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江南風景舊曾諳

蘇軾眼神一暗,他自母親程氏逝世後,守孝~щww~~lā因心情不快,出外遊玩,一路見識了許多人情世故,世態炎涼。他去的地方,不是繁華的中原,而是人煙稀少,荒草叢生的江南。江南一帶,最爲富庶之地,就算是沿海了。一如淮南東路的揚州、蘇州等地,已然是江南最繁華的地區。

可其餘的淮南西路等地,很多地方都還是蠻荒之地,被中原漢人戲稱爲南蠻。確實,江南的民風彪悍,常有不服王化之舉。朝廷流放官員,大多是這些地方。

蘇軾把自己的經歷說出來後,總結道:“江南一帶,民風彪悍,若朝廷加以管制,恐其不服。若是激怒這些蠻人,豈非得不償失?再者,陛下想將中原文化帶入江南,臣認爲,此之難,難於上青天。江南之民衆,不服王化多矣,其鄉音,隔着十里路都有所不同,奈之若何?耗時費力,徒增國庫之重也。”

陸承啓先是點了點頭,然後反問道:“蘇卿此結論,可有數據支撐?”

蘇軾一愣,說道:“回稟陛下,何謂數據支撐?”

陸承啓侃侃而談道:“數據,乃是通過計數方式,把問題具體化。比如說,若朕要開發江南,其花費幾何,多少年後能見其成效,其收益幾何,多少年能收回國庫支出等等。難不成蘇卿沒有數據,只是以自身見識,得出來的結論?”

蘇軾臉色一紅,此變化已然落入陸承啓的眼中。只見他大大方方的承認道:“回稟陛下,臣之言論,確實源於臣的揣測。若按陛下之法,恐窮其一生,也無法得出準確之數……”

陸承啓笑道:“朕何必在意準確數字?只要肯定,開發江南是對的,是能讓國庫稅入提升的,又何必在意,收入是多少?朕乃是大順天子,江南之地,佔據半個江山。難道中原子民是朕的子民,江南子民便不是朕的子民?這是說不通的,要是朕厚此薄彼,天下不亂纔怪。”

蘇軾羞紅了臉,說道:“陛下所言極是,臣妄言了……”

“不,蘇卿之見解,很是獨特,朕也有所疏忽。所謂一人計短,兩人計長。朕非完人,如何能做出盡善盡美的計劃?蘇卿所言,江南地區不服教化,鄉音難改,確實乃是一個頑題。”陸承啓沉思一會,接着說道,“若要讓江南歸心,則需要文化認同。文化認同,則需要科舉公平。科舉公平,則需要教育。蘇卿一言,警醒了朕。開發江南,非是一日之功。朕有些貪功冒進,此乃爲君者大忌。”

蘇軾直言道:“陛下,此事確要徐徐圖之。國庫近來稅入雖多,可花費之地也多。開發江南,糜費甚巨。非二三十載,不得回收國庫支出。”

陸承啓擺了擺手,說道:“蘇卿啊,賬不能這麼算的。朕問你,爲何朕開啓了商稅後,國庫收入增加,百姓生活也好了起來?這個問題,你思慮過沒有?”

蘇軾一愣,良久才說道:“臣之愚見,乃是陛下將其餘冗雜稅收之名,以商稅取締。商賈沒有後顧之憂,自是蓬勃發展……”

陸承啓搖了搖頭,說道:“蘇卿可是想岔了。商業之所以發展起來,確實與商稅有關。可商稅是朕的旨意,等同政策。所以說到最根本的,還是政策的支持。既然朕是鼓勵商業發展的,商賈們自然敢投入進去。這就是政策上的優勢,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的人,已然成了腰纏萬貫的富紳。再加上朕許諾,便是商賈亦能考取功名,更是讓他們放了心。道理是相通的,要想讓江南自己發展起來,就不能縛住它的手腳,但也不能不加以約束。”

蘇軾不明白,老老實實地問道:“敢問陛下,此話怎講?”

陸承啓笑道:“道理很簡單,國無法不立,凡是政策,有放寬的地方,就有縮緊的地方。朕的要求很簡單,只要是合法的買賣,朕歡迎;只要不圍湖造田,伐林造田,朕允許;只要是大順子民,開荒土地,朕擔保此土地爲其所用,你能開荒多少能種多少,朕就讓你有多少田地。”

蘇軾一驚:“陛下,這……”

“朕知道,兼併土地在中原已經很嚴重了。朕就是希望通過這種溫和的方式,鼓勵中原無田無地的子民,前去江南開發。如此一來,中原較爲先進的技術引入江南,人口流入江南,何懼江南開發不成?”陸承啓的話語中,已經勾勒出一副藍圖。

蘇軾被震撼了,他從未見過,有這樣的帝王,居然敢用這樣的政策。蘇軾知道,這個政策一旦頒佈,南下的風潮就很難抵擋了。中國人的土地觀念很重,單單是這樣的誘惑,就足以使人背井離鄉了。從表面上看,陸承啓的政策沒問題。可幾年後,十年後,江南開發完了,還是有人進入,那又該怎麼解決呢?

陸承啓似乎知道蘇軾的顧慮,笑道:“政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實際情況變動的。朕在下旨時,會規定此政策只生效五年,且發生糾葛之人,一律取消獲得土地資格。”

蘇軾總算明白了,原來眼前的這個年輕天子,已經對此事盤算了良久,不然的話,怎會如此周密?

“唉,朕始終擔憂的是,經濟發展了,文化跟不上啊!朕推崇《廣韻》,可識得它的人,少之又少,能教書的先生就更少了。江南要想鞏固開發的成果,非要人才跟得上才行。國庫此時不堪重負,若是再支出一筆教育開支,恐怕……”陸承啓止住了話頭,不敢說下去了。

蘇軾也知道,這些年的稅收不錯,可天災也沒有停過。前幾日,川蜀雅州傳來消息,有地龍翻身(地震),死傷不少。當地知州府尹,連夜救人。可常平倉尚未建成,糧食運不到,還是餓死不少人。即便陸承啓讓監察司揹負糧食趕往雅州,也是遠水救不了近渴。

黃河也不太平靜,連續的大雨,使得河水急漲,差點潰堤。好在李誡治水有方,才堪堪避免了險情。但是李誡一刻都不敢放鬆,要是決口了,不僅他的烏紗帽要丟,良心受到的譴責也不會少了。

再加上糧餉支出,俸祿支出,各類支出,國庫又到了拆東牆補西牆的時候,戶部尚書林鎮中,已經不止一次上奏此事了,陸承啓也頭疼無比。錢啊錢,還是錢不夠!(未完待續。)

第四百七十五章:捲土重來第五百六十章:晴天響雷第四百五十章:不詳的預感第九百二十九章:寒食節第九百一十七章:民情激憤第五百八十七章:就事論事第三十章:賺錢有方第二百九十一章:前來歸順 下第九百六十五章:最後的決戰 六第九百二十三章:捲土重來第四百五十一章:攤牌第二百六十九章:越辯越明第一百一十九章:端午節第一百九十七章:馬槊的威力第八十三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六百七十六章:先帝諡號第二百八十四章:妙計安天下第七百四十四章:挖池造山第五百一十四章:驚喜第二百三十二章:母子敘話第三百九十八章:整頓吏治第三百七十六章:土手雷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五百七十七章:學院派和實戰派第八百零八章:大捷!第九百五十四章:如不交稅,視爲通敵!第三百四十九章:一家獨大第四百九十四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上第631章:開鑼放卷第三百八十三章:反意漸露第九百七十七章:改革科舉第二百九十四章:國子監辯道 一第一百三十四章:懸掛的地圖第四百一十六章:天子腳下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十二章:制定俸祿第一百一十三章:初見第六百九十一章:東廂第十章:例朝風雲第八百六十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百四十三章:誰人擊登聞鼓?第九百六十六章:最後的決戰 七第七百一十八章:盛世初顯 四第二百九十六章:國子監辯道 三第四百三十八章:賢后第四百一十章:菩薩心腸第七百四十一章: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三百七十五章:開花彈第四百零八章:巧合?第一百八十八章:撕破臉面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四百八十一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五百六十章:晴天響雷第七百零三章: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五百七十章:中計了第二百八十五章:死到臨頭不自知 上第九百零六章:你調戲了朕?第六百六十七章:端木遺風第一百九十六章:手下見真章第二百三十九章:金錢卦第六百九十四章:好手段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二百七十二章:造船爭議第六百五十一章:納妃第四百零八章:巧合?第七百六十六章:有人報官第八百八十七章:琉球瓊州第四百七十五章:捲土重來第九百四十四章:一邊倒第一百七十一章:真相浮現第二百四十四章:鬱悶第一百三十一章:秉燭夜談第五百一十章:終見真容第三百六十八章:火炮初成 一第七百零二章:利益最大化第二百五十四章:固執己見第五百一十九章:子母炮 上第一百四十八章:攻訐第七百六十一章:和尚也要上稅!第七百八十七章:願爲先鋒第四百零五章:元綬新政舊事第一百零三章:伏擊 下第八百四十三章:後繼有人第二百一十一章:暗中緊盯第九百三十六章:順遼大戰第四百六十章:傳信第六百五十三章:西廂一夜第一百二十八章:戰爭紅利第八百七十六章:如此猖獗第四百三十三章:舉子雅聚第六十五章:突發奇想第八十四章:找到破綻第一百三十六章:語出驚人第九百一十三章:半部論語治天下第五百零六章:書生也會武功第六百九十五章:又是彈劾第四百三十三章:舉子雅聚第七百六十一章:和尚也要上稅!第四百五十九章:煽風點火
第四百七十五章:捲土重來第五百六十章:晴天響雷第四百五十章:不詳的預感第九百二十九章:寒食節第九百一十七章:民情激憤第五百八十七章:就事論事第三十章:賺錢有方第二百九十一章:前來歸順 下第九百六十五章:最後的決戰 六第九百二十三章:捲土重來第四百五十一章:攤牌第二百六十九章:越辯越明第一百一十九章:端午節第一百九十七章:馬槊的威力第八十三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六百七十六章:先帝諡號第二百八十四章:妙計安天下第七百四十四章:挖池造山第五百一十四章:驚喜第二百三十二章:母子敘話第三百九十八章:整頓吏治第三百七十六章:土手雷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五百七十七章:學院派和實戰派第八百零八章:大捷!第九百五十四章:如不交稅,視爲通敵!第三百四十九章:一家獨大第四百九十四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上第631章:開鑼放卷第三百八十三章:反意漸露第九百七十七章:改革科舉第二百九十四章:國子監辯道 一第一百三十四章:懸掛的地圖第四百一十六章:天子腳下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十二章:制定俸祿第一百一十三章:初見第六百九十一章:東廂第十章:例朝風雲第八百六十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百四十三章:誰人擊登聞鼓?第九百六十六章:最後的決戰 七第七百一十八章:盛世初顯 四第二百九十六章:國子監辯道 三第四百三十八章:賢后第四百一十章:菩薩心腸第七百四十一章: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三百七十五章:開花彈第四百零八章:巧合?第一百八十八章:撕破臉面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四百八十一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五百六十章:晴天響雷第七百零三章: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五百七十章:中計了第二百八十五章:死到臨頭不自知 上第九百零六章:你調戲了朕?第六百六十七章:端木遺風第一百九十六章:手下見真章第二百三十九章:金錢卦第六百九十四章:好手段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二百七十二章:造船爭議第六百五十一章:納妃第四百零八章:巧合?第七百六十六章:有人報官第八百八十七章:琉球瓊州第四百七十五章:捲土重來第九百四十四章:一邊倒第一百七十一章:真相浮現第二百四十四章:鬱悶第一百三十一章:秉燭夜談第五百一十章:終見真容第三百六十八章:火炮初成 一第七百零二章:利益最大化第二百五十四章:固執己見第五百一十九章:子母炮 上第一百四十八章:攻訐第七百六十一章:和尚也要上稅!第七百八十七章:願爲先鋒第四百零五章:元綬新政舊事第一百零三章:伏擊 下第八百四十三章:後繼有人第二百一十一章:暗中緊盯第九百三十六章:順遼大戰第四百六十章:傳信第六百五十三章:西廂一夜第一百二十八章:戰爭紅利第八百七十六章:如此猖獗第四百三十三章:舉子雅聚第六十五章:突發奇想第八十四章:找到破綻第一百三十六章:語出驚人第九百一十三章:半部論語治天下第五百零六章:書生也會武功第六百九十五章:又是彈劾第四百三十三章:舉子雅聚第七百六十一章:和尚也要上稅!第四百五十九章:煽風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