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趙

李重九看向溫彥博,笑着問道:“溫愛卿,今年貴庚了?”

溫彥博畢恭畢敬地回答言道:“微臣生於建德二年,至今屈指數來,虛度光陰四十有八了。”

“光陰荏苒,數年前,溫愛卿到懷荒鎮獻三策之事,孤猶自記得,愛卿還記得嗎?”

溫彥博回憶起往事,露出追思的神情來。良久溫彥博感慨言道:“不想王上還記得。當初臣獻三策,一策取涿郡,爲根基之地,二策富足百姓,領內安定,三策興盛儒學,教化地方。眼下三策都已實行,吾主英明神武,蒙王上信任,微臣實在感到高興。”

李重九欣慰地言道:“朕得溫愛卿,如魚得水纔是,這幾年來,在幽州勞苦功高。不過眼下我幽州人才如雲,同濟之輩,不乏能臣幹吏,這中書令之職,乃文官之首,你看你較之他人有何長處可勝任?”

溫彥博乃是第一個主動投奔李重九的士人,故而李重九一直對他委以重用,之後魏徵,盧承慶,王珪,張玄素先後投入幽州麾下。衆人難免有所異議,說溫彥博能有今日,純粹只是佔得先機,論才能卻不比魏,盧等人。

溫彥博當然也知道這話,他看向左右的王珪,魏徵,當下上前一步言道:“孜孜奉國,多謀善略,臣不如張玄素;兼賢文武,運籌帷幄,臣不如茂功;辦事幹練,案無滯留,臣不如孝意;以諫諍爲心,恥君不及堯舜,臣不如徵;激濁揚清,疾惡好善,臣不如王叔玠,但敷奏詳明,出納惟允,臣與數位臣工有一日之長。”

溫彥博這一番話說得不卑不亢,既表露了自己願爲中書令的決心,又令同僚不至於妒忌,衆人一併點頭,連魏徵,王珪聽了也不由撫須,心底暗贊。

李重九聽了則是哈哈大笑,他一向也十分善於言辭,但看來溫彥博平時不動聲色,口若懸河的本事遠不及姬川,但關鍵之時說話卻恰到好處,這纔是真功夫。

李重九點點頭言道:“敷奏詳明,出納惟允,一日之長,溫愛卿真有宰輔氣度,足以爲中書令,以後希望溫愛卿助孤一臂之力。”

溫彥博跪伏言道:“臣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但見溫彥博聲音有一絲哽咽,顯然亦是激動非常。確立下書中令之事,也算將官制定下大半了。

次日議制,李重九定下兩省六部之制的官制公佈,除此之外,李重九又設御史臺,區別於兩省六部的長官,專司彈劾之職。

此外依據隋制,十一寺負責皇家事務,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國子,將作十一寺,每寺一般的置卿,少卿。

李重九對於此進行簡化,不過有的卻也不得不保留,如十一寺之首,太常寺,負責祭祀,禮樂,醫藥、卜筮,光祿寺,負責皇室宴會的飲食,衛尉寺負責儀仗,武庫,宗正寺負責皇族宗譜,太僕寺負責皇室車馬等。

李重九將之皆簡化,射一內廷官,同署諸事,飲食讓楊娥皇,室得芸操持,武庫儀仗,車馬由親兵負責,直接將此五寺撤除。並非李重九不想設立,但眼下只是稱王,尚不用如此鋪張,以幽州現在的財力,也沒錢養那麼多閒人。

同時將接待外賓鴻臚寺,歸於禮部,管理皇室資產的司農寺,歸於戶部,負責皇家土木建築的將作寺,手工業的太府寺,歸於工部。十一寺之中,只保留大理寺,國子寺。

大理寺負責官吏犯罪及平民死刑的複審,幾乎相當於現代最高法院,而國子寺則是幽州的官學,一爲刑律,一爲教諭,都乃是重中之重。

大理寺,國子寺不歸尚書省,中書省,直接歸朝廷直屬。

中樞體制大體上定下,下面就是地方了,稱王后,李重九就不再設,幽州刺史府了。各郡六曹直接向尚書省六部負責,而政令往來,則由中書省傳達上稟。

中書省,尚書省,直轄上谷郡,雁門郡,涿郡,安樂郡,漁陽郡,北平郡,遼西郡,太原郡,恆山郡,博陵郡一共十郡,加上李重九在懷荒,御夷二鎮,新設的弱水州都護府,一共十一個行政單位。

雖有人向李重九提議,在郡上再設州管理,但李重九沒有同意。不過李重九將恆山,博陵二郡合併,由徐世績擔任河北道都督,總督二郡的兵馬,錢財,政務三項,負責南面對劉黑闥用兵。

徐世績不必通過六部,中書侍郎,而直接向尚書省左右僕射,中書省中書令負責,以獲得兵馬錢糧最及時的調配,以及消息第一時間往來。

弱水州都護府,也是效仿此例,

其餘郡制,縣制都是不變,依照大隋舊制。

隋皇泰三年,唐武德三年,正月。

李重九動用軍卒五千,民役萬餘,於薊縣城南十里開始築壇。

壇制四層,各高八尺一寸,下層廣二十丈,次層廣十五丈,三層廣十丈,四層廣五丈,建二十日而畢。

建畢之日,浩浩蕩蕩的御駕隊伍,從幽州至城南而去。

先行的,則是一千名手持黑羽幡幢的兵卒,英賀弗率領的一千番軍騎兵,在後護衛。

在一千番騎之後,則是浩浩蕩蕩的幽州三千府軍,府軍黑沉沉的鐵甲,手持大槊旌旗,滾滾而起,腳步踏起的黃塵遮天蔽日。

番騎府軍之後,則是儀駕鹵簿,中書令溫彥博率着趙國百官,備車八十一乘於後緩緩而行。

在車駕之後,又是頭頂銀盔甲,胸系採帛的兩隊騎兵,六隊步卒,在前清道,而十二名手持趙字大旗的士卒從後而來。

但這還沒完,十二排分別手執橫刀、弓箭,相隔排列的騎兵組成的御林軍,緩緩而行,他們身後鼓樂喧天。

鼓吹有鼓、大鼓、鐃鼓、節鼓、小鼓、羽葆鼓,樂有笛、簫、笳,長鳴和中鳴、大橫吹、篳篥,金鉦。

鼓吹隊之後,羽葆,大輅,麾幢,班劍各隊一併而過,目不暇接,在之後方見着趙王車駕。

車駕由四十一名駛士簇擁,左右各豎白旄黃鉞,另外兩旁王馬漢,尉遲恭,分爲護駕的左右大將軍隨駕而行,車駕周圍還有十幾隊騎兵步卒警戒。

車駕後,又是一千手持白羽幡幢的番軍步騎,由統軍額託統帥。

最後纔是曇宗,烏古乃率的左、右廂步甲隊,分四十八隊,士卒頭戴兜鍪,身着鎧甲,手持弓或刀、盾壓陣而行。

在南郊的祭壇外,李重九事先邀請了幽州沒有官身的士族,鄉老,一併前來觀禮,

此外來自草原,奚族五部,契丹,靺鞨,室韋,霫的頭人。他們見到李重九規模達到萬人的儀仗隊,不由皆是目瞪口呆,面露震驚的神情。

抵達祭壇後,李重九下了車駕,只見他一身五龍冕服,大步而來,一旁士族,鄉老見之,無不雀躍上前,表露出極其恭敬之狀,而番人頭人們,更是敬畏地與李重九作賀,並一一獻上賀禮。

李重九心道這一番排場還是有作用的,雖說裝十三了一點,但確實是有效果的。

百姓們不知國家一年打了多少勝戰,平定多少地方,錢糧一年加增幾何,只有通過如此直觀展示的才能明白。如武則天篡位後,迫不及待修建萬象神宮,也有此意在其中。

李重九接受了衆人的朝賀之後,當下登上祭壇,禮成之後,衆官員士卒百姓番人,皆是跪伏於壇下,山呼千歲。

這一日,李重九於薊縣南,登基爲王,國號稱趙,與關中的李唐,東西對峙。(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本站)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章 除夕之日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風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二十七章 做人需留三分餘地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五十一章 豪門惡奴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唐退兵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五百五十九章 歷史借鑑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一百零九章 一戰成名天下曉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兩百零五章 暗流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四百八十章河北形勝(第二更)第六百九十五章 情之所鍾第四百二十五章雙雄對決第兩百六十八章民心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一百二十八章 襲營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三百四十一章正朔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臨城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一章 偃師之戰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一百八十八章 烏侯秦水畔的喧囂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零四章 洛陽登基第兩百三十九章 破城第六百一十七章 賞與罰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六百一十七章 賞與罰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一百零四章 鐵騎陷陣第七百二十五章 突利的誠意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六百二十二章 伏殺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
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章 除夕之日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風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二十七章 做人需留三分餘地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五十一章 豪門惡奴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唐退兵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五百五十九章 歷史借鑑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一百零九章 一戰成名天下曉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兩百零五章 暗流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四百八十章河北形勝(第二更)第六百九十五章 情之所鍾第四百二十五章雙雄對決第兩百六十八章民心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一百二十八章 襲營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三百四十一章正朔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臨城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一章 偃師之戰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一百八十八章 烏侯秦水畔的喧囂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零四章 洛陽登基第兩百三十九章 破城第六百一十七章 賞與罰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六百一十七章 賞與罰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一百零四章 鐵騎陷陣第七百二十五章 突利的誠意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六百二十二章 伏殺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