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沒有不透風的牆

春分後的長安城,一如既往地顯露出濃濃的生機。街頭巷尾的熱鬧,在長安是隨處可見的。

春雨淅瀝瀝地下着,剛剛種下的作物,有了春雨的滋潤,也都抽出了新芽。

這一切,都顯得極爲美好。

但在皇宮裡的陸承啓,卻並不這麼認爲。自從經歷了作秀一樣的親耕後,他便把重心,全都轉移到了前不久才發生的明教事件當中。陸承啓原本以爲,在這個時空中,並不會有什麼明教,但明顯他猜錯了,有些事情不是他以爲沒有就不存在了,就好像風水一樣。而明教自前朝傳入中原,自然會生根發芽。雖然被統治者不喜,但它在民間還是有生存的土壤的。畢竟鄉間愚夫愚婦還是不少,聽信明教那一套的大有人在。

爲了調查此事,監察司派出真正的精英,潛入了山東東路以及淮南東路,暗中調查明教和那個什麼方十三。只要摸清了他們活動的軌跡,就能一網打盡,以絕後患。

只是這些明教教徒如同地下老鼠一樣,太會躲藏了。監察司最精銳的監察士調查了十幾日,竟一無所獲。每每監察司司長許景淳進宮,都要被他罵得狗血淋頭。許景淳也無力反駁,這確實是他的疏忽,這些邪教教徒竟然在朝廷的眼皮底下活動,他這個情報頭子卻一無所知。莫說小皇帝臉上無光,就是他的臉面都有點掛不住。

許景淳發了狠,要不是考慮到大局,小皇帝還要拿他做出氣筒,他都想親自去淮南東路了。便是如此,他已經通過飛鴿傳書,密令大順境內的監察司,打起十二分精神來,徹底摸清明教的底細。

一個單純靠愚民來籠絡教徒的邪教,又怎麼抵擋得住國家機器?只要認真起來,配合報紙引導輿論,莫說在州府大縣之中明教再無生存土壤,便是在偏遠的鄉村,也不一定能站得住腳跟。

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斷了明教的根基,不可謂不狠辣。陸承啓就是這般,你若是以爲他心慈手軟,那就大錯特錯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爺爺傳下來的教訓。陸承啓作爲當今的最高統治者,怎麼會掉以輕心?其實這也是中國人的特性,攘外必先安內嘛!不然的話,就會和商紂王、楊廣一樣了。商紂王徵東夷,給了周文王機會;楊廣三徵高麗,給了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煙塵機會。沒有解決這個隱患,就貿然傾全國之兵攻打遼國或者交趾,豈不是挖個坑給自己跳?

陸承啓的憂心可以理解,眼見大順發展蒸蒸日上,江南一事已經穩步發展,一旦江南容納不了這麼大的市場,向外擴張幾乎成了定局。這不是陸承啓能決定的,是發展進程決定的。就好比一個池子裡的水滿了,一定會溢出來那樣。要是陸承啓強自壓制住市場的擴張,那以漢人的尿性,肯定自己人開始內鬥。這是陸承啓最不願意看到的,也不會讓它這麼發展的。

攘外必先安內,這沒什麼好說的,是陸承啓既定的目標。而這個重任,就落到許景淳的身上了。

這一日,春雨仍在飄灑着,一隻淋得溼漉漉的鴿子,自遠處飛到了長安城監察司所在的院子裡。許景淳第一時間得知了這個消息,命人取下裝在緊閉竹筒中那密封好的蠟丸,才讓鴿子回籠,自有專人照顧這信鴿。

進入書房,許景淳便捏碎了蠟丸,取出了一張薄如蟬翼的紙張。

“這……”

許景淳不看還好,一看嚇得魂不附體,連忙下令道:“快,備馬,本官要去皇宮面聖!”

他的手下前來馬後,便見他一騎絕塵而去。隱在一旁看的樂荃,嘴上喃喃地說道:“到底是甚麼事,他這般緊張?”

他雖然是許景淳的副手,但很多事情都是許景淳一手操辦的,他連知情權都沒有。怪不得樂荃心有不忿,但規矩就是規矩,不遵守不行啊!

卻說許景淳趕到了皇宮,陸承啓還在批閱奏摺,聽到許景淳求見,陸承啓先是一愣,隨即心道:“難道這個傢伙知道我想罵人,他便自己送上門來了?”

讓高鎬去宣許景淳覲見,陸承啓卻不動聲色,仍然自顧自地批閱着奏摺。“臣許景淳,參見陛下!”

“許卿啊,你是皮癢了,又想朕罵你了是吧?”陸承啓頭也不擡,調侃他說道。

許景淳正色道:“陛下斥責,是愛護臣下,臣感激不盡。今日臣求見陛下,是淮南東路傳來了消息,已經摸清那方十三的底細了。”

“哦?”

陸承啓放下手中的奏摺,手一攤開,說道:“暗報呢,朕要親眼看看。”

許景淳不敢怠慢,連忙把那張小紙條遞了上去。“這方十三,原名方臘,是歙州人,是睦州青溪縣萬年鎮碣村保正方有常第十三子。這方有常乃是漆園園主,家財萬貫。膝下兒女衆多,方臘又是庶出,並不受方有常待見。方臘自小對武藝很有天賦,曾拜名師,學得一手刀法。兩年前因生事誤傷了人,至今逃竄在外。臣估計就是這時,他便入了明教。”

陸承啓表面不動聲色,其實內心早就驚濤駭浪。別人不知道這方臘到底有多厲害,陸承啓可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宋江、方臘這兩人,在正史上給北宋的打擊是最大的。梁山單百零八將厲害不?東討西征,無一損傷;但偏偏在徵方臘時,單百零八將死的死,傷的傷。正史上的方臘能聚衆百萬,給北宋最爲沉重的打擊,除了宋徽宗自己作死,弄個花石綱之外,還有方臘個人的因素在裡面,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人肯爲他賣命?千里之堤,毀於蟻穴,防患於未然,則要把威脅扼殺在萌芽之中。只聽到方臘的那一瞬間,陸承啓已經做了決定:“這個方臘不能留!”

許景淳不知道小皇帝內心的變化,仍在介紹着方臘的生平:“……入了明教之後,方臘的足跡遍佈大江南北,大多是以‘神仙法術’,來裝神弄鬼,蠱惑鄉間愚夫愚婦,將其騙入明教。據傳,歙州明教、山東東路摩尼教都是這人一手拉起來的,聚衆已達十萬。”

陸承啓認真地聽完了許景淳的話,又將這暗報仔細看了兩遍,才緩緩地問道:“那依許卿之見,此人該怎麼辦?”

許景淳毫不留情地說道:“此人是大順心腹之患,絕不能留,應及早除之!”(未完待續。)

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二百零七章:常平倉 上第一百一十九章:端午節第三百九十六章:完顏劾裡鉢第二百零七章:常平倉 上第六百六十七章:端木遺風第626章:考個科舉不容易啊!第633章:再起波瀾第九百一十七章:民情激憤第八百三十六章:奮起反擊!第四百七十四章:坐山觀虎鬥第五百四十一章:三日破案第二百五十六章:夜話第五百零四章:皇上的人情第七百七十一章:種家將第七百零二章:利益最大化第一百三十章:大吐苦水第三百二十章:保鏢第二百七十一章:再次廷議第二百九十章:前來歸順 上第九百零五章:征服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一百一十九章:端午節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七百六十章:官貸第八百五十七章:黨爭第九十七章:凱旋第八百零一章:夜幕第一百六十七章:闢謠第四百四十四章:誅心之言第十三章: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一百九十章:棉花第五百二十四章:火炮裝船第八百一十章:急行軍第七百一十九章:盛世初顯 五第二百五十七章:有個賢內助就是不同第629章:長安轟動第六百五十二章:合巹第二百四十三章:迷你水寨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駕親征第九百六十一章:最後的決戰 二第一百二十二章:金龍杯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二章:失魂症第五百六十二章:暗哨立功了第二百四十七章:智取第三百七十八章:老將抱恙第六百零八章:滇黔匪患第三百二十一章:惺惺相惜第一百七十八章:拍板定案第四百七十三章:如何佈陣第九百零一章:重光殿內作品上傳一個月感言第七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一百四十二章:射藝較技 下第八百七十二章:問計奸臣第四百七十三章:如何佈陣第六章:御前侍衛第四百三十八章:賢后第一百五十九章:精兵是這樣練成的 下第七百九十五章:國難思良將第三百七十九章:尚能飯否?第二百三十四章:馳道落成第八百四十章:獻俘第二百二十章:死士第六百六十五章:討論商法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七百六十一章:和尚也要上稅!第三百五十三章:未來構想第七百七十六章:臣願往!第七百五十一章:無立足之地第二百二十五章:開拔第三百八十五章:遼國黨爭第九百二十四章:關門打狗第六十八章:兵貴神速第三百六十七章:公共馬車第三百八十一章:作坊興起第九百七十五章:來了新客第七百六十三章:好一座樊樓第四百四十五章:司馬光司馬君實第六百一十一章:道路不通第五百七十七章:學院派和實戰派第七百七十章:疾如勁風第六百四十四章:金榜題名時第八百一十五章:避實就虛第九百四十六章:大勝?這只是第一步!第九十二章:五更天,縱馬襲營第三百二十一章:惺惺相惜第九百零五章:征服第五百五十三章:闢謠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五百九十二章:太后意屬第五百九十三章:金秋不識玉露第八百三十三章:你是來投降的麼?第四百七十三章:如何佈陣第三百一十三章:羨煞旁人第八百四十五章:教育是個頭疼的問題第八十七章:經濟制裁第八百五十八章:告老還鄉第三百八十六章:舉棋不定
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二百零七章:常平倉 上第一百一十九章:端午節第三百九十六章:完顏劾裡鉢第二百零七章:常平倉 上第六百六十七章:端木遺風第626章:考個科舉不容易啊!第633章:再起波瀾第九百一十七章:民情激憤第八百三十六章:奮起反擊!第四百七十四章:坐山觀虎鬥第五百四十一章:三日破案第二百五十六章:夜話第五百零四章:皇上的人情第七百七十一章:種家將第七百零二章:利益最大化第一百三十章:大吐苦水第三百二十章:保鏢第二百七十一章:再次廷議第二百九十章:前來歸順 上第九百零五章:征服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一百一十九章:端午節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七百六十章:官貸第八百五十七章:黨爭第九十七章:凱旋第八百零一章:夜幕第一百六十七章:闢謠第四百四十四章:誅心之言第十三章: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一百九十章:棉花第五百二十四章:火炮裝船第八百一十章:急行軍第七百一十九章:盛世初顯 五第二百五十七章:有個賢內助就是不同第629章:長安轟動第六百五十二章:合巹第二百四十三章:迷你水寨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駕親征第九百六十一章:最後的決戰 二第一百二十二章:金龍杯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二章:失魂症第五百六十二章:暗哨立功了第二百四十七章:智取第三百七十八章:老將抱恙第六百零八章:滇黔匪患第三百二十一章:惺惺相惜第一百七十八章:拍板定案第四百七十三章:如何佈陣第九百零一章:重光殿內作品上傳一個月感言第七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一百四十二章:射藝較技 下第八百七十二章:問計奸臣第四百七十三章:如何佈陣第六章:御前侍衛第四百三十八章:賢后第一百五十九章:精兵是這樣練成的 下第七百九十五章:國難思良將第三百七十九章:尚能飯否?第二百三十四章:馳道落成第八百四十章:獻俘第二百二十章:死士第六百六十五章:討論商法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七百六十一章:和尚也要上稅!第三百五十三章:未來構想第七百七十六章:臣願往!第七百五十一章:無立足之地第二百二十五章:開拔第三百八十五章:遼國黨爭第九百二十四章:關門打狗第六十八章:兵貴神速第三百六十七章:公共馬車第三百八十一章:作坊興起第九百七十五章:來了新客第七百六十三章:好一座樊樓第四百四十五章:司馬光司馬君實第六百一十一章:道路不通第五百七十七章:學院派和實戰派第七百七十章:疾如勁風第六百四十四章:金榜題名時第八百一十五章:避實就虛第九百四十六章:大勝?這只是第一步!第九十二章:五更天,縱馬襲營第三百二十一章:惺惺相惜第九百零五章:征服第五百五十三章:闢謠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五百九十二章:太后意屬第五百九十三章:金秋不識玉露第八百三十三章:你是來投降的麼?第四百七十三章:如何佈陣第三百一十三章:羨煞旁人第八百四十五章:教育是個頭疼的問題第八十七章:經濟制裁第八百五十八章:告老還鄉第三百八十六章:舉棋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