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

那名戶部郎中給出的調研確實是沒錯。實際上,趙國民間已是私下宰牛販賣牛肉了。這也是沒有辦法,市場決定的。畢竟這個時代的中國人都不喜歡吃豬肉。

當時的人認爲豬肉有腥臊味,官宦人家及富貴人家都是不吃的。本草綱目裡還說,豬,水畜,鹹寒,肉有小毒,還有凡肉皆補,惟豬肉無補的說話,連醫生都不鼓勵人吃豬肉。所以在當時只有窮的沒辦法的人,纔會去吃豬肉。

至於馬肉就更算了,漢人一般都認爲馬肉有毒,而只有番人吃馬肉的。

在當時肉類中,社會最主流的食物還是羊肉,醫生也建議人用羊肉在冬天進補。不過羊肉性溫,容易上火,更重要是羊肉有一股羶味,令部分人都不愛吃。羊肉下面就是雞肉,還有狗肉。不過雞肉,狗頭還有鵝肉,都是上不了檯面。

至於水產,雖北方很多,但也不是沒有,但是中國人喜歡吃魚膾,膾就是生肉,而魚膾就是生魚片。三國時的陳登就是因爲整天吃生魚片,結果寄生蟲太多,得病死的。

牛肉作用在從祭祀就可以知道,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全備爲太牢,而沒有牛肉,只能稱爲少牢,差一個等級。古代一直禁止食牛,但凡是越禁止的,越令人有*。

所以食牛肉也成了江湖好漢經常乾的事,凡謀反之人,乾的第一件事經常就是殺牛。史書上,劉武周造反時遂椎牛縱酒大言曰:‘盜賊方起,衆又飢,壯士守分,死溝壑。今官粟紅腐於倉,誰能與我共取之?’

劉黑闥造反時,黑闥喜,椎牛饗士,得兵百餘人。一頓牛肉飯就爲劉黑闥召來百名士卒。從兩位好漢的事蹟就可以看出。爲什麼亂世時候耕牛如此少的緣故了。

不過幽京之所以,真正要廢除宰殺牛的禁令,原因是幽京之地不必中原,由於李重九的政策。幽京府之地,居住了十幾萬的番人,國子監裡有各族來的質子,幽京市坊裡有大量番人商人,翊衛,武衛兩大軍中也有不少番軍府兵。

幽京番漢混雜,可是番人可沒有,不吃牛肉的習慣。特別是契丹人,在臘日時還有牛頭宴的習慣。那麼這些番人在幽京食牛肉時,趙國是管還不是不管。就是一個問題。

而民間呢,宰殺耕牛也自有辦法,大趙法律宰殺耕牛者,徒一年。但百姓們呢,不說宰殺。而是說誤殺,我不小心殺了自己家牛,朝廷總不能追究我吧。禁食牛肉的約束力已是越來越差,現在富貴之家中,偷偷殺牛已是成了公開的秘密。甚至一些食肆裡也在偷偷再賣牛肉。

結論一出,大趙官吏上下都知道,自己是在自欺欺人。當下廢除禁殺牛的呼聲越來越高,而改而對宰殺牛,處以重稅的呼聲越來越高。

魏徵也是贊同這觀念的,但凡他認爲有利於民之事,就是有利於國家之事,既然廢除殺牛。已成爲大勢所趨。那麼朝廷繼續掩耳盜鈴也是沒有意義,若是強行鎮壓,反而會適得其反,但不如順應民意而爲。

“魏宰輔,陛下有召。令人深夜到臨朔宮一趟,有要事相商。”對於這位大趙天子,多次臨時半夜叫人起牀到臨朔宮商議的事,魏徵早已是見怪不怪了。姬川是就時常抱怨,如此半夜叫人入宮,次日早上還要早朝,讓他如何安省。

薛萬述卻說姬川你就別身在福中不知福,若非是你天子重臣,連被半夜召入宮中相商的資格都沒有。

“知道了。”魏徵剛剛將奏摺寫完,心想正好藉着這個機會交給李重九。

魏徵的馬車並非是最快來到臨朔宮的,溫彥博,姬川等人也是快了一步。溫彥博,姬川他們都在靠着臨朔宮的北坊內買了宅子,方便平日上朝。而魏徵呢,卻依舊是住在幽京牧守府的附近。所以魏徵每次上朝都要比其他人早起,如此方纔不會遲到。

魏徵當下向溫彥博見禮,而王珪,姬川,虞世南等人卻是一併向魏徵見禮。衆人一併入殿。

但見殿內,燈火通明,李重九手拿着一盞油燈,坐在梯子上。衆人看得清楚李重九手中的油燈,正照着地圖上高句麗的地方。

“參見陛下!”六人一併向李重九參拜。

李重九道:“不要多禮了,朕有意攻打高句麗,你們怎麼看?”

話音一落,六名大臣都是對視了一眼,姬川先問道:“陛下要怎麼打?秋季馬上就要到了,此去出兵準備動員一個月,大軍至遼東時,已是天寒地凍,如何攻城?”

王珪也道:“是啊,陛下,我軍五軍府兵,有三軍駐紮在洛陽,山東,陝西,眼下手中可以調動的只有翊衛,武衛兩軍,雖說郭都護在松漠大勝,拓地數百里,但是突厥仍在,若是我們這時候調動番軍攻打高句麗,難保突厥這時候有什麼異動啊。”

李重九聽姬川,王珪堅決的反對,絲毫也不意外,笑着向其他大臣問道:“你們也是這麼看的嗎?”

“微臣心知,想乘着這一次攻下烏桓山,將突厥高句麗孤立後,全力收拾高句麗,但微臣覺得太操之過急了,”溫彥博開口道:“無論是幽京府庫中儲備的財力和物力來看,都不足以支持我們現在發動一場大戰,就算要打高句麗,至少也要等山東戰事勝負的結果出來後,再作定奪。”

張玄素道:“陛下,據說遼東細作稟告,高句麗在千里長城方向屯駐了最少十萬以上的兵馬,日夜防備我軍,另外又在遼水邊修築近百座烽火臺,我軍一旦有在遼水渡河的意圖,高句麗立即會知道。陛下,這幾年來,高句麗對我大趙一直處心積慮,高句麗努力結好突厥就可以見一般。”

虞世南眼睛一轉卻道:“溫宰輔,陛下這麼說肯定是有陛下的道理。”

魏徵橫了虞世南一眼道:“汝身爲臣子,可不,能一味逢迎君上,陛下這時候攻打高句麗,勝算在哪裡,請恕微臣看不到。趙國今年四面作戰,擊退突厥後,又進行南征,返回幽京,山東又陷入戰事,這馬上要過冬了,陛下還要在這時攻打高句麗。”

魏徵一面數落虞世南,一面反對李重九,而虞世南被魏徵一斥當下大是不快。

李重九卻哈哈大笑,當下從梯子上噔噔地走下來。李重九目光掃過衆臣,熱鬧後道:“你們都不看好,我這一次攻打高句麗能夠成功,那麼高句麗也斷然不會以爲朕會在這時候出兵討伐了,對嗎?”

“那麼若是朕率軍從海上突襲平壤,直搗高句麗心腹之地,你說高句麗人會有如何反應?”

衆臣聽了都是訝然。“不走陸地,而走海上?”

“沒錯。”李重九點了點頭

“高句麗自持有千里長城爲屏障,又有突厥爲奧援,屢次進犯我遼東故地,去年朕滅王世充時,高句麗渡過遼水,殺我軍民三千人,此事今日想起來朕都動怒,”李重九道,“與其集結主力攻打遼東城,倒不如直搗心腹,平壤乃是高句麗京畿,附近又是高句麗農業發達之地,這一次秋季,高句麗地裡收成應該不錯,朕準備給高句麗人幫幫忙,免費替他們收割。”

一直不發言的張玄素這時候也開口道:“攻下平壤,勝過於攻下十座遼東城,若是能一戰克之,高句麗上下皆膽寒矣。”

虞世南趕忙道:“陛下此舉必然大出高句麗人的意料啊,實在是大大的高招。”

魏徵問道:“此計聽起來是出乎意料,但陛下可有成算?但渡海遠征,風險不小啊。萬一趙軍不能攻克平壤城,高句麗從遼東前線調兵返回,那麼我軍反而會被殲滅城下。”

“所以利在速戰速決,楊僕,來護兒當年都可成功,朕又豈能不成功。”

李重九當下將方纔的大趙的優勢盡數道出。衆臣聽了也是紛紛點頭,認爲機會不小。

張玄素道:“以微臣看來,此次攻打高句麗,能否獲勝,在幾個要點,一是渡海大軍必須平安抵達平壤,再從平壤平安返回,路途上不能遭遇艱險。二是新羅軍是否能配合。三就是高句麗人有無防備。”

“第一點問題不大,有海商在,海路實無風險。”

“第二點聯絡新羅人,則勢在必行,此可以通知金春秋,元曉,他們都是新羅的主戰派,一定會配合我等之事。”

“第三點守秘,確實重要,我們幽京城內焉知沒有高句麗人的細作。”

李重九聽了點點頭。

“另外還有一點,我軍要渡海作戰,但是海上風浪顛簸,我兩軍步卒跨海而戰,恐怕戰鬥力大減啊。但若是水軍下船陸戰,恐怕也很難勝任攻堅戰役,特別還是平壤這樣的堅城。”溫彥博言道。

溫彥博的擔心並非是無的放矢。

三岔河口。一艘一艘戰船,浮河而下。戰船上滿載着趙軍士卒。

第四百三十二章 大雪滿弓刀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兩百四十三章 大勝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六百一十五章 塞內塞外第三百四十四章 鼙鼓而來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章 除夕之日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五百三十九章 生了第七百八十九章 已成困獸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軍出陣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衙懷荒鎮第四百九十七章 擺了一刀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五百一十四章 爲官之道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七百二十五章 突利的誠意第一百零二章 言辭如刀第一百七十七章 奸賊第六百七十八章 入城勸降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五百五十九章 歷史借鑑第七百一十四章 江淮軍第兩百七十一章漁翁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許和親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一百五十章 螟蛉義子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五十一章 豪門惡奴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七十章 恰英雄年少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五十四章 盛世當歌舞第三百二十三章具裝甲騎的威力第四百七十三章 虎牢之戰前瞻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零三章 三軍出陣第兩百七十九章驗庫第兩百七十三章 跋扈第三百九十六章 恆山之役(第一更)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三百四十章 再臨七千寨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襲第七百九十章 騎兵對決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雖窮,不可辱其志(第一更)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變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兩百八十九章 厲兵秣馬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四章 徐世績之心第一百一十章 直上青雲第四百七十八章巷戰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翼突破(第一更)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都之變第七百九十八章 斷敵之援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一百九十六章 蹄鐵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
第四百三十二章 大雪滿弓刀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兩百四十三章 大勝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六百一十五章 塞內塞外第三百四十四章 鼙鼓而來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章 除夕之日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五百三十九章 生了第七百八十九章 已成困獸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軍出陣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衙懷荒鎮第四百九十七章 擺了一刀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五百一十四章 爲官之道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七百二十五章 突利的誠意第一百零二章 言辭如刀第一百七十七章 奸賊第六百七十八章 入城勸降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五百五十九章 歷史借鑑第七百一十四章 江淮軍第兩百七十一章漁翁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許和親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一百五十章 螟蛉義子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五十一章 豪門惡奴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七十章 恰英雄年少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五十四章 盛世當歌舞第三百二十三章具裝甲騎的威力第四百七十三章 虎牢之戰前瞻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零三章 三軍出陣第兩百七十九章驗庫第兩百七十三章 跋扈第三百九十六章 恆山之役(第一更)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三百四十章 再臨七千寨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襲第七百九十章 騎兵對決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雖窮,不可辱其志(第一更)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變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兩百八十九章 厲兵秣馬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四章 徐世績之心第一百一十章 直上青雲第四百七十八章巷戰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翼突破(第一更)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都之變第七百九十八章 斷敵之援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一百九十六章 蹄鐵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