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調解不易

酒足飯飽後,盧塵洹才戀戀不捨地放下筷箸,說道:“王爺,這菜餚真乃珍饈也,便是長安,也吃不到!”

段思廉自豪地說道:“那是,此乃我大理獨有菜餚,非一般人能吃得到。”

盧胖子笑了笑,說道:“先前王爺說,這烏蠻和白蠻,真的水火不容麼?”話裡的意思,自然便是爲何大理府內,一直有兵戎相見的事發生。朝廷最怕什麼?就是這樣了,打着打着,突然就造反了。若是部族的衝突,那還沒什麼。漢人講究以和爲貴,怎麼這些夷蠻就是要打打殺殺?盧胖子第一次對打殺有些厭倦了,這也是漢人鄉土情節在作怪,任誰領軍在外一年多,也會思鄉了。要是有仗打還說得過去,可禁軍到處,賊匪望風披靡,遁入深山老林,這可怎麼剿匪?愁得盧胖子啊,腰間的贅肉都小了一圈。

段思廉嘆了口氣,說道:“烏蠻與白蠻,恩怨由來已久。”說罷,段思廉又仔細說起了兩族恩怨。原來,在大順的西南地區,烏蠻先前是統治者,而白蠻是被統治者。在中原,也有人把烏蠻稱之爲黑苗,黑彝。“烏蠻”爲“黑彝”“白蠻”則爲“白彝”,“彝”原爲“夷”取於漢族對西南土著民族統一的稱呼“西南夷”。

烏蠻中有大姓,喚作爨氏。爨氏,是南中大姓,東晉時獨霸寧州,其勢力所控制的地區稱爨地。爨族是由生活在爨地並與爨氏有親緣關係的部落族羣組合而成的。東晉以後,爨氏內部互相爭奪、兼併、分裂,至前朝初葉分爲東爨和西爨,東爨稱爲“烏蠻”。烏蠻自稱是西南彝族再生始祖仲牟由即篤慕的後裔。

而白蠻則由漢、晉時期的僰人演變而來,僰是“羌之別種”,也就是從氐羌中分化出來的一部分。秦朝時開“五尺道”和南夷道,都以僰道爲起點,向南延伸經滇東北直達滇中地區。棧道千里,無所不通,商人往來其間,沿途皆有僰人居住。由於僰族同來自內地的漢族之間,相互交往較密切,吸收了較高的漢族文化,在當時的西南夷中,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最高,而被冠以“仁”和“人道”之稱,如西漢末年,朱提郡的白僰人,已修了“千頃池”,種植水稻,冶銅技術較爲發達,達到了同漢族相接近的水平。

在晉朝時,爨氏家族是戍邊屯墾的中的大姓,就是從漢族官僚和移民中分化出來的豪強勢力。爨氏在西遷入“西南夷”地區之後,便和當地的“夷帥”雍闓、孟獲家族,共同取代了“滇王”的地位。在晉時大姓、夷帥們的兼併鬥爭中,爨氏又壓倒了其它勢力,獨霸一方。成爲南中地區的“蠻夷”之主。烏蠻白蠻恩怨,就此展開。

其實說白了,就是外來漢人和當地土著的鬥爭,殊不知和幾千年前的炎黃與蚩尤大戰一樣,都是互相融合,不分彼此了。只是還剩下部族觀念根深蒂固,已經被統治時各種積怨。哪怕南詔已經滅國,大理也已經降順,這恩怨還是沒有解開。再加上西南民風彪悍,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更是新仇加上舊恨,愈發不可收拾了。

段思廉一邊說,一邊自飲自酌,滿腹愁容。他也是明白人,知道爲什麼朝廷要派禁軍過來,不就是防止“民變”嗎!試看中原大地,何處敢興起刀兵的,怕是第一時間就鎮壓了。也就是大理府天高皇帝遠,再加上當初降順的時候,被朝廷剝奪了稅收、募兵的權力,現在的段王府,更大的意義上只是滇中百姓心目中的一個名譽的象徵。

聽了段思廉的話,盧胖子總算理清思路了,感情這不是匪,而是自家兩兄弟打架啊!

“那王爺爲何不從中調解?”

段思廉幽幽一嘆:“本王也想啊,可惜並沒有那實力”

盧胖子是聰明人,一想便想通了。段思廉手中沒有實權,只是一個虛幻的王爺名頭而已。說是大理王,其實還不如烏蠻一個酉長!

“原來如此”

段思廉一愣,他不曾想到,看似肥肥頓頓的盧塵洹,心思轉得竟這般快。他不過是說出了話頭,人家已經猜到話尾了。既然大家都是聰明人,段思廉也就不拐彎抹角了:“將軍前來,怕也是爲了平息刀戈而來吧?”

盧塵洹沒有隱瞞的意思,很直接地就承認了:“不錯,本將奉旨前來,助王爺一臂之力。”這盧胖子不愧是人精,不說是來剿匪的,卻說是來助段思廉一臂之力。這樣的話,既不會引起段思廉的反感,也會讓他感到無比的榮耀。

段思廉熱血一涌,差點沒給盧胖子跪下:“將軍此來,真是雪中送炭!不瞞將軍,這烏蠻族長和白蠻族長,這幾日正磨刀霍霍,還要打上一場惡戰。幸得將軍前來,定可化干戈爲玉帛”

盧塵洹心中一驚:“什麼,這夥人還要打?”他本來想着,禁軍進入滇地,聲勢浩大,這烏蠻和白蠻,不可能不知道的。雖說滇地山高路險坑深,可禁軍也不是吃素的。哪怕烏蠻、白蠻都是地頭蛇又如何,只要盧胖子下定決心,這烏合之衆的兩族,豈是禁軍對手?既然如此,這烏蠻和白蠻,哪裡來的勇氣啊?

把這個疑問拋出來後,段思廉也是沉思了好一會,才緩緩地說道:“這兩族向來不管外界,興許是尚未得知禁軍到來吧?”

盧塵洹不信,說道:“王爺,不如這般。你且派人去給烏蠻、白蠻送信,言明朝廷旨意。若再爭鬥下去,禁軍必定前去討伐。到時玉石俱焚,勿謂言之不預也。”

段思廉一驚:“難道將軍真的要出兵?”

盧塵洹緩緩地說道:“職責所在!”

“萬萬不可!”段思廉大驚失色,“如若出兵,怕是大理府將烽火遍地啊,將軍三思!”

盧塵洹知道,滇地民風彪悍,逼得急了,造反也是可能的。“那王爺你說,該怎麼辦?”未完待續。

...

第三百七十一章:火炮初成 四第一百五十五章:夫復何求第六百八十四章:良莠不齊第六百四十八章:黔地無匪患第四百八十九章:能拖便拖第五百九十三章:金秋不識玉露第六百四十三章:差強人意第八百五十三章:收手?第四百八十八章:遼國使臣求見第五百六十二章:暗哨立功了第六百四十八章:黔地無匪患第十章:例朝風雲第五百一十二章:姻緣天定第三百九十章:蕭胡睹第四百一十七章:大快人心第九百四十八章:宮帳軍第八百七十九章:變天了第九百五十四章:如不交稅,視爲通敵!第一百三十八章:廟會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四百二十九章:暗中保護第三百三十七章:大火第二百一十九章:不會就練第六百零五章:新賜茶名第七百八十八章:魚兒咬鉤了第四百九十六章:除夜第三百二十二章:虎翼宣旨第六百九十六章: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第一百五十五章:夫復何求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第一百九十九章:和禁軍賽跑?第二百五十七章:有個賢內助就是不同第四百五十章:不詳的預感第二百九十四章:國子監辯道 一第五百四十九章:誰都沒想到第四百二十一章:校正刊印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一百二十一章:獻俘第四百五十五章:以進爲退第七百四十六章:引氣第八十三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一百零五章:親自授課第一百九十九章:和禁軍賽跑?第三百六十九章:火炮初成 二第二百一十六章:悠閒的盧胖子第四百二十二章:全國譁然第五百九十八章:好大膽!第四百三十七章:不安寧的夜第七百一十三章:風景唯獨長安好第三百八十五章:遼國黨爭第三百一十二章:多事之秋第六百一十九章:活生生的傳奇第九百五十七章:對峙第五百四十章:排查第二百二十一章:清點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五百五十九章:一炮之威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三百六十三章:傳授經濟理論第六百零二章:全權處理第六十七章: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八百三十章:誰人出使?第九百四十七章:乘勢進擊第六百七十七章:猜測第六十三章:不法商人第六十九章:契丹來犯第三百五十四章:遼國困局第三百一十五章:帝后合計 上第六百三十七章:封彌謄錄第六百八十章:段王爺第九百五十章:真正的大決戰第五百六十九章:離間第四百八十一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二百零九章:精耕細作的前提第六百八十五章:蒙學第一人第四百八十五章:臘八時節第六百五十四章:一殿三美人第四百八十四章:如何解釋第六百五十章:臣失職!第四百二十九章:暗中保護第三白四十七章:只此一家第六十三章:不法商人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二百二十四章:仵作第七百一十八章:盛世初顯 四第二百七十八章:死不認罪第二百四十四章:鬱悶第八章:戶部尚書第七十一章:幽州遊擊第九百三十二章:劍指臨潢府第三百零二章:一同吃酒第一百一十六章:班師回京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二百二十三章:送行第四百九十九章:逛街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八百九十六章:爲國賦詞
第三百七十一章:火炮初成 四第一百五十五章:夫復何求第六百八十四章:良莠不齊第六百四十八章:黔地無匪患第四百八十九章:能拖便拖第五百九十三章:金秋不識玉露第六百四十三章:差強人意第八百五十三章:收手?第四百八十八章:遼國使臣求見第五百六十二章:暗哨立功了第六百四十八章:黔地無匪患第十章:例朝風雲第五百一十二章:姻緣天定第三百九十章:蕭胡睹第四百一十七章:大快人心第九百四十八章:宮帳軍第八百七十九章:變天了第九百五十四章:如不交稅,視爲通敵!第一百三十八章:廟會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四百二十九章:暗中保護第三百三十七章:大火第二百一十九章:不會就練第六百零五章:新賜茶名第七百八十八章:魚兒咬鉤了第四百九十六章:除夜第三百二十二章:虎翼宣旨第六百九十六章: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第一百五十五章:夫復何求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第一百九十九章:和禁軍賽跑?第二百五十七章:有個賢內助就是不同第四百五十章:不詳的預感第二百九十四章:國子監辯道 一第五百四十九章:誰都沒想到第四百二十一章:校正刊印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一百二十一章:獻俘第四百五十五章:以進爲退第七百四十六章:引氣第八十三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一百零五章:親自授課第一百九十九章:和禁軍賽跑?第三百六十九章:火炮初成 二第二百一十六章:悠閒的盧胖子第四百二十二章:全國譁然第五百九十八章:好大膽!第四百三十七章:不安寧的夜第七百一十三章:風景唯獨長安好第三百八十五章:遼國黨爭第三百一十二章:多事之秋第六百一十九章:活生生的傳奇第九百五十七章:對峙第五百四十章:排查第二百二十一章:清點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五百五十九章:一炮之威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三百六十三章:傳授經濟理論第六百零二章:全權處理第六十七章: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八百三十章:誰人出使?第九百四十七章:乘勢進擊第六百七十七章:猜測第六十三章:不法商人第六十九章:契丹來犯第三百五十四章:遼國困局第三百一十五章:帝后合計 上第六百三十七章:封彌謄錄第六百八十章:段王爺第九百五十章:真正的大決戰第五百六十九章:離間第四百八十一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二百零九章:精耕細作的前提第六百八十五章:蒙學第一人第四百八十五章:臘八時節第六百五十四章:一殿三美人第四百八十四章:如何解釋第六百五十章:臣失職!第四百二十九章:暗中保護第三白四十七章:只此一家第六十三章:不法商人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二百二十四章:仵作第七百一十八章:盛世初顯 四第二百七十八章:死不認罪第二百四十四章:鬱悶第八章:戶部尚書第七十一章:幽州遊擊第九百三十二章:劍指臨潢府第三百零二章:一同吃酒第一百一十六章:班師回京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二百二十三章:送行第四百九十九章:逛街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八百九十六章:爲國賦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