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

聽薛萬徹如此說,作爲兄長的薛萬述微微一笑,顯然很是同意,至於姬川,曇宗等人亦是露出贊同之色。

一直不作聲的郡丞盧承慶這時言道:“溫長史,依我之見,薛將軍此意卻有幾分冒險,從雁門郡北有劉武周,幽州南有竇建德,在太原以南又有李唐絳州總管數萬兵馬,我們若是四路出擊,固然聲勢浩大,但是一旦我軍府兵出戰,那麼周邊大敵察覺,很可能爲人所趁。”

聽盧承慶之言,薛萬徹立即起身反駁言道:“喝水吃飯也會有噎死的,打戰怎麼可能不冒風險。只是要我們兵貴神速,嚴守風聲,速戰速決之後,立即退回幽州,劉武周,竇建德他們絕不會這麼快,就反應過來。”

溫彥博聽盧承慶之言,點點頭,看向陳孝意,魏徵言道:“盧司馬的話,很有道理,但薛將軍的計劃也不錯,一旦成功,我幽州可再得一郡,蒙上谷公信任,我們三人委以守備幽州的重任,眼下此事二位覺得如何?”

陳孝意言道:“還是溫長史作決定好了。”

魏徵卻捏須言道:“我看盧司馬說的有道理,此計劃風險不小,依我之見,不如詢問太原郡蘇郡守,以及尚在懷荒鎮的老大人意見如何?”

薛萬徹立即起身,大聲言道:“魏郡守,文書往來一去一回,若是請示蘇郡守,老大人的意見,早就費了不少功夫了。如何來得及?上谷公既委任三位坐鎮幽州,自是授由臨機專斷。若是將來出了任何閃失,一切責任推到某身上就好了。”

薛萬徹直言無忌。橫衝直撞,令溫彥博。陳孝意等人臉都沉了下來,薛萬述見此拍案,喝道:“混賬東西,你以爲你肩膀有多寬,天大的事,你扛得住嗎?與魏郡守說話用這等口氣,還不滾出去自領軍棍,待上谷公回來,我定要參你!”

薛萬徹見兄長訓斥。當下面色漲紅。

倒是魏徵不以爲忤,言道:“薛記室,無妨,令弟說得道理,此事是本官疏忽了,溫長史,還是一切由你來作決定好了,魏某相信你的決定。”

衆人看向溫彥博。

溫彥博亦是一臉躊躇之色,王珪見此言道:“在下初來乍到。這等會議,本不該說話,但依我之間,上谷公從黎陽返回幽州。恆山乃是必經之路,故而必須出兵救援,這乃是不容置疑之事。但若是大舉調兵,一來不能守密。二來抽調了守備,令涿郡。太原空虛。在下以爲不如將出兵之數酌量減少。”

溫彥博聞言露出讚許之色,言道:“叔玠,真是及時雨啊,不錯,出兵恆山之事,是必行之事,我們當以將上谷公,齊王,長樂公主,以及萬餘瓦崗將士平安返回幽州爲第一要務,而恆山能則攻取之,不能日後取之也是一樣。”

“諾。”

聽溫彥博之言,衆將一併稱是。

溫彥博亦是鬆了一口氣,這替他人當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下他言道:“我決定,調武衛軍大將軍尉遲恭爲行軍總管,率五千武衛軍從太原郡出兵,經太行山道,攻恆山郡井陘縣。虎賁郎將薛萬均,輔佐蘇郡守守備太原。”

“武衛軍虎賁郎將薛萬徹爲行軍總管,從事郎中姬川爲行軍司馬,率八千翊衛軍,從涿郡出兵。”

“驍衛軍虎賁郎將曇宗,雁門郡都尉高楚二人整備兵馬,聽後行軍總管薛將軍的調遣,以作後援。”

說到這裡,溫彥博看向衆人問道:“諸位以爲如何?”

衆人心底明白比薛萬徹當初提的五路取恆山,這個方案雖是聲勢差了一點,但更爲持重,進可攻退可守。

當下衆人毫無異議。

三月末,河北春雨降下,使得道路泥濘難走。

恆山郡西南依太行山脈,東北據河北平原,地勢西高東低。

李重九,徐世績率領着瓦崗北歸大軍抵達恆山郡時,正是頗爲辛苦的翻山越嶺。

大雨澆蓋,山道溼滑,大軍半途紮營。

一名將領正向李重九與徐世績稟報,言道:“不久前,有宗城人獻玄珪一枚於竇建德,景城丞孔德紹向竇建德言,昔日夏禹膺籙,天錫玄珪,今日瑞與禹同,此乃是興盛之兆。孔德紹又復言,今海內無主,英雄競逐,大王以布衣而起漳浦,隋郡縣官人莫不爭歸附者,懇請稱帝位以正名號。”

“竇建德遂聽孔德紹之言,在樂壽金城稱帝,國號爲夏,年號五鳳,以宋正本爲納言,孔德紹爲內史侍郎,凌敬爲國字祭酒,張玄素爲黃門侍郎,劉斌爲中書舍人,另以妻兄曹旦爲大行臺,拜王伏寶,高雅賢 劉黑闥 程名振爲大將,濟北反王張青特聞竇建德稱帝,獻表降之。”

聽完將領的稟報,李重九點點頭示意對方退下,一旁徐世績不由感慨言道:“魏公在位時,竇建德外似恭順,稱臣納貢,但魏公屢召卻不至黎陽。現在魏公兵敗,竇建德遂急不可待於樂壽稱帝,顯然是早有逐鹿天下之志。”

一旁徐蓋言道:“我聽聞竇建德此人不愛財,不愛女色,更不喜奢華,凡平城破陣,所得資財,並散賞諸將,一無所取。而平時不食肉,只食菜蔬,脫粟之飯。其妻不着衣錦,就算婢女也不過十幾人,實在是難得,將來必爲勁敵。”

一旁郭孝恪言道:“竇建德在樂壽稱帝,現在肯定是忙得都坐的功夫都沒有,我們從黎陽返回幽州,沒有夏軍的騷擾,一路到是安生很多。至於其他流賊,看到我大軍的旗號,早就跑得老遠了。”

聽郭孝恪之言,衆將皆是點頭,來時增援黎陽,因爲當時李密仍在,竇建德在尚沒有撕破臉皮,而且竇建德正攻打冀州,所以一路上沒大問題,現在李密兵敗,竇建德又攻破冀州,故而李重九最擔心乃是竇建德在這時翻臉。

現在耳聽無事,衆人不由都是鬆了一口氣,想到不久以後就可以抵達幽州安歇,皆生出期盼之意來。

李重九見衆將樂觀,皺眉言道:“還不可大意,就算沒有竇建德,但我們經過恆山郡乃是李唐的地盤,以李淵李世民之手段,很可能會半途截擊我軍,需小心再三才是。”

正待李重九說完,一旁王馬漢,一身泥水地返回大帳,朗聲言道:“啓稟大帥,前方鵜鶘關已被我軍拿下。”

李重九問道:“鵜鶘關雖不如井陘之險,但也是恆山以南扼守通道要卡,這才還沒一頓飯的功夫,讓你攻破了?”

王馬漢咧嘴一笑,言道:“還不是兄弟們不惜命……好吧,其實關內沒有一兵一卒,關內庫房之門未鎖,竈臺上還有飯食,顯然守軍還未聞之,早就遠遁了。”

聽王馬漢這麼說,衆人皆是恍然,己方兵強馬壯,守軍不敢守關卡,望風而逃,乃是很正常的事。

李重九,徐世績聽了也不以爲意。

次日大軍從鵜鶘關翻過,進入了恆山郡石邑縣的境內。

石邑縣境內卻是一片荒蕪,李重九聽探馬稟報,縣城城門大開,探馬冒險入城打探,卻發現人去空巷,石邑縣已成一座空城。

而城外田野裡的麥粟卻纔剛剛種植下去,但是農舍村落之中,都不見人影,連雞犬都沒有一隻。

聽到這消息,衆將都是不由奇怪,按道理說,雖恆山郡雖經過王須拔,趙萬海二人的肆掠,但也不至於荒蕪成這個樣子。莫非是聽聞幽州軍到來,百姓皆是四散了,那也不可能,幽州軍在河北名聲一貫很好,攻下城池後,都是秋毫無犯。

河北的百姓不可能不知道。

李重九又命探馬打探,石邑縣方圓五十里竟然都是如此。

李重九看向徐世績,問道:“徐將軍你如何判斷的?”

徐世績露出凝重之色,言道:“末將猜測這石邑縣不見人煙,顯然是有人故意爲之。”

“怎麼說?”

徐世績言道:“若是怕我軍襲擾,緊守城池即可,我軍只是路過,不可能逗留數日,攻打堅城,即便攻下也不能守住,沿途各縣無論唐軍勢力,還是當地豪強,賊寇皆是如此,與我們都是相安無事。”

“但是石邑縣之中,卻毫無人跡,以末將猜測,很可能是本郡守軍意圖於我軍不利,故而先喬遷走百姓,四面封鎖住消息,讓我軍失去耳目,如此可不走漏風聲。”

“之後我是敵將,再確認斷去我軍耳目後,就率軍在附近埋伏,就如同當年竇建德破薛世雄一般,擇精兵乘我們不備進行襲擊,攻一個措手不及。”

聽徐世績這麼說,李重九不由深是贊同,名將就是名將,現在的情況,自己最多不過起疑揣測,但不知對方到底什麼打算,但徐世績從蛛絲馬跡上推斷出這麼多來,彷彿如親眼目睹一般,就這點上自己是遠遠不如了。

“那我軍該如何應付?”有了徐世績在,李重九索性就藏拙了,就讓徐世績來替自己指揮好了。

徐世績抱拳言道:“上谷公放心,末將新投帳下,毫無寸功,就出謀劃策,破此敵軍,以報答上谷公吧!”

ps:謝謝幾位書友送出的生日祝福,謝謝。

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第八章 羊大爲美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二十七章 做人需留三分餘地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四百五十六章 暫避第三百章 萬箭齊發第七百六十三章 變局(兩更合一更)第兩百七十一章漁翁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魚與熊掌?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之議第四百七十章 河北之將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五百六十章節 戎馬倥傯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三百四十四章 鼙鼓而來第兩百五十九章 下決心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七百七十章 皇后和貴妃(第一更)第一百零四章 鐵騎陷陣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八百三十二章 伐唐決策(第一更)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一百五十七章 歷經考驗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三百六十章 傾國傾城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八百三十一章 千古罪人第五百六十八章 洛陽民心第六百九十六章 趙軍佈置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兩百八十八章 能吏第七百六十九章 誰來主事(第二更)第五百三十六章 千里戈壁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七十三章 沙包大的拳頭第七百九十三章 反攻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八百零四章 兵諫前夜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第兩百四十八章 分化突厥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兩百四十八章 分化突厥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三百零二章 靺鞨勇士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三十六章 蛇蠍女人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五百三十五章 無定河之盟第二十三章 自謀生計第兩百零二章 動之以情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七百零九章 撤不得啊(第一更)第一百零八章 人可敵國第一百四十九章 竇線娘第六十九章 一箭驚敵
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第八章 羊大爲美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二十七章 做人需留三分餘地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四百五十六章 暫避第三百章 萬箭齊發第七百六十三章 變局(兩更合一更)第兩百七十一章漁翁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魚與熊掌?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之議第四百七十章 河北之將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五百六十章節 戎馬倥傯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三百四十四章 鼙鼓而來第兩百五十九章 下決心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七百七十章 皇后和貴妃(第一更)第一百零四章 鐵騎陷陣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八百三十二章 伐唐決策(第一更)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一百五十七章 歷經考驗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三百六十章 傾國傾城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八百三十一章 千古罪人第五百六十八章 洛陽民心第六百九十六章 趙軍佈置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兩百八十八章 能吏第七百六十九章 誰來主事(第二更)第五百三十六章 千里戈壁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七十三章 沙包大的拳頭第七百九十三章 反攻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八百零四章 兵諫前夜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第兩百四十八章 分化突厥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兩百四十八章 分化突厥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三百零二章 靺鞨勇士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三十六章 蛇蠍女人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五百三十五章 無定河之盟第二十三章 自謀生計第兩百零二章 動之以情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七百零九章 撤不得啊(第一更)第一百零八章 人可敵國第一百四十九章 竇線娘第六十九章 一箭驚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