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
“哼哼哼哼……”
“哈哈哈哈……”
…………
朝陽臺上,嶽不羣一身寬鬆薄衣,在一方巨石旁站樁而立,一次又一次的腹部震盪,丹田發力。
與先天真氣截然不同的渾厚勁氣在丹田發音,之後轉入頭頸,使得下頜處產生了及其密集的顫動。
這時張口發出的聲音,似是多由口腔的共鳴產生,聽起來果然是是哈哈哈哈……
將嘴巴緊閉的時候,那震盪自然而然地便與鼻腔再次共鳴起來,聽着便是明顯的哼哼哼……
如此重複好一會兒,嶽不羣才停止施爲,皺眉凝思片刻,復又再次開始震盪丹田,發出哼哈二音。
或許在尋常人聽來,此時的哼哈二音與之前無甚不同,但在嶽不羣細微之極的聽覺、感覺之中,此時的哼哈二音,在頻率、音色、音調等方面都與之前的稍稍有異,乃是源於根本上的丹田發力、勁氣強弱、震盪傳遞等方面的細微調整。
好半響,嶽不羣忽而眉頭一挑,轉身將身旁大青石上手臂粗的卷軸展開中間部分,提筆疾書。
好一會兒,嶽不羣纔將狼毫筆放回硯臺旁,一邊悠悠磨墨,一邊自言自語道:“‘哼哈二音’已成,接下來是該‘虎豹雷音’還是‘釣蟾勁’?”
忽然,他又眼神一亮,微笑道:“沒想到,小兔崽子這麼快就回來了……嘖嘖,看來皇帝寶座還是很有吸引力滴!”
”那就釣蟾勁吧……“言罷放下墨錠,踏前兩步,開始醞釀動作,閉目冥思:蛙鳴……筋骨肌肉……五臟六腑……
而此時,通往朝陽臺的小徑上,嶽守乾一身武官勁服,正在緩步攀登,間或悠閒放目四望。
對於前不久才從西北邊疆的血火戰場上抽身的將領而言,少時就習以爲常的高峰雲景,不想今日忽然變得迷人起來。
自從接到傳信,得知全真教起事在即,他就借全真教在邊軍中的關係上下打點,要求調離邊塞。
諸督師、監軍只當他身爲全真教大少爺,終於受不了與河套蒙古部落天天血戰的殘酷環境,想要脫離戰場。在收了全真教的貴重禮品之後,就開據調令,將他打發回關中當衛所指揮使,順便回華山探親。
他是午後到到達朝陽峰,卻不想向來都是早上在朝陽臺練功的父親,近來竟一反常態,不僅上午練功,而且每日午飯後再上朝陽臺練功,直至日薄西山……
“咕咕……咕咕……”
離着老遠,嶽守乾就聽到朝陽臺傳來類似蛙鳴的洪亮聲音,越靠近朝陽臺,蛙鳴聲就越大,間或頻率、音色稍稍變化,令他忍不住一呆:這麼大的鳴叫聲,那青蛙得多……少說也得兩頭牛那般碩大無朋!
他之所以沒聯想到嶽不羣的練功吐氣異象,實是因爲嶽不羣的內外武功早就達到返璞歸真之境,精氣神內斂之極,尋常的行功運氣自然而然即可無聲無息,無形無相……
不過,隨着離朝陽臺近在咫尺,沉悶的蛙鳴聲已然震耳欲聾,嶽守乾反而霎時恍然,微微苦笑:除了父親那般武功通神,如妖似魔般的高手,世上又有什麼生靈能夠源源不斷的發出如此令人血氣震盪的怪異巨響?
但登上朝陽臺的那一刻,儘管嶽守乾少年老成,近些年多歷磨練,更見沉穩有度,仍然吃了一驚!
只見崖邊的嶽不羣全身震盪,腹部鼓氣吞吐如雷,嶽守乾情不自禁的閉上眼睛去聽,只覺精神感應之中,崖邊好像矗立着一頭山嶽般大小的巨蛙,正對天呼吸吞吐。
每一聲似牛吼,更似巨蛙鳴叫的沉悶聲音,都是蘊含着某種奇妙韻律,或者說,是充斥着一種勃勃生機,恰似春天田野裡的青蛙歡愉高歌!
然而,嶽不羣渾身震盪全身筋骨肌肉,牽動了五臟六腑所迸發的咕咕自然之聲,比之蛙鳴何止強盛千百倍!
畢竟,精氣神混元無極的嶽不羣,生命力之強盛,遠非千百隻青蛙可比。
好一會兒,眼看嶽不羣停下動作,轉身在大青石上奮筆疾書,嶽守乾才邁步走近,好奇之極的問道:“爹又創出了什麼新武功麼?”
嶽不羣筆下不停,口中答道:“可以說是新創,也可以說是借雞生蛋……”
嶽守乾看到卷軸展開部分的紙面上,‘釣蟾勁’三個稍大的字赫然列在單獨一行,其後便是密密麻麻的蠅頭小篆……
‘釣蟾勁’三字之前亦有幾行小篆,再往前的捲紙已然被捲起,想來也是寫滿秘法經文,但尺許寬的捲紙竟捲了手臂粗細,可見經文之長,恐怕足足是【全真混元真經】的數十上百倍。
暗暗咂舌之餘,嶽守乾不由問道:“到底是何等神奇莫測的武學,竟要如此多的文字才能記述詳盡,難道比【全真混元真經】還要繁複精微許多倍?”
嶽不羣笑了笑道:“說來此種武學與【全真混元真經】都是以【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返虛】爲核心,修煉到最後亦是殊途同歸,但二者修煉過程中大部分地方都截然而異!
事實上,此種武學與當今的武學主流並非一類,且前期更易速成!”
嶽守乾皺眉不解,奇道:“練氣首重循序漸進,速成不是缺陷多多,成就有限麼?”
嶽不羣沉吟道:“相對而言,咱們如今的武學主流前期更注重真氣的修煉和積累,而此種武學前期更注重身體筋骨肌肉的錘鍊,更講究精不離氣,氣不離精,精氣充盈,勁氣乃生,是從有爲法練勁開始,乃至勁力達於肢體末梢,更擅於攻擊……”
嶽守乾聽得更糊塗,難啊不知所以。
嶽不羣搖頭失笑,再次奮筆疾書片刻,呼道:“好了……”便將卷軸遞給兒子,拍拍他的肩膀,“此間修煉之法的一點一滴,我都寫的極爲詳盡,依你如今江湖一流的功力,這些東西不難理解,回去慢慢看一遍,就能知曉個大概……”
言畢,嶽不羣收拾筆墨硯臺,率先走下朝陽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