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指點

陳荀似乎察覺到他的心思,緩緩地說道:“你莫要覺得吃虧,此次費用,全由皇莊出。至於你,只是召集勞力而已。”

黃員外臉上一陣羞赧,辯解道:“大師,區區小錢,小的還是出得起的,哪敢勞煩皇莊?”

“我也不想勞煩皇莊,畢竟是聖上的內庫,還肩負着蒙學、皇家大學、皇家軍校、軍器監的支出。但聖上執意如此,誰敢阻攔?”說罷,陳荀瞥了他一眼。黃員外感受到陳荀的眼色,也不敢再說什麼。

陳荀也不去理他,而是仔細觀察起粵地的風水來。粵川山脈起自東崑崙,

也即風水先生所稱之南幹。自勒科爾烏蘭達布遜山東南逶迤,山脈由矩州烏江、北盤江二水源間經過,向東伸展爲雲霧山,苗嶺。苗嶺東入廣南西路桂林北境,爲越城嶺。再向東伸展,行於廣南西路、廣南東路、江南西路三地交界之處,在江南西路起爲衡山,舊稱南嶽。南嶽沉而復起爲大庾嶺,故大庾嶺實爲粵川山脈之主幹,也是中華民族龍氣三大主幹之一南乾的聚起之處。此後,大庾嶺南走起爲文筆山,再起爲羅浮諸山。香江(hongkong)的山脈,均是羅浮山渡海再起的餘脈。

但見山脈連綿不絕而來,有沉有起,沉而穩,起而昂,彷若一尾真龍,搖首擺尾,穿山越水而南來。果真是龍氣鬱鬱,瑞氣萬千。陳荀直瞧得心曠神怡,拍手讚道:“好地方!好地方!將來這粵地,必富甲華夏矣!”

黃員外苦笑道:“大師此言,可是言過其實?這粵地不過荒蠻之地,我等祖上逃難,才僥倖來到此處紮根。小的也曾聽人說,華夏龍脈三大幹,以中幹最尊。粵地不過南幹末枝,大師爲何卻說粵地將來富甲中華呢?”

陳荀不料這黃員外也稍微懂得一些風水知識,也來了興致,即興指點道:“你有所不知,縱觀三大幹,雖然前人說以中幹爲最尊,但三幹之中,以南幹最長,起伏最多,行經的水源也最衆,所謂山爲氣,水爲財。如今龍水交匯於粵地之中,此後必是最富庶之區,所謂氣運才運皆盛也。”說罷,口中吟道:“南下庾嶺試一觀,山水交匯如龍盤;他日粵川百萬地,只求富庶不求官。”

黃員外聽得將信將疑,卻也不敢反駁。

陳荀自言自語道:“只是可惜,此地風水尚未長成,或許數百年、千年之後,盛況才能突顯。若是我出手,或能調理一二,但山川水勢,豈能人力強行爲之?”

黃員外更是不以爲然,但陸承啓要是聽了這話,肯定會對陳荀的看法改觀。殊不知後世九百多年後,正是因爲一個老人在粵地畫了一個圈,纔有了中國奇蹟,粵地才成爲發展引擎,迅猛的發展,

引得世界矚目。風水一道,居然神奇至此!

此刻天色已黑,大庾山又險又峻,萬一摸黑下山,說不得會摔成肉醬。莫說陳荀不敢涉險,就是黃員外也是惜命之人。幸好家丁備有乾糧、清水,尋些幹才枯草生了火,在山上住一晚也不是什麼事。

一夜之中,除了郎月蚊蟲,並無其他猛獸出沒。

等到天已放亮,陳荀最先醒來。他是風水大師,知道黃昏、日出之時,望氣是最爲準確的。只見那山後,斜斜升起一道五彩金輝,東面天際間,出現魚肚白色,雲層下抹上一層淡紅色彩,逐漸與天空分清界線,忽而淡紅的雲朵,漫天飛舞,忽而向東,忽而向西……

再過片刻時分,黃員外和家丁也醒了過來,在野外,不可能都睡得很死的。而那緋紅的雲層與昏暗的蒼穹混成一片,猛然間,雲際間又射出一道炫目的金光,宛若一條金龍起舞,一會兒又吐出另一條,二條,三條……

一瞬間幻成金龍滿天,絢麗奪目,這時,天際間彷彿飄下一陣清雅的神樂,一團火紅的球猛然躍出東山,迎着朝霞,迎着天風,滿面含笑,頓使人間灑滿了初升太陽的歡笑……此等奇景,真把陳荀、黃員外等人看得癡了!陳荀嘆道:“我曾登泰山觀日出東海,不想在粵地五嶺之上,亦有此種奇景!可知這粵地,當真是藏龍伏虎,他日前程無可限量!”

衆人感慨良多,直到日頭當空,他們纔回過神來。陳荀嘆道:“堪輿家相地,何以名叫風水?蓋看地首金龍,龍即山脈之氣,氣之來導以水,氣之限上以水,葬者乘生氣也,無風則氣聚,有風則氣散,因此陰宅地理首重視水藏風,故稱風水。水固有吉凶之分,風則更爲陰宅之大忌,縱有真龍的穴,一經風吹,輕則招損,重則龍穴頓化爲棄地,尤注意西北風屬金,鋒利無比,坐南朝北更需立涼坐暖,坐東朝西亦需注意西北風,宜選石砂爲屏蓋爲佳。所以相地不能偏重形勢而忽略理氣,由是知古時堪輿大家,將揭風水兩字爲標題,蓋有深淺又存於其間,然而龍、穴、砂,水、白,並稱陰宅最大關鍵。看這粵地,發祖少微貴結軸,分金天廄屬珠璣。紫微太乙雙環抱,天馬貴人兩護依。英州實乃貴地,只是氣數未到,未曾催官顯貴罷了。”

黃員外恭恭敬敬地求教道:“那大師可有辦法?”

陳荀嘆息一聲,說道:“若不顯露兩手,你怕是都相信我。罷了,相識是緣,我也出手幫英州調理一番風水罷。只是催發效力不顯,要日後有風水大師肯再出手,必定能催官顯貴。”

黃員外連聲道謝,其實他也在打自己的小九九。英州的風水好了,他也就跟着受用。到時候再厚着臉皮讓陳荀出手,幫他調理一下陽宅的風水,那麼黃家下一代做官就可以期待了。

這時候的人都相信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的論調,所以黃員外篤信風水也是可以理解的。當然,風水也不是萬能的,要是不努力,再好的風水一樣會敗,不然怎麼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呢?因爲水會改變河道,黃河就是最好的例子。(未完待續。)

第二百一十八章:轉戰山東第二十三章:明月幾時有第五百五十二章:血濺皇宮第四百五十五章:以進爲退第三百一十四章:福利院之事第三百一十章:天公作美第八百零二章:烽火傳訊第三百九十三章:高麗的小算盤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憐第三百六十九章:火炮初成 二第五百六十九章:離間第二百三十四章:馳道落成第五百零三章:有功不賞是爲何?第一百八十九章:木棉第三百七十八章:老將抱恙第一百三十三章:高麗的哀求第九百四十一章:大戰一觸即發第二百八十三章:不忘初衷第四百四十三章:誰人擊登聞鼓?第六百九十五章:又是彈劾第七百三十九章:神仙中人 上第七百九十章:有些不對勁第五百六十四章:好不熱鬧第六百零六章:宣傳造勢第一百七十四章:各取所需第一百九十四章:都沒想到第七百五十一章:無立足之地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八百八十三章:上奏請罪第五百五十二章:血濺皇宮第七百八十九章:分兵拒敵第二十章:走上正軌第四百八十六章:萬國來朝第九百七十三章:皇見皇第九百七十二章:女真歸降第七百六十章:官貸第五百八十一章:江湖上還有他的傳說第五百三十四章:一擊必中第六百九十九章:蝗災第九百四十四章:一邊倒第一百一十三章:初見第七百三十四章:尋到由頭第九百二十四章:關門打狗第七百一十九章:盛世初顯 五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一百八十八章:撕破臉面第三百九十九章:十品官制第二百二十五章:開拔第四百四十一章:先下手爲強第一百二十四章:使臣鬧事第九百五十五章:慘烈的肉搏戰第八百章:攻破升龍第五百四十四章:相面之學第三百五十三章:未來構想第五百七十六章:火炮齊鳴第五百一十三章:英雄所見略同第七百一十八章:盛世初顯 四第一百五十八章:精兵是這樣練成的 上第四百六十四章:完美的破綻第六百五十章:臣失職!第八百零八章:大捷!第七百九十八章:圍而攻之第七十二章:大軍壓境第二百四十八章:離去第四百七十九章:敵疲我打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四百九十四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上第四百六十章:傳信第一百二十八章:戰爭紅利第二十四章:蘇軾蘇子瞻第七十九章:久攻不下第七百一十六章:盛世初顯 二第二百一十三章:佈局女真第二十四章:蘇軾蘇子瞻第三百二十二章:虎翼宣旨第五百六十四章:好不熱鬧第三百二十七章:進入梓州路第一百八十七章:交付俘虜第二百七十四章:登聞鼓第四百零五章:元綬新政舊事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八十五章:依附強者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二百零八章:常平倉 下第一百二十六章:終於召見第八百九十一章:明教復現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八百六十四章:蒸蒸日上第八百二十三章:恐慌第七百九十章:有些不對勁第二百六十五章:馬車論道 下第九百三十九章:來個兜底第一百九十四章:都沒想到第八百四十四章:初爲人父第五百四十五章:含沙射影第三百四十八章:功比諸葛第八百七十三章:不可不防!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第六百九十五章:又是彈劾第二百八十一章:驚怒
第二百一十八章:轉戰山東第二十三章:明月幾時有第五百五十二章:血濺皇宮第四百五十五章:以進爲退第三百一十四章:福利院之事第三百一十章:天公作美第八百零二章:烽火傳訊第三百九十三章:高麗的小算盤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憐第三百六十九章:火炮初成 二第五百六十九章:離間第二百三十四章:馳道落成第五百零三章:有功不賞是爲何?第一百八十九章:木棉第三百七十八章:老將抱恙第一百三十三章:高麗的哀求第九百四十一章:大戰一觸即發第二百八十三章:不忘初衷第四百四十三章:誰人擊登聞鼓?第六百九十五章:又是彈劾第七百三十九章:神仙中人 上第七百九十章:有些不對勁第五百六十四章:好不熱鬧第六百零六章:宣傳造勢第一百七十四章:各取所需第一百九十四章:都沒想到第七百五十一章:無立足之地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八百八十三章:上奏請罪第五百五十二章:血濺皇宮第七百八十九章:分兵拒敵第二十章:走上正軌第四百八十六章:萬國來朝第九百七十三章:皇見皇第九百七十二章:女真歸降第七百六十章:官貸第五百八十一章:江湖上還有他的傳說第五百三十四章:一擊必中第六百九十九章:蝗災第九百四十四章:一邊倒第一百一十三章:初見第七百三十四章:尋到由頭第九百二十四章:關門打狗第七百一十九章:盛世初顯 五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一百八十八章:撕破臉面第三百九十九章:十品官制第二百二十五章:開拔第四百四十一章:先下手爲強第一百二十四章:使臣鬧事第九百五十五章:慘烈的肉搏戰第八百章:攻破升龍第五百四十四章:相面之學第三百五十三章:未來構想第五百七十六章:火炮齊鳴第五百一十三章:英雄所見略同第七百一十八章:盛世初顯 四第一百五十八章:精兵是這樣練成的 上第四百六十四章:完美的破綻第六百五十章:臣失職!第八百零八章:大捷!第七百九十八章:圍而攻之第七十二章:大軍壓境第二百四十八章:離去第四百七十九章:敵疲我打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四百九十四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上第四百六十章:傳信第一百二十八章:戰爭紅利第二十四章:蘇軾蘇子瞻第七十九章:久攻不下第七百一十六章:盛世初顯 二第二百一十三章:佈局女真第二十四章:蘇軾蘇子瞻第三百二十二章:虎翼宣旨第五百六十四章:好不熱鬧第三百二十七章:進入梓州路第一百八十七章:交付俘虜第二百七十四章:登聞鼓第四百零五章:元綬新政舊事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八十五章:依附強者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二百零八章:常平倉 下第一百二十六章:終於召見第八百九十一章:明教復現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八百六十四章:蒸蒸日上第八百二十三章:恐慌第七百九十章:有些不對勁第二百六十五章:馬車論道 下第九百三十九章:來個兜底第一百九十四章:都沒想到第八百四十四章:初爲人父第五百四十五章:含沙射影第三百四十八章:功比諸葛第八百七十三章:不可不防!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第六百九十五章:又是彈劾第二百八十一章:驚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