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

眼見李密流露出痛惜的意思,李重九隱隱猜到李密爲何有所變卦的原因,看來原因並非是出自李密身上,而是李密麾下之人。

щщщ▪ ttk an▪ ¢O

當初李密在楊玄感兵敗後,四處流亡,因被王伯當舉薦給翟讓,方得入瓦崗寨。之後李密爲瓦崗寨屢立大功,而翟讓自知以自己小吏的身份,不足以號令天下,篡取大隋江山,所以自己讓出權位給出身趙郡李氏,有門閥背景的李密上位。

隨着瓦崗軍勢力作大,翟讓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導致李密新入蒲山公營的隋朝舊吏一方,與原先翟讓等瓦崗軍草創時老將的一方,發生衝突。

遂李密殺了翟讓,但也與單雄信,徐世績,邴元真產生裂痕。

李密獨攬大權後,強自以自己百戰百勝的威信,讓瓦崗羣雄聚攏在自己麾下,在表現上仍保持最有希望,取隋室而代之第一勢力的樣子。但是眼下邙山,洛水兩敗後,李密威信喪失,部下亦是離心。

否則在李密威信喪失之下,也不會憑着府緣柳燮,記室許敬宗二人,差一點‘逼宮’成功,迫使李密投向關中李唐。

李密現在的口氣,似頗有蕭瑟之意。

李重九看向李密,當下問道:“兄長,到底發生了何事?”

李密笑了笑,言道:“無事,只是我有窮途末路的一路,賢弟當照拂我就是了。”

李重九連忙言道:“魏公怎敢,到時若有吩咐,一併示下。弟唯有肝腦塗地報效之。”

李密笑着攜起李重九手來,言道:“有弟這一句話。密就足以放心了。放心,爲兄還沒有到那一步。但有弟這一句話,足見某沒有白交了你這兄弟。”

說完李密命馬車駛回魏公府。魏公府內,王馬漢,王君廓早就坐立不安了,見李重九平安回來,都是大喜。

三人回到屋內,王馬漢言道:“他孃的,李密真乃是忘恩負義狗賊,我們替他保住了黎陽。他倒想降伏李唐。”

李重九言道:“事未有定論,此都乃是我們的揣測而已,或者是我們猜錯了魏公也說不定。”

王馬漢言道:“罷了,罷了,這繞繞彎彎的事,某是不懂的,只是二當家,既是小九平安回來,你也該回去。免得李密起疑。”

王君廓言道:“渾人,你懂什麼,若是如此,反而更見我心中有鬼。小九乃是我侄兒,瓦崗軍上下皆知,若是我處處顧忌避嫌。反叫李密疑心。”

李重九言道:“二叔所言甚是。”

正待這時,親衛拿了一竹筒進來。言道:“此乃是林司馬布在黎陽秘諜,送上的密信。”

李重九打開竹筒。從裡面抽出一布帛來,看後言道:“果真如此。”

當下李重九將布帛給王君廓看過,王馬漢不識字在一旁幹瞪着眼,問道:“咋了?咋了?”

王君廓看完布帛後,一撫長鬚了,隨即將布帛丟入一旁香爐中,點火焚化。

王君廓面露凝重之sè,言道:“武陟總管李育德,戶曹參軍高季輔,司倉參軍事賈閏甫,襄城守將張善相等,將河南之地,皆獻給李唐,難怪李密灰心。”

李重九言道:“是啊,瓦崗軍雖早放棄了河南之地,但若這些人降伏王世充,雖難以接受,總也算情有可原,但不降王世充,也不歸附瓦崗,而是選向李唐,已說明李唐現在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無怪,李密灰心至此。”

李育德,高季輔,賈閏甫,張善相等人降伏李唐,確實給了李密緻命一擊。降伏王世充,乃是迫不得已,將來瓦崗軍反攻河南一rì,這些人說不定會再度倒戈。

但降李唐,表示他們徹底放棄了李密,爲自己尋求出路了,特別李育德,是通州刺史李諤之孫,與李密一般,都是趙郡李氏的同宗。

而賈閏甫乃張須陀副將賈務本之子,張須陀兵敗後說服裴仁基,投降李密,故而立下大功。這些人不同於單雄信,徐世績,他們都是隋朝舊吏,算是李密在瓦崗軍中的心腹班底。

難怪李世民敢親自到黎陽遊說李密,所憑的並非是口舌之能,就算是蘇秦張儀復生,也不能說服李密放棄奪取天下之心,但心腹班底的背叛卻是可以,所以這纔是李世民的底氣所在。

李世民的底氣,就是李唐看不見,抓不着,卻能左右天下的大勢。大勢就是人心相背,如同歷史上攻伐王世充,王世充除了能保全一個洛陽外,河南周邊郡縣,李唐大軍一至,皆是不戰而降,甚至簞食壺漿,恭迎王師。

此刻李唐大勢已漸漸有匯聚成江河之勢,李密,竇建德,王世充這等梟雄,雖已明白如此,仍是逆流而上,但大多數人卻想順流,而不思逆流。一旦大勢所聚,溪流澎湃成江河,方時成就帝王將相。

至於逆勢而動者,成王敗寇時,誰還記得你曾經了得。

故而識時務者,都是順勢而爲,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zì yóu。當竇建德爲李唐所敗,爲小兵所執時,誰能說竇建德不如一個小兵,只能說竇建德的時運不如李唐罷了。

現在李世民就是藉着這大勢,迫使李密非得從己之意。

王君廓言道:“現在黎陽城內人心惶惶,河南之衆也盡歸李唐,王世充所有,我看魏公現在有棄黎陽之意。”

“二當家,李密這廝若棄了黎陽,還有哪裡可去?要知道除了黎陽倉之外,這河南河北哪有地方,可供幾萬大軍吃食的。”

王君廓看了王馬漢一眼,言道:“或者這正是今rì李密來的用意,我猜李密不是想去別去,而是去幽州!”

此言一出,李重九,王馬漢皆是動容。

王馬漢正要拍桌子罵娘,卻被王君廓一瞪,只能坐了下來,口中卻仍不住直娘賊,賊廝鳥,忘恩負義狗賊的大罵。

李重九想到今rì李密的口氣,似乎確實隱隱有此鳩佔鵲巢的打算。自己當初在白馬寺,在晉陽,兩次向李密獻計,先奪河北,後聯山東,再謀東都爭雄於天下。若是當初李密能夠依計行事,就算自己佔據了幽州,也哪敢與瓦崗軍這幫jīng兵猛將爭鋒。

反正不讓李淵當皇帝一統天下就行,也算退而求其次了。

結果李密沒有完全聽從,雖比歷史上延遲了半年攻打了東都,但最終還是讓李唐,乘虛而入奪了關中。

而今敗在王世充之手,事有悔意,這纔想着去河北東山再起。幽州之地,乃是李重九百戰而得之,豈能拱手讓之。就算李密肯甘爲人下,李重九也不能作劉備借下邳於呂布之事,或者成爲第二個翟讓。

此刻魏公府內。

府緣柳燮站在李密身後,雙手交握,背心微躬,低頭向地一副謙卑之狀,但臉上卻連連浮出冷笑。

作爲瓦崗軍的府緣,柳燮事實上早已是投靠了李淵,從李密殺翟讓之初,他就明白李密並非是能奪取天下之主,故而暗中與李唐往來。

眼下李密兵敗於邙山,正是給他勸動李密的機會。

見李密不語,府緣柳燮裝出十分誠懇的樣子,言道:“魏公,正如方纔秦王所言,天下大勢,皆爲李唐所有,以天時論之,民間有讖言,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繞揚州,宛轉花園裡。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無所不知,所言者,李氏將代楊氏爲天子。”

一旁王伯當言道:“這話我也聽過,但讖言豈能輕信?”以往讖言在瓦崗軍中人人皆知,無非李密也是姓李,但現在形勢一轉,變成了李淵。

柳燮拱手言道:“無論信或不信,但前朝之讖,如亡秦者胡也,大秦亡於胡亥,代漢者當塗高也,曹cāo爲魏公,魏乃是門闕,立於道上,當道而高大者,魏也,卻無不應讖。而今李氏當爲天子,在民間傳得沸沸揚揚,誰能不知。”

王伯當爭不過柳燮,頓時啞然無語。

柳燮繼續言道:“天時即天命,此一也,李唐現據關中,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國,東順黃河,乃是順流而下,在此對山東河北用兵,如高屋建瓴也,何況幷州又握李唐之手,天下地三分,李唐已據其一,天時地利有之,此二也。”

李密,王伯當面sèyīn沉皆是不語,唯有柳燮聲音咄咄逼人的迴響在二人耳邊。

“李淵出身隴西李氏,乃關隴門閥,其母爲獨孤氏,其孫媳長孫氏,皆爲代北貴戚。而李淵在朝爲官二十年,人稱德厚,交遊廣闊,如盧赤松,靳孝謨等舊吏,與之無不交好。李淵入得長安,故而士族,官宦無不歸附,關隴,代北門閥爲其門下行走,地方郡守,皆不戰而降,以郡以城來投,豈非人和,此三也。”

“天時地利人和,盡數歸之,李唐奪取天下,大勢所趨,魏公何必遲疑不斷,不如現在附之,功可比於竇融,若是……悔之晚矣。”

柳燮說到最後,幾乎聲淚俱下。

王伯當亦是言道:“末將無話可說,懇請魏公自定。”

李密看看柳燮,又看看王伯當,乾笑了兩聲言道:“你們皆是我心腹之臣,我胸中已有定計,明rì曲大家來府中獻樂,我決定分請秦王李世民,上谷公李重九一同赴宴。”(未完待續……)

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軍出陣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四百九十七章 擺了一刀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九十九章 英雄與美人第八百零六章 李世民兵諫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兩百一十章 強援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五十六章 才動京華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四十五章 高尚的情操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六百六十一章 火油彈發威(第一更)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一百零一章 金戈鐵馬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一百零八章 人可敵國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四百四十七章 撥雲見月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一百三十一章 養女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五百一十一章 兵精糧足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兩百九十六章 離間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婚事第四百八十九章 勢不可擋第四百一十八章 竇軍主力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七百九十七章 橫山前線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知好歹第五百九十五章 回洛陽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幕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戰法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第一百九十三章 汗國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第五百六十章節 戎馬倥傯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內亂第一百八十章 迫在眉睫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二十七章 做人需留三分餘地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五百四十一章 帝王雄心第六百二十二章 伏殺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六十九章 一箭驚敵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七百三十八章 蕭銑歸趙第一百四十五章 繳獲第兩百四十一章 蓋牟城下第四十七章 遭人眼紅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一百四十三章 守城第三百三十六章 草原之都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七百九十三章 反攻第四百四十九章 戒嚴第一百七十四章 奮然一箭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九十七章 千里赴戎機第兩百九十九章 就食於敵
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軍出陣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四百九十七章 擺了一刀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九十九章 英雄與美人第八百零六章 李世民兵諫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兩百一十章 強援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五十六章 才動京華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四十五章 高尚的情操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六百六十一章 火油彈發威(第一更)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一百零一章 金戈鐵馬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一百零八章 人可敵國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四百四十七章 撥雲見月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一百三十一章 養女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五百一十一章 兵精糧足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兩百九十六章 離間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婚事第四百八十九章 勢不可擋第四百一十八章 竇軍主力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七百九十七章 橫山前線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知好歹第五百九十五章 回洛陽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幕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戰法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第一百九十三章 汗國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第五百六十章節 戎馬倥傯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內亂第一百八十章 迫在眉睫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二十七章 做人需留三分餘地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五百四十一章 帝王雄心第六百二十二章 伏殺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六十九章 一箭驚敵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七百三十八章 蕭銑歸趙第一百四十五章 繳獲第兩百四十一章 蓋牟城下第四十七章 遭人眼紅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一百四十三章 守城第三百三十六章 草原之都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七百九十三章 反攻第四百四十九章 戒嚴第一百七十四章 奮然一箭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九十七章 千里赴戎機第兩百九十九章 就食於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