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大將

天還未亮,幽京城外一片漆黑。一陣緊急的拍門聲,將幽京北門的城門官驚醒。

城門下十幾騎舉起火把,城門官待驗過對方從吊籃送上的令牌後,當下下令開城門,放行通過。

隨即臨朔宮前的宮道上,馬蹄聲響起,馭夫駕着馬車快速駛過。

溫彥博,姬川,薛萬述,王馬漢,薛萬徹等人皆是半夜被拍門的內廷護衛軍叫醒後,聽聞弱水州都護府有軍情,當下一併來到臨朔宮拜見李重九。

寢宮之內,燈火通明。

李重九揉着眼睛早已是一夜未眠。見五人來齊,他直接將公文直甩給他們,言道:“你們如何看?”

溫彥博接過公文,一目十行第一個看完,思索了一番言辭,開口道:“微臣不擅軍務,但以微臣之見,大都護是否急切了一點,這未經陛下允許,就如此焦急出兵,還是動員懷荒,御夷二鎮的所有兵馬平定叛亂,萬一這是突厥人的圈套,打着將我們番騎主力引誘至草原上殲滅的主意呢?”

溫彥博說完,李重九點了點頭,卻沒說什麼。

中書侍郎姬川一邊看着公文,一邊聽溫彥博說話,言道:“這不像是突厥人的計謀,顏也列部的動亂畢竟還在萌芽之中,孛兒罕尚未到無法收拾局面的地步,所以突厥人絕對料不到大都護,會如此迅速就已決定出兵平叛。”

姬川看完遞給薛萬述,薛萬述言道:“雖可以肯定突厥人事先沒有此意,但顏也列部距離突厥人太近了。小可汗突利雖與我國交好。但突厥人狼性反覆,不可信任。若是聞之大都護出兵渡過烏侯秦水,突利也可在數日之內。快速調動了數萬大軍,到時就不妙了。”

薛萬徹看了一半,言道:“我倒是覺得大都護此舉實在乃明智之舉,我想正是因爲擔心突厥介入,大都護才用此快刀斬亂麻的雷霆手段,還向幽京要求援軍作爲後援,以爲萬全之策。”

五人中唯有王馬漢不識字,但不拿文書,也將事情聽個大概明白。當下嚷嚷道:“總之出兵就是,突厥若是敢介入,我們就跟他幹一戰。”

李重九言道:“各位的意思,孤聽明白了,無論如何揣測各方的反應,弱水州都護府已是決定出兵平叛,現在箭在弦上,不得不不發,我趙國必須全力支持弱水州都護府。打贏這一戰,否則不僅我們在草原的威信,會蕩然無存,歸附於我們的各部亦會紛紛挖掘。孤決定率領大軍親政。”

李重九此言一出,溫彥博當下言道:“王上,微臣以爲不可。王上乃是幽州之主,不可輕動。若增援大都護,派一將北上即可。”

姬川亦是一併言道:“微臣也反對王上用兵。正所謂將馭兵,帥馭將,王馭帥,若一旦有戰事,即要王上親征,要大將何用,烏侯秦水距幽京有千里之遙,王上遠離王畿,一旦後方有變,千里之內,消息往來,豈可瞬息而至。”

薛萬述言道:“不錯,微臣也是附議,河東有李唐,河北有劉黑闥,勁敵尚在,怎可輕易北上。”

文官一併反對,王馬漢本要替李重九言語幾句的,當下也是不開口了。薛萬徹當下出首抱拳,言道:“末將請纓,懇請王上授予重任,赴漠北馳援大都護。”

李重九聽薛萬徹要親自領軍,當下駐足眉頭一皺言道:“此事孤不放心交給他人,自兩敗契丹之後,塞外番人不思教訓,又蠢蠢欲動,孤若不親征,打服這幫蠻夷,難消吾之心頭怒氣,不必再說,征討漠北之事,孤意已決。”

溫彥博聽李重九說得斬釘截鐵,不敢犯顏再勸。

次日清晨永和殿議政時,趙國官員齊聚,大殿之上李重九告之衆臣工,要親率幽州大軍馳援塞北。

聽聞李重九這麼說,陳孝意,王珪,盧承慶等臣自班部而出,聯名上奏,請求李重九撤回親征之令。

李重九不允,當下又是十幾人上前勸述,皆是反對李重九親征。

但是結果衆臣的上奏,當堂皆被李重九駁回。

退朝之後,衆臣皆是聚在永和殿前不散,一人言道:“要想勸動王上,亦只有請魏府君了。”

另一人反駁言道:“魏府君抱恙在家,已有數日不視事,恐怕請不動他。”

“這該如何是好?”

衆人皆望向溫彥博,眼下他爲文官之首,自是衆望所歸。

溫彥博目光掃過衆人,見大多數人皆是皺眉不展,唯有一人安之若素。

溫彥博言道:“此事不要心急,調動各府兵馬並非一日兩日可就,你們先退下,明日早朝時再勸不遲。”

“也只有如此了。”衆臣紛紛告退。

到了宮外溫彥博不顧宰相之風,疾步追上一人言道:“張舍人請留步。”

張玄素聞言駐足,轉過身來,連忙行禮言道:“原來是宰輔,不知在此叫住在下,有何示下?”

溫彥博笑了笑,言道:“張舍人,汝胸中是否勸趙王之策?”

張玄素攤手言道:“宰輔擡舉在下了,滿朝臣工今日都被駁回,吾又有何能勸得趙王。”

溫彥博言道:“吾不會看錯人,張舍人乃是足智多謀之士,今日還請勸上趙王一勸,趙國百萬百姓都會感謝張舍人的。”

張玄素聽了苦笑言道:“宰輔這麼如此說了,在下還有不從命的嗎?”

步入偏殿之中,張玄素看到李重九正批改公文,對方伏在案上,頭也不擡地言道:“張愛卿若是來作說客的,我想可以回去了。”

張玄素笑道:“微臣不是來作說客的,而是來解王上心中之憂的。”

李重九言道:“在孤看來解憂與作說客又有何之別?”說着筆下不停。

張玄素言道:“以吾看來,王上今日其意甚決,並非是一定要親征塞北,而是所憂無可用之將否?”

李重九聞言擱下筆,看向張玄素言道:“滿朝臣工皆是不解,唯有張愛卿慧眼如炬,私下竊言,孤卻有此意。。孤自懷荒鎮而起,與番人大小十餘戰,從無敗績,契丹人畏吾如虎,若是親征塞北反掌可定。孤觀班中臣工,無人可代,故而纔想親征”

張玄素言道:“王上所言甚是,只是臣以爲,王上剛登大位,若欲興大軍,親討河東河北,掃蕩諸雄,方可親率六師,若是討伐塞外,關山重重,命一上將軍即可。”

李重九點了點頭,眼下尉遲恭,徐世績兩員大將駐紮在外,不可以輕動,自己擔心漠北戰事,是心覺得除了二人以外,手下沒有獨當一面的將才,故而決定要親征的。

但眼下衆臣今日一併反對自己親征,而自己也有幾分擔心幽京無人坐鎮,故而李重九眼下倒也有幾分躊躇。

張玄素言道:“微臣以爲王上親征,乃不肯將大事假手他人,微臣保舉薛萬徹足可勝任大將軍之職。”

李重九搖了搖頭,言道:“薛萬徹乃是將門虎子,兵法戰陣樣樣精通是不錯,但其剛而自矜,爲將必傲之,不肯納他人之言,換做他人也就罷了,但對付突利,處羅,以及突厥狼騎力有未逮。”

張玄素笑了笑,言道:“原來如此,難怪薛將軍之前請纓,王上沒有答允,臣倒是有個辦法,薛將軍平素雖是自傲,但卻敬重其兄長,可令薛侍郎爲監軍督之,兄長的話他不能不停,又不會將帥不和。”

李重九點點頭,笑道:“張愛卿,真不愧爲足智多謀,以你之見,若是平定塞北,當用何策?”

第六百一十章 河道行臺(第二更)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八百三十七章 當世虎將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第三百四十章 再臨七千寨第一百四十一章 當斷則斷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兩百五十二章 排場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九十二章 走私乃暴利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五百八十一章 洛陽之宴(第二更)第四百四十五章 兄弟不睦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一百二十七章 攻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兩百四十八章 分化突厥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一百三十二章 士氣第一百五十章 螟蛉義子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兩百六十五章 孤軍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五十七章 翻臉如翻書第五百七十九章 老油條(第三更)第十五章 三石強弓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變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五百二十一章 暗棋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兩百六十五章 孤軍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一百八十三章 蠻力攻城第六百三十章 洛陽十年第七百零三章 河陽攻防戰上第三白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兩百五十六章 待客第六百一十五章 塞內塞外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二郡第三十九章 首席俗家弟子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三百四十一章正朔第三十四章 少林寺的真相第八百零八章 皇權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三十六章 蛇蠍女人第兩百八十章 水利第兩百三十七章 樓車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八百一十章 草原分封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擊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第六百六十七章 國破(第二更)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七百五十三章 立信尉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五百三十六章 千里戈壁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七百一十四章 江淮軍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四百二十一章 羅成之死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六百三十章 洛陽十年第八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八百零八章 皇權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試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四百一十章 與民同樂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
第六百一十章 河道行臺(第二更)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八百三十七章 當世虎將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第三百四十章 再臨七千寨第一百四十一章 當斷則斷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兩百五十二章 排場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九十二章 走私乃暴利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五百八十一章 洛陽之宴(第二更)第四百四十五章 兄弟不睦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一百二十七章 攻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兩百四十八章 分化突厥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一百三十二章 士氣第一百五十章 螟蛉義子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兩百六十五章 孤軍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五十七章 翻臉如翻書第五百七十九章 老油條(第三更)第十五章 三石強弓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變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五百二十一章 暗棋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兩百六十五章 孤軍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一百八十三章 蠻力攻城第六百三十章 洛陽十年第七百零三章 河陽攻防戰上第三白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兩百五十六章 待客第六百一十五章 塞內塞外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二郡第三十九章 首席俗家弟子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三百四十一章正朔第三十四章 少林寺的真相第八百零八章 皇權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三十六章 蛇蠍女人第兩百八十章 水利第兩百三十七章 樓車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八百一十章 草原分封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擊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第六百六十七章 國破(第二更)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七百五十三章 立信尉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五百三十六章 千里戈壁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七百一十四章 江淮軍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四百二十一章 羅成之死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六百三十章 洛陽十年第八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八百零八章 皇權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試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四百一十章 與民同樂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