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安排

王稟溘然而逝,對主戰派將臣來說,有如參天巨木倒折,內心積鬱的幽憤再也壓抑不住,再也顧不得諸多禁忌,紛紛趕來青葉巷祭拜。

開封府衙得信,生怕鬧出什麼亂子,也是緊急調派數百衙役趕來維持秩序。

最初時,衙役得到的命令是允許官員武將進青葉巷弔唁,王宅之中則由楊永棟等人勸弔唁將臣上過香後就先行離開;爲避免太過混亂,衙役則將聞訊趕來的普通民衆阻攔在巷子外。

赤扈人南侵以來,內城民衆所經受的處境,看上去要比外(郭)城忍飢挨餓的難民好得多,但被困城中數月,生存也日益唯艱,心間也早就沉積太多難以渲泄的不滿。

而近日來,朝中爲湊足乞和的賠償銀款,詔令開封府衙在城中搜檢金銀,不論官民,皆可搜身索宅,內城也是被攪得雞犬不寧,怨聲載道。

更不要說在大多數生性怯弱、畏懼刀兵的庸凡大衆之外,城中也絕不缺血性抗爭之輩,他們向來就擁護王稟與敵抗爭、不屈其志的主張,對朝廷卑躬屈膝以事胡虜的姿態滿心憤恨。

他們聽聞王稟溘然離世,也視如驚天噩耗,在夜色裡紛紛往青葉巷趕來祭拜。

開封府衙役起初想要將這些民衆阻擋在外面,但很快就控制不住場面,成百上千的弔唁民衆,將兩三百名衙役組成的封鎖線衝散開。少數衙役看不清形勢,還試圖對祭奠民衆動手,卻反被憤怒的民衆打得頭破血流,抱頭鼠竄。

成百上千的民衆得以到靈堂前祭拜王稟,但這事不會就止打住。

王稟僅僅被奪職九日就溘然而世,內中緣由,衆人怎麼可能不關心、不議論?宣武軍覆滅之日,王稟嘔血昏厥之事自然在這時也就傳開來;今日草鋪橋粥場之變,雖說秦之惠、許浚等人被當場打死,但沒有人以爲朝中奸臣就除盡了。

民心激烈起來,很快就有人倡議去叩宮門,請官家清除奸賊餘黨,以慰王稟及三千宣武軍卒在天之靈。

好些中下層武吏也是義憤填膺,要跟着一起去叩宮門,劉衍、樑文江、許璞等將阻攔不住,也無意阻攔;楊永棟以及子時以治喪名義、奉旨趕到王宅的開封府尹魏宏等官員害怕引火燒身,淪爲衆矢之的,壓根就不敢出頭勸阻。

眼見熊熊大火即將燎原燒起,朱沆擔心事態會進一步失控,與王番、盧雄緊急商議片晌,找了一個藉口,與盧雄從青葉巷脫身,趕往玉綬橋南的巷子裡。

朱沆照着記憶,與盧雄摸黑走到之前曾隨徐懷藏身的小院前,沒等他們叩門,院門從裡面悄然打開。

院子裡一片漆黑,盧雄手裡提着一盞燈籠,朱沆見周景站在院中,壓低聲音問道:“徐懷可在此間?”

院子裡沒有掌燈,黑咕隆咚一片,朱沆也不知道徐懷在不在此間。

“朱沆郎君,這點小動靜就沉不住氣?”徐懷站在屋脊上笑問過來。

朱沆這才隱約看到徐懷他們站在屋脊上模糊的身影,心想他與盧雄過橋來,徐懷便看在眼底。

周景與盧雄帶着朱沆攀上屋頂。

朱沆顫巍巍踩着瓦片,騎坐在高聳的房脊上,朝北眺望,卻見成百上千的民衆或舉火把或舉燈籠,這時候已經往皇宮方向行去,在深沉的夜色裡彷彿蜿蜒而憤怒的巨龍,維持秩序的禁卒及開封府衙役根本不敢阻攔。

“你確定這不會出亂子?”朱沆有些膽顫心驚的看向袖手立在房脊之上的徐懷,問道。

“不會,”

徐懷沉毅說道,

“郭城民衆喧騰,內城主戰派將臣今夜也激憤不已,是宮裡那位敢彈壓沸騰的民意,還是王戚庸、汪伯潛之流敢輕舉妄動?王戚庸、汪伯潛之流不惜卑躬屈膝向赤扈人乞和,他們真的以爲就此能根除大患嗎?他們真的就看不到這麼做,只會滋長赤扈人無底洞一般的貪慾嗎?不,他們沒有這麼蠢,種種後果他們都能看得到,但是他們從頭到尾更多隻想着保全自己,以爲將虜兵擋在城垣之外,他們不需直面刀兵,天下就太平了。他們不會看到城垣之外有多少黎民百姓慘遭屠殺,也不會去理會。爲了避免虜兵強攻汴梁,他們可以獻上數以千萬計的金銀,可以慫恿那個無膽之人獻上宗室女抵償金銀,他們以爲虜兵即便再度南侵,他們只要保存住西軍及京畿禁軍的實力,就還有可能守住這座早就千瘡百孔的城池,或者說他們以爲守城並不是難事;甚至下次他們可以繼續乞和,放任虜兵在汴梁之外屠戮搶掠——現在好了,大火在城內燒起,就在他們眼鼻子底子熊熊燒起,甚至主戰派將臣都裹脅其中,他們敢幹什麼,敢魚死網破?他們的軟骨病,決定他們只敢對城池之外的亂民大舉屠刀,但亂民就在他們眼前,他們就絕不敢輕舉妄動。這就是伏屍千里與五步之禍的區別,古人早就看透了。朱沆郎君,你不用擔心什麼,他們不敢的。你現在還是快回去跟王番郎君在一起,我所料不差的話,宮中應該很快就會召你們進宮商議對策,少不得還會給你與王番郎君加官進爵!”

“加官進爵?”朱沆自嘲笑道。

“加官進爵也不是壞事啊,現在是他們有求於你及王番郎君,你們就可以挑挑撿撿了……”徐懷笑道。

朱沆嘆了一口氣,說道:“但願今夜這事能平息過去,要不然對你太不利了!到時候天下只會記得是你禍亂了汴梁啊!”

“就算今夜能平息過去,世人就會減輕對我居心叵測的印象了?”徐懷哂然一笑,說道。

“唉!”朱沆輕嘆一口氣,說道,“有你這番話,我放心不少,我這回去。”

“周爺派兩人護送朱沆郎君先過橋,我還有些話跟徐懷說。”盧雄說道。

“我送朱沆郎君過橋去。”周景說罷先滑下屋檐,縱跳下去,從廊下接朱沆下來,悄然出院去。

徐懷在房脊上坐下來,問盧雄:“相爺去世時,可是有什麼話留給我,還是盧爺有什麼話要跟我說?”

“你們上次走後,相爺除了絮絮叨叨跟萱小姐說些家常話,就沒有怎麼議論過朝堂之事,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是看透了,還是滿心憂慮而去。”盧雄說道。

“這世道誰有可能看通透啊!”徐懷嘆道。

“或許吧,”盧雄說道,“不過,相爺午前聽到草鋪橋粥場起了亂子,說這纔是你的行事風格,有時候就應該不破不立,說這話時精神還有可以;後來王番郎當、萱小姐有事去忙,相爺又嘆氣說世間絕少人有不破不立的勇氣,也就絕少人能真正識得不破不立的深意。我當時聽得稀裡糊塗的,但剛纔宅子裡亂糟糟一片,連朱沆郎君都有些驚慌坐不住了,我才又想起相爺說的這些話來。而事實上相爺也曾對你有所誤解,歸京後相爺也很是後悔在嵐州沒有阻止王番舉薦曹師雄……”

“那些都是細枝末節,即便阻止曹師雄執掌嵐州,也不可能扭轉什麼。”徐懷說道。

“局勢會如何發展,我也不看透徹,但我想今日發生諸多事,朱沆郎君都有些坐不住了,這要是傳到景王耳中,怕未必能徹底明瞭你的心意吧?”盧雄說道,“我想這或許纔是相爺要留給你的話……”

“景王能不能徹底明瞭,那也是以後的事情,眼下是顧及不到嘍,”徐懷感慨說道,“此間事了,盧爺也去楚山吧!”

“我去楚山,王番郎君要是對楚山行事有什麼不瞭解的地方,誰能解說一二?我這把老骨頭還沒有到動不了的時候,”盧雄笑道,“再說虜兵北撤後,倘若朝廷對王番郎君奪情,就得是萱小姐護送相爺的棺木歸鄉,我怎麼可能放心萱小姐身邊沒有一個人照應?”

當世猶重孝道,既然看到汴梁會遭陷落,怎麼都不可能將王稟安葬在汴梁附近。

照禮制,王番應扶柩返回郢州,並在郢州祖居守孝。

不過,朝廷現在倘若啓用王番平息事端,待虜兵北撤後,也不可能一腳將王番踢開,多半對王番奪情,加以挽留。

王番功利心頗重,盧雄還是瞭解的。

特別是當下宮中要藉助王番、朱沆平息事端,王番、朱沆也就有機會、底氣在汴梁之外謀取有助於擁立景王的差遣,到時候當然會接受奪情留任;那就只能是王萱代父行孝,護送王番的靈柩返回郢州。

當然,盧雄也能理解徐懷本意也是希望以此壯大景王一系的實力,甚至通過王番,將主戰派將臣凝聚到景王麾下。

盧雄也恰恰能看明白這些,所以決定不去楚山。

他想着先護送王萱扶柩歸鄉,繼續留在王家任事,將來徐懷與王番要是有什麼分歧,他還能居中說項一二。

這顯然不是王孔、鄭壽能承擔、或者他們願意承擔的重任。

盧雄心裡也禁不住感慨,以相爺識人之明,都難免曾對徐懷存有誤解,王孔、鄭壽二人怎麼可能會真正明白徐懷的用心?

“好了,該說的話我都說了,我先回去了。宅子裡亂糟糟一片,還真不能離開太久。”盧雄直接走到一側,從屋脊往巷子裡躍去,很快便消失在夜色之中。

“盧爺是真正看懂你的人哩,”徐武磧一直站在一旁沒有吭聲,這時候忍不住感慨道,“你或許真應該接受史先生建議,那應該是一條更容易走通的路!”

“那條路對我們來說,或許會更容易一些,但最終難度更大;你沒看蕭林石他們都差點放棄嗎?”徐懷搖頭說道。

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爾子一用第一百三十章 調兵第七章 撤離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峙第五十六章 避實搗虛去第十六章 賊心難安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四十四章 選城第三十六章 潛流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九十八章 春風得意幽憤槍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要你以爲第一百五十七章 籌備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一百四十二章 蟄伏第十一章 風吹草動驚蛇第四十九章 接應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一百二十八章 緣由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八十六章 工師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計中計謀中謀第五十六章 避實搗虛去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嶺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議第七十一章 亂起第五十九章 策應第二十章 問策第一百四十二章 蟄伏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四十六章 強攻第二十九章 吸引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奮勇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九十七章 軍怨第五十七章 火燒歇馬山第一百零五章 金蟬再有脫殼時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十九章 知謀無良策第八十三章 爭先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一百三十九章 緩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謀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貴送上門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嶺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殮第六十三章 使臣第一百六十九章 傳訊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一百八十七章 縱虎歸山第十章 場面有點亂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一百九十三章 生煤熟煉第一百六十六章 迎接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一百二十章 相邀第一百章 風起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一百八十三章 破寨第二十三章 黑鍋能否習慣第二百章 議事第一百六十六章 潰兵第三十四章 跳出算計外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一百零八章 河灘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計第五十三章 偏師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七章 武技不鬥官技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一百零五章 前哨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二百六十九章異姓封王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貴送上門第八十六章 督戰隊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戰第七章 臘月第五十四章 破盾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五十一章 借刀殺人計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十一章 牢房風月第一百七十章 廷議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二百二十三章 軟肋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
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爾子一用第一百三十章 調兵第七章 撤離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峙第五十六章 避實搗虛去第十六章 賊心難安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四十四章 選城第三十六章 潛流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九十八章 春風得意幽憤槍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要你以爲第一百五十七章 籌備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一百四十二章 蟄伏第十一章 風吹草動驚蛇第四十九章 接應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一百二十八章 緣由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八十六章 工師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計中計謀中謀第五十六章 避實搗虛去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嶺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議第七十一章 亂起第五十九章 策應第二十章 問策第一百四十二章 蟄伏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四十六章 強攻第二十九章 吸引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奮勇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九十七章 軍怨第五十七章 火燒歇馬山第一百零五章 金蟬再有脫殼時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十九章 知謀無良策第八十三章 爭先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一百三十九章 緩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謀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貴送上門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嶺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殮第六十三章 使臣第一百六十九章 傳訊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一百八十七章 縱虎歸山第十章 場面有點亂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一百九十三章 生煤熟煉第一百六十六章 迎接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一百二十章 相邀第一百章 風起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一百八十三章 破寨第二十三章 黑鍋能否習慣第二百章 議事第一百六十六章 潰兵第三十四章 跳出算計外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一百零八章 河灘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計第五十三章 偏師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七章 武技不鬥官技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一百零五章 前哨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二百六十九章異姓封王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貴送上門第八十六章 督戰隊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戰第七章 臘月第五十四章 破盾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五十一章 借刀殺人計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十一章 牢房風月第一百七十章 廷議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二百二十三章 軟肋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