怕,朕還能壓得住。但是民間,人多口雜,事情傳成什麼樣都不知道。”

“陛下的意思是,要藉助這一次大捷,來掩蓋裁撤官員一事?”許景淳小心翼翼地說道。

陸承啓欣賞許景淳,就在這個地方了,總是能將毫無牽連的事,看出端倪來。這樣的人,天生就是分析情報的料。

“沒錯,朕把此事交與你了,儘量做得隱秘些,懂了嗎?”陸承啓盯着許景淳的臉,緩緩地說道。

監察司生來就是背黑鍋的,這個許景淳早就有心理準備。暗中下手,本來就是監察司是強項,許景淳毫不猶豫地說道:“臣遵旨!”(未完待續。)

第四百七十八章:潰敗第四百七十五章:捲土重來第三百四十三章:各自的算盤第五百三十八章:不安第五十七章:帶上軍官踩場子第一百五十九章:精兵是這樣練成的 下第三百三十四章:趕路第五百六十九章:離間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四百九十八章:難得休閒第七百八十四章:悄然撤軍第二百一十二章:清理間諜第一百五十八章:精兵是這樣練成的 上第四百九十章:商人本質第八十八章:隔閡初生第三百五十四章:遼國困局第六百六十五章:討論商法第五百零六章:書生也會武功第四十五章:元宵之夜第五十八章:練兵新法第一百七十六章:爭辯第四百四十九章:雄心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八百六十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六百九十四章:好手段第一百二十三章:契丹來使第三百五十五章:惻隱之心第631章:開鑼放卷第五百二十八章:收買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六百八十九章:蒙學學官第五百六十一章:大當家,大事不好了第四百三十二章:欲蓋彌彰第八百零七章:合圍!第五百二十九章:大事發生第八百四十六章:教育計劃第八百四十六章:教育計劃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六百五十章:臣失職!第二百七十八章:死不認罪第五百八十三章:論功行賞第六百三十七章:封彌謄錄第二百九十五章:國子監辯道 二第九百七十七章:改革科舉第五百七十九章:取爾人頭!第三百二十五章:水上訓練第四百三十三章:舉子雅聚第六百五十五章:心不在焉第八十章:等待時機第七百四十七章:風生,水起!第七百九十九章:好一場大戰第六百二十一章:秋闈將至第四百八十二章:打完就跑第八十八章:隔閡初生第四百六十七章:百里奔襲第七百零三章: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九百一十八章:來年開春第二百一十九章:不會就練第五百八十五章:江南風景舊曾諳第二百九十五章:國子監辯道 二第三百二十一章:惺惺相惜第九百六十章:最後的決戰 一第一百二十一章:獻俘第638章:省元第一百章:殘敵肆虐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三百零二章:一同吃酒第八十八章:隔閡初生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六百七十二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四百八十三章:又立奇功第三十二章:強軍之策第三百四十九章:一家獨大第九百六十八章:最後的決戰 九第四百四十章:先發制人第十八章:稅制改革第九百七十二章:女真歸降第四百一十二章:天家之人不簡單第一百五十一章:高麗使團的招數?第一百四十九章:烏臺奏表案第二十七章:老將出馬第六百九十三章:上奏第五十四章:辦報第三百九十一章:狼狽爲奸第二百零六章:太原府尹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賜第第一百五十二章:堵門第一百一十三章:初見第一百三十一章:秉燭夜談第七百三十七章:採石第七百七十一章:種家將第一百一十四章:邊塞之上第三百四十六章:投名狀第五百八十章:正中下懷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五百七十二章:三兩句情話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五百零一章:有違仁義之道第八百九十五章:還是女兒好
第四百七十八章:潰敗第四百七十五章:捲土重來第三百四十三章:各自的算盤第五百三十八章:不安第五十七章:帶上軍官踩場子第一百五十九章:精兵是這樣練成的 下第三百三十四章:趕路第五百六十九章:離間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四百九十八章:難得休閒第七百八十四章:悄然撤軍第二百一十二章:清理間諜第一百五十八章:精兵是這樣練成的 上第四百九十章:商人本質第八十八章:隔閡初生第三百五十四章:遼國困局第六百六十五章:討論商法第五百零六章:書生也會武功第四十五章:元宵之夜第五十八章:練兵新法第一百七十六章:爭辯第四百四十九章:雄心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八百六十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六百九十四章:好手段第一百二十三章:契丹來使第三百五十五章:惻隱之心第631章:開鑼放卷第五百二十八章:收買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六百八十九章:蒙學學官第五百六十一章:大當家,大事不好了第四百三十二章:欲蓋彌彰第八百零七章:合圍!第五百二十九章:大事發生第八百四十六章:教育計劃第八百四十六章:教育計劃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六百五十章:臣失職!第二百七十八章:死不認罪第五百八十三章:論功行賞第六百三十七章:封彌謄錄第二百九十五章:國子監辯道 二第九百七十七章:改革科舉第五百七十九章:取爾人頭!第三百二十五章:水上訓練第四百三十三章:舉子雅聚第六百五十五章:心不在焉第八十章:等待時機第七百四十七章:風生,水起!第七百九十九章:好一場大戰第六百二十一章:秋闈將至第四百八十二章:打完就跑第八十八章:隔閡初生第四百六十七章:百里奔襲第七百零三章: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九百一十八章:來年開春第二百一十九章:不會就練第五百八十五章:江南風景舊曾諳第二百九十五章:國子監辯道 二第三百二十一章:惺惺相惜第九百六十章:最後的決戰 一第一百二十一章:獻俘第638章:省元第一百章:殘敵肆虐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三百零二章:一同吃酒第八十八章:隔閡初生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六百七十二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四百八十三章:又立奇功第三十二章:強軍之策第三百四十九章:一家獨大第九百六十八章:最後的決戰 九第四百四十章:先發制人第十八章:稅制改革第九百七十二章:女真歸降第四百一十二章:天家之人不簡單第一百五十一章:高麗使團的招數?第一百四十九章:烏臺奏表案第二十七章:老將出馬第六百九十三章:上奏第五十四章:辦報第三百九十一章:狼狽爲奸第二百零六章:太原府尹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賜第第一百五十二章:堵門第一百一十三章:初見第一百三十一章:秉燭夜談第七百三十七章:採石第七百七十一章:種家將第一百一十四章:邊塞之上第三百四十六章:投名狀第五百八十章:正中下懷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五百七十二章:三兩句情話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五百零一章:有違仁義之道第八百九十五章:還是女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