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

李重九並沒有急忙翻開這楞伽經。

他先起身去淨手,拭臉,再點一根檀香。

見檀香之煙氣繚繞,李重九一整頭巾,將衣袍上每一寸褶皺扯平,如此方纔盤膝坐下。

看似裝作其事,但讀書首在正心誠意,對於覺遠贈給自己的經書,李重九自當鄭重待之,如此纔不辜負了他的一番相贈之意。

李重九這才恭敬地翻開這楞伽經。

先不談內容,僅此字就乃當浮一大白的好字,方方正正,如刀刻一般,好似達摩洞之中的摩崖刻石。

只見卷首是一行覺遠自述。

此經初祖達摩授予慧可時雲:“我觀漢地,唯有此經,仁者依行,自得度世。”固慧可弟子持此經以修持者,以“專唯念慧,不在話言”爲念,固而世稱楞伽師。

這段意思李重九有所瞭解,說得是禪宗初傳時,自達摩,慧可以來一直以楞伽經印心,當時以楞伽經爲傳授經典的僧侶被稱爲楞伽師。楞伽師之中多乃是頭陀行,乃禪宗發端,到了禪宗五祖之後,禪宗則改以金剛經印心,終而發揚光大。

跳過卷首之後,即楞伽經之正文。

如是我聞,開篇四字即規模宏大之意,如是我聞乃是佛祖親自說法,特正經以此四字區別於外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南海濱楞伽山頂種種寶華以……

李重九雖對佛經不甚瞭解,但是一旁的眉頁上,皆有覺遠以蠅頭小字所書的註批,顯然是之後填補上,所以亦是看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已將第一卷看完。

待要看到第二卷時,油燈已快燃盡,李重九不捨棄之此好書,添了些許油,又重新點上一支檀香,繼續閱讀。

待翻開第二卷時,李重九卻輕輕地咦了一聲,原來卷中所書的已並非佛經了,而乃是覺遠自述之詞。

吾年少時爲黃冠後見戰亂分離遂以濟世活人天下太平仍見民生疾苦老讀佛經乃生濟世渡人之念入佛門修行……

這一段長長的話,令李重九看得頗爲頭疼,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只能靠自己來斷句。

李重九見覺遠自述其經歷,覺遠少年時爲道士,後見戰亂,乃是行醫濟世,年老之後則遁入空門。雖是幾百字,亦可感受其當年飽受亂世,顛沛流離之苦。

覺遠入空門之後,研習摩崖石刻上的佛經,與少年讀之道藏相合,創出一套養生功來。

這套養生功據覺遠所述,自己自六十歲以後修行,乃強身健體,耳聰目明,可御百病。不過當覺遠修這一套養生功有所成之後,已是七十多歲。

以覺遠的自述,他創出這套養生功的目的,乃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絕非殺戮逞強,所以他之一生絕不與人動武。

李重九見之大生感慨之意,不過他自不會在此糾結下去,他眼下倒是想看看覺遠這篇養生功,到底有何玄妙。

當下李重九又翻開一頁……

大業八年壬申年正月時,當今的重瞳天子,下詔攻打高句麗。陸路左右各十二軍,共一百一十三萬橫鋪而攻之,大軍首尾相繼,鼓角相聞,旌旗亙九百六十里。

而水路之上,則由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江淮水軍,出東萊浮海前進,船艦首尾相接數百里。

臨戰之前,兵部尚書段文振,身染重病,臨終前上書天子,應出其不意,速克平壤,若遲疑不決非上策,三月段文振病死軍中。

但是隋煬帝卻未聽從段文振之言,以耀國威於域外,以威降伏異邦之略,反而告之衆將,凡軍事進止,皆須奏聞待報,毋得專擅。衆將不敢違令,公文一來一往,往往戰機已失。

而高句麗重鎮遼東城,城池將陷,城中人即請降,等馳奏批覆,則已喪失戰機,城中又固守拒戰,如此再三,遼東城久攻不下。

上百萬大軍空懸於外,每ri所費米糧,片刻可堆積成大山,頃時間填塞湖泊,而爲了運輸此米糧,民夫轉於道路,其饋運者更倍於百萬之數,一時農耕荒廢,又兼之重役,死於道上不計其數,其餘之人,更是紛紛逃亡。

當越來越多的流民出現在崇陽縣時,少室山上亦不安穩了。

天下如沸,流民四起。這些流民居無定所,衣食無着落,一受蠱惑,即可成了暴民。對於這羣大股大股經過的流民,新上任崇陽縣縣令只知緊守縣城,不敢進行緝捕。

而城外的大戶們,亦是紛紛蓄養家丁,在莊園附近築起高牆,依爲自保,亦有人出頭組織粥鋪,來緩解此火燒眉毛的危境,但是去年郭三斤的流賊襲擾地方,令不少人失去了家產,加之崇陽縣米糧又不充裕,故而僅有幾個粥鋪,亦只是杯水車薪。

而少室山下,已到了耕時候,隋朝時佛教大興,寺廟不用繳稅,田產又多,香火鼎盛,故而乃是淨土一般的存在。

但眼下少林寺的好ri子卻過去了,因爲山下流民的增多,山下的耕亦進行的倍加小心。

爲了保護寺廟佃戶順利耕,方丈商議之後,派李重九,曇宗率領率着武僧團下山駐紮,以監視涌來流民。

“總教頭,這山下流民又聚集了不少人,你說該如何是好?”一名僧兵向李重九稟報言道。

李重九往山坡下看了一眼,只見數百名衣衫襤褸的流民,或坐或臥,聚攏對面的林子裡。他們眼巴巴地望着遠方炊煙裊裊的村子,還有那一片蔥綠的田地,臉上皆是露出渴望的神sè。

“阿彌陀佛,這些人真是太可憐了。”不少持棍棒的武僧皆是搖了搖頭。

“不如施捨一些米粥給他們吧!”一名年輕武僧開口言道。

“不行,”一名年老的僧人,乃是普勝派來的寺中長老,他開口言道,“若是施粥,只會讓山下的流民越聚越多,本寺到時又沒有那麼多米糧,這些流民待到無米可食的時候,就會激起民變。”

“不如放一把火燒了林子,將他們驅走好了。”曇宗當下獻計言道。

“不可,不可。阿彌陀佛,我等見之流民受難,而無法助之已是不得已了,還動手驅逐,實有違我等出家人慈悲之心啊。”馬上那長老開口言道。

“又不能施粥,又不能動手驅逐這些流民,難道我們就這樣與這些流民,相互眼瞪着眼睛,一直候到天黑。”曇宗不免抱怨起來。

“不知重九,有何主意?”

當下那長老看向李重九問道,相對於粗莽的曇宗,少林寺闔寺僧衆,只有對李重九時纔是信任有加,對方可是憑一己之力,挽救了少林寺的人。

這時李重九笑着言道:“這並非是難事,請大家稍待,流民片刻可去。”

李重九說完,即翻身上馬,此馬乃是那rishè殺流賊,救下那袁氏女子時所得。

當下李重九手持三石弓,雙腿一夾,策馬緩緩自山坡而下。李重九的出現自是吸引了,流民們的目光,他們見一名少年手持長弓下山,卻不知所謂何事。

“莫要傷人!”

那少林寺長老以爲李重九對流民動手,當下喝止,但是晚了一步。

李重九來到山下距流民不過三四十米之處,見之右手側百步之外,有一顆枯死的大樹,樹上光禿禿的,葉子早就掉光,但是其樹幹卻有三人合抱那麼粗。

李重九當下張弓引箭,瞄準了那顆枯樹。

李重九自修行覺遠所傳授的養生功已有兩個月,眼下他亦藉助着此次拉弓,一試自己這兩個月來之修行如何。

只聽三石弓在李重九雙臂硬開之後,發出咯咯作響之聲。

李重九臂似鐵鑄,以往皆開不滿的三石強弓,這一次居然被他拉得直如滿月。

喝!

李重九低吼一聲,弓弦崩動,箭若流星,破空而出。

只聽咻地一聲,箭矢破空之聲,譁得一聲疾響,居然震的耳膜微微疼痛,

百步開外,瞬息而至,箭矢直奔那顆枯樹樹幹而去。

只聽一聲實響,箭中枯木,入三尺深!

故人云王羲之書法入木三分,而李重九百步之外,一箭入樹三尺。

箭羽猶自嗡嗡地晃動,而林中的流民皆是作sè,不可思議般地看向那樹幹。

而李重九手中不停,弓弦再響。

第二箭,第三箭,居然是一口氣連珠三箭。

這一刻連少林寺的武僧們,看得亦是目瞪口呆,張大了嘴巴無法合攏。

嘣!嘣!嘣!

接連三響,三箭皆中,如摧枯拉朽一般,箭矢竟牢牢定在的樹幹之上,並且從左到右一字平開。

林中的流民見此神shè之箭術,哪裡還敢再坐下去,當下皆是連忙起身,倉皇地朝北而去。

數百名流民片刻是卷塵而去。

而山上的武僧們皆是快步奔下山來,聚攏在李重九身邊,口中皆是驚歎佩服之詞。

不過武僧們皆是出家人,詞藻一般,說來說去亦是那麼幾句,倒是令李重九聽得有些膩味。

當下有一名僧人奔到那樹幹之處,要將李重九箭矢拔出,只見對方憋得滿臉通紅,亦無法將任何一箭拔出。

一時之間,衆僧對李重九亦是欽佩不已。

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四百二十七章 秘密武器第九十七章 千里赴戎機第八百四十五章 掃清障礙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四百三十七章國號之爭第八百三十七章 當世虎將第七百六十九章 誰來主事(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八百一十九章 正朔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三十六章 蛇蠍女人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五百九十一章 見與不見(第二更)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內亂第七百零二章 河陽得失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後果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一百五十章 螟蛉義子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三百九十章 殺機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章 除夕之日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七百九十章 騎兵對決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第二十二章 相知於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七百二十四章 火攻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六百九十二章 校閱(第二更)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原郡攻略(一)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一百二十五章 示警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七百四十八章 再陰李世民(第二更)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兩百零九章 變局第七百二十六章 長公主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兩百四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八百章 李世民的圈套第六百四十章 宮闈(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六百六十七章 國破(第二更)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一百五十四章 塞外胡騎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三百零三章 發財方可立品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兩百四十三章 大勝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七百七十章 皇后和貴妃(第一更)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六百二十一章 徐圓朗的心思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五百八十一章 洛陽之宴(第二更)第七百六十章 河南道大行臺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
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四百二十七章 秘密武器第九十七章 千里赴戎機第八百四十五章 掃清障礙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四百三十七章國號之爭第八百三十七章 當世虎將第七百六十九章 誰來主事(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八百一十九章 正朔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三十六章 蛇蠍女人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五百九十一章 見與不見(第二更)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內亂第七百零二章 河陽得失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後果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一百五十章 螟蛉義子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三百九十章 殺機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章 除夕之日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七百九十章 騎兵對決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第二十二章 相知於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七百二十四章 火攻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六百九十二章 校閱(第二更)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原郡攻略(一)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一百二十五章 示警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七百四十八章 再陰李世民(第二更)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兩百零九章 變局第七百二十六章 長公主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兩百四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八百章 李世民的圈套第六百四十章 宮闈(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六百六十七章 國破(第二更)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一百五十四章 塞外胡騎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三百零三章 發財方可立品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兩百四十三章 大勝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七百七十章 皇后和貴妃(第一更)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六百二十一章 徐圓朗的心思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五百八十一章 洛陽之宴(第二更)第七百六十章 河南道大行臺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