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暗棋

永年城之事,大致捋定。

夏軍降卒打散接受改編,而舊臣不願從者釋之,其餘盡數錄用。

這邊聽聞李重九既破高陽城,再攻陷永年城,橫掃許,夏兩國,奪取河北之事。

王世充的使者杜淹再度前來,隨行的還有副使王琬、長孫安世。

這兩位副使也是不一般,王琬乃是王世充之兄楚王王世偉之子,其又被王世充封爲代王,而長孫安世乃是出自代北貴戚中名族長孫氏,與長孫無忌,秦王妃都乃是姻親。

杜淹臉上的神色愈發恭敬,面前的男子,僅僅一個月不到,就已將河北之地囊括其中,而今坐擁十幾萬大軍,在河北坐觀鄭唐大戰。

“恭賀趙主攻取許,夏二國,一統河北。敝主特獻上珍珠百珠,美玉百璧賀趙主大勝之喜。”

李重九笑了笑,言道:“鄭主太客氣,此多虧衆將用命,終幸不辱命。不知眼下洛陽戰況如何?”

杜淹言道:“正要向趙王稟告,一個月前陛下率三萬人馬,至慈澗會戰李世民所率五萬唐軍,兩軍惡戰數戰,不相上下。”

“李世民乃唐軍第一名將,鄭主以三萬之精銳迎戰,能平分秋色實屬不易。”李重九露出訝異之色。

杜淹一旁的王琬開口言道:“關中府軍雖精銳,但陛下麾下的三萬士卒,乃是當年在江淮所募的子弟兵。”

原來如此,衆將露出恍然的神色。隋末天下羣雄紛起,朝廷三十萬府軍精銳喪師遼東後,各地官軍可以稱得上勁旅的,分別是楊廣親軍驍果軍,羅藝的幽州鐵騎,張須陀的齊郡郡兵,最後就是王世充的江淮軍了。

江淮自古出精兵,項羽橫掃天下的八千子弟兵,以及謝玄。劉牢之的北府兵,都是出自江淮。在歷史上,李世民昭陵六駿,有兩匹戰馬都是戰死在與王世充之戰中,連身爲主將的李世民都如此了,可見當時唐鄭大戰如何慘烈。

難怪王世充在與李世民慈澗的正面對決中,居然不落下風。

“既然平分秋色,鄭主可於慈澗與李世民相持,堵住唐軍從潼關西出中原之路。”薛萬述開口言道。

杜淹言道:“有所不知,陛下亦有此打算。但唐軍並非一路而來。唐軍主帥李世民。命熊州道行軍總管史萬寶自宜陽出兵,攻伊闕龍門,潞州道行軍劉德威自太行向東攻河內懷州,涇州道行軍總管柴紹攻洛口。切斷我軍糧草,懷州總管黃君漢從河陰進攻回洛城,陛下不得已不退兵返師洛陽。”

一旁長孫安世言道:“眼下李世民大軍,已進駐紮在洛陽北面的北邙山,連營進逼洛陽。而洧州長史繁水人張公謹與洧州刺史崔樞以洧州城降唐。”

說到這裡長孫安世頓了頓言道:“我們離開洛陽時,剛得到消息,懷州總管黃君漢遣校尉張夜叉以舟師襲回洛城,回洛城城破,我軍大將達奚善定被俘。河陽南橋爲唐軍所斷。陛下派遣太子太子玄應帥楊公卿等攻回洛,不克,只能築月城於其西,留兵戍之。而懷州也已是爲潞州道行軍劉德威攻陷失守了。”

聽到這裡衆將一陣默然,誰也看出鄭國戰局很明顯不利。

杜淹當下對李重九一躬到地言道:“趙主連破夏。許二國,勢傾河北,兵精而將勇,不知下一步有何打算?”

一旁長孫安世亦是言道:“趙主兵屯十萬,將列百員,龍驤虎視,可謂是舉足輕重,傾鄭則鄭勝,傾唐則鄭滅,鄭國興亡,皆在趙王一念之間。”

李重九笑而不語,這杜淹,長孫安世是將高帽子往自己頭上戴了,這一番說辭也是頗爲巧妙,王琬先鋪墊,言王世充的江淮軍與李唐府軍有一戰之力,之後給自己戴高帽子,說的援鄭破唐易如反掌一般。

張玄素當下笑道:“兩位言重了,眼下敝國的態勢也不利,實不相瞞,突厥十幾萬大軍在北壓境,已是快要打到幽京城下了。”

聞言長孫安世,杜淹二人都是色變。

“真的嗎?”

李重九點點頭,言道:“說的不錯,我軍明日就要起兵返回幽京。”

這一下本是滿懷希望而來的三名鄭國使者,都是陷入了絕望。杜淹言道:“可是趙王,當初說的是一旦攻下永年城立即南下助鄭啊!”

張玄素言道:“此一時彼一時,若是幽京城破,就算我們救了鄭國也是無濟於事。”

李重九好言安撫言道:“孤平了幽京之圍,馬上就會南下,還請鄭主忍耐一二。”

三名鄭國使者當下看得面露悽婉之色,長孫安世甚至當衆垂淚。

待三人走後,衆將頗有不忍之色,秦瓊言道:“王世充雖非我們盟友,但是李唐乃是我們死敵,眼下確實是連鄭抗唐的時機啊。”

姬川言道:“可是秦將軍,王上做的沒錯,眼下必須北上回援幽京,並立即與突厥議和,以全力籌備對李唐之戰事才上策。”

李重九言道:“事有輕重緩急,回援幽京不可更改。你們說的我明白,不過唐軍料不到我們可以利用永濟渠調兵,有此水路在,幽州至黎陽半個月可至,將來捲土重來,亦是輕而易舉。”

次日,李重九大軍班師,杜淹,長孫安世等人在永年城下,看趙軍主力果真拔營北返,皆是垂頭。

王琬言道:“如此叫我們回去,如何見得叔父啊!杜尚書,之前你說的信誓旦旦,言李重九此人是個厚道人,此次破夏後,必會援鄭。可是你看,此人只懂得自己趙國一畝三分地,於我鄭國死活全然不顧。”

杜淹當朝尚書爲王琬如此怒叱,竟是一言不發,王世充任人唯親,如王琬乃是王氏親族,真的要殺杜淹這樣的文臣也只是一句話的功夫。

杜淹如何敢得罪,長孫安世倒是一個老好人,在一旁勸道:“代王莫要動怒,李重九不援鄭,也是情有可原啊。異地處之,代王你又會如何做呢?”

王琬雙目一瞪,怒氣衝衝地言道:“罷了,罷了,我就是知道趙國是靠不住,回洛陽後,就和叔父一起直接在洛陽城下與李唐決戰就是。”

“趙王!”

王琬突聽杜淹言語中充滿喜色,當下回過頭,卻見李重九,張玄素,姬川,薛萬徹等人一併前來。

杜淹上前向李重九言道:“趙王莫非改變主意願舉兵援鄭?”杜淹話音顫抖,心底顯然十分激動。

李重九言道:“杜尚書,你誤會了,孤是來送你們一程的。”

此言一出三人臉上頓時露出失望之色,李重九將三人神情看在眼底,笑了笑言道:“杜尚書,還記得我之前與你說的援鄭三個條件嗎?”

杜淹有些意志消沉,但還是言道:“記得一是保懷州,河陽不失,若不能,退則保回洛,洛口,含嘉三倉不失,若再不能則保虎牢不失。”

長孫安世在一旁言道:“眼下說這些有什麼,懷州,河陽,回洛都已失陷,趙王懇請你體諒,非我軍不能死戰,實在是……”

李重九將手一止,言道:“我明白了,秦將軍。”

“末將聽令。”秦瓊大步走出。

李重九向杜淹言道:“這位乃是我的愛將秦瓊,我令他率一千精銳,渡過黃河助鄭主守虎牢。”

“一千人馬未免太少了吧!”王琬急忙言道,“最少一萬大軍,若不可八千也行啊。”

秦瓊鼻子重重一哼言道:“竟然嫌少,還在這裡與王上磨磨嘰嘰的,秦某的一千人馬,足以打你你們一萬人馬,叫我老秦守虎牢,你們還有什麼不滿意嗎?我還怕你們拖了我老秦後腿呢。”

杜淹,長孫安世見了生怕兩邊翻臉,連這一千人馬也沒有了。二人連忙上前,當和事佬言道:“趙主能在此危難之時,襄助我們一臂之力,我鄭國上下實在是感激不已,我在這裡代陛下謝過趙王之恩。”

王琬不敢在李重九面前放肆,當下向李重九賠罪言道:“小王孟浪了,還請趙王見諒。”

李重九言道:“無妨,杜尚書,我派秦將軍去援鄭也是有三個條件的。”

“又有條件?”杜淹不由訝然,上次李重九給自己開了三個條件,這一次又是什麼三個條件。

現在形勢比人強,對於杜淹他們而言,抱緊李重九大腿,纔是鄭國唯一生機了,雖說只派出一千人馬,但表示趙王願意投入戰局,將來再添兵也是可能的。

杜淹當下言道:“但請趙王示下,我等必然遵辦。”

王琬輕輕哼了一聲,覺得杜淹也太低三下四了。

李重九點點頭,笑着言道:“我不會爲難你們,秦將軍駐紮虎牢關這一千人馬,其一需要好酒好肉供着,不可怠慢。”

“這當然使得。”長孫安世當下一口答允過去。

李重九言道:“其次我這一千人馬只幫助鄭軍守虎牢關外,其餘一律不停鄭國任何人調遣,其三若是形勢危急,我軍可自主撤退,爾等不得強留。”

三名鄭國使者對視一眼,最後一併言道:“一切按趙王的意思來辦。”

聽三人答允,趙軍衆將皆是鬆了口氣,秦瓊這一千人馬,就算是李重九爲將來趙唐鄭三國大戰下的一步暗棋,爲的就是逆轉歷史上這場虎牢關之戰,不知是否能成功?

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六百五十八章 乙支文德出馬(第二更)第兩百九十一章 挑撥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三百零三章 發財方可立品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八十章 事後報酬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六百三十章 洛陽十年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於爵位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許和親第五百五十章 聯樑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一百九十三章 汗國第三十五章 流賊將至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二十三章 自謀生計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一百八十三章 蠻力攻城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一百一十章 直上青雲第兩百五十四章 遇故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竇線娘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三百六十章 傾國傾城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兩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第七百三十九章 六宮之主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函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第一百四十九章 竇線娘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一百七十章 爭風吃醋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四百五十章 大將第五百六十章節 戎馬倥傯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二少年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四百二十九章 渡江之談第七百九十八章 斷敵之援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四百一十八章 竇軍主力第四百二十章 運籌帷幄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八百一十一章 李元吉降趙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六百二十五章 斬草除根第一百五十七章 歷經考驗第六十八章 玄甲精騎第六十五章 摘星奪月第五百一十八章 不是隻有你一人第二十二章 相知於心第七百九十章 騎兵對決第兩百四十一章 蓋牟城下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
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六百五十八章 乙支文德出馬(第二更)第兩百九十一章 挑撥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三百零三章 發財方可立品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八十章 事後報酬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六百三十章 洛陽十年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於爵位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許和親第五百五十章 聯樑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一百九十三章 汗國第三十五章 流賊將至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二十三章 自謀生計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一百八十三章 蠻力攻城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一百一十章 直上青雲第兩百五十四章 遇故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竇線娘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三百六十章 傾國傾城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兩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第七百三十九章 六宮之主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函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第一百四十九章 竇線娘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一百七十章 爭風吃醋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四百五十章 大將第五百六十章節 戎馬倥傯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二少年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四百二十九章 渡江之談第七百九十八章 斷敵之援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四百一十八章 竇軍主力第四百二十章 運籌帷幄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八百一十一章 李元吉降趙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六百二十五章 斬草除根第一百五十七章 歷經考驗第六十八章 玄甲精騎第六十五章 摘星奪月第五百一十八章 不是隻有你一人第二十二章 相知於心第七百九十章 騎兵對決第兩百四十一章 蓋牟城下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