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

眼見衆臣們的爭吵不止,李重九決定暫時休會。晚上李重九決定前往溫彥博府上尋他商議。

到了府上,李重九不要門房通報,直入府內,見溫彥博正在府中庭院裡石桌上對酒獨飲,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李重九見了當下上前言道:“溫司馬,獨飲好酒,怎不叫上我?”

溫彥博見了李重九當下言道:“聽聞使君海量,卑職哪裡敢找得使君。”

說罷溫彥博命小廝又取了一小杯來,若說飲酒,如溫彥博這樣雅士,都是一小杯,就上一點青梅雅飲。而王馬漢,胡人那般則是直接皮囊子拿了,或者是換上海碗牛飲,出身不同,品味也是不同。

李重九與溫彥博各自舉杯對飲,慢慢打開話匣。

溫彥博一杯酒下肚,喟然言道:“使君,我幼年時隨父親,前往太原王家,一位縣公府上拜會,當時漢王未謀反,我太原溫氏雖有薄名,但比之太原王氏仍是遠遠不如。當時我在門內,遠遠王家數人各個皆持身份顯貴,趾高氣揚之狀,當時我暗暗言道,將來一定要出人頭地,改變我溫家的地位。”

到了這裡溫彥博頓了頓,言道:“後來我考取進士科,爲先帝選中,在西京爲官,可能是年紀大了,歷練多了,那時心底那股忿忿之意少了許多。使君,正所謂人不患寡而換不均。四大士族身據高位,子孫不需如何努力,就能繼父祖之蔭,身居高官。”

“即便是我也未嘗不嫉妒,又何況寒門之人,殺戮之事,當年爾朱榮已做過一次,但又如何。身後罵名滾滾,遭天下之忌。”

李重九明白溫彥博說的是河yin之變。李重九當下問道:“溫司馬以爲我該如何做呢?”

溫彥博正sè言道:“士族自曹魏而起,已經數百年了,其強大不僅僅在朝野上,也在於地方。如一大族在朝廷中沒有官吏任官,沒有被定品,那麼最多隻能稱爲地方豪強。反之一族之中,有人在朝廷位居高官,但朝廷無人同族之人呼應,地方又沒有勢力,得位必然就不長久。”

李重九點點頭,能成爲士族,首先有人在朝中好做官;其次經濟上擁有田莊,並佔有大量土地人口,二者缺一不可。如李重九就是很好例子,驟然爲楊廣封爲侯爵,但是背後沒有人支持,於是一下就被刷了下來。

士族在地方上的強大,還與朝廷有關,一直以來zhong yāng到地方,統治只是到縣一級,而一縣屬官除了縣令本人以外,皆是從地方充任,其他官吏皆爲地方豪強或者士族中徵辟。實際上名爲徵辟,實際上選擇餘地不大,而這樣情況換一般的縣還好,但若是縣令如盧氏這般強宗士族之地任官,基本就是俯耳聽命。

溫彥博言道:“周隋兩朝高祖,宇文泰,先**乃是關隴士族。凡關隴士族,皆是有鮮卑或胡人血統,鎮將出身,如當年八柱國,八柱國皆多是六鎮之中武川鎮出身的將領。而宇文泰,先帝,甚至李淵,這三人的祖上,也一律都是武川鎮出身的鎮將。

“而山東士族,以崔,盧,王,鄭四大族爲首,都是正統的漢家子弟,而齊國高歡也是有譜系可查的,其祖高隱曾任晉朝太守,只是身居番地已久,已脫了漢人之俗,因此北齊皇帝,以及山東士族都可謂正宗漢人。大魏分裂後,演變爲周齊的東西之爭,與其說是宇文泰與高歡之戰,不如說是關隴士族與山東士族的爭雄。”

李重九聽溫彥博所言,心道原來這東西魏爭霸,其中還這麼多內幕。當時南朝人偏安一方,即便無力爭奪天下,所以關東關西之爭,就是天下之爭。帝王將相皆由此而出。

溫彥博言道:“周滅齊後,關隴士族壓倒山東士族。大隋開國後,先帝出身關隴士族,既一面懷柔一面打壓山東士族,壓制山東士族的同時,也藉助山東士族的力量,來制衡背後的關隴士族。”

“因此先帝一朝時國內基本安定,但當今天子登基後,將都城從西京,遷至東都,就是對關隴士族的不妥協,但對於關隴士族的壓制,天子卻拉攏南朝士族的支持,如當今皇后就是樑帝之女,出身蘭陵蕭氏。”

李重九聞言身軀一震,恍然言道:“天子如此之舉不是同時得罪了山東,關隴兩大士族,姥姥不疼舅舅不愛。”

溫彥博嘆了口氣言道:“使君一語道破,南朝士族只會風花雪月,哪裡可以依持,現在天下大亂,天子現在寧可暫避於江都,也不回東都西京,正是對於關隴,山東兩大士族的不信任。”

聽溫彥博這麼一剖析,李重九當下對天下局勢有種耳目一新之感,都說楊廣至江都暫避是昏庸之舉,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外人如何明白楊廣此時處境險惡。

話回眼前,自己眼下要對付的范陽盧氏。隋末大亂時,山東士族勢力已不如北齊之時,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死而不僵的盧氏,實際上就是掌握涿郡地方資源的無冕之王。從北魏至隋末,今五百多年,盧氏在被幽州早已是根深蒂固。涿郡現在九萬戶,而以李重九現在上谷,遼東,遼西三郡,加上懷荒,御夷兩鎮的戶數,還不到四萬戶,加上草原各部,也不過超過三萬帳,加起來還不及涿郡一郡人口。

李重九當下問道:“眼下范陽盧氏家主是何人?”

溫彥博言道:“爲盧赤松,盧思道之子,現爲河東令,聽聞與李淵乃是雅故,眼下涿郡老家之中是由盧赤松之弟盧子遷擔任主持大事!”

李重九點點頭,心道這兄弟二人一人在朝爲官,一人在地方擔任族長,內外呼應。

李重九問道:“溫司馬是否認識盧子遷?”

溫彥博想了下言道:“卑職與盧子遷倒是不相識,但是盧赤松之子盧承慶,當年修禊之會時倒是作過幾首詩歌唱和,詳談甚歡。”

李重九聽了倒是點點頭,言道:“那好,如此我們就輕車簡行往涿郡一趟,我倒要見識一下范陽盧家。”

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第三十五章 流賊將至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兩百零一章 尉遲恭出馬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七百六十八章 隨我來(第一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一章 偃師之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緩稱王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襲第七百六十八章 隨我來(第一更)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兩百九十九章 就食於敵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三百零五章 涿郡二三事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三百六十七章 魏徵之怒第七百九十七章 橫山前線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六百九十五章 情之所鍾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八十五章 大節小利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六百二十一章 徐圓朗的心思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計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兩百四十章 遼東之事第七百一十六章 敵將降伏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三百六十六章 落難公主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三十五章 流賊將至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二十七章 做人需留三分餘地第四百一十八章 竇軍主力第六百二十五章 斬草除根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一百八十八章 烏侯秦水畔的喧囂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三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第四百九十四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一百三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五百一十九章 轉機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三百四十一章正朔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軍出陣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兩百四十七章 勢大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兩百三十四章 高句麗的野望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七百二十五章 突利的誠意第五百四十一章 帝王雄心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五百八十一章 洛陽之宴(第二更)第三百二十三章具裝甲騎的威力
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第三十五章 流賊將至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兩百零一章 尉遲恭出馬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七百六十八章 隨我來(第一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一章 偃師之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緩稱王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襲第七百六十八章 隨我來(第一更)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兩百九十九章 就食於敵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三百零五章 涿郡二三事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三百六十七章 魏徵之怒第七百九十七章 橫山前線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六百九十五章 情之所鍾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八十五章 大節小利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六百二十一章 徐圓朗的心思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計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兩百四十章 遼東之事第七百一十六章 敵將降伏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三百六十六章 落難公主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三十五章 流賊將至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二十七章 做人需留三分餘地第四百一十八章 竇軍主力第六百二十五章 斬草除根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一百八十八章 烏侯秦水畔的喧囂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三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第四百九十四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一百三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五百一十九章 轉機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三百四十一章正朔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軍出陣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兩百四十七章 勢大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兩百三十四章 高句麗的野望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七百二十五章 突利的誠意第五百四十一章 帝王雄心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五百八十一章 洛陽之宴(第二更)第三百二十三章具裝甲騎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