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

“行了,行了,朕還不知道文卿是何人麼?”

陸承啓不過是打趣,見文彥博如此認真,感嘆這人什麼都好,就是愛較真,連個玩笑都開щщш..lā其實也不怪文彥博,他受過的教育都告訴他,在皇帝面前,不能恣意妄行。那帶來的後果,自然便是中規中矩,不敢有稍稍逾越。

陸承啓大感無趣,便是固執如徐崇光,也會偶爾開一下玩笑,調劑一下君臣間的氣氛。可這文彥博,剛直過了頭,連玩笑都開得不盡興,難怪陸承啓會如此意興闌珊。

“陛下若無要事,臣便告退了……”文彥博出聲試探道。

“去吧去吧……”陸承啓知道,文彥博作爲參知政事,還是很多工作的,也不強留他。

其實大順立朝初,並無參知政事一職。後來太祖認爲宰輔權柄過大,萬一有個好歹,也不好處理。再加上立朝初期更面臨着平定內亂、統一全國、抵禦外族入侵等繁重的軍政要務之處理,宰輔便是再厲害,也分身乏術。於是,太祖就試圖爲宰輔設置副手,協助其處理日常政務,但不知爲其設置什麼官職犯了難。於是太祖便召翰林學士承旨陶谷問曰:“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對曰:“前朝有參知政務,參知政事。”乙丑,以樞密直學士、兵部侍郎薛居正、呂餘慶並本官參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止令就宣徽使庭上事,殿廷別設磚位於宰相後,敕尾署銜降宰輔數字,月俸雜給皆半之。大概是太祖意未欲令居正等與宰輔平起平坐,總歸是要給宰輔一點顏面。

做到參知政事,便等於副相了。只要熬得過宰輔,那升任下一任宰輔,是名正言順的。只可惜文彥博時運不濟,才做了參知政事沒兩年,還沒把楊太師熬退,陸承啓便廢了宰輔,建立內閣了。按理來說,他纔是最德高望重的,最應該做內閣首輔的。但徐崇光是“從龍之臣”,搶先站隊了,他也只好落於人後,自嘆時運不濟。

不過參知政事也是朝廷重臣,只是尚未位極人臣罷了。許多人窮極一生,都未必能登上這個位置,文彥博也知足了,只要在這個位置上做到告老還鄉,也算是不枉世上走一遭。再加上小皇帝似乎有意無意補償自己,竟讓自己做了恩科主考官。雖說只是這些舉子的座師,可就是座師,門生故吏才遍天下啊!更何況這才恩科所納進士都是有真才實學的,文彥博可謂聲名大噪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陸承啓想到這,拿起了那本李誡呈上來的奏摺看了看,心中還是有點擔憂。雖然給了李誡偌大的權力,全權治水。可黃河這個老大難問題,一直在中原腹地肆虐着。從上古時代一直到現在,從未曾停歇過。黃河幾次改道,定時的泛濫帶來了肥沃的土壤,可害處更加大。

“看來,還是要植樹造林,保持水土才行……”陸承啓心繫黃河沿岸百姓,不知道這洪水什麼時候又要肆虐中原大地。“唉,多難興邦,可漢人的災難,也太多了些……”

感慨了一番,纔拿起硃筆批覆道:“朕已調遣治水行家,前去助卿一臂之力。”

寫完後,陸承啓喚來高鎬:“且去吏部,告訴吳顯祉,調劉彝去協助工部尚書李誡。再遣人將此奏摺送到李誡手上,務必要快。”

“遵旨!”

高鎬匆匆離去後,陸承啓開始琢磨,給孫覺、陳襄的聖旨怎麼寫了。至於送信一事,陸承啓沒有絲毫擔憂。自他掌權以來,每月都撥出款項,專門修路。不僅是馳道,還有驛道、官道,從長安城開始修,現在已經差不多可以修到幽雲十六州了。南方因爲江南人煙稀少,尚未着手修建。每每過了秋收後,工部都大肆招募青壯,給工錢、三餐,專職修路,成績斐然。

至於爲何修幽雲十六州的路先,陸承啓的想法很簡單。若是邊軍抵不住遼國大軍,可以迅速調遣兵馬北上抗敵。再加上長安地處中原腹地,不像北宋都城汴梁,無險可守,只要應對得當,守住國土是綽綽有餘的。

陸承啓可以在有生之年開疆拓土,可他不能擔保不肖子孫喪權辱國啊!爲了攢厚點家底,就要努力奮鬥了,什麼都要管,什麼都要自己親力親爲。做中興之主的苦處,又有誰知道?

嘆息了一聲,陸承啓心念一動,在宣紙上用金筆狼毫寫下了八個字“知行合一,崇文尚武”。

翌日,長安城中,一如既往地從天剛亮便開始賣報。

賣報有報童,有報攤,還有書店,都開啓了這份營生。而且還有許多報童得到了老顧客的青睞,准許他們上門送報,還提前給付一月的報錢,也不過六十文罷了。

“賣報,賣報,聖上欲開蒙學,皇莊出資,五歲至十歲孩童免費就讀!”

“知行合一,崇文尚武,聖上御筆親書!”

“賣報,賣報,蒙學先生,由陳襄、孫覺遴選!”

“……蒙學不限男女,皆可傳道授業解惑!女子教、、、、;男子教、、,大順孩童一律免費……”

“……才德兼備弟子,皇家大學破格招錄!”

……

報童一個個興奮異常,奮力地吆喝着。雖然他們大多過了十歲年紀,爲了幫補家用,不得不做這份營生。可古人兄弟姊妹多,即便自己享受不了這個待遇,可只要弟弟妹妹享受得了,那就行了。聽說皇家大學爲了蒙學一事,還特意開了女班,要是學成,舉薦到家鄉左近做工,大多是紡絲織布類的工作,工錢甚至比男子還多!

如此好的福利,怪不得這些報童如此興奮了。行人見了,更是紛紛“慷慨解囊”,買了份報紙,不管看不看得懂,都裝模作樣地拿着看,嘴上評論道:“聖上真個是大手筆!”

第五百四十六章:朝廷大臣第二百一十六章:悠閒的盧胖子第八百四十五章:教育是個頭疼的問題第三百零九章:新式戰船模型 下第八十六章:天子一怒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二十九章:驚世發明第二百四十八章:離去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賜第第九百五十九章:百姓歸心第八百四十三章:後繼有人第六百四十五章:一門四進士第四百一十五章:皇莊事宜 下第八百一十六章:怒不可遏第七百九十六章:心中不安第三百一十一章:朕說你行你必須行!第七百六十五章:並非沒有良將第638章:省元第三百一十七章:官廨第七百一十四章:新奇玩意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鬧騰第八百二十二章:連下三城第二百九十一章:前來歸順 下第九百四十章:揚威大漠第631章:開鑼放卷第六百五十二章:合巹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633章:再起波瀾第五百三十三章:順藤摸瓜第五百一十一章:請陛下賜婚!第四百八十五章:臘八時節第八百五十二章:青壯第九百零一章:重光殿內第七百八十三章:當世細柳營第三百九十七章:孤臣第九百六十五章:最後的決戰 六第三百五十五章:惻隱之心第六百一十八章:親自走一趟第八百六十六章:寇邊第九百五十五章:慘烈的肉搏戰第八百九十八章:譜成曲子第八百五十五章:七年後第九百二十二章:追查第五百一十九章:子母炮 上第七百八十八章:魚兒咬鉤了第七百八十四章:悄然撤軍第五百七十四章:用兵一時第二百五十八章:翻江龍第四百八十章:妖法第四百四十九章:雄心第633章:再起波瀾第五百五十七章:淑女于歸第九百四十八章:宮帳軍第六百八十章:段王爺第六十八章:兵貴神速第八百三十三章:你是來投降的麼?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第六百三十六章:施藥局第三十九章:刑部策問第九百三十八章:女真蠢蠢欲動第九百七十五章:來了新客第一百七十二章:定計第七百六十四章:說書第三百一十四章:福利院之事第三百二十五章:水上訓練第四百六十九章:兵行險着第二百五十章:產量不夠第八章:戶部尚書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三百九十九章:十品官制第八百二十五章:議增兵,滿朝皆驚 上第五百四十章:排查第七百七十二章:死無對證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第六百六十五章:討論商法第七百三十九章:神仙中人 上第二百二十九章:百善孝爲先第九百零八章:蕭太后第八百九十五章:還是女兒好第八百六十三章:考慮周到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八百八十七章:琉球瓊州第七百六十四章:說書第九百三十一章:祭旗,出征!第四百八十七章:各國賀正旦使第三十八章:韓伯珂案第一百三十八章:廟會第三百二十九章:有眼不識金鑲玉第五十八章:練兵新法第一百五十一章:高麗使團的招數?第八百六十章:調職第二百二十五章:開拔第七百四十八章:快出來看耶穌了!第八百八十一章:刑部審訊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一章:悲催皇帝第一百九十二章:野心勃勃第一百七十四章:各取所需第四百九十五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下第八百三十五章:越奸
第五百四十六章:朝廷大臣第二百一十六章:悠閒的盧胖子第八百四十五章:教育是個頭疼的問題第三百零九章:新式戰船模型 下第八十六章:天子一怒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二十九章:驚世發明第二百四十八章:離去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賜第第九百五十九章:百姓歸心第八百四十三章:後繼有人第六百四十五章:一門四進士第四百一十五章:皇莊事宜 下第八百一十六章:怒不可遏第七百九十六章:心中不安第三百一十一章:朕說你行你必須行!第七百六十五章:並非沒有良將第638章:省元第三百一十七章:官廨第七百一十四章:新奇玩意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鬧騰第八百二十二章:連下三城第二百九十一章:前來歸順 下第九百四十章:揚威大漠第631章:開鑼放卷第六百五十二章:合巹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633章:再起波瀾第五百三十三章:順藤摸瓜第五百一十一章:請陛下賜婚!第四百八十五章:臘八時節第八百五十二章:青壯第九百零一章:重光殿內第七百八十三章:當世細柳營第三百九十七章:孤臣第九百六十五章:最後的決戰 六第三百五十五章:惻隱之心第六百一十八章:親自走一趟第八百六十六章:寇邊第九百五十五章:慘烈的肉搏戰第八百九十八章:譜成曲子第八百五十五章:七年後第九百二十二章:追查第五百一十九章:子母炮 上第七百八十八章:魚兒咬鉤了第七百八十四章:悄然撤軍第五百七十四章:用兵一時第二百五十八章:翻江龍第四百八十章:妖法第四百四十九章:雄心第633章:再起波瀾第五百五十七章:淑女于歸第九百四十八章:宮帳軍第六百八十章:段王爺第六十八章:兵貴神速第八百三十三章:你是來投降的麼?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第六百三十六章:施藥局第三十九章:刑部策問第九百三十八章:女真蠢蠢欲動第九百七十五章:來了新客第一百七十二章:定計第七百六十四章:說書第三百一十四章:福利院之事第三百二十五章:水上訓練第四百六十九章:兵行險着第二百五十章:產量不夠第八章:戶部尚書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三百九十九章:十品官制第八百二十五章:議增兵,滿朝皆驚 上第五百四十章:排查第七百七十二章:死無對證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第六百六十五章:討論商法第七百三十九章:神仙中人 上第二百二十九章:百善孝爲先第九百零八章:蕭太后第八百九十五章:還是女兒好第八百六十三章:考慮周到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八百八十七章:琉球瓊州第七百六十四章:說書第九百三十一章:祭旗,出征!第四百八十七章:各國賀正旦使第三十八章:韓伯珂案第一百三十八章:廟會第三百二十九章:有眼不識金鑲玉第五十八章:練兵新法第一百五十一章:高麗使團的招數?第八百六十章:調職第二百二十五章:開拔第七百四十八章:快出來看耶穌了!第八百八十一章:刑部審訊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一章:悲催皇帝第一百九十二章:野心勃勃第一百七十四章:各取所需第四百九十五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下第八百三十五章:越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