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

蘇軾不敢怠慢,連忙換上官服,準備入宮面聖。

寒食節到清明,這是大順法定的放假時間,原本可以在家休息的。但天子召喚,蘇軾不敢不從啊!

寒食節氣,皇宮內也是一片冷清。

若非聽得後宮之中傳來鈴鐺般的笑聲,蘇軾還道皇宮內沒人了。

詢問內侍之下,才知道6承啓挺人性化,宮中侍女內侍,若家在京兆府的,皆可放回家中過節,祭祖,直到清明過後,再回皇宮也可。

蘇軾大嘆此乃仁道也,對6承啓又一次傾服。

說起來,自從6承啓親政以來,大順百姓的觀念已經一再轉變了。不說對商賈,對工匠的態度如何,就是對於女子的尊重,也比歷代更甚。現在很多百姓家裡,女子賺到的薪資,比男子還高,真正頂起了半邊天。到皇宮做宮女,則是女子最爲榮耀的一個職位了。因爲只有在皇宮內,女子才得以爲官。俸祿也是照着品秩放的,並不比男官少。甚至因爲是皇家近臣,賞賜比男子做官還要多。

等到嫁人了,皇后周芷若還會給她們準備豐厚的嫁妝,比歷代公主也不輸多少。有這樣的“東家”,誰不想入宮服侍?但凡出自皇宮的宮女,在夫家都是極有地位的。若是夫家再出人頭地,弄個誥命夫人噹噹,也不是不可。

只是選秀太嚴,若非貌美性情溫和才華出衆之輩,都難以入宮。

至於內侍,6承啓早就下旨不再招募了。服侍上有宮女就行,就算搬搬擡擡,也有健碩的宮女。

有官員上奏說宮內陰盛陽衰,實爲不利。6承啓淡淡反駁說御前侍衛都過千了,宮女才幾百個,怎麼算得上陰盛陽衰?

其實6承啓有感於宦官干政,爲禍甚大,才廢除宦官的。宮女方面,有周芷若在管理,一般來說不會出什麼亂子。收買宮女,比收買內侍的成本高太多了,甚至都收買不了。宮女只要做到二十四五歲,就能領取一大筆豐厚的嫁妝,爲何要被你收買?

杜絕了從宮內傳出消息的途徑,6承啓纔算徹底安心。要不是惻隱宮內僅存的百多個內侍生活沒什麼着落,6承啓早就遣返他們回家了。

其實別是皇帝面前的紅人,但身體上的缺陷,是他們最爲自卑的根源。太監一般心理都不怎麼健康,要是權柄落到他們手上,天下還不得大亂?武人亂國,不過割據一方;文官亂國,則改朝換代;宦官亂國,危害也不輕。東漢和帝與宦官鄭衆密謀,誅殺竇憲,開東漢宦官參政的惡例。此後宦官“十常侍”,更是臭名昭著。

用文武能治國,平衡既可;用宦官,則是自斷根基!6承啓深感於此,遂廢宦官。

旁人不知道是不是口是心非,但蘇軾是極爲贊同的。

對於這個皇上,蘇軾很多觀點都不謀而同,甚至密談時,6承啓說過“外王內聖”,被蘇軾引爲經典,甘願輔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只是不知道今日6承啓傳召他,有什麼要事?

懷揣着忐忑,蘇軾來到了垂拱殿外。

待得內侍進入稟報後,蘇軾才得以准許面聖。

行了一個長揖禮,蘇軾恭敬地說道:“臣蘇軾,參見陛下!”

“免禮平身!”6承啓笑道,“給蘇卿賜坐!”

此時的垂拱殿,已經設有椅子茶几,不需要再搬動椅子了。只需端上香茗,內侍就可退下。蘇軾坐了半張椅子,才小心翼翼地問道:“不知陛下召臣來此,有何要事?”

也難怪蘇軾會這麼問,清明節的皇家祭祖,有禮部操心,輪不到他這個刑部尚書管啊?“難道是出征遼國一事?”蘇軾是個極爲聰明的人,立即想到了這一點。

“朕欲伐遼,欲讓蘇卿擬一篇討遼檄文。”6承啓開門見山地說道,“遼國猖獗,毀榷場,斷外交,殺我邊民,擄我財物,甚爲可惡。縱觀古今,草原之狼,野心勃勃,無時無刻不在思忖南下。今我大順國力強盛,若不能打壓遼國,恐日後遼國勢大,則悔之晚矣。”

蘇軾不同於那些迂腐文人,知道6承啓的雄心壯志,他這是要爲大順,硬生生打下一個和平安寧的環境來。對此,蘇軾並沒有什麼牴觸的。再說了,現在出兵討伐,也不是文官說了算,而是皇帝和樞密院軍事參謀部說了算。在樞密院和軍事參謀部裡面,文官所佔比例極小,甚至一度沒有文官制衡。就算文官以罷朝抗議,6承啓也能我行我素,堅決出兵的。明知不可爲而爲之,是爲不智。6承啓信心滿滿,蘇軾也知道阻擋不住,還不如花費精力,寫一篇感染力極強的討遼檄文,以壯軍威。

蘇軾正在思忖,6承啓卻已經把筆墨紙硯準備好了:“蘇卿文采出衆,朕一向是欣賞的。且不說詩詞歌賦,早已傳遍四海。就是那國歌,也是感染了無數百姓,於國大功。”

蘇軾連忙謙虛地說道:“陛下謬讚,臣愧不敢當。”

6承啓笑而不語,親自爲蘇軾磨墨。蘇軾感動流涕,一時間文如泉涌。當即揮毫,寫下一篇《討遼檄文》:

“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制天下也。自契丹起北方,威懾草原,此豈人力,實乃天授。彼時君明臣良,足以綱維天下,然達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嘆。自是以後,遼之臣子,不遵祖訓,廢壞綱常,有如大德廢長立幼,泰定以臣弒君,天曆以弟鳩兄,至於弟收兄妻,子徵父妾,上下相習,恬不爲怪,其於父子君臣夫婦長幼之倫,瀆亂甚矣。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禮儀者御世之大防,其所爲如彼,豈可爲訓於天下後世哉!

及其後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專權,憲臺抱怨,有司毒虐,於是人心離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國之民,死者肝腦塗地,生者骨肉不相保,雖因人事所致,實乃天厭其德而棄之之時也。古云:‘胡虜無百年之運’,驗之今日,信乎不謬。

當此之時,天運循環,中原氣盛,億兆之中,當降生聖人,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今一紀於茲,未聞有治世安民者,徒使爾等戰戰兢兢,處於朝秦暮楚之地,誠可矜閔。

方今遼國之中,素有漢人:忘中國祖宗之姓,反就胡虜禽獸之名,以爲美稱。遼國奸臣,假遼號以濟私,恃有衆以要君,憑陵跋扈,遙制朝權,此野心之徒也;或衆少力微,阻兵據險,賄誘名爵,志在養力,以俟釁隙,此卑鄙之人也。及犯我邊境,兵權已得,志驕氣盈,無復尊主庇民之意,實爲巨害。

朕本仁慈,奈何遼國悍然出兵,毀我長城,殺我百姓,擄我財物,作惡多端,天理不容。

目視我中原之民,無不義憤填膺。朕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虜,拯生民於塗炭,復漢官之威儀。慮民人未知,反爲我仇,絜家北走,陷溺猶深,故先逾告:兵至,民人勿避。朕號令嚴肅,無秋毫之犯,歸我者永安於中華,揹我者自竄於塞外。蓋我中國之民,天必命我中國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羶腥,生民擾擾,故率羣雄奮力廓清,志在逐胡虜,除暴亂,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國之恥,爾民等其體之。

如契丹女真室韋萌古奚人,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爲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故茲告諭,想宜知悉。”公告:筆趣閣app安卓,蘋果專用版,告別一切廣告,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進入下載安裝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

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七百一十六章:盛世初顯 二第一百三十七章:申請鑄炮第三百六十四章:深宮夜話第四百二十九章:暗中保護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八百八十一章:刑部審訊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二百零二章:摩尼教第七百零二章:利益最大化第三百五十八章:給窮人一個希望第四百七十三章:如何佈陣第四十章:權柄加重第五百一十一章:請陛下賜婚!第五百二十章:子母炮 中第二百八十三章:不忘初衷第六十一章:拉膛線第五百二十六章:倒春寒第七百零四章:套話第三百五十六章:幫人幫到底第三百二十章:保鏢第七百七十三章:連綿暴雨第九百零八章:蕭太后第七百四十二章:一池三山,旺丁旺財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二百八十章:劫殺第五百零二章:快刀斬亂麻第七百五十七章:被砸暈了第五百九十九章:開源之法第一百九十五章:是虎是貓?第三百九十八章:整頓吏治第七百七十六章:臣願往!第七百七十五章:龍氣翻騰第三百七十五章:開花彈第一百九十九章:和禁軍賽跑?第一百二十五章:犯法同罪第七十一章:幽州遊擊第四百一十二章:天家之人不簡單第一百九十九章:和禁軍賽跑?第八百一十八章:又撲空第五百七十七章:學院派和實戰派第六百四十二章:集英殿上第五百三十一章:吹皺一池春水第四十章:權柄加重第四百四十八章:反意已露第五百六十一章:大當家,大事不好了第七十五章:你有張良計第八百九十八章:譜成曲子第八百八十九章:入不敷出第七百一十九章:盛世初顯 五第二百六十二章:大儒第三百章:開眼看世界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五百八十六章:熬一熬就過去了第七百八十七章:願爲先鋒第八百八十三章:上奏請罪第五百二十三章:水煮肉第九百三十三章:明教造反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四百四十七章:諸國內情第四百三十三章:舉子雅聚第六百四十九章:不安分的安南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二百一十九章:不會就練第四百二十五章:糾纏不休第二百五十九章:狗頭軍師第七十章:契丹先鋒第七章:天子親軍第二百六十五章:馬車論道 下第三百二十章:保鏢第三百二十二章:虎翼宣旨第三百零六章:驚鴻一瞥第九百一十六章:打是一定打第七百五十九章:大銀礦第九百三十五章:剷除叛徒第六百六十二章:百轉千回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六十章:閒下來的皇帝第二百四十章:水泊梁山第四百四十五章:司馬光司馬君實第七百零五章:倭國來使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一百三十三章:高麗的哀求第六百三十四章:竟無語凝噎第二百九十七章:國子監辯道 四第二百三十三章:紡車第二百八十七章:背信棄義第一百八十一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五百七十四章:用兵一時第一百章:殘敵肆虐第六百五十五章:心不在焉第九百一十一章:馬價第一百八十章:老實人李誡作品上傳一個月感言第625章:租房難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九百四十五章:追擊第一百七十七章:用意在此第三百六十八章:火炮初成 一
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七百一十六章:盛世初顯 二第一百三十七章:申請鑄炮第三百六十四章:深宮夜話第四百二十九章:暗中保護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八百八十一章:刑部審訊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二百零二章:摩尼教第七百零二章:利益最大化第三百五十八章:給窮人一個希望第四百七十三章:如何佈陣第四十章:權柄加重第五百一十一章:請陛下賜婚!第五百二十章:子母炮 中第二百八十三章:不忘初衷第六十一章:拉膛線第五百二十六章:倒春寒第七百零四章:套話第三百五十六章:幫人幫到底第三百二十章:保鏢第七百七十三章:連綿暴雨第九百零八章:蕭太后第七百四十二章:一池三山,旺丁旺財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二百八十章:劫殺第五百零二章:快刀斬亂麻第七百五十七章:被砸暈了第五百九十九章:開源之法第一百九十五章:是虎是貓?第三百九十八章:整頓吏治第七百七十六章:臣願往!第七百七十五章:龍氣翻騰第三百七十五章:開花彈第一百九十九章:和禁軍賽跑?第一百二十五章:犯法同罪第七十一章:幽州遊擊第四百一十二章:天家之人不簡單第一百九十九章:和禁軍賽跑?第八百一十八章:又撲空第五百七十七章:學院派和實戰派第六百四十二章:集英殿上第五百三十一章:吹皺一池春水第四十章:權柄加重第四百四十八章:反意已露第五百六十一章:大當家,大事不好了第七十五章:你有張良計第八百九十八章:譜成曲子第八百八十九章:入不敷出第七百一十九章:盛世初顯 五第二百六十二章:大儒第三百章:開眼看世界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五百八十六章:熬一熬就過去了第七百八十七章:願爲先鋒第八百八十三章:上奏請罪第五百二十三章:水煮肉第九百三十三章:明教造反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四百四十七章:諸國內情第四百三十三章:舉子雅聚第六百四十九章:不安分的安南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二百一十九章:不會就練第四百二十五章:糾纏不休第二百五十九章:狗頭軍師第七十章:契丹先鋒第七章:天子親軍第二百六十五章:馬車論道 下第三百二十章:保鏢第三百二十二章:虎翼宣旨第三百零六章:驚鴻一瞥第九百一十六章:打是一定打第七百五十九章:大銀礦第九百三十五章:剷除叛徒第六百六十二章:百轉千回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六十章:閒下來的皇帝第二百四十章:水泊梁山第四百四十五章:司馬光司馬君實第七百零五章:倭國來使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一百三十三章:高麗的哀求第六百三十四章:竟無語凝噎第二百九十七章:國子監辯道 四第二百三十三章:紡車第二百八十七章:背信棄義第一百八十一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五百七十四章:用兵一時第一百章:殘敵肆虐第六百五十五章:心不在焉第九百一十一章:馬價第一百八十章:老實人李誡作品上傳一個月感言第625章:租房難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九百四十五章:追擊第一百七十七章:用意在此第三百六十八章:火炮初成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