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

太極宮裡。

房玄齡對李世民道:“太子殿下,楊文幹之亂雖平,但我軍卻爲此付出了不小代價。楊文幹窮兵黷武,慶州數百里經此一戰已成焦土,數萬百姓流離失所。攻下慶州我們士卒折損傷亡也超過兩千餘人,縱勝也不足喜。”

房玄齡又接着道:“楊文幹之亂,還令河西一片亂局,段德操乘勢則是將驛站搗毀,封鎖道路,斷絕與朝廷來往,同時率軍駐守各縣,楊恭仁曾派人勸降,段德操則回答道,若是逼迫太甚,他則會直接降趙。”

李世民問道:“樑師都不可一點動靜也沒有吧。”

“是的,樑師都此人最會狗仗人勢,當初藉着突厥之力,屢犯我邊境,眼下又得了趙國支持,再度數犯我河西腹地,不過此人用兵倒是平平,降趙後幾次劫掠都被侯君集擊敗,只要趙軍不再河西增兵,我看河西應是無礙。”房玄齡回答道。

李世民道:“河西防務不可輕之,若無河西,隴右則不能定,若是隴右,川蜀,關中則不能安。李重九有十幾萬草原輕騎之利,隨時可以南下,加上西突厥,吐谷渾之助,河西防線壓力極大。”

杜如晦回稟道:“陛下,河西防線暫時還是無憂,柴紹,楊恭仁,楊師道都乃是我李唐的名將,河西還有我五萬大軍鎮守,李重九就算有輕騎之利,但於攻堅也是無助。至於西突厥,吐谷渾更不用擔心,這一次柴紹率一萬輕騎直踏西域,西突厥,吐谷渾諸部望風披靡,獲牛羊十餘萬。俘部衆三萬餘。我大唐聲威,足以令西域宵小膽寒。”

李世民聽了大爲欣慰,雖是李孝恭。劉弘基不能用了,但關隴門閥以軍功起家。名將層出不窮,而李唐十幾年征戰訓練出來的精兵良將,也是十分能打的。這一次柴紹親率一萬騎,即橫掃西域諸國,實是大漲李唐的聲威。

李世民道:“這一次給與突厥,吐谷渾之打擊已是足夠,令柴紹與突厥,吐谷渾。簽下城下之盟,之後回師河西。段德操此人有反骨,將來必是孤的心腹大患。”

“諾!”

“殿下,河南之戰事也是十分不利。趙軍徐世績,單雄信兩將,得勢不饒人,繼續猛攻河南,李靖已是撐不住,張公瑾秘奏李靖有退守秦嶺,死守荊襄之念。”

李世民聽了沒有說話。杜如晦這時候道:“殿下。趙軍橫掃東南,林士弘敗局已定,而高州總管馮盎。今年也是絕了對長安的進貢,不知是有自立之意,還是有意投降趙國,但對於我們而言都是不利的消息。”

聽杜如晦這麼說,李世民道:“天下傾覆,連馮盎這等人都蠢蠢欲動,難道他想要當趙佗不成?這樣的人,不必理會,嶺南瘴重。民風頗頑,李重九能據之。也不能有之,給他去吧。我軍就只要謹守荊襄。據長江上游之勢即可保得川蜀無事,告訴李靖,河南戰局由他一人決斷,朕信他!”

房玄齡,杜如晦聽了都是面露喜色,李世民能放權給李靖,讓他自決戰事,顯然是很有膽略的。畢竟現在河南之戰局已十分糜爛,民心也是棄唐而向趙,如果現在李唐能壯士斷腕,退保荊襄,仍不失有趙國一戰之力。

一般人都不肯捨棄河南這樣的重地,換做李淵肯定揹負各種政治壓力,而不會冒險下這樣的決定。但是李世民也知道河南戰局現在無解,所以大膽交給李靖一人決定。不過房玄齡也知道李世民雖富有決斷,但是現在天下大勢已在趙國一邊,李世民再傑出,又是否能以個人之力,扭轉大勢呢?

若是早三年兩年,可能當今的局勢就不是這樣了吧,想到這裡房玄齡不由暗自嘆氣。一旁杜如晦看見房玄齡如此,也是知道他的心意,沒有說什麼。

二人都是由李世民一手提拔賞識的,入了天策府後,爲李世民信任重用。兩人都是忠貞之士,皆有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之念。無論李世民將來如何,他們也都只有殫精竭慮助他一臂之力,看看能否對大局有所幫助,至於成敗不在他們考慮之內。

就在李唐內亂不止時,趙軍在江南卻是高歌猛進。

南昌。

歐陽詢騎馬進入城頭,三日前南昌這座城池已被攻下,而攻下南昌一戰也十分順利,當時趙軍先鋒王雄誕率五千步卒突進南昌。

而突然天降大雨,五千步大半迷路,只有王雄誕率兩百士卒抵達南昌城下。王雄誕見兵少也不懼怕,當下率兩百士卒在城下高喊趙軍殺來了,趙軍殺來了!

南昌城守將楚國司空王戎,根本沒有一戰的勇氣,只帶十幾名親信棄城而逃,城內守軍盡數而降。王雄誕一鼓作氣攻下這座重鎮,足見林士弘的楚軍着實不堪一擊。

而歐陽詢騎馬抵達城中時,城門石道前有士卒嚴加看守,因爲下過一場大雨的緣故地上十分溼滑。但仍有不少當地穿着藍衫的俚人百姓,頭頂着裝着山貨竹筐進城販賣。

市集的狹小的街道上,店鋪也是多爲開門,一切十分平和的樣子。

見這樣有序的場景,顯然是地方守將治理有方,歐陽詢滿意地點點頭,隨即進入南昌府內,見到了王雄誕。

王雄誕一見歐陽詢即是十分有禮數的施禮,歐陽詢也知此人在滅杜伏威一戰中很得李重九賞識。所以一貫勢利眼的他,見了王雄誕也是親切的與他交談。

兩人友好地寒暄了一陣,然後談及了公事上。

王雄誕先向歐陽詢稟告對楚軍的戰事,他道:“林士弘在九江郡戰敗後,與林藥師率主力退至鄱陽郡羣山之中,意圖據山而守,利用地利之勢與我軍周旋。不過宋大將軍沒有縱敵之意,而是率大軍趕至鄱陽,豫章兩郡,率軍把守住各個路口,嚴堵大山出路,派軍進山搜索。”

“但後來我們得知林士弘至山中後,以金銀結好嶺南俚人首領,並招募峒兵自守,頗有頑抗之意,本來這些峒兵,我們也是不放在眼底,直接清剿林士弘就是了。但是此次南征前陛下有交代,提及一切關於嶺南俚人之事需再三謹慎,不妨稟告他後再行處置,所以我已是將軍情稟告給宋大帥後,就率軍在此駐紮下來,一面休整兵馬,一面也是等候陛下的旨意。”

歐陽詢欣然道:“王將軍有勇有謀,節制兵馬有度,又不輕易造次着實令本官佩服。正好這一次本官也是封陛下旨意來嶺南,看看是否能聯絡上馮盎,再作定奪。”

王雄誕一旁部將笑着道:“其實不用歐陽尚書這麼麻煩,還大老遠地從洛陽來一趟,深入嶺南這蠻荒之地,我們的人馬隨時可以出動,不說是林士弘,就是馮盎也是一併擒來將來獻闕城下,不是一件風光之事嗎?”

歐陽詢聽了冷笑道:“對於蠻夷用兵勝之不武,不勝爲辱,兵家大事豈是勝勝負負這麼簡單,擊敗馮盎雖易,但要嶺南俚,僚數百萬百姓服之者難。”

“你。”這名部將被歐陽詢這一諷刺,頓時大怒,但顧及對方身份不敢造次當下不語。

王雄誕道:“討平嶺南不成話下,只是多造殺戮之事,有傷天和,陛下乃是寬宏之主,嶺南之民,雖是百越遺族,但多年來與我漢人通婚,也並非真正的番蠻。這嶺南馮氏不就是北魏馮弘之後嗎?所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還是好的”

歐陽詢撫須讚道:“王將軍,說得一點都不錯。”

次日,歐陽詢與河南道大行臺,禮部主事韋叔諧一併南下趕往嶺南。韋叔諧乃是京兆韋氏子弟,乃是當年平南陳總管韋洸之後。韋洸當年鎮守嶺南,與嶺南馮氏一族交好,所以這一次李重九欲招降嶺南馮盎,於是拜韋叔諧爲禮部主事,讓他與歐陽詢一併上路。

歐陽詢,韋叔諧以當地親漢的俚人爲嚮導,深入嶺南蠻荒之地,不久就遇到了俚人部族。歐陽詢直言求見馮盎之意,這些俚人部族當下引歐陽詢去見。

本來嶺南馮氏根據地在南海郡,歐陽詢本以爲要翻越羣山,但沒有料到這馮盎就在贛山附近屯兵。歐陽詢與韋叔諧都是大爲驚愕。

贛山乃是扼守嶺南的要道,但見當地民居依山勢層層上升,而民屋也十分有特色,屋頂編竹苫茅爲兩樓,樓上爲自處,樓下則是養着雞豚,當地謂之麻欄。

而當地俚兵則是持矛圍觀,歐陽詢打量這些人但見他們都是不穿皮甲,左衽露胸,頭上不着冠帶,腳上不着絲履。當地士卒都是斷髮紋身,胸口刺着各種猛獸以嚇敵人。

歐陽詢明白這樣的士卒,若到了中原平地作戰,以趙軍持堅甲強弩,再布成堅陣,這樣的俚兵,趙軍一百人的方陣就可以打一萬人。但若是山林作戰,在嶺南這種瘴癘環繞的惡劣環境下,再加上士卒本身悍勇,戰鬥力十分不凡,兵力同等,誰勝誰負都不一定了。

ps:今天明天都是雙更,向大家求一下推薦票支持,拜謝了哈!

第六十九章 一箭驚敵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六十章 傾國傾城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函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一百六十章 御夷築城第一百零九章 一戰成名天下曉第四百四十五章 兄弟不睦第兩百二十七章 醫人第八十章 事後報酬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五百二十一章 暗棋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翼突破(第一更)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兩百三十七章 樓車第一百七十六章 賊勢浩大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向大家誠懇致歉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八百零五章 玄武門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五百七十四章 攻陷洛陽第四百九十四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禁運第五百一十八章 不是隻有你一人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兩百七十九章驗庫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七百九十八章 斷敵之援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五十八章 最毒婦人心第六百二十二章 伏殺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七百六十一章 生亂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九十二章 走私乃暴利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五百八十章 飲至之酒(第一更)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四十七章 遭人眼紅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擊第兩百四十七章 勢大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一百七十九章 緩稱王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五百七十九章 老油條(第三更)第六百二十二章 伏殺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後果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一百二十八章 襲營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五百六十一章 身後榮光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兩百零七章 河北之勢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原郡攻略(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
第六十九章 一箭驚敵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六十章 傾國傾城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函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一百六十章 御夷築城第一百零九章 一戰成名天下曉第四百四十五章 兄弟不睦第兩百二十七章 醫人第八十章 事後報酬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五百二十一章 暗棋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翼突破(第一更)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兩百三十七章 樓車第一百七十六章 賊勢浩大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向大家誠懇致歉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八百零五章 玄武門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五百七十四章 攻陷洛陽第四百九十四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禁運第五百一十八章 不是隻有你一人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兩百七十九章驗庫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七百九十八章 斷敵之援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五十八章 最毒婦人心第六百二十二章 伏殺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七百六十一章 生亂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九十二章 走私乃暴利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五百八十章 飲至之酒(第一更)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四十七章 遭人眼紅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擊第兩百四十七章 勢大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一百七十九章 緩稱王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五百七十九章 老油條(第三更)第六百二十二章 伏殺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後果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一百二十八章 襲營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五百六十一章 身後榮光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兩百零七章 河北之勢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原郡攻略(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