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

蘇軾不敢怠慢,連忙換上官服,準備入宮面聖。

寒食節到清明,這是大順法定的放假時間,原本可以在家休息的。但天子召喚,蘇軾不敢不從啊!

寒食節氣,皇宮內也是一片冷清。

若非聽得後宮之中傳來鈴鐺般的笑聲,蘇軾還道皇宮內沒人了。

詢問內侍之下,才知道6承啓挺人性化,宮中侍女內侍,若家在京兆府的,皆可放回家中過節,祭祖,直到清明過後,再回皇宮也可。

蘇軾大嘆此乃仁道也,對6承啓又一次傾服。

說起來,自從6承啓親政以來,大順百姓的觀念已經一再轉變了。不說對商賈,對工匠的態度如何,就是對於女子的尊重,也比歷代更甚。現在很多百姓家裡,女子賺到的薪資,比男子還高,真正頂起了半邊天。到皇宮做宮女,則是女子最爲榮耀的一個職位了。因爲只有在皇宮內,女子才得以爲官。俸祿也是照着品秩放的,並不比男官少。甚至因爲是皇家近臣,賞賜比男子做官還要多。

等到嫁人了,皇后周芷若還會給她們準備豐厚的嫁妝,比歷代公主也不輸多少。有這樣的“東家”,誰不想入宮服侍?但凡出自皇宮的宮女,在夫家都是極有地位的。若是夫家再出人頭地,弄個誥命夫人噹噹,也不是不可。

只是選秀太嚴,若非貌美性情溫和才華出衆之輩,都難以入宮。

至於內侍,6承啓早就下旨不再招募了。服侍上有宮女就行,就算搬搬擡擡,也有健碩的宮女。

有官員上奏說宮內陰盛陽衰,實爲不利。6承啓淡淡反駁說御前侍衛都過千了,宮女才幾百個,怎麼算得上陰盛陽衰?

其實6承啓有感於宦官干政,爲禍甚大,才廢除宦官的。宮女方面,有周芷若在管理,一般來說不會出什麼亂子。收買宮女,比收買內侍的成本高太多了,甚至都收買不了。宮女只要做到二十四五歲,就能領取一大筆豐厚的嫁妝,爲何要被你收買?

杜絕了從宮內傳出消息的途徑,6承啓纔算徹底安心。要不是惻隱宮內僅存的百多個內侍生活沒什麼着落,6承啓早就遣返他們回家了。

其實別是皇帝面前的紅人,但身體上的缺陷,是他們最爲自卑的根源。太監一般心理都不怎麼健康,要是權柄落到他們手上,天下還不得大亂?武人亂國,不過割據一方;文官亂國,則改朝換代;宦官亂國,危害也不輕。東漢和帝與宦官鄭衆密謀,誅殺竇憲,開東漢宦官參政的惡例。此後宦官“十常侍”,更是臭名昭著。

用文武能治國,平衡既可;用宦官,則是自斷根基!6承啓深感於此,遂廢宦官。

旁人不知道是不是口是心非,但蘇軾是極爲贊同的。

對於這個皇上,蘇軾很多觀點都不謀而同,甚至密談時,6承啓說過“外王內聖”,被蘇軾引爲經典,甘願輔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只是不知道今日6承啓傳召他,有什麼要事?

懷揣着忐忑,蘇軾來到了垂拱殿外。

待得內侍進入稟報後,蘇軾才得以准許面聖。

行了一個長揖禮,蘇軾恭敬地說道:“臣蘇軾,參見陛下!”

“免禮平身!”6承啓笑道,“給蘇卿賜坐!”

此時的垂拱殿,已經設有椅子茶几,不需要再搬動椅子了。只需端上香茗,內侍就可退下。蘇軾坐了半張椅子,才小心翼翼地問道:“不知陛下召臣來此,有何要事?”

也難怪蘇軾會這麼問,清明節的皇家祭祖,有禮部操心,輪不到他這個刑部尚書管啊?“難道是出征遼國一事?”蘇軾是個極爲聰明的人,立即想到了這一點。

“朕欲伐遼,欲讓蘇卿擬一篇討遼檄文。”6承啓開門見山地說道,“遼國猖獗,毀榷場,斷外交,殺我邊民,擄我財物,甚爲可惡。縱觀古今,草原之狼,野心勃勃,無時無刻不在思忖南下。今我大順國力強盛,若不能打壓遼國,恐日後遼國勢大,則悔之晚矣。”

蘇軾不同於那些迂腐文人,知道6承啓的雄心壯志,他這是要爲大順,硬生生打下一個和平安寧的環境來。對此,蘇軾並沒有什麼牴觸的。再說了,現在出兵討伐,也不是文官說了算,而是皇帝和樞密院軍事參謀部說了算。在樞密院和軍事參謀部裡面,文官所佔比例極小,甚至一度沒有文官制衡。就算文官以罷朝抗議,6承啓也能我行我素,堅決出兵的。明知不可爲而爲之,是爲不智。6承啓信心滿滿,蘇軾也知道阻擋不住,還不如花費精力,寫一篇感染力極強的討遼檄文,以壯軍威。

蘇軾正在思忖,6承啓卻已經把筆墨紙硯準備好了:“蘇卿文采出衆,朕一向是欣賞的。且不說詩詞歌賦,早已傳遍四海。就是那國歌,也是感染了無數百姓,於國大功。”

蘇軾連忙謙虛地說道:“陛下謬讚,臣愧不敢當。”

6承啓笑而不語,親自爲蘇軾磨墨。蘇軾感動流涕,一時間文如泉涌。當即揮毫,寫下一篇《討遼檄文》:

“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制天下也。自契丹起北方,威懾草原,此豈人力,實乃天授。彼時君明臣良,足以綱維天下,然達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嘆。自是以後,遼之臣子,不遵祖訓,廢壞綱常,有如大德廢長立幼,泰定以臣弒君,天曆以弟鳩兄,至於弟收兄妻,子徵父妾,上下相習,恬不爲怪,其於父子君臣夫婦長幼之倫,瀆亂甚矣。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禮儀者御世之大防,其所爲如彼,豈可爲訓於天下後世哉!

及其後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專權,憲臺抱怨,有司毒虐,於是人心離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國之民,死者肝腦塗地,生者骨肉不相保,雖因人事所致,實乃天厭其德而棄之之時也。古云:‘胡虜無百年之運’,驗之今日,信乎不謬。

當此之時,天運循環,中原氣盛,億兆之中,當降生聖人,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今一紀於茲,未聞有治世安民者,徒使爾等戰戰兢兢,處於朝秦暮楚之地,誠可矜閔。

方今遼國之中,素有漢人:忘中國祖宗之姓,反就胡虜禽獸之名,以爲美稱。遼國奸臣,假遼號以濟私,恃有衆以要君,憑陵跋扈,遙制朝權,此野心之徒也;或衆少力微,阻兵據險,賄誘名爵,志在養力,以俟釁隙,此卑鄙之人也。及犯我邊境,兵權已得,志驕氣盈,無復尊主庇民之意,實爲巨害。

朕本仁慈,奈何遼國悍然出兵,毀我長城,殺我百姓,擄我財物,作惡多端,天理不容。

目視我中原之民,無不義憤填膺。朕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虜,拯生民於塗炭,復漢官之威儀。慮民人未知,反爲我仇,絜家北走,陷溺猶深,故先逾告:兵至,民人勿避。朕號令嚴肅,無秋毫之犯,歸我者永安於中華,揹我者自竄於塞外。蓋我中國之民,天必命我中國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羶腥,生民擾擾,故率羣雄奮力廓清,志在逐胡虜,除暴亂,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國之恥,爾民等其體之。

如契丹女真室韋萌古奚人,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爲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故茲告諭,想宜知悉。”公告:筆趣閣app安卓,蘋果專用版,告別一切廣告,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進入下載安裝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

第一百九十一章:太原王家第二百章:雞蛋碰石頭第二百二十五章:開拔第七百八十四章:悄然撤軍第七百五十一章:無立足之地第九百二十九章:寒食節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八百二十九章:擬國書第六百三十五章:冰釋前嫌第一百一十八章:試築馳道 下第一百八十八章:撕破臉面第五百六十三章:夜襲第二百七十章:驟然大雨第四百八十七章:各國賀正旦使第九百二十章:叛徒第八百五十六章:放養第四百九十六章:除夜第四百八十五章:臘八時節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初顯 一第五百六十七章:戲耍第七百九十二章:定計第二百四十六章:水賊火併第五百三十四章:一擊必中第八十六章:天子一怒第九百四十九章:捷報頻傳第六百九十四章:好手段第四百五十九章:煽風點火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九百五十九章:百姓歸心第九百五十五章:慘烈的肉搏戰第三百八十三章:反意漸露第七百五十五章:皇后有喜!第一百二十二章:金龍杯第四十七章:廷議春闈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六百章:有備而來第一百七十五章:;拉攏第三百八十一章:作坊興起第九百七十七章:改革科舉第七百八十九章:分兵拒敵第七百三十三章:進入視野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三百二十五章:水上訓練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三十二章:強軍之策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駕親征第一百零七章:馳道設想 下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二百一十三章:佈局女真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二百八十五章:死到臨頭不自知 上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五百九十七章: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七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二百六十四章:馬車論道 上第四百五十三章:遼國皇后蕭觀音第一百一十七章:試築馳道 上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九百六十四章:最後的決戰 五第七百六十五章:並非沒有良將第七百五十四章:中彩了?第一百四十五章:條約細節第二百七十二章:造船爭議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七百三十八章:指點第七百六十九章:監察司規矩第四百二十九章:暗中保護第八百七十一章:女真服軟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七百八十一章:極盡能事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七百八十章:過乞巧節第二百三十九章:金錢卦第三百三十三章: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第八百二十七章:戰略大迂迴第三百一十九章:動身第六百零九章:席間試探第八百六十六章:寇邊第九百二十九章:寒食節第七百二十五章:乘勢而起第四百四十九章:雄心第四百二十章:親自撰稿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一百一十八章:試築馳道 下第三百六十六章:出城第六百四十一章:高興不起來第三百八十三章:反意漸露第一百二十一章:獻俘第二百八十八章:一身冷汗第九十二章:五更天,縱馬襲營第四百一十七章:大快人心第二百七十六章:文無第一第四百九十九章:逛街第八十六章:天子一怒第八百零二章:烽火傳訊第五百四十六章:朝廷大臣
第一百九十一章:太原王家第二百章:雞蛋碰石頭第二百二十五章:開拔第七百八十四章:悄然撤軍第七百五十一章:無立足之地第九百二十九章:寒食節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八百二十九章:擬國書第六百三十五章:冰釋前嫌第一百一十八章:試築馳道 下第一百八十八章:撕破臉面第五百六十三章:夜襲第二百七十章:驟然大雨第四百八十七章:各國賀正旦使第九百二十章:叛徒第八百五十六章:放養第四百九十六章:除夜第四百八十五章:臘八時節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初顯 一第五百六十七章:戲耍第七百九十二章:定計第二百四十六章:水賊火併第五百三十四章:一擊必中第八十六章:天子一怒第九百四十九章:捷報頻傳第六百九十四章:好手段第四百五十九章:煽風點火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九百五十九章:百姓歸心第九百五十五章:慘烈的肉搏戰第三百八十三章:反意漸露第七百五十五章:皇后有喜!第一百二十二章:金龍杯第四十七章:廷議春闈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六百章:有備而來第一百七十五章:;拉攏第三百八十一章:作坊興起第九百七十七章:改革科舉第七百八十九章:分兵拒敵第七百三十三章:進入視野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三百二十五章:水上訓練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三十二章:強軍之策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駕親征第一百零七章:馳道設想 下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二百一十三章:佈局女真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二百八十五章:死到臨頭不自知 上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五百九十七章: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七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二百六十四章:馬車論道 上第四百五十三章:遼國皇后蕭觀音第一百一十七章:試築馳道 上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九百六十四章:最後的決戰 五第七百六十五章:並非沒有良將第七百五十四章:中彩了?第一百四十五章:條約細節第二百七十二章:造船爭議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七百三十八章:指點第七百六十九章:監察司規矩第四百二十九章:暗中保護第八百七十一章:女真服軟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七百八十一章:極盡能事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七百八十章:過乞巧節第二百三十九章:金錢卦第三百三十三章: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第八百二十七章:戰略大迂迴第三百一十九章:動身第六百零九章:席間試探第八百六十六章:寇邊第九百二十九章:寒食節第七百二十五章:乘勢而起第四百四十九章:雄心第四百二十章:親自撰稿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一百一十八章:試築馳道 下第三百六十六章:出城第六百四十一章:高興不起來第三百八十三章:反意漸露第一百二十一章:獻俘第二百八十八章:一身冷汗第九十二章:五更天,縱馬襲營第四百一十七章:大快人心第二百七十六章:文無第一第四百九十九章:逛街第八十六章:天子一怒第八百零二章:烽火傳訊第五百四十六章:朝廷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