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兵敗

噩耗接蹱而來,朱沆也像被連打了兩次悶棍,神情都有些恍惚。

徐懷瞥了他一眼,說道:“如此混亂局面下,出兵勤王兇險異常,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準備,你們先去驛館歇下吧,有什麼事等孔昌裕明日到南蔡來再說。”

“孔昌裕願意親自到南蔡走一趟嗎,還是說我現在就去江夏走一趟?天亮之前應該進江夏見到孔使君。”董成問道。

孔昌裕乃是荊湖北路制置安撫使,明面上與徐懷是平起平坐的。

董成擔心孔昌裕礙於面子,不願意親自渡江到南蔡來商討勤王之事。到時候孔昌裕隨便派一名官員過來。

京襄與荊北之間又有太多的問題需要溝通,有太多的分歧需要統一,徐懷不與孔昌裕直接見面,就像靠底下的官員接觸磋商,一些嚴重的分歧都需要各自請示才能推進,到時候不知道會有多少時間浪費在江夏與南蔡之間近百里的水路上。

江夏與南蔡之間百里水????????????????路看似不長,但往返一趟也要小一天。

而此時缺的就是時間。

董成就想着他辛苦走一趟,到江夏遊說孔昌裕親自來南蔡共商勤王大計,以免延誤時機。

“無需如此辛苦,孔昌裕明天不願意來南蔡見我,那我就去江夏見他,”徐懷說道,“我們有一部分兵馬需要走陸路的,到時候就直接從江夏東進好了!”

從南蔡走水路前往建鄴是最便捷的,一千二百里,要是不遇到惡劣的天氣,晝夜兼程,可能僅需兩天兩夜就能走完,這也是所謂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然而建鄴水師三天時間就被擊敗,而且敗得有些慘烈,目前長江中下游皆爲虜兵水師所控制,目前還不清楚虜兵水師往長江中游的滲透力度,而荊州水師的力量還是有限,水路就沒有辦法確保安全。

更爲妥當的,就是一部分兵馬冒險走水路沿江東進,一部分兵馬從南蔡縣直接渡江南下,從江夏走驛道東進,兩者初步定於江東西路江州潯陽縣境內匯合,而不是最早預想的池州銅陵縣。

張雄山、韓圭他們堅決勸阻徐懷冒着與各方面都佔絕對優勢的虜兵水師在長江上接戰的風險乘船先行,徐懷就只能渡江走陸路東進。

所以孔昌裕明天來不來南蔡,並不重要,徐懷之所以還特意派人去請孔昌裕過來,實際也是試探孔昌裕的姿態,又或者是這邊有意初步的將一個更爲強勢的態度展示出來。

董成表示明白,正要拉上朱桐陪同朱沆先去驛館歇下,這時候一名武吏走過來,到張雄山身邊低聲彙報數句,將一封書函交到張雄山手裡就轉身離開了。

張雄山打開封函拿出一疊密密麻麻抄寫有蠅頭小字的摘抄件快速掃了一眼,遞給徐懷,說道:

“虜兵奔襲建鄴最初三日水師守戰的具體情況,差不多搞清楚了。”

見剛到南蔡的徐武江、董成以及朱沆有些困惑,在史珣之後接任南蔡知縣的王明啓,跟他們解釋道:

“昨日聽說有建鄴水師的一些戰船逃到蘄州附近,使君特地讓人趕過去了解水師接敵、潰敗更詳細的過程,爲接下來出兵做參考。現在應該是趕往蘄州瞭解情況的人回來了。”

徐懷走回長案坐下,將燈燭移到眼前,將建鄴水軍接戰及潰敗的詳細記錄仔細看了一遍,神情凝重的將記錄裝回封函,遞給張雄山,說道:“讓軍情司與荊州水軍把這裡面的虜兵水師作戰特點摘要出來,其他都封存起來,暫時不要散播出去了。”

徐武江從荊州趕來南蔡,就能分擔大部分軍務,徐懷將封函交給張雄山後,就徑直回後宅歇下,暫時將前衙諸多事務交給徐武江、韓圭、張雄山等人接手。

待徐懷離開後,朱沆看向正翻閱水師兵敗記錄的韓圭等人,問道:“建鄴水師到底是怎麼敗的?”

“朱公也是知軍機之人,建鄴????????????????水師到底是怎麼敗的,還需要問嗎?”韓土微微一笑,將兵敗記錄遞過去,叫朱沆自己看。

軍情司派往建鄴的斥候,行動力再強,還是受到極大的限制,現在聯繫上逃撤到蘄州的水師殘部,卻是將水師潰敗的全貌拼湊出來。

建鄴水軍原是建鄴府軍的一部分,在建鄴上下游臨江地區設有兩處巡檢軍寨,最初的職責也只是緝捕走私、盜匪,保障長江建鄴流段通暢,僅編二三十艘哨船、槳船,四百餘兵卒。

在決定遷都建鄴之後,建繼帝使劉衍率右驍勝軍先往建鄴駐紮下來,之後又使朱沆出任建鄴府尹籌措遷都事宜,當時的建鄴府軍包括水軍,都是在劉衍、朱沆共同統轄下得到快速發展。

正式遷都建鄴之後,建鄴水軍在衛戍京畿的作用與地位,不比宿衛禁軍稍低,就從建鄴府軍劃出來由御營使司直轄,建繼帝並調凌堅、餘整二將分別出任左右統制,將建鄴水師規模擴編到兩萬餘衆。

在第一次淮南會戰期間,凌堅、餘整二將不僅輪流率部進入洪澤浦,甚至緊沿着淮東近海北上,殺入淮河尋找戰機。

第一次淮南會戰赤扈東路軍被迫撤出淮南,甚至之後數年都沒有在東路有大的軍事動作,主要就是認識到在水軍上與大越存在差距,令其精銳步騎進入河湖縱橫的地區作戰,受到太大的限制。

紹隆帝登基之後,對皇城司、宿衛禁軍及建鄴水師進行大換血,張辛、劉師望、餘珙、凌堅、餘整等將吏都被調到閒差冷竈的位置上待着,換上潛邸(淮王府)一系的將吏統領。

這原本也沒有什麼大問題,淮王府一系這些年也是南征北戰熬過來的,即便戰績不及京襄耀眼,但將吏都是見過血的,建鄴水師的底子不至於因此這次換將就毀掉。

根本上還是這一次看似想仿效第一次淮南會戰的戰略戰術,但在一些細枝末節上出現很大的偏差。

第一次淮南會戰前期的戰略選擇也是固守待援,但樞密院絕對沒有要求將卒都憋在城寨之中,相反還鼓勵各城寨守將積極尋找戰機進行反擊,建鄴水師也積極進入洪澤浦,一方面避免過早與赤扈東路大軍會戰,另一方面又積極遏制赤扈東路大軍的鋒芒太盛。

這一次的固守待援,韓時良、葛鈺部表現較好,楊祁業就第一時間率部進入滁州境內,都表現出強軍的素質,這與韓時良、葛鈺以及楊祁業地位較高,統兵作戰經驗豐富,凡事不會都聽樞密院的擺佈,距離中樞也遠有關。

甚至到這時,韓時良、葛鈺被圍在壽春城裡,也沒有完全放棄反擊的努力,還積極組織兵馬出城,依靠城牆,令虜兵暫時無法直接對壽春城展開強攻。

然而右驍勝軍以及第一時間奉詔趕到廬州增援荊南、荊北兵馬,受樞密院鉗制太深了,在數支虜兵大膽往廬州境內穿插之際,卻毫無遏制動作,令虜兵輕易就打通從壽春窺視長江的通道。

????????????????這也是虜兵水師進入建鄴附近江面,能第一時間將北岸三四千虜兵精銳步甲接到南岸的關鍵——要不然就憑虜兵水師隨船裝運的三四千步甲,都未必能在南岸建鄴城附近立足。

這與許璞依賴投靠汪、楊等人頂替劉衍執掌右驍勝軍有關,凡事不敢不聽汪伯潛、楊茂彥的招呼,也與荊南荊北作爲地方兵馬戰鬥力欠缺有關。

在虜兵水師突襲建鄴時,這一弊端表現得更爲極致。

劉衍主張建鄴水師西避被否決後,在虜兵水師出現在建鄴東側江面時,汪伯潛、楊茂彥唯恐水師出現他難以承受的損失,不顧諸將反對,嚴令水師全部撤回水營塢港之中,甚至放棄對塢港外側江面的控制。

看到一部分虜兵在建鄴城附近登岸後,宿衛禁軍在南岸明明佔據兵力上的絕對優勢,汪伯潛、楊茂彥卻沒有組織兵馬迎頭痛擊的決心,看到宿衛禁軍在玉浦河西出現千餘傷亡,就迫不及待將兵馬都撤回建鄴城裡。

這時候又猛然想到放棄建鄴城郊的控制,水營會面臨虜兵從水陸夾擊,汪、楊在這種情況下倉促下令水師出塢港迎戰虜兵水軍。

建鄴水師對塢港外側的江面都無法掌控,在這種情況下,數以百計大小戰船出塢港與敵接戰,會是什麼結果,還需要想象?

換作徐懷親領兵馬,在這種情況出戰迎敵,也會被殺得連內褲都不剩。

目前率百餘殘兵逃到蘄州的水師將領,乃是紹隆帝受封淮王期間就追隨麾下的一名指揮使,因爲是淮王府系的老將,能知道很多機密事,這份記錄主要也是他的口述。

看過記錄後,朱沆手足冰涼。

紹隆帝將胡楷驅逐出朝堂,用許璞頂替劉衍執掌右驍勝軍,徐懷就上表勸諫過,他當時也意識到這對大越絕非好事,也上表反對,但是他之前仍然沒有想到,換將換帥的危害會有如此之大,會有如此之直接……

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計第二章 他鄉不知身寄客第十二章 突襲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四十九章 接應第八十三章 鐵橋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九十四章 截流第一百章 當機立斷第二百六十六章 盡殲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第九十一章 姦情敗露第十四章 暗香疏影心疑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一百三十八章 奇功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宮第九十六章 放歸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觸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三十八章 啓程第八十二章 必經之地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恥第六十七章 巧辭善辯第十九章 泌陽第一百九十三章 晨霧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九十章 說服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一百八十九章 歸途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兵第六十一章 對壘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來客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價而沽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八章 大戰第六十八章 奇襲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第一百九十章 東洲寨第一百三十六章 借爾小命一用第一百三十三章 衝冠一怒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一百零四章 附從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六十三章 羊毛第十章 去淮川第六十七章 斬將(二)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謀第三十二章 援師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一百五十四章 湖寇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一百二十章 誰無猙獰容第九十八章 奪軍之謀第四十二章 老成謀國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與否第一百八十七章 縱虎歸山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六十二章 貼身相隨第二百二十六章 會合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九十六章 浪成於微瀾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第七十七章 大寇陳子簫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離第六十一章 意許無遺諾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霧第八十一章酒宴第一百三十八章 烏敕氏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六十四章 示敵以弱第五十三章 強襲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四十二章 雲陽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一百五十四章 湖寇第四十章 水輪風箱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一百五十一章 王氏族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戰第一百零七章 賊酋謀略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城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十章 刺客也是驚弓鳥第一百零八章 狩獵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一章 七寸
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計第二章 他鄉不知身寄客第十二章 突襲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四十九章 接應第八十三章 鐵橋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九十四章 截流第一百章 當機立斷第二百六十六章 盡殲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第九十一章 姦情敗露第十四章 暗香疏影心疑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一百三十八章 奇功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宮第九十六章 放歸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觸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三十八章 啓程第八十二章 必經之地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恥第六十七章 巧辭善辯第十九章 泌陽第一百九十三章 晨霧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九十章 說服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一百八十九章 歸途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兵第六十一章 對壘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來客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價而沽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八章 大戰第六十八章 奇襲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第一百九十章 東洲寨第一百三十六章 借爾小命一用第一百三十三章 衝冠一怒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一百零四章 附從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六十三章 羊毛第十章 去淮川第六十七章 斬將(二)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謀第三十二章 援師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一百五十四章 湖寇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一百二十章 誰無猙獰容第九十八章 奪軍之謀第四十二章 老成謀國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與否第一百八十七章 縱虎歸山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六十二章 貼身相隨第二百二十六章 會合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九十六章 浪成於微瀾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第七十七章 大寇陳子簫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離第六十一章 意許無遺諾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霧第八十一章酒宴第一百三十八章 烏敕氏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六十四章 示敵以弱第五十三章 強襲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四十二章 雲陽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一百五十四章 湖寇第四十章 水輪風箱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一百五十一章 王氏族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戰第一百零七章 賊酋謀略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城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十章 刺客也是驚弓鳥第一百零八章 狩獵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一章 七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