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幽州遊擊

(感謝書友dxe莫名的心疼100起點幣的打賞!)

城樓上,幽州遊擊朱大光,看着如同潮水般退去的契丹騎兵,冷笑一聲,沒有說話。他的親兵喃喃地說道:“這些契丹人發了瘋嗎,騎着馬來攻城?”

朱大光是一個黑臉膛的大漢,身高五尺有餘,甚爲魁梧。超過二十年軍齡的他,皮膚在幽雲地區風沙侵襲下,顯得格外粗糙。不僅是他,任何一個邊軍,只要在這幽雲十六州呆上一年,就會變成了這般。

只見朱大光冷笑道:“他們不是發了瘋,只是想趁我們沒有防備來攻擊我們而已。哼,若不是陛下有預見,派了監察士來通風報信,恐怕我們現在已經被契丹人攻破城池了。”

契丹先鋒這次來勢太快,一路上騎兵不停換馬,只爲了打一個出其不意,以閃電戰的氣勢,直下幽州城。但奈何契丹人軍隊的保密性實在不咋的,因爲他們不捨得不用漢人奴隸,臨時把一萬漢人奴隸編成軍隊。而恰好,有監察士潛入奴隸裡面,不費吹灰之力便得知了契丹人奇襲的消息,先一步送到了幽雲十六州之中,接着才送到陸承啓手中。

於是乎,幽州城很早就開始了防守準備,把城外農戶接入城中安置好,後勤把糧餉備好,箭鏃備好,那就專心等契丹騎兵來犯了。

果不其然,僅僅兩日後,從上都出發的契丹先鋒已經到達幽州城下,行軍速度之快,世所罕見。要不是有情報預先報險,恐怕幽州城這次還真的有危險。

耶律涅魯古緊趕慢趕,一人三馬換着騎,還是棋差一招。歸根結底,人家通過調兵遣將已經知道你的意圖,你還拿什麼來跟別人打,談何偷襲?無比鬱悶的耶律涅魯古,只有在護城河邊上發一通箭鏃,來發泄心中的不滿了。

朱大光沒有放鬆警惕,他淡淡地說道:“今日只不過是契丹人沒帶攻城器械,等他們的步兵一到,攻城器械就來了。好在幽州邊境的樹木早被砍伐一光,剩下的全是歪歪斜斜的矮木,不堪大用。把他們的攻城器械毀掉,就不用怕他們就地取材了。”

這時候,幽州牧守劉源昌此刻也身着甲冑,來到了城樓之上,見到朱大光之後,問道:“朱遊擊,戰事如何?”

劉源昌是一個年歲在五十左右的老官,留着一撮山羊鬍,兩隻小眼睛倒是頗爲有神。瘦弱的臉龐,細小的身板,似乎被風一吹就會倒地的那種。

朱大光淡淡地說道:“回大人,敵兵已被擊退。他們沒有攻城器械,估計接下來都無力進攻。只是末將估計這些只是先鋒騎兵而已,大軍尚在後面。”

劉源昌點了點頭,說道:“陛下送來的糧餉,吾已盡數發放給士卒。望你們竭盡全力,保住幽州二十萬軍民。”

朱大光也知道,若契丹人破城,以他們的習性,肯定會把所有人都當成奴隸擄掠回去,給他們做牛做馬。這樣的下場比死了更悽慘,可漢人在他們眼裡就是賤命一條,甚至比不上一匹馬,一頭牛。

朱大光點了點頭,說道:“只要將士效命,末將很有把握守住幽州城。”

得到朱大光的肯定,劉源昌才稍微安了心。在這裡可以看出,大順朝是多麼重文抑武了。一州牧守乃是從二品大官,一州主將卻只是五品武將。且不說俸祿差距,就單單是官職上的差距,就讓大部分武人感到心寒。

好在陸承啓把先前所欠糧餉備齊,派出監察士監察軍餉發放,他們才又凝聚起一些士氣。不然再次面對十萬契丹大軍,他們恐怕也是無心抵抗的。

這次不同以往,以往契丹大軍出來只爲打草谷,填補軍需。而這次,明顯是衝着大順開戰而來,乃是國戰,恐怕就不同以往那樣輕鬆了。

劉源昌好好勉勵了一番守城將士,憂心忡忡地走下城去。朱大光對劉源昌並沒有好感,畢竟文武相輕。朱大光知道,劉源昌也還算是一名好官,起碼他會爲民着想。上任以來,幽州城外的農戶逐漸多了起來,所施政策都還算公道。但有一點不好的是,他也會喝兵血。弄得當兵的個個怨憤不已,不肯死力賣命。

其實也不能怪劉源昌,他做到這個州牧,也是託了大筆金錢給戶部,纔算是弄到的從二品官。只要在職期間保證幽州城不失守,熬過資歷期,就可以回到中樞,當正二品京官去了。

可上一年朝中勢力變更,小皇帝徹底掌權,懲治貪官污吏。他怕陸承啓清洗他,爲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他還是把這些年貪來的錢銀,送到戶部,望從輕發落。

自從交出了貪贓所得,劉源昌就沒睡過好覺,沒吃過好飯。生怕明日陸承啓就把他抄家流放,甚至砍頭。好在陸承啓並沒有追究他的責任,才讓他略略鬆了口氣,再也不敢伸手了。

這也是爲啥深秋時候,契丹人打草谷之時,幽州城能再次扛住的緣故。糧餉充足,士兵效命,自然可保幽州城無虞。

朱大光其人,也是很有本事的。他沒念過書,自小就參了軍,而且一呆在邊軍就是二十多年。久經戰陣,每一次都從死人堆中爬起來,一步步晉升到遊擊將軍。他對士兵極好,用愛兵如子來說他並不爲過。他也算是韓伯珂一系的將領,只是那時候他還不是遊擊將軍,不過一個振威校尉而已。韓伯珂倒了,朝中文官集團並沒有清洗到他,反而很幸運地繼承了韓伯珂的衣鉢,成了幽州遊擊將軍。

朱大光生性堅毅,孔武有力,武功不算卓絕,但勝在悍勇。從戰場上學到的指揮技術,讓他獲益匪淺。比之前一任韓伯珂,即便不識字,也不落下風。更能提升士氣,讓士卒賣命,可以說是一名合格的將軍。

他極目眺望五里外的契丹大營,他倒是很想出城一戰,可惜他手中並沒有多少騎兵,不敢和野戰極爲犀利的契丹人在野外對決。哪怕是襲營也會付出重大代價,還不如節省兵力,以逸待勞,恭候契丹的十萬大軍。

這個時候,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道理,朱大光還是有的。但爲將者,哪一個不想在戰場上馳騁一番,建功立業?只是現實不允許這麼做罷了,手中五萬邊軍,只有兩千騎兵,如何打得過盡是騎兵的契丹先鋒軍?唯有倚靠城高河深,來死守了。

朱大光嘆了一聲,親兵們也低下了頭,握緊了拳頭。兵將的心意相通,奈何敵人勢大啊!

城牆上的邊軍不敢有一刻懈怠,他們知道契丹人的機動性很強,稍不注意就會衝到面前了。護城河雖深,但畢竟不是豐水季,難保契丹人不會渡河而擊。

朱大光把兵卒們慰問了一番,也滿腹心事地下了城樓……

;

第三百五十五章:惻隱之心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五百一十八章:火炮成第九百七十二章:女真歸降第八百六十四章:蒸蒸日上第四百五十七章:太后有疾第四百四十二章:有苦不能言第七百二十四章:你來我往第二百二十二章:準備開拔第七十二章:大軍壓境第九百零九章:此消彼長第五百八十七章:就事論事第四百九十二章:商議第八百九十章:增商稅第七百二十二章:不僅有字,還要有圖第四百五十六章:慈懿仁和皇太后第三百二十二章:虎翼宣旨第五百六十九章:離間第一百六十四章:隔空嘴仗第五百七十章:中計了第二百六十七章:轟動第四百七十五章:捲土重來第八百一十三章:匯合第三章:楊太師第二百九十一章:前來歸順 下第八百八十章:商法不是吃素的第七百八十章:過乞巧節第五百五十三章:闢謠第九百六十五章:最後的決戰 六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八百七十一章:女真服軟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二十四章:蘇軾蘇子瞻第六百四十一章:高興不起來第四百八十七章:各國賀正旦使第三百九十七章:孤臣第七百二十四章:你來我往第三百九十八章:整頓吏治第五百零一章:有違仁義之道第七百零四章:套話第四百九十六章:除夜第五十六章:大學落成第一百一十章:教育爲先第二百一十章:如何處置第四百四十七章:諸國內情第三百五十三章:未來構想第六百三十九章:野無遺賢第一章:悲催皇帝第八百六十八章:完顏部第六百六十八章:榷酒第一百五十五章:夫復何求第一百零四章:落荒而逃第四百一十一章:何爲萬家生佛第六百一十九章:活生生的傳奇第二百二十八章:庶母妃第八百三十七章:背水一戰第一百七十三章:君臣探討第四章:大奸若忠第四百四十三章:誰人擊登聞鼓?第一百七十九章:慘烈爭奪第二百三十三章:紡車第七百七十九章:七夕第五百四十八章:暴起傷人第八百四十七章:遼國改元第九百五十七章:對峙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論聖賢?第一百四十七章:吐納功第七百五十一章:無立足之地第一百三十一章:秉燭夜談第五百一十五章:小登科第二十六章:皇家軍校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七百三十四章:尋到由頭第二百零四章:民心所向第三百七十五章:開花彈第五百二十一章:子母炮 下第五百六十章:晴天響雷第二百四十二章:來自衙役的消息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四百一十六章:天子腳下第四百四十五章:司馬光司馬君實第五百零二章:快刀斬亂麻第七百八十三章:當世細柳營第九百零一章:重光殿內第六百二十三章:策問時政第一百一十四章:邊塞之上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五百五十三章:闢謠第七百六十一章:和尚也要上稅!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憐第四百四十五章:司馬光司馬君實第三百二十二章:虎翼宣旨第六百二十四章:王家到京第七十六章:我有過牆梯第一章:悲催皇帝第九百三十一章:祭旗,出征!第三百一十章:天公作美第六十一章:拉膛線
第三百五十五章:惻隱之心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五百一十八章:火炮成第九百七十二章:女真歸降第八百六十四章:蒸蒸日上第四百五十七章:太后有疾第四百四十二章:有苦不能言第七百二十四章:你來我往第二百二十二章:準備開拔第七十二章:大軍壓境第九百零九章:此消彼長第五百八十七章:就事論事第四百九十二章:商議第八百九十章:增商稅第七百二十二章:不僅有字,還要有圖第四百五十六章:慈懿仁和皇太后第三百二十二章:虎翼宣旨第五百六十九章:離間第一百六十四章:隔空嘴仗第五百七十章:中計了第二百六十七章:轟動第四百七十五章:捲土重來第八百一十三章:匯合第三章:楊太師第二百九十一章:前來歸順 下第八百八十章:商法不是吃素的第七百八十章:過乞巧節第五百五十三章:闢謠第九百六十五章:最後的決戰 六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八百七十一章:女真服軟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二十四章:蘇軾蘇子瞻第六百四十一章:高興不起來第四百八十七章:各國賀正旦使第三百九十七章:孤臣第七百二十四章:你來我往第三百九十八章:整頓吏治第五百零一章:有違仁義之道第七百零四章:套話第四百九十六章:除夜第五十六章:大學落成第一百一十章:教育爲先第二百一十章:如何處置第四百四十七章:諸國內情第三百五十三章:未來構想第六百三十九章:野無遺賢第一章:悲催皇帝第八百六十八章:完顏部第六百六十八章:榷酒第一百五十五章:夫復何求第一百零四章:落荒而逃第四百一十一章:何爲萬家生佛第六百一十九章:活生生的傳奇第二百二十八章:庶母妃第八百三十七章:背水一戰第一百七十三章:君臣探討第四章:大奸若忠第四百四十三章:誰人擊登聞鼓?第一百七十九章:慘烈爭奪第二百三十三章:紡車第七百七十九章:七夕第五百四十八章:暴起傷人第八百四十七章:遼國改元第九百五十七章:對峙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論聖賢?第一百四十七章:吐納功第七百五十一章:無立足之地第一百三十一章:秉燭夜談第五百一十五章:小登科第二十六章:皇家軍校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七百三十四章:尋到由頭第二百零四章:民心所向第三百七十五章:開花彈第五百二十一章:子母炮 下第五百六十章:晴天響雷第二百四十二章:來自衙役的消息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四百一十六章:天子腳下第四百四十五章:司馬光司馬君實第五百零二章:快刀斬亂麻第七百八十三章:當世細柳營第九百零一章:重光殿內第六百二十三章:策問時政第一百一十四章:邊塞之上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五百五十三章:闢謠第七百六十一章:和尚也要上稅!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憐第四百四十五章:司馬光司馬君實第三百二十二章:虎翼宣旨第六百二十四章:王家到京第七十六章:我有過牆梯第一章:悲催皇帝第九百三十一章:祭旗,出征!第三百一十章:天公作美第六十一章:拉膛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