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

一旁李神符言道:“大兄,既然劉黑闥北上攻打尉遲恭,我們該怎麼辦?這時候若棄宇文化及,乘虛襲擊洺州,也是不錯。”

李神通轉過身來,言道:“我纔不會如此,往趙夏兩軍激戰的火坑裡跳,唐主是要拿下洛陽的,我等不過是探路的馬前卒,襲擊洺州,不是替李重九作好嗎?”

說到這裡,衆人皆是哈哈一笑。李神符笑着言道:“我也不過這麼一說。”

李神通顧盼左右,當下言道:“我們要做的,就是維持河北均勢,攻滅宇文化及,扶持劉黑闥不爲李重九被滅,只要河北保持如此,待唐主攻破洛陽後,再揮兵河北山東,到時李重九不要說有草原番騎相助,就是調來突厥四十萬鐵騎,也無力迴天。”

聽李神通這麼說,衆人也是一併點頭。

崔民幹言道:“淮安王,此事是否請示一下天子?”

李神通言道:“按道理,請示公文已是到長安了,不過天子以山東全權託某,某就在此定下方略,先則滅宇文化及,次則扶持劉黑闥,三則保河內之地不失。”

衆人聽了當下一併俯首稱是。

李神通躊躇滿志,笑着言道:“眼下我們就不妨作壁上觀,屯兵於此,看劉黑闥如何滅尉遲恭的,若是劉黑闥勝我們就攻宇文化及,若是劉黑闥敗,我們就是出兵援夏。”

信都,古翼州之治,而翼州乃是九州之首。古代堯、舜、禹皆都河北,所以稱爲冀方,乃是古代中原的代稱。

對於劉黑闥而言,信都郡的位置極其重要,北聯河間郡,南抵清河,武安二郡,東依趙郡,襄國郡,西有永濟渠,黃河相繞。

劉黑闥的兩萬精兵,從洺州永年城趕到信都郡郡治長樂縣,劉軍士卒輕兵而行,不過費了三日的功夫,即抵達長樂縣,可謂是神速,也足見劉黑闥之軍精銳。

現在長樂城之外,劉軍士卒頭扎紅巾,手持火紅色的戰旗,站立滿了漫山遍野,一股濃濃戰意籠罩了整個山頭。

劉黑闥看着山巒中的尉遲恭人馬,面上露出了凝重的神色,其弟劉十善向劉黑闥問道:“大哥,我們精銳盡數前來,加上這信都郡郡兵的人馬,足足有三萬之衆,是尉遲恭的三倍,正可以一鼓作氣,向敵軍猛攻,爲何大哥這時候卻遲疑了?”

劉黑闥看向劉十善言道:“你說的我怎麼不知,只是這尉遲恭,明明知道兵少,卻在此不退,豈非有詐?”

劉十善聞言言道:“大哥,你不知道趙人一直連勝,氣焰實在囂張,這尉遲恭聽聞是李重九麾下焊將,素來不將人放在眼底,這一次居然還攻下了李唐的鼓城,這等於是當衆拔了李神通的顏面,我看其是不知死活,故意在此向我軍挑釁的。”

劉黑闥看向劉十善言道:“若當真是如此,就好了。”

大將張君立言道:“大將軍,不過李重九的草原番騎,還在幽京,只要高陽不失,就不用擔心其騎兵南下,這尉遲恭乃是送上門來的肥肉。”

劉黑闥點點頭言道:“正是如此,各部準備好了嗎?”

劉十善抱拳言道:“準備好了,只待大將軍一聲令下。”

劉黑闥欣然點點頭,言道:“全軍出擊!”

正當劉黑闥一旁的鼓手,正要敲鼓時,突然山下一人火急火燎的奔上山來,言道:“且慢,大將軍,大事不好了。”

劉黑闥雙目一凜,見對方正是凌敬,言道:“你不在洺州坐鎮,來信都作什麼?如此倉皇,是高陽城被李重九攻破了,還是高雅賢被李重九策反了?”

“都不是。”凌敬搖了搖頭,人還在猛烈的喘氣。

劉黑闥聽高陽城未失,失笑言道:“既是高陽城未失,我又有何可懼?”

凌敬臉色蒼白,搖了搖頭言道:“大將軍,你有所不知,今日李重九以二十幾艘火船,燒斷了長蘆城河面上的攔江鐵索,其水軍大艦已是順永濟渠南下了。”

劉黑闥聞言身子一震,言道:“竟然是永濟渠!”

河間郡長蘆縣,此刻緊挨着渤海郡的鹽山縣,一貫是河北鹽道,由永濟渠轉入洛陽京師的重要中轉之所。因毗鄰永濟渠,加上鹽業,此地南來北往,商業繁榮,也使得當初朝廷在此設有水關,以監督南來北往的船隻。

現在長蘆縣外的河面上燃燒着熊熊大火,駐紮長蘆縣的夏軍水師,以及之前的橫江鐵索,現皆在河面上燃燒。船隻半截沉入水底,另外半截冒着大火,江面上浮沉着屍首,顯示出這裡剛剛經歷過一場激戰。

在永濟渠的北面,數百艘大小水船鋪滿了運河河上。火紅色的趙字大旗,橫插於船頭,遠遠遠去好似星火燎原一般,由遠而近佈滿了整個江面之上。

運兵船在前開路,上面滿載着趙軍士卒,而船舷入水甚深的,乃是吃重趙軍的糧船。而沿江兩旁近萬趙軍精騎,夾水而行。趙軍萬勝軍,突騎團的精銳騎兵,舉火焚燒了夏軍堆放港口上軍資,將港口化成了一片白地。

“啓稟王上,我軍已攻下長蘆縣。”

李重九,張玄素二人在一艘大船上,聽得薛萬徹稟告,皆是點點頭。

一旁姬川問道:“夏軍在此人馬多在水師,水關之上,水師覆滅,水關已破,長蘆縣不降也難。”

薛萬徹言道:“縣令原本還要頑抗,但爲城中縣尉所殺,縣尉持其顱開門投降,故而纔不費吹灰之力。”

李重九看向張玄素笑着言道:“我記得縣尉,是你策反的內應吧。”

張玄素微微笑着點了點頭。

原來李重九親率三萬大軍,並沒有從幽京走陸路直下高陽城,而在雍奴縣大部上船,從永濟渠走水路南下。

之前李重九早已令林當鋒,周博在幽京徵調了數百艘水運商船糧船,這一次李重九走永濟渠,正是用這數百艘船來裝載自己兩萬步卒,以及可供三萬大軍一個月的軍糧,之後再令突騎團,萬勝軍的騎兵沿江隨船並進,以水陸並進之勢,直搗永濟渠下游。

張玄素鋪開地圖,言道:“從長蘆縣向南,需經河間郡弓高,信都郡武邑,清河郡漳南,武城,清陽,武陽郡永濟,館陶,即可至洺州以東的大名,由大名再往南,經過內黃,即可抵黎陽倉。”

李重九從地圖上看去,永濟渠猶如一紐帶,將這一線河北重城皆是連接在一起,洺州乃是劉黑闥大本營,而黎陽倉有可補給的糧秣。

張玄素笑着言道:“劉黑闥以高雅賢駐高陽城,不過是絕我河北糧道,而我軍以永濟渠運糧,則兵馬錢糧可從運河之上,源源不斷直抵洺州,又何懼劉黑闥絕我糧道。”

衆將皆是一笑,連姬川也難得附和張玄素的意見,言道:“當初楊廣修永濟渠,就是爲了轉輸,將河南之糧調至幽京,以供徵遼大軍之用。我軍以水道運糧則事半功倍,又可直搗劉黑闥心腹之洺州。劉黑闥如此,如何敢擅離開洺州,支援高陽,信都,只能困守洺州,而我軍分兵數路,正可席捲河北諸城,將劉黑闥孤立在洺州,最後一戰而克之。”

李重九點點頭,言道:“合當如此。”

正待這時,薛萬述稟告言道:“河面上的水障,已是盡數清除,水軍可以順勢南下了。”

李重九點點頭言道:“從長蘆縣徵發民役,爲水軍爲縴夫拉船,至於烏古乃,秦瓊,羅士信等將,遇到頑抗之敵,不必浪戰,從城下經過就是,我軍的目標只有洺州,而不在運河周邊之縣。”

之後李重九的數百艘船隻,滿載的軍糧人馬,懸掛滿帆,順永濟渠南下。烏古乃,秦瓊,羅士信等大將率騎兵,隨船而進。

永濟渠兩岸的夏軍見趙軍大軍經過,聞風喪膽,哪裡敢出城攔截。李重九從長蘆縣徵發了一萬民夫,隨船拉縴。

李重九水軍沿永濟渠南下,抵達的弓高縣時,突然聽聞前方水道被堵。

原來弓高縣乃是劉黑闥麾下將領董康買駐守,弓高縣水軍有二十艘小船,水軍五百。

董康買聞之李重九三萬主力大軍,沿河而至,他當下下令水軍盡數沉船於江面,想要阻攔李重九大軍南下。但董康買沒有想到想到,

李重九早有防備這一手,徵調來的五千民役上前配合李重九水軍清理沉船。

民役直接在李重九直接下水,勾拽沉船,將其拖到岸邊。董康買想要調兵襲擊,破壞民役清船,但看見岸上大股大股的騎兵,當下打退堂鼓。

不過一個時辰,水面被清理幹盡,李重九水軍繼續南下,而夏軍水軍白白自沉。

夏軍董康買在遠處山丘上,看着趙國水軍浩浩蕩蕩,沿運河南下之狀,頓時幾欲吐血。

之後信都郡漳南郡守將宣佈歸降趙國,李重九大軍更是暢通無阻,水路並進的大軍如入無人之境,夏軍運河沿線的武邑,武城,宗城各縣的守將,只敢退兵守城,不敢出城。

李重九前軍抵達清河,距離劉黑闥大本營洺州只有百餘里。而這時身在信都的劉黑闥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本站)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四百三十二章 大雪滿弓刀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山還是美人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兩百五十章 范陽盧氏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四百五十六章 暫避第五十四章 盛世當歌舞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十一章 我不是惡人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兩百三十四章 高句麗的野望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許和親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七百零二章 河陽得失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與守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二郡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五百四十五章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臨城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開得勝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五百七十五章 受降(第一更)第四百零三章 郡試第一百七十章 爭風吃醋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四百七十三章 虎牢之戰前瞻第兩百九十八章 花郎道第一百六十三章 婚事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五百三十六章 千里戈壁第三十五章 流賊將至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兩百零九章 變局第三百零八章 新羅動向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五百八十六章 清河碼頭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向大家誠懇致歉第三百八十八章 黎陽城內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四百八十三章奪郡第六十六章 饑民流民第八百六十章 大勝第三百六十章 傾國傾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一百八十七章 屍山血海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兩百五十三章 猗蘭操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七百八十五章 生還希望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第一百九十九章 黑臉大將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三十三章 李密之異心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五百一十一章 兵精糧足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兩百七十一章漁翁第五百一十四章 爲官之道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婚事
第四百三十二章 大雪滿弓刀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山還是美人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兩百五十章 范陽盧氏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四百五十六章 暫避第五十四章 盛世當歌舞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十一章 我不是惡人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兩百三十四章 高句麗的野望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許和親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七百零二章 河陽得失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與守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二郡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五百四十五章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臨城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開得勝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五百七十五章 受降(第一更)第四百零三章 郡試第一百七十章 爭風吃醋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四百七十三章 虎牢之戰前瞻第兩百九十八章 花郎道第一百六十三章 婚事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五百三十六章 千里戈壁第三十五章 流賊將至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兩百零九章 變局第三百零八章 新羅動向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五百八十六章 清河碼頭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向大家誠懇致歉第三百八十八章 黎陽城內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四百八十三章奪郡第六十六章 饑民流民第八百六十章 大勝第三百六十章 傾國傾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一百八十七章 屍山血海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兩百五十三章 猗蘭操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七百八十五章 生還希望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第一百九十九章 黑臉大將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三十三章 李密之異心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五百一十一章 兵精糧足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兩百七十一章漁翁第五百一十四章 爲官之道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