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有詐

“朱仙驛有詐!”

爲遊說宋州刺史兀赤果斷出兵趕往朱仙驛,與蕭幹會合,鄭州節度使府長史姚成孝不顧一百六七十里縱馬馳騁的艱辛,於日落之時與訶欽派出的信使趕到雍丘;其時摩黎忽正在雍丘城裡。

摩黎忽令闊惕等將聽從嶽海樓的節制,親自從商水趕到雍丘遊說兀赤率部與陳州軍會合,於陳州治宛丘及西華、商水等地攔截南撤的楚山兵馬。

無法及時聯絡鎮南宗王府出面,此時也只有摩黎忽能在平燕宗王府諸將面前說得上話。

然而摩黎忽從姚成孝口中得知這兩日楚山突襲汴梁諸戰的詳情以及蕭幹已經決意率部先趕往朱仙驛,阻止楚山兵馬強攻朱仙驛軍寨,他第一個念頭就是其中有詐。

“徐懷擅用詭術不假,但就用兵而論,無非是以快打快、分而擊之!”

摩黎忽作爲與楚山衆人打交道最深的赤扈宿衛諸將之一,對徐懷及楚山軍的瞭解也深,深深蹙着眉頭,說道,

“朱仙驛乃楚山兵馬南逃必經之路,徐懷不可能不予以足夠的重視。而楊景臣畏敵怯戰自塞內城之後,楚山軍便在汴梁城內外橫行無忌,完全可以同時強攻朱仙驛及軍都寨,而非在汴梁降軍浪費時間。事實也證明了其突襲軍都寨並沒有用全力,朱仙驛實是他們有意留出來的破綻啊!”

聽摩黎忽這麼說,自以爲胸有成竹的姚成孝這一刻也是如遭雷霆狠狠劈了一下,愣怔片晌後,惶然跟宋州刺史兀赤哭訴道:“還請兀赤將軍速派快騎馳往朱仙驛,我們上大當啦!”

摩黎忽所說的幾點,有一點他是必須承認跟面對的,那就是突襲軍都寨,徐懷並未使全力。

要是換作別的兵馬進攻軍都寨,姚成孝還有可以說對方事前畏懼軍都寨難攻,沒有盡全力乃有首鼠兩端所致,是想着留足預備兵馬以備不測。

不過,姚成孝全程目睹蔡河古渡一戰的全過程,親眼看到徐懷率三百餘騎在他們六七倍騎兵的合圍下左衝右殺是何等的肆意縱橫,很顯然是絕對有自信憑藉那點兵馬就足以強攻下軍都寨。

那麼,楊景臣自塞汴梁內城,楚山有足夠兵馬,也應有自信同時進攻軍都、朱仙驛兩寨,卻有意漏過可能更爲重要的朱仙驛,不就是誘蕭幹入彀的陷阱嗎?

…………

…………

一方面派人乘快馬馳往朱仙驛,以最快的速度示警,一方面摩黎忽也親自率百餘扈騎在蒼蒼暮色之中馳出雍丘城,往朱仙驛方向趕去。

星月高懸,夜空澈澄如墨藍色的湖水,倒罩在蒼茫的大地之上。

從雍丘經通許往朱仙驛方向的驛道大體完好,百餘扈騎馳行速度極快,樹林、荒廢的村莊在月下留下模糊的暗影。

然而,局勢比摩黎忽預料的還要糟糕,他

們進入通許縣境內,就遇到有如驚弓之鳥往東倉皇逃竄的潰兵。

這些最先逃出來的潰兵跑起來極快,卻沒有誰能說清楚他們在朱仙驛到底是如何戰敗的,只知道逼近朱仙驛軍寨的兵馬突然間就亂作一團,然後被數支敵騎凌厲殺入,勢不能擋。

他們這些人馬幸虧是在外圍,又乘良馬,見勢不對就往外圍撤離,也不清楚蕭幹、訶欽、蕭鉉等將此時身在何處,更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成功脫險。

摩黎忽子時纔在一座名叫三唐崗的殘寨,找到蕭幹、訶欽、蕭鉉等人的蹤跡。

朱文通沒有能力完成嶽海樓交待下來的差事,說服不了蕭幹率部南下,只能硬着頭皮跟着蕭幹出兵前往朱仙驛。

在朱仙驛遭遇慘敗後,他又一路狼狽不堪的跟隨蕭幹、訶欽等人逃到三唐崗。

看到摩黎忽星夜馳至,朱文通驚魂之餘,將朱仙驛之敗詳情一一道出:

“……朱仙驛守軍早就暗降楚山,我們都毫無所察。午前看到楚山軍掩襲朱仙驛而去,訶欽將軍緊急率兩千餘騎馳往朱仙驛,沿蔡河新渠、舊道兩側與楚山兵馬交戰,令其倉促間難以對朱仙驛軍寨展開攻勢;蕭帥率三千馬步兵稍後趕到,但諸將卒進入鎮埠後卻遭遇楚山騎兵的強襲,沒能支撐多久便潰敗下來……”

蕭幹率部三千馬步兵趕到朱仙驛時,訶欽已經率領騎兵已經將楚山兵馬從軍寨東側的鎮埠驅趕出去。

大越立朝之初,太宗皇帝下令開鑿九十里新渠通往尉氏,朱仙驛作爲新渠、舊道相會之間,地位顯現出來,很快就發展成爲商戶雲集的集鎮,但一直都沒有升格爲縣。

因此除巡檢、都水等有司衙門所在的軍寨外,佔地要廣得多的鎮埠卻沒有圍以城牆。

不過,鎮埠即便歷經兩次戰火的摧殘,殘存的建築也是鱗次櫛比,非常密集,利於甲卒進入構築防陣。

看到訶欽率部將楚山軍從鎮埠逐出,蕭幹已經徹底忽視掉軍寨守軍降敵的可能,抵達後即令三千馬步兵下馬進入鎮埠,佔據開闊的街巷、鋪院快速構築防線,他心裡想着與朱仙驛軍寨守軍互爲犄角,並有訶欽率騎兵在外圍掩護,怎麼都能將楚山軍阻擋在朱仙驛之外,坐等兀赤率部趕來會合。

蕭幹怎麼都沒有想到,楚山突騎會緊貼着軍寨的城牆,直接殺入鎮埠之中。

訶欽率領騎兵在鎮埠外圍掩護,主要是控制蔡河新渠、舊道上的兩座堰壩以及鎮埠的南北兩側,也以爲蕭幹所部甲卒在鎮埠之中,倚軍寨城牆結陣,又有守軍據城牆持弓弩支援,怎麼都不可能被楚山騎兵殺入。

然而數百楚山突騎像利刃一般凌厲切入,城牆之上的守軍又突然間反戈相向,將箭支、飛石朝他們頭頂傾泄而來,三千下馬作戰的鄭州甲卒當時的震驚惶亂,是摩黎忽完全能夠想象的。

鎮埠之中的甲卒很短時間被殺得狼奔豖突、潰不成軍。

訶欽雖說第一時間就率小隊精銳甲騎殺入亂軍之中,將蕭乾等人救出,但看到楚山軍集結於朱仙驛北側的騎兵主力席捲而來,也知道大勢已失,只能下令諸部兵馬四散逃亡,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戰亡。

訶欽簇擁蕭乾等人逃到三唐崗,才停下來收攏潰兵。

看到摩黎忽星夜馳至,蕭幹也是欲哭無淚。

楚山騎兵追擊的距離有限,顯然也是畏懼雍丘方向的赤扈騎兵會正好掩殺過來,這使得雲州騎及訶欽所部騎兵傷亡非常有限,很快就能重新聚攏過來。

不過,蕭幹前後總計集結三千馬步兵,在進入朱仙驛鎮埠就下馬作戰,馬匹都是集中起來看管,絕大部分兵卒都沒有辦法及時乘馬逃走,後續基本上都被楚山騎兵主力圍於朱仙驛之中,想必這時候都已經凶多吉少了。

短短兩天,次子蕭恆戰死,又損兵折將三四千人,換誰心裡能承受得住?

…………

…………

朱仙驛寨牆上點起一堆堆篝火,一支支松脂火把高高的插在寨門前兩側的木柱子上,將左右照得通明如晝。

徐懷在十數人簇擁緩緩馳至寨門前,陳滿上前相迎:

“罪將陳滿叩見督帥!”

“陳軍使立此大功,怎是罪將?切莫多禮,待順利返回桐柏山,本帥即親筆上奏陛下,爲陳軍使及諸將卒請功!”徐懷下馬將陳滿從地上攙起,站在寨門前寒暄幾句,便與周景、張雄山、史琥、韓昌甫、周虛易、周洛、王章等將走入軍寨,登上寨牆,眺望東首位於蔡河新渠以西、渦水新渠以北、佔地約有四五里方圓的鎮埠。

朱仙驛乃潛襲兵馬南撤的必經之路,徐懷當然不敢不重視。

只是一開始爲了實現襲擊汴梁的突然性,不便在朱仙驛浪費時間,只能讓周景冒險進入朱仙驛軍寨對守將陳滿進行勸降。

也曾考慮過周景勸降不成,便由王章率潛伏朱仙驛附近的精銳,在內應的配合下不計一切代價強攻下朱仙驛軍寨,確保後路無憂朱仙驛的優先級,甚至是在軍都寨之上的。

靖勝軍舊卒姜平的存在,確保陳滿的順利歸降,之後令朱仙驛軍寨保持靜默,徐懷卻是沒有想過能完全欺住敵軍。

今日一早,徐懷從汴梁南外城調兵馬往朱仙驛掩襲過來,甚至都不是想着將蕭幹其部從中牟引誘過來。

滍水石渠的開鑿還需要一段時間,徐懷最初的計劃是先將朱仙驛軍寨假模假樣的圍住佯攻數日再沿蔡河南下,只是蕭幹其部往朱仙驛進軍的決心遠比想象中堅定。

徐懷也只能堅定不移先將蕭幹其部擊潰,再安排其他事宜……

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戰第四章 嶽海樓第一百二十九章 試射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帥府第二十八章 洮源第五十五章 寨前殺三賊第九十八章 春風得意幽憤槍第六十章 職事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八章 大戰第一百章 人心第九十章 殺賊遊園夜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六十九章 豈因女流不英雄第一百六十五章 建鄴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五十二章 大匠師第一百三十九章 緩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二十一章 處置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四十一章 水力鍛錘第十一章 天命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一百零九章 噬人真相第一百四十章 諮議參軍事第一百九十章 東洲寨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五章 赴任第八十六章 西華殘陽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六十六章 揭過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講武德第一百八十八章 婦孺第三十六章 商團第八十二章 必經之地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三十四章 瀘水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二百五十九章 長堤第二十四章 深夜談談情第九十九章 交談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圖之第二百七十四章 優禮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五十二章 大匠師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二十七章 傳習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一章 七寸第十六章 交接第九十二章 客遠不爲阻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二百一十章 遷都第二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六十七章 巧辭善辯第一百七十五章 國公爺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一百四十五章 鐵索橫江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謀第一百二十章 誰無猙獰容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二章 屠城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離第四十七章 極限第三章 難民第四十七章 微瀾第一百三十章 議策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宜之論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七十八章 九黎鎮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零八章 狩獵第七十二章 外放第五十一章 王謝堂前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芝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巢出京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兵第十五章 大營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果第一百零四章 附從第一百三十一章 蕭林石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亭
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戰第四章 嶽海樓第一百二十九章 試射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帥府第二十八章 洮源第五十五章 寨前殺三賊第九十八章 春風得意幽憤槍第六十章 職事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八章 大戰第一百章 人心第九十章 殺賊遊園夜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六十九章 豈因女流不英雄第一百六十五章 建鄴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五十二章 大匠師第一百三十九章 緩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二十一章 處置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四十一章 水力鍛錘第十一章 天命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一百零九章 噬人真相第一百四十章 諮議參軍事第一百九十章 東洲寨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五章 赴任第八十六章 西華殘陽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六十六章 揭過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講武德第一百八十八章 婦孺第三十六章 商團第八十二章 必經之地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三十四章 瀘水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二百五十九章 長堤第二十四章 深夜談談情第九十九章 交談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圖之第二百七十四章 優禮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五十二章 大匠師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二十七章 傳習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一章 七寸第十六章 交接第九十二章 客遠不爲阻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二百一十章 遷都第二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六十七章 巧辭善辯第一百七十五章 國公爺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一百四十五章 鐵索橫江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謀第一百二十章 誰無猙獰容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二章 屠城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離第四十七章 極限第三章 難民第四十七章 微瀾第一百三十章 議策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宜之論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七十八章 九黎鎮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零八章 狩獵第七十二章 外放第五十一章 王謝堂前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芝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巢出京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兵第十五章 大營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果第一百零四章 附從第一百三十一章 蕭林石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