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朕之竇後

看着已經嘴脣上長出了點點絨毛,原先有些稚氣的臉龐因爲親自掌權了大半年之後,已經隱隱有了些皇帝喜怒不定的特質。但眉宇間的稚嫩,還是看得出來的。

周芷若微嘆一聲,說道:“陛下,有些話,臣妾原本不應該說的。只是……你太容易被人看穿了,臣妾忍不住,需要提醒一下。”

陸承啓自認爲自己做一個上位者還算可以,怎麼會容易被人看穿?口中忍不住問道:“梓童爲何這般說?”

周芷若幽幽地說道:“別人臣妾不知道,可陛下的脾性,臣妾在這大半年裡面,已經摸得七七八八了。陛下回憶一下……哦,臣妾忘了陛下的失魂症尚未好。臣妾這樣說好了,先皇在時,國內局勢很是平穩。雖然沒有陛下這般大勝契丹,可也算是國泰民安。先皇的心思,就連後宮嬪妃,也無一能猜得透,更別說底下的臣子了。只不過終歸是罷了瞿相,釀下唯一污點。可先皇這麼做,也是爲了陛下能早日掌權啊!”

陸承啓點了點頭,近些時日,他也發現了,做一個上位者和做一個皇帝,那是截然不同的事情。怪不得最近好似寸步難行,原來根源是出在這個地方!

“梓童說得很好,不錯,朕確實太過於容易被人看穿了。”陸承啓承認了自己的失誤。

見陸承啓這般誠懇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原先忐忑的心,周芷若的內心也平靜了下來,一一指出陸承啓處理政事的不當之處來。“陛下犯下的第二點錯誤,就是操之過急。有道是,治大國如烹小鮮,陛下自己都經常掛在嘴邊,怎麼一做起事情來,就風風火火,不顧一切呢?臣妾知道。陛下是爲了大順好,爲了百姓好,可有時候,好心也會辦壞事的啊!就拿這次開鹽場一事來說。陛下顯然是低估了食鹽對大順的影響,才導致了這般後果。”

陸承啓虛心地接受了她的批評,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監察司也不知道爲何,對這樣的事情。竟然沒有上報。可他忘了,這樣的施政錯誤,是他這個皇帝親自下旨實施的,監察司又沒有權力監督皇上,督促皇帝的諫院,又被他有意無意地疏遠了。先皇時,曾設諫官六人﹐以左右諫議大夫、左右司諫、左右正言爲諫官。不兼領其它職務﹐專任諫職﹐並詔諫院爲獨立機構﹐但不久諫官缺而不置﹐諫院又名存實亡。

大權皆掌握在陸承啓一人手中,施政若沒有詳細的調查,就算是本意不壞,也難免事與願違。王安石的案例還歷歷在目。爲何自己一做起來,就忘記了呢?

陸承啓嘆了一聲,說道:“梓童果然是朕之竇後,有梓童在,朕也不怕再犯這類的錯了。只是鹽政一事,還望梓童教朕!”陸承啓口中的竇後,是西漢時期漢文帝劉恆的皇后竇漪房,漢景帝的母親。與漢文帝育有一女二男,從地位低下的侍女躍爲漢文帝皇后,又親歷“文景之治”。身爲漢景帝母和漢武帝祖母得享高壽,史稱竇太后,乃是賢后的典範。竇後出身貧苦,同情百姓的悲慘遭遇。常勸文帝節儉,減輕百姓的負擔,她篤信“黃老”,以民生息,無爲而治的施政思想,影響了兩代皇帝。纔有後來的“文景之治”,爲漢武帝掃平匈奴打下了基礎。

見陸承啓以竇後比喻自己,周芷若臉上一紅,說道:“臣妾哪裡敢自比竇後,這些都是臣妾自己想出來的。鹽政一事,陛下若想解決,也很簡單。臣妾愚見,只需再行官鹽之制,其害自解。”

陸承啓對周芷若的期望太高了,聽了這個方案,不由地微微皺起了眉頭,不置可否。稍停一會,繼續問道:“不知道朕犯下的其餘錯誤是什麼,還望梓童一一指出!”

周芷若看着陸承啓嚴肅的臉龐,突地“撲哧”一笑,說道:“這就是陛下第三點錯誤了,沒有一點人君的氣度,事事都聽從下面官員的意見,這雖然是展示了陛下的胸懷寬廣,可有損皇家威嚴啊!陛下須得時時牢記,權力要緊緊握住,任何人都不能染指!”

陸承啓心中一凜,聲稱受教。靈魂來自後世的他,或多或少會把後世一些作風帶到這個異時空裡面。這樣做的效果尚未體現出來,可着實讓人看清了他的真面目,從而對他有了一定的瞭解。

周芷若最後總結道:“或許陛下也想得很多,但想得不夠透徹。臣妾常聽父親說,謀定而後動。臣妾的理解是,若看不清楚一件事、有關聯的幾件事之間的聯繫,以及背後的本質,就不要輕舉妄動。有道是‘不謀勢而取利者忘,先謀勢而後謀利者易’,但凡大事,先佔了勢,陛下就已經處於不敗之地了。”

陸承啓聽到這裡,突然有種感悟,那就是自身的修養不夠。一個帝王,往往要思考比別人更多的東西,不然他的皇位就不穩固。第一,要分析天下之勢,百姓之勢,羣臣之勢,自己之勢等等,分析透了,才能如魚得水,操控自如。第二,就是修養問題,能不能寧靜自我,控制自己的喜怒哀樂。他先前還沾沾自喜,以爲自己做到了家,其實功夫還不到別人的一成。

帝王之術,其實就是研究和審慎的對待任何一件小事兒和瑣事,都必須以寧靜致遠的心境才能看透勢和局。看透勢和局是處理好這些事情的前提,而一位帝王的能力無外乎就體現在對勢和局的掌控。陸承啓這纔算是摸到了一點門檻,卻還沒有登堂入室。爲什麼曹操能讓這麼多手下爲他賣命,劉備能集齊五虎上將?都是因爲他們掌握了帝王之術,御下之術。

曹操用人,凡有真正能對勢見得通透之人或有其它特殊能力的人,必厚待之,凡庸俗者必遠之,有真才學之人雖在敵營曹操必想盡辦法擄來爲操所用;賞功罰罪;量才用人;衆謀士之建議凡符合或有利於勢之態勢,曹操一一納言。

劉備以人格魅力,感染了其他人,因爲他沒有曹操這般大的勢力,只有以誠待人,哪怕禮賢下士也在所不惜,這才能讓別人爲他賣命。兩種都是帝王之術,說白了就是如何用人。只要掌握了這個,哪怕陸承啓再不學無術,也不怕手底下的人糊弄他了。(未完待續。)

第五百零四章:皇上的人情第四百八十六章:萬國來朝第一百九十章:棉花第九百二十六章:大獲全勝第五百二十五章:威力太大第三百九十五章:人口才是根本!第七百三十五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七百七十八章:偃旗息鼓第七百三十一章:衝擊衙門第二百二十一章:清點第一百三十四章:懸掛的地圖第五百九十四章:天人交戰第四百九十一章:達成協議第六百九十章:自請降職第四十一章:過新年第四百三十一章:抽絲剝繭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二百九十章:前來歸順 上第二百零七章:常平倉 上第七百九十二章:定計第三百八十五章:遼國黨爭第三十五章:國子監第七百七十一章:種家將第八百一十二章:不得生火第三百八十七章:契丹第一勇士第九百六十八章:最後的決戰 九第七百二十二章:不僅有字,還要有圖第五十三章:狀元遊街第五百八十章:正中下懷第九百七十八章:高麗內亂和東瀛州第四百八十七章:各國賀正旦使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八百四十四章:初爲人父第二百零八章:常平倉 下第六百九十章:自請降職第三百七十二章:火炮初成 五第七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一百二十五章:犯法同罪第七百三十三章:進入視野第一百九十三章:用心險惡第一百七十五章:;拉攏第四百九十九章:逛街第九百五十三章:拼死不退第八百二十二章:連下三城第二百八十七章:背信棄義第七百二十五章:乘勢而起第二百六十四章:馬車論道 上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八百四十九章:邊患再起第六百零三章:有人歡喜有人愁第十二章:制定俸祿第四百六十二章:詐病第八百五十六章:放養第一百八十二章:歡喜的盧胖子第四百八十八章:遼國使臣求見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第七百四十七章:風生,水起!第九百七十章:老將之殤第九百四十二章:攻破第二百六十五章:馬車論道 下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六百七十八章:施藥局、養濟院第六百九十章:自請降職第一百三十六章:語出驚人第八百四十四章:初爲人父第一百六十五章:教唆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一百四十章:射藝較技 上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六百七十七章:猜測第九百五十九章:百姓歸心第七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一章:悲催皇帝第九百四十六章:大勝?這只是第一步!第七百三十七章:採石第三百四十章:吐着吐着就習慣了第六百六十二章:百轉千回第五百七十一章:耍小性子第六百六十二章:百轉千回第一百零六章:馳道設想 上第七百六十一章:和尚也要上稅!第七百章:真臘、占城來使第七百八十八章:魚兒咬鉤了第六百九十四章:好手段第三百二十九章:有眼不識金鑲玉第八百零一章:夜幕第一百零八章:皇家御膳第八百四十四章:初爲人父第六百一十一章:道路不通第三十六章:規劃大學第九百七十五章:來了新客第五百八十六章:熬一熬就過去了第四百二十二章:全國譁然第一百六十三章:大夫問診第四百四十九章:雄心第十二章:制定俸祿第七百五十二章:買通第九百五十二章:擺出陣勢第二百一十一章:暗中緊盯
第五百零四章:皇上的人情第四百八十六章:萬國來朝第一百九十章:棉花第九百二十六章:大獲全勝第五百二十五章:威力太大第三百九十五章:人口才是根本!第七百三十五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七百七十八章:偃旗息鼓第七百三十一章:衝擊衙門第二百二十一章:清點第一百三十四章:懸掛的地圖第五百九十四章:天人交戰第四百九十一章:達成協議第六百九十章:自請降職第四十一章:過新年第四百三十一章:抽絲剝繭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二百九十章:前來歸順 上第二百零七章:常平倉 上第七百九十二章:定計第三百八十五章:遼國黨爭第三十五章:國子監第七百七十一章:種家將第八百一十二章:不得生火第三百八十七章:契丹第一勇士第九百六十八章:最後的決戰 九第七百二十二章:不僅有字,還要有圖第五十三章:狀元遊街第五百八十章:正中下懷第九百七十八章:高麗內亂和東瀛州第四百八十七章:各國賀正旦使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八百四十四章:初爲人父第二百零八章:常平倉 下第六百九十章:自請降職第三百七十二章:火炮初成 五第七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一百二十五章:犯法同罪第七百三十三章:進入視野第一百九十三章:用心險惡第一百七十五章:;拉攏第四百九十九章:逛街第九百五十三章:拼死不退第八百二十二章:連下三城第二百八十七章:背信棄義第七百二十五章:乘勢而起第二百六十四章:馬車論道 上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八百四十九章:邊患再起第六百零三章:有人歡喜有人愁第十二章:制定俸祿第四百六十二章:詐病第八百五十六章:放養第一百八十二章:歡喜的盧胖子第四百八十八章:遼國使臣求見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第七百四十七章:風生,水起!第九百七十章:老將之殤第九百四十二章:攻破第二百六十五章:馬車論道 下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六百七十八章:施藥局、養濟院第六百九十章:自請降職第一百三十六章:語出驚人第八百四十四章:初爲人父第一百六十五章:教唆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一百四十章:射藝較技 上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六百七十七章:猜測第九百五十九章:百姓歸心第七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一章:悲催皇帝第九百四十六章:大勝?這只是第一步!第七百三十七章:採石第三百四十章:吐着吐着就習慣了第六百六十二章:百轉千回第五百七十一章:耍小性子第六百六十二章:百轉千回第一百零六章:馳道設想 上第七百六十一章:和尚也要上稅!第七百章:真臘、占城來使第七百八十八章:魚兒咬鉤了第六百九十四章:好手段第三百二十九章:有眼不識金鑲玉第八百零一章:夜幕第一百零八章:皇家御膳第八百四十四章:初爲人父第六百一十一章:道路不通第三十六章:規劃大學第九百七十五章:來了新客第五百八十六章:熬一熬就過去了第四百二十二章:全國譁然第一百六十三章:大夫問診第四百四十九章:雄心第十二章:制定俸祿第七百五十二章:買通第九百五十二章:擺出陣勢第二百一十一章:暗中緊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