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陽

被妻兄史軫從淮源逼走的魏成隆,帶着一家老小遷入襄陽已有大半年時間。

魏成隆最初在城東盤下一棟帶三間鋪面的宅院,他想着魏家在襄陽無依無靠,不可能有門路進監司衙門謀個差遣,就想着重操舊業,經營一家布莊子養家餬口。

他卻不想城中小吏難纏,隔三岔五上門盤剝,生意到現在還沒有做起色,隨身攜帶的錢財卻耗得七七八八。

唯一感到慶幸的,就是他幾次曾想着舉家遷回汴梁,最終都沒能成行。

汴梁陷落已經有兩個月,如今每天都有不少人逃難到襄陽。

雖說虜兵在奪得汴梁後,並沒有急於往京畿以南用兵,許陳宋蔡義汝潁商等州此時都還沒有失陷,但這時候明眼人都能看出河淮已經徹底糜爛無救了。

絕大部分的中下層貧民輕易捨棄不下窮家舊宅,但稍有些遠見的,則紛紛拖兒攜女南下避禍。

襄陽作爲從京西南下的第一座重鎮,有着天下少有的富裕,又背倚秦嶺、伏牛山、桐柏山及漢水之險,自然是京西南下逃難人衆的避禍首選。

短時間內,襄陽城就“噌噌噌”涌入成千上萬的避難人衆,一個個拖兒帶女,想在襄陽找一處落腳之地,一時間也是人滿爲患。

魏成隆雖說初到襄陽過得很不順心,但年後看到大羣逃難人羣涌入襄陽城,卻連一處落腳之地都沒有,心裡頓時就舒坦多了。

Wшw● ttκa n● ℃o

魏成隆見機也快,年後就將難以維繫的布莊子關停歇業,將地方騰出來做客棧,如今住進十數戶從陳州等地逃難過來的人家,除了住宿,還包人家吃喝,一天賺的比之前經營布莊一個月賺的都要多。

魏成隆也是能吃苦耐勞的人,爲了節約成本,每次都是親自出城採購米糧果菜。

這一天,他也是拽着獨子魏疆,早早出城來到碼頭前,等待從鄉下販賣米糧果菜的烏蓬船過來。

只是今日不比往時,只見一團團霧氣在湍流不息的漢水之上翻滾,不要說一艘艘販運米糧果菜的烏蓬船了,連平時早早就往來兩岸運人運貨的渡船也不見一艘;碼頭上早有數百甲卒駐守,驅趕出城往碼頭這邊跑來的人羣:

“去去去!”

魏成隆踮着腳往遠處張望過去,卻見有十幾艘兵船在六七裡外橫在江面上,攔截兩邊民船進入襄陽與樊城之間的水道,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

襄陽城北乃是漢水最大的水陸碼頭,即便數百甲卒佔據碼頭最核心的位置,但也不至於沒有其他人的立腳之地。

看這架勢,魏成隆擔心是不是虜兵都已經殺進唐州、鄧州了,拽着獨子魏疆沒有匆忙趕回去,而是跟很多人站在碼頭邊,焦慮的朝北岸樊城方向張望。

北岸樊城臨江碼頭也是站滿兵卒,還停靠着幾艘巨舶,旌旗迎着江風招搖,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很快有一大隊騎兵從襄陽北城門馳出,簇擁着好些身穿錦裳官袍或鮮麗鎧甲的將吏,往碼頭這邊而來。

“經略安撫使、轉運使……監司大頭目都出動往碼頭這邊趕來,這是發生什麼事情啦?”魏成隆看到這一幕滿心震驚,暗中琢磨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心想要是虜兵都殺進唐州、鄧州,那襄陽也不是久留之地,還得舉家往南逃。

魏成隆當然沒有機會認識顧蕃等封疆大吏,但他在汴梁也算是見多識廣。

經略安撫使、轉運使等封疆大吏所着的官袍鎧甲,比尋常將吏要顯眼得多,他還是能分辨出來的。

而在騎兵護衛下,除在經略安撫使顧蕃等封疆大吏牽頭外,還有近百名身穿各色官袍鎧甲的將吏,看着像是監司及襄陽府衙的官員都傾巢出動了。

“爹,你看!那不是史珣嗎,他怎麼會在襄陽?”魏疆眼尖叫道。

魏成隆循着魏疆手指的方向,這才從出城隊伍裡認出史珍長子、也是他的大外甥史珣來。

他心裡更是驚訝了,史珣怎麼會出現在襄陽,竟然還在一大羣騎兵侍衛下,騎馬緊跟在經略安撫使、轉運使等一干封疆大吏的身旁?

“大哥、大哥,你怎麼在襄陽,也不來找我們?”魏疆性子浮躁,認出史珣,當即嚷嚷着衝過去要與史珣相認。

守在碼頭的甲卒,看到有人衝出來,當即有數人一擁而上,一把將魏疆掀倒在地上,拔刀架脖子上死死摁住,破口怒喝:“哪來野種,敢衝撞經略車馬,莫非胡虜所遣刺客?”

“各位兵爺,手下留情,我家大外甥跟在經略使身邊當差,犬子魯莽,不懂規矩,看到舅兄就興奮得忘乎所以,絕無歹意,還請各位兵爺擔待!”魏成隆慌忙上去求情。

★тt kan ★C○

史珣這時候也看到魏成隆、魏疆被官兵捉住,趕忙跟朱沆、王番言語了一聲,朝這邊趕過來,跟守值的隊卒求情道:“這位軍爺,這二位乃史某姨夫、姨表弟,非是歹人,還請行個方便。”

史珣身穿便袍,也沒有人認得他是誰,但他剛從經略使、轉運使等身後趕來,在此值守的隊率哪裡敢怠慢?

隊卒連忙朝吏珣惶然致歉道:“小的不知道他二人與郎君相識,還以爲他們對經略使不利,幾個混帳傢伙手腳粗魯,還請郎君治罪!”

“好說好說,你們也是職責所在。”史珣朝諸將卒拱拱手,將魏成隆、魏疆拉到一旁,說道,“我昨夜纔來襄陽,還想着等忙過這節,再去找姨夫跟小姨呢,沒想到竟在襄陽碼頭相遇!”

“昨夜纔到襄陽?”魏成隆疑惑的打量外甥史珣一眼,又朝碼頭那邊看去,問道,“發生什麼事情了,怎麼竟勞經略使都出城跑到碼頭來?”

徐懷率部奔襲太原,除了軍將兵卒衝鋒陷陣,還有一批文吏書辦等隨軍協助處理各種機密文函信令以及聯絡、統籌後勤等事。

史軫要與郭君判、徐武坤、柳瓊兒等人留在楚山坐鎮,卻遣長子史珣、女婿姜燮隨軍歷練。

太原大捷之後,史珣、姜燮他們自然也是隨軍南返。

蒲阪議策之後,景王趙湍南下襄陽開衙設府,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從各地籌措錢糧輸往河洛、陝西,當然也包括楚山行營及左右驍勝軍。

這裡面涉及到很多銜接之事,因此史珣與鄭屠作爲楚山行營的代表,一直跟隨在景王趙湍南下的隊伍之中。

景王趙湍也不願直接以武力相逼,希望能和平接管襄陽。

因此在抵達唐州之前,他就先遣朱沆、高純年等人趕來襄陽與顧蕃接洽;史珣是昨日深夜跟隨朱沆、高純年他們先進入襄陽城的。

顧蕃或許從內心深處更想着擁立魯王,楊茂彥之前也兩次遣人送來秘信談及此事,但顧蕃能有什麼選擇?

赤扈人再次南下後,顧蕃以經略安撫使及都部署司兵馬都總管的名義,雖說緊急從隨郢等地徵集兩萬兵馬駐守襄陽以及漢水北部諸城觀望形勢,不過,這些兵馬除了能不能打很值得懷疑,更主要並非他顧蕃一家之私兵。

此時鄭懷忠、高峻陽等西軍將帥都旗幟鮮明的簇擁在景王身邊,襄陽及南陽以南守禦楚山、蔡州門戶的楚山軍、蔡州軍更是景王的嫡系,顧蕃他能有什麼選擇?

因此朱沆、高純年凌晨進入襄陽城,顧蕃當即就派其長子顧庭芝與提點刑獄陳泰以及都部署司兵馬副都總管等人代表他連夜渡河先到樊城迎接景王。

一早得知景王夜行已到樊城,顧蕃更是帶着襄陽全城將吏到碼頭前來迎駕。

到這時候進襄陽的大局已定,顧蕃甚至已經在城中張榜公佈景王入駐襄陽之事,只是魏成隆一早就出了襄陽城,還不知道這事罷了。

“景王入駐襄陽,將組建天下兵馬大元帥府,以統領大越臣民抵禦胡虜。我隨朱沆郎君、高使君奉景王之命,先進襄陽城見顧使君!”史珣跟姨夫魏成隆說起他在襄陽的緣故,說道,“景王殿下此時就在北岸樊城——啊,他們開始登船了,我要去碼頭恭迎殿下——我可能會留在襄陽公幹一段時間,等忙過這幾天,再去拜見姨夫跟小姨你們……”

史珣匆匆趕去王番、朱沆身邊,魏成隆站在原地卻是愣神。

魏成隆雖說這輩子沒有任職,但在汴梁經商,也算是見多識廣。

汴梁城陷,官家及文武百官都沒有逃出來,景王到襄陽來組建天下兵馬大元帥府,以統領大越臣民抵禦胡虜,豈不是說下一步就要在襄陽登基了?那妻兄史軫跟隨楚山軍馬,不就成了從龍之臣?



第三十五章 故人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一百三十四章 亂戰第六十五章 風光各異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三十九章 留中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五十七章 守將陳滿第一百九十四章 府州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九十六章 放歸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五十八章 薦將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戰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齋舍第八十四章 宣武殘卒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兵第四十六章 紈絝少年勇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十章 刺客也是驚弓鳥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七章 撤離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一百六十四章 僑置第三十四章 瀘水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四章 嶽海樓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八十九章 尋跡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十五章 大營第四章 嶽海樓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五十一章 借刀殺人計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六十七章 落花流水夜第四十三章 錢糧人心事第一百九十章 議事第七十章 名實相副第七十七章 殺將第三十章 接戰第五十一章 王謝堂前第一百九十七章 驚蛇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來客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窯第一百零八章 狩獵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二百四十七章 車路第一章 樓煩故郡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捲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誠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一百零六章 夜離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二百三十三章 屠滅第九十二章 噩耗頻傳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六十三章 羊毛第一百四十四章 傳授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力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前第二章 他鄉不知身寄客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一百二十八章 錯與罰第七十八章 九黎鎮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戲靠演技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五十九章 敗算第二十七章 決定第一百六十五章 淪陷第八十八章 階下囚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崗第九十九章 交談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二百七十五章 禪讓第六章 獻策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一百五十八章 馳援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七十二章 宗族第七十五章 古渡
第三十五章 故人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一百三十四章 亂戰第六十五章 風光各異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三十九章 留中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五十七章 守將陳滿第一百九十四章 府州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九十六章 放歸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五十八章 薦將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戰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齋舍第八十四章 宣武殘卒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兵第四十六章 紈絝少年勇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十章 刺客也是驚弓鳥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七章 撤離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一百六十四章 僑置第三十四章 瀘水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四章 嶽海樓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八十九章 尋跡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十五章 大營第四章 嶽海樓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五十一章 借刀殺人計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六十七章 落花流水夜第四十三章 錢糧人心事第一百九十章 議事第七十章 名實相副第七十七章 殺將第三十章 接戰第五十一章 王謝堂前第一百九十七章 驚蛇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來客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窯第一百零八章 狩獵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二百四十七章 車路第一章 樓煩故郡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捲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誠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一百零六章 夜離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二百三十三章 屠滅第九十二章 噩耗頻傳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六十三章 羊毛第一百四十四章 傳授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力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前第二章 他鄉不知身寄客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一百二十八章 錯與罰第七十八章 九黎鎮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戲靠演技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五十九章 敗算第二十七章 決定第一百六十五章 淪陷第八十八章 階下囚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崗第九十九章 交談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二百七十五章 禪讓第六章 獻策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一百五十八章 馳援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七十二章 宗族第七十五章 古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