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戒嚴

王君廓擲出的文書,正好砸在剛剛進門劉易的腳下。

劉易伏下身子,將文書拾起,笑了笑言道:“大都護何必動這麼大火氣?”

王君廓哼了一聲,言道:“還不是顏也列部,他們居然敢違抗趙王的對孛兒罕的任命,要推舉其他人爲統軍,孛兒罕來信說他現在已無法控制麾下三分之一的部衆了。”

劉易言道:“此事非同小可,王上之前定下章程,言番軍五部統軍由趙王親點,軍主由弱水都護府報承趙王親準,而只有軍副,幢主由弱水都護府,與統軍商議而後共定,而幢副,隊主,隊副,纔有統軍部族自定。”

“而讓孛兒罕成爲統軍率領顏也列的部衆,不僅是趙王的任命,也是弱水州都護府支持的,而其部衆反對就乃是對趙王與弱水州都護府的藐視,此事不可兒戲。”

王君廓從書案後站起身來,負手言道:“塞北形勢並就不如中原,趙王因地制宜,既不設郡縣統御,也不採用羈縻之制,將番人分六部,效仿當年魏制,各命統軍,分別爲英賀弗,額託,顏也列,我五妹,還有突地稽,崔序擔任。”

“突地稽所率的遼西靺鞨,崔序的丁零部在遼西郡,不受我弱水州都護府節制,而五妹畢竟是女將,這一次卸了統軍之職,前往太原郡後,其一萬帳部衆由我弱水州都護府親領,這一萬帳多是親近漢人的室得奚人,多年與漢人親睦,幾乎與我等無二,可侍爲心腹,因此就近在御夷,懷荒二鎮附近遊牧。

“故而眼下都護府實際親領的爲三部。英賀弗,額託兩部,都是室得奚人,這幾年兩部部衆都超過兩萬帳。英賀弗部在雁門,上谷郡以北,懷荒鎮以西遊牧,監視宋金剛。額託部在御夷鎮以東,護衛室得奚部王庭所在,亦可隨時支援遼西,對高句麗。契丹開戰。雖說室得奚部中仍有些老朽之輩對我隋人十分抗拒,但額託,英賀弗都是王上的忠信之臣。絕可以信任。”

“而顏也列部也有近兩萬帳的勢力。其部衆三分之一爲奚人,契丹,霫,室韋也是不少,還有少許漢人。這一部距離御夷鎮最遠,大部在烏侯秦水以北遊牧,與契丹。奚族三部,霫人,突厥接壤,各勢力錯綜複雜,乃是我們弱水州都護府控制最薄弱之處,所以對我們而言,不能有失。”

劉易沉吟言道:“大都護說得極是,我們要設法幫助孛兒罕鎮壓下族內的反對聲音,鞏固下其統軍之位。眼下不如派一員將領前去幫助孛兒罕,以趙王在草原上的聲威,以及我軍的勢力,配合孛兒罕,足可威懾顏也列部內之宵小。”

王君廓搖了搖頭,言道:“你算着一,別人可能算着二,三,四。顏也列部之宵小不足爲慮,但顏也列一旦內亂,契丹八部,奚族三部,霫人,突厥人肯定比我們更早就知道消息,如果我們不能望風而動,就失了先機,就必須以雷霆手段平定,在塞外豎立趙國的威信。”

劉易問道:“依大都護的意思,我們該出動多少人馬?”

王君廓看了劉易一眼,言道:“萬勝軍,都護府直屬番軍,漢軍戍卒,高句麗,契丹鄉軍,我們有多少人馬可以動員,就動員多少。”

劉易吃了一驚,言道:“萬勝軍有三千五百精騎,都護府直屬番騎有一萬騎,漢軍戍卒五千,高句麗,契丹鄉兵還未編列,但也有三五千人,大都護你都要調動嗎?”

王君廓言道:“不錯,懷荒,御夷二鎮漢軍戍卒必須留下,拱衛城池,但騎兵一律調走,還有通知額託,英賀弗,一併出兵接應,虯裡漢雖在病重,但也要他派幾名兵馬幫忙,另外向幽州派人八百里加急急報,讓王上從幽州立即率大軍,爲我軍後援。”

劉易吃了一驚,言道:“對付顏也列部的內亂,用不少出動這麼多人馬吧,更不用驚動王上,只需派一員大將,率兩三千人馬即可。”

王君廓看了劉易一眼,言道:“爾一介書生,不要對我指手畫腳,聽令就是,我擔心的不是顏也列部,而是突厥,懂嗎!”

劉易聽了言道:“卑職聽令就是,敢問懷荒,御夷二鎮是否戒嚴,如此令城內的商隊恐怕損失都不小。”

王君廓雙目一眯,言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戒嚴就是,一切後果由我來擔。”

御夷鎮戒嚴的號令,在王君廓下令半刻鐘後,即是發出。

隨即披着皮甲,頭罩鐵兜的漢軍戍卒,手持兵戈,從兵營滾滾涌向四個城門。大街之上,隨即都是漢軍戍卒戒備的身影,路障隨即被四處設起。駐紮在城門的戍卒,都是擁有本城戶籍的漢人番人組成,乃是御夷鎮子弟兵,對於守護這座城池有天生責任感。

按照戒嚴令,一切沒有御夷鎮戶籍之人,無論番商還是漢商一律被士卒請出城門,城外有草市可以安置,草市中貿易可放任自由,但御夷鎮無義務對草市提供保護。

城外胡商漢商不知究竟何時,但到了這時卻捨不得將千里迢迢帶來御夷鎮商品原地帶回去,於是就在草市中交易,快速脫手。

隨即城門封閉,城門所有百姓,依着戒嚴的禁令,返回各自家中。城內各坊坊門一併關閉,而城內的黨長,鄰長,保長在戍卒的陪同之下,挨家挨戶敲門搜查,看看是否有陌生人居住在內。

戍卒們一面清查,一面加強城池四門的守衛,戍卒攀上城牆,嚴加守備。此外城中戍軍,還向當初靠近主城大宏子城所修築附堡九連堡,高山堡,派出兵馬加強守城力量。

李虎,李重九這幾年對懷荒,御夷二鎮,可謂不惜餘力。九連堡,高山堡都被加固,堡內堡外挖了藏兵洞,壕溝,配以足夠的糧食水源。

李虎並還在靠近的長城的獨石口,又築起一堡,就地名之爲獨石堡,堡長七百步,屯紮一百戍軍,三百鄉軍,以保障御夷鎮與幽州的後路。

至於城外更安置下幾十個火墩子,火墩子修作三層,下層住馬,中層睡人,頂層作戰嘹望,每個火墩子內都有十名至三十名不等的戍卒駐守,只要敵軍抵近御夷鎮三十里,火墩子必會傳來警訊,來城內早作準備。

確保御夷鎮安全後,這邊王君廓早已發出金箭,向懷荒,御夷二鎮附近的部族調兵。

只有懷荒,御夷二鎮安全後,王君廓放心率領駐紮城內的萬勝軍出城,與四面彙集而來的番軍騎兵會合,而契丹,高句麗鄉兵作爲輔軍也是一併奉令調動。

這邊王君廓的八百里快馬加急,信使也是抵達了幽京的臨朔宮。

按照趙國體制,身爲大都護的王君廓,有權力上密摺,不通過中書省審閱,而直接呈送趙王李重九親啓。

而王君廓只是派心腹將領,送得是十萬火急的急報,急報從御夷鎮發出,經獨石口入長城,直達幽京臨朔宮。值夜的內廷侍衛半夜接到急信後,也是不敢怠慢,直接帶着信使直往李重九寢宮求見。

這一日李重九接到中書省公文,批改至半夜還未批完,待聽內廷侍衛說有弱水州大都護府送來十萬火急的密信後,當下放下手頭公務。

李重九見信之後,沉思一陣,當下對內廷官言道:“傳召讓中書令,兩位中書侍郎,大將軍,幾位虎賁郎將,速速來見我。”

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七百二十一章 杜伏威之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七百零二章 河陽得失第五百七十四章 攻陷洛陽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緩稱王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一百三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三百三十六章 草原之都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三百章 萬箭齊發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兩百零二章 動之以情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八百三十七章 當世虎將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八章 羊大爲美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陽之戰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函第一百七十章 爭風吃醋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三百一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六百九十六章 趙軍佈置第八百六十章 大勝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四百一十章 與民同樂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六百九十五章 情之所鍾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七百六十八章 隨我來(第一更)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四百八十三章奪郡第七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四百二十一章 羅成之死第四百九十七章 擺了一刀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與守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十五章 三石強弓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五百六十章節 戎馬倥傯第四百二十九章 渡江之談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於爵位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兩百八十章 水利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
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七百二十一章 杜伏威之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七百零二章 河陽得失第五百七十四章 攻陷洛陽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緩稱王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一百三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三百三十六章 草原之都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三百章 萬箭齊發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兩百零二章 動之以情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八百三十七章 當世虎將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八章 羊大爲美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陽之戰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函第一百七十章 爭風吃醋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三百一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六百九十六章 趙軍佈置第八百六十章 大勝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四百一十章 與民同樂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六百九十五章 情之所鍾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七百六十八章 隨我來(第一更)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四百八十三章奪郡第七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四百二十一章 羅成之死第四百九十七章 擺了一刀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與守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十五章 三石強弓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五百六十章節 戎馬倥傯第四百二十九章 渡江之談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於爵位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兩百八十章 水利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