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豈相易

(感謝第五十五位新盟主碧藍大海……)

“我這趟來坐鎮黃橋寨,你們三人挑選武藝高藝、身強體健者各一百人統領,兵不在多在精,待你們各將百人調教出陣,將那莽虎斬殺陣前,試看誰人還敢小瞧你們?”

淮源兵馬雖無動靜,陳子簫還是趕在次日黃昏之前,親自率虎頭寨千餘嫡系兵馬趕到黃橋寨來,親自接手、整頓這裡的防務,也將潘成虎、郭君判、周添三人招到跟前好言寬慰。

郭君判、周添卻也罷了,潘成虎是兩次都被赤光溜溜。

他這時候見陳子簫非但沒有責備之意,好言寬慰之外,還許他們挑選健銳,補足兵甲,差點就要哭出來。

他當下拍胸頓足,跪在陳子簫面前立誓要兄父奉侍,他日若有貳心便叫五雷轟頂、不得好死。

“成虎言重了!你我情投意合、共襄大事,哪分什麼彼此啊?”

陳子簫將潘成虎攙起來,語重心長的說道,

“跳虎灘之敗,錯謬在我,但我們也不是說追究誰的過錯,更重要的還是總結教訓。我要你們三人各選百健銳編成一營,苦練槍棒、軍陣之術,你們莫要覺得我有意限制你們、想虧待你們。我這番打定主意實是要練一支精兵出來,烏合之衆再多,實際上卻一無是處。你們放心,我會盡可能將好的兵甲補充給你們,而待你們將這一營兵馬操練得能與淮源鄉營正面匹敵時,我也會讓你們優先從各營挑選精銳擴大規模……”

“我們心裡明白大將軍相待之厚,絕不會多想。”郭君判、周添也異口同聲說道。

“淮源鄉營勢強,我們不易急於反撲白澗河西岸,我到黃橋寨來坐鎮,除了要練精兵外,還要以此寨爲基礎,在左右利用險要紮下連寨,”陳子簫說道,“高祥忠、仲長卿他們都有自己的盤算,現在也只能寄望你們三人全力助我。”

“這是當然,”潘成虎說道,“但高、仲兩位頭領,他們都有什麼盤算?”

陳子簫耐着性子跟潘成虎、郭君判、周添說及在打下十八里塢後,其他頭領的一些心思跟打算。

唐氏在桐柏山北嶺西南麓坐擁兩三萬畝田宅,在淮源、泌陽等地又經營妓寨、貨棧、鐵礦場等多宗生意,在桐柏山裡單論財力,甚至比徐氏、晉氏都要強出一大截。

聯軍攻陷唐氏在十八里塢的主寨,不僅拔掉他們在白澗河以西最大的一個威脅,使得黃橋寨、玉山驛、磨盤嶺、太白頂方圓七八十里地連成一片,更是重要的是繳獲大量物資,徹底緩解聯軍擴張太快、捉襟見肘的困局。

十八里塢單繳獲糧食就有六七萬石之多。

聯軍拖家兩帶口小兩萬人,在今後大半年時間都不用擔心忍飢挨餓,便能心思定下來稍作整編。

繳獲上千頭騾馬,使得聯軍在桐柏山間的機動及運輸能力大增。

陳子簫接下來就是要潘成虎、郭君判、周添三人正而八經的在黃橋寨編練出一營馬步兵來,而非之前各寨少量的精銳騎兵,與一堆烏合之衆似的步兵混在一起亂打亂殺,完全沒有章法。

打下十八里塢,繳獲刀槍盾牌約有六七百副、一百餘張弓弩、一百餘套鎧甲,這些也將優先補充給潘成虎他們。

唐家在十八里塢以東數裡外的一座山坳裡,經營一座鐵礦場,聯軍這次將百餘匠工一併繳獲,利用鐵礦場所出來的礦石以及兩座鍊鐵爐,一年約計能出十數萬斤上好鐵料。

只要有足夠的時間,依賴這座鐵礦場,聯軍上萬人馬徹底兵器供給將不成問題。

所以陳子簫也是拍着胸脯跟潘成虎、郭君判、周添他們說,時間還是在他們這邊的:

“除了十八里塢繳獲之豐外,高、仲等頭領對接下來怎麼辦,也沒有明確的目標,所以也就不拒絕稍稍放緩步伐,整頓兵馬;當然還有一些頭目,還是迫不及待想將劫掠來的財貨、年輕婦人都押回山寨狠狠的享受起來。高頭領好像也早一步安排人手在石溪莊大興土木建造起殿臺樓閣。雖然我不贊同他們現在就貪圖享樂,但也不便阻止。仲長卿卻頗爲節制,沒有劫掠婦人,也沒有將所分得的財貨都運回太白頂去,應該無意在太白頂大興土木。不過,內部劃分治域,太白頂距離十八里塢、淮瀆舊寨都近,我原本想着將淮瀆舊寨及十八里塢都交給仲頭領來轄管,但仲頭領卻僅要求將更內側、地形更險僻的十八里塢納入其治下;同時他負責經營唐家鐵礦場以及後續聯軍所需兵甲等事……”

郭君判遲疑說道:“仲頭領他應該是考慮到他日官兵氣勢洶洶來剿,聯軍若不能抗拒,他還能利用險僻的地形,守住十八里塢到太白頂這十數二十里方圓的地盤好好經營。”

“是啊,他應該是這個想法,”陳子簫感慨道,“當然了,仲頭領有這樣的想法,我也覺得很正常,便允了他……”

“高祥忠、仲長卿都沒有一人願意去守玉山驛嗎,其他人能挑起這個重擔?”潘成虎疑惑的問道。

高祥忠沒有什麼高遠志向,就想將擄掠婦人回老巢享受,是叫他瞧不起,仲長卿的盤算似乎也沒有錯,而桐柏山諸寇裡,仲長卿的風聞要比高祥忠好得多。

不過,問題是聯軍在白澗河以西的地盤,有兩個主要口子,現在陳子簫親自來守黃橋寨,西邊抵擋唐州及泌陽縣兵馬的口子,高祥忠、仲長卿二人都沒有一人願意去坐鎮,難道指望勢力、能耐比他們更差一等的人去兼這個重任?

“目前是張憶安與陳柏兩位頭領去守西線。”陳子簫說道。

“他們怕是不成吧?”潘成虎他們剛被打得大潰,也不好意思去評判別人,有些遲疑的說道。

“他們能成最好,不成能,就要看我們能不能以最快的時間練出一支精兵了,”陳子簫說道,“要是我們的速度夠快,那張憶安、陳柏兩位頭領就是我們安排在玉山驛一帶的誘餌——唐州及泌陽縣的官兵越是輕易打潰他們,便越會信心十足的鑽進來,到時候我們手裡有一支能戰之兵,一舉吃掉這些官兵,有什麼問題嗎?當然,我這些打算暫時還不能擺上檯面,現在只跟你們三人說及,皆莫對任何人泄漏出去……”

郭君判、潘成虎、周添三人對望一眼,都能看出彼此眼裡的驚疑之色,但又毫不猶豫的同時對陳子簫表態道:“我等定不會叫大將軍失望!”

…………

…………

初冬的桐柏山還沒有冷下來,黃昏下的山崗層林盡染,籠罩着瑰麗迷人的色澤。

徐懷稍稍調整了一下身後的獵弓,像獵豹一般安靜的蹲在草叢裡,看着山谷裡蜿蜒東進的官兵隊列,他俊朗的臉龐上難掩憂色,眉頭也緊緊皺起。

三個多月前,淮源鄉營在跳虎灘斬獲大捷,又後得大姓宗族輸送人馬錢糧,鄉營及巡檢司武卒很快就擴編到兩千人,隨後也進入白澗河西岸,收復諸多村寨。

然而淮源鄉營無論是從將卒選拔,還是兵甲、軍陣操訓等方面,與真正的精銳戰兵畢竟都還存在極大的差距。

前期在白澗河東岸能打了幾場勝仗,主要還是郭君判、潘成虎等賊軍皆烏合之衆,但這樣的順境不可能一直維持下去。

陳子簫親自到黃橋寨一帶坐鎮,利用那裡的險要地形紮下連寨,又對賊軍汰弱留強、整肅軍紀、勤加操訓,駐紮於此的不到兩千賊軍,卻要比跳虎灘一役時徐懷他們所打的烏合之衆強出太多了。

淮源鄉營幾次想啃下黃橋寨都無功而返,反而損兵折將兩百多人。

鄧珪、徐武江打不下黃橋寨,卻也不急,便在黃橋寨東面選擇險地安營紮寨。

除了鄉營戰力有限,不能過度壓榨外,鄧珪、徐武江以他們此時低微的身份及地位,能收復白澗河沿岸,同時將賊軍限制在黃橋寨以西區域,已是極其耀眼的大功了。

在淮源鄉營耀眼戰功的激勵下,唐州兵馬都監司,以駐泊禁軍及州廂兵、諸縣刀弓手爲主總計轄管近四千人馬,要是沒有一點作爲,豈非連半點臉皮都不要了?

州縣兵馬再次殺入走馬道西口,初時也不敢太過深入,就西口處深深淺淺的連番試探,月餘時間連獲小勝,也斬獲近兩百賊寇首級,信心倍增起來。

十天前知州、州兵馬都監陳實親自統兵西進,更是一舉收復玉山驛,擊潰陳柏、張憶安兩部賊軍,斬獲六百餘賊寇首級,乃是桐柏山匪亂大作以來最大的一次勝捷。

玉山驛大捷消息傳到淮源後,鄧珪、徐武江也即刻集結兵馬對黃橋寨發動攻勢,然而賊寇在黃橋寨的駐軍卻絲毫不見軍心動盪,連番打退淮源鄉營發動的攻勢,甚至在一次反攻中,將淮源鄉營好不容易打造十數架攻城用投石弩摧毀。

這時候不要說王稟、徐懷,鄧珪、徐武江等人也都懷疑玉山驛之勝實是賊軍向唐州兵馬拋出的誘餌。

擔憂陳實輕敵冒進,在跳虎灘大捷後就儘量保持低調的王稟親自寫信給陳實,建議州兵在年底之前以守住玉山驛爲要,剿撫並施,明年春後剿滅匪亂將是輕而易舉之事。

徐懷放心不下,這數日親自帶着徐心庵、韓奇等人潛入北嶺深處斥候敵情,這時候看到官兵卻從玉山驛逶迤東進,知道陳實完全無視王稟的告誡,心裡也是一陣陣發涼……

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九章 作戰方案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一百一十九章 敵去思功第四十八章 分道揚鑣常事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九十九章 鑿穿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五章 惡緣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圖之第二百一十五章 聖意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二百二十章 所願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謀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九十章 說服第一百章 死士第七十一章 歸來第六章 殿議第二百章 京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換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二百章 京中第十三章 辭行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豈相易第一百三十八章 奇功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一百四十九章 妥協第六十八章 傳首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軍第四十九章 擒賊先擒王第一百七十五章 傳捷第五十九章 鐵橋第四十八章 小雀崗第一百八十八章 歲旦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一百章 死士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騎難至一百三十一章 算計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五十三章 不動如山第八十六章 審訊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二十七章 將變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議(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意何爲第五十二章 以啓山林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八十三章 鐵橋第一百七十二章 陣前第十三章 奪寨第九十四章 截流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將第六十九章 豈因女流不英雄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一百九十章 脫鉤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鎮雙柳莊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鐵索橫江第五十章 貴子第一百零四章 暗夜謀族兵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擇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一百三十章 調兵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十四章 又見悅紅樓第十九章 知謀無良策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十六章 雲停風不息第三十七章 進退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一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後真面目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第一百五十九章 軍侯莫怪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四十章 監軍使院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二十三章 打草驚蛇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三十二章 援師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
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九章 作戰方案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一百一十九章 敵去思功第四十八章 分道揚鑣常事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九十九章 鑿穿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五章 惡緣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圖之第二百一十五章 聖意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二百二十章 所願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謀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九十章 說服第一百章 死士第七十一章 歸來第六章 殿議第二百章 京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換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二百章 京中第十三章 辭行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豈相易第一百三十八章 奇功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一百四十九章 妥協第六十八章 傳首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軍第四十九章 擒賊先擒王第一百七十五章 傳捷第五十九章 鐵橋第四十八章 小雀崗第一百八十八章 歲旦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一百章 死士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騎難至一百三十一章 算計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五十三章 不動如山第八十六章 審訊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二十七章 將變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議(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意何爲第五十二章 以啓山林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八十三章 鐵橋第一百七十二章 陣前第十三章 奪寨第九十四章 截流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將第六十九章 豈因女流不英雄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一百九十章 脫鉤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鎮雙柳莊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鐵索橫江第五十章 貴子第一百零四章 暗夜謀族兵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擇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一百三十章 調兵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十四章 又見悅紅樓第十九章 知謀無良策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十六章 雲停風不息第三十七章 進退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一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後真面目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第一百五十九章 軍侯莫怪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四十章 監軍使院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二十三章 打草驚蛇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三十二章 援師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