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面君述志

所有人都替張鉉擔心起來,甚至連李綱也爲之揪心,他一直想不通張鉉爲什麼要認罪,他給張須陀解釋是仗義,但李綱自己也覺得這個解釋有點牽強。

現在連皇帝也在問這個問題了,張鉉該怎麼回答,回答得不好,很可能會被宇文述抓住機會反撲,李綱也聽出聖上語氣中隱隱有點偏向宇文述。

張鉉卻胸有成竹,不慌不忙道:“啓稟陛下,人雖然不是卑職所殺,但卑職願意爲羅士信頂罪,還他自由之身。”

這句話讓所有人都愣住了,居然在皇帝面前也這麼說,柴紹心中大急,什麼時候了,還要這樣說!

一直沒有說話的張須陀目光深深注視着張鉉,他本來已經絕望,但現在他心中又隱隱升起了一線希望。

楊廣不解地問道:“你爲什麼要替他頂罪?”

“陛下,羅士信是大隋良將,在掃滅山東亂匪中立下赫赫戰功,山東亂匪聽到他的名字,無不心驚膽寒,如此大隋柱樑,豈能因他一時失手傷人就發配千里,張鉉願意以賤軀換取羅士信重返沙場。”

張鉉說得慷慨激昂,衆人無不爲之動容,張須陀再也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上前跪下泣道:“陛下,張侍衛說得很對,羅士信是飛鷹軍第一猛將,沒有了他,飛鷹軍就失去了一隻翅膀,懇請陛下從輕發落!”

包括秦瓊在內的所有張須陀部將都跟隨着跪下,一起哀求道:“懇請陛下從輕發落。”

楊廣點了點頭,對骨儀和李綱道:“這個案子只是小案,不必如此興師動衆,還是交給河南府尹審理。”

“微臣遵旨!”

楊廣又對宇文述道:“宇文愛卿假子不幸被誤傷,朕能理解愛卿內心哀痛,但人死不能復生,節哀順變吧!朕也會酌情考慮給愛卿一點補償。”

“老臣謝陛下隆恩!”

楊廣看了看張須陀,嘆口氣道:“朕也很想法外開恩,但國法如山,朕不能破壞自己欽定的律法,不過朕也會酌情考慮羅士信的功績,適當減免罪責。”

張須陀磕頭道:“臣謝陛下寬恩!”

楊廣一一一安撫了衆人,他最後深深看了一眼張鉉,卻什麼也沒有說,便起身離去了,外面傳來侍衛一聲高喊:“聖上回宮,備駕!”

皇帝走了,裴蘊的目的也已達到,他對衆人笑道:“既然聖上金口已開,我也不好再說什麼了,各位回去吧!”

宇文述重重哼了一聲,在大羣假子的簇擁下揚長而去,李綱和骨儀也各自離去,這時,張須陀來到張鉉面前深施一禮道:“感謝張侍衛替士信仗義直言,不管結果如何,飛鷹軍上下對張侍衛都感激不盡。”

“張大帥不必客氣,張鉉也是敬重英雄之人,和秦大哥、士信一見如故,只恨張鉉人微言輕,不能替各位分憂解難。”

“張侍衛已經盡力了,今日之恩,張須陀銘記於心。”

張須陀又向楊倓施一禮,轉身帶着秦瓊等人離去,遠遠的,秦瓊向張鉉抱拳行一禮。

張鉉望着他們遠去,不由低低嘆了口氣。

“張侍衛也想跟他們去嗎?”楊倓慢慢走到張鉉身邊笑道。

“確實有這種想法,我這人在宮裡閒不住!”張鉉苦笑一聲道。

楊倓笑了起來,“或許有一天,我會滿足張侍衛的心願。”

“卑職先謝殿下了。”

兩人對望一眼,一起大笑起來,這時,一名宦官匆匆趕來,向楊倓施禮道:“聖上讓殿下進宮去用午膳。”

“我知道了,這就去。”

楊倓又和張鉉說了幾句,這才匆匆進宮去了。

......

和父親楊堅崇尚儉樸、熱衷於積累財富相比,楊廣卻大氣得多,他講究禮儀,看重皇家氣度,就連每天的午膳他也十分講究,不僅酒菜鋪張奢華,達數百道之多,而且所用器物也精美絕倫,件件都是無價珍品。

或許年紀漸老的緣故,楊廣也格外看重親情,每天中午和晚上都要和家人一起用膳。

天寶閣御膳堂內,楊廣和平常一樣與家人聚在一起用午膳,燕王楊倓就坐在皇祖父下方,平時他們談笑風聲,但今天兩人卻顯得有點沉悶。

蕭後看出了一點端倪,她給丈夫斟了一杯酒笑道:“聖上今天好像不太高興。”

“還好吧!只是昨晚沒睡好,今天略略有點疲憊,對了,今天上午審了一個案子。”楊廣看了一眼長孫。

“哦!聖上怎麼審案去了?”蕭後含笑問道。

“還不是你這個長孫鬧的,非要讓朕爲他做主,結果是一件芝麻大的小事。”

“祖父,那可不是芝麻小事——”楊倓怯生生道。

“夠了!”

楊廣不高興地打斷他的話,“朕問你了嗎?”

楊倓低下頭不敢吭聲,楊廣忽然將筷子重重一擱,起身便走。

“你過來!”

他吩咐楊倓一聲,頭也不迴向閣外走去,楊倓連忙放下筷子,跟着祖父而去,蕭後詫異地看着這祖孫二人,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楊廣走到外閣坐下,一拍桌子怒道:“給朕跪下!”

楊倓嚇得連忙跪下,楊廣怒道:“你當真是翅膀硬了,竟然會和大臣勾心鬥角,很厲害嘛!”

楊倓低下頭不敢吭聲,楊廣愈加憤怒,連連拍桌子罵道:“你不是很能說嗎?分開審問,很有辦法嘛!現在怎麼變啞巴了。”

楊倓咬了一下嘴脣,低聲道:“父親若在,孫兒何必自尋煩惱!”

“你——”

楊廣被長孫一句話頂得半天說不出話來,楊倓豁出去了,繼續說道:“大隋內憂外患,祖父日夜操勞,心力憔悴,孫兒看着眼裡,急在心中,卻又無能爲力,幾個老夫子只會教我子云、詩云,真正的治國良策他們卻一無所知,連一個小小的侍衛都不如,孫兒整天跟他們讀書,幾時才能替祖父減輕負擔?”

楊廣默默望着長孫真誠的面容,心中也着實感動了,半晌他嘆口氣道:“你說的侍衛,就是那個張鉉吧!”

“正是他,本來他今天還有很多話要對祖父說,但祖父卻沒有給他機會,祖父爲何不聽聽他的建議,也是他給孫兒的建議。”

楊廣注視長孫片刻,果斷回頭令道:“速傳朕敕令,宣燕王府侍衛張鉉來見朕!”

“朕倒想知道,他到底教了你什麼?”

.........

不多時,張鉉在一名宦官的引領下匆匆趕到了天寶閣,他走進內堂,只見隋帝楊廣陰沉着望着自己,旁邊楊倓垂手而立,略顯得有點緊張,不敢看自己一眼。

張鉉連忙上前單膝跪下,“微臣張鉉參見陛下!”

“起來吧!”楊廣冷冷道。

“謝陛下!”

張鉉站起身,他心中有些忐忑不安,楊廣這麼急急召見自己,當然不會談什麼軍國大事,十之八九還是和楊倓有關。

“擡起頭!”楊廣又令道。

張鉉慢慢擡頭起,明亮有神的目光注視着楊廣,只見他身材很高,但並不強壯,原本英俊的面容上佈滿了風霜,細長的眼角竟然有幾道極深的皺紋,臉色蒼白,顯得精神很是疲憊。

而楊廣也是第二次打量張鉉,在御史大堂上他沒有仔細看,現在他纔看清了這個年輕人的模樣,只見張鉉長得高大挺拔,英姿勃勃,目光深邃,面如刀削,楊廣不由暗暗點頭,他有識人之能,從外貌便看出張鉉氣質很正,絕不是奸邪之徒。

楊廣一指楊倓,“朕的孫兒說,你教了他很多東西,朕倒想知道,你究竟教了他什麼?”

“回稟陛下,微臣並不是刻意教殿下什麼,只是聊天時說過一些自己的想法。”

“具體什麼想法,一一說給朕聽!”

楊廣毫不含糊,追根問底,作爲祖父,他極爲關心長孫的成長,不惜聘請最好的大儒來教授長孫。

楊廣怎麼可能容忍一個侍衛對長孫的影響,他本想嚴懲這個膽大妄爲的侍衛,不過聽了楊倓的一席話,又看到了張鉉這個人,他心中的怒氣也被沖淡了不少,倒有了幾分好奇。

“微臣曾和燕王殿下探討過大隋目前一些危機的根源。”

張鉉停了一下,用眼角迅速看了一眼楊廣,見他負手站在窗前,背對自己,卻沒有阻止自己說下去的意思。

他又繼續道:“微臣認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隋目前的困境是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各種弊端積累的結果,從先帝時開始就準備扭轉這種弊端,卻遇到了強大的阻力,目前各種困難就是新舊制度衝突爆發的結果。”

楊廣眼中已經有了幾分難以掩飾的興趣,不過他很少讓臣下看出自己情緒,不露聲色又問道:“比如什麼弊端?”

“微臣認爲,弊端有三,首先是門閥制度,門閥制度源於漢,確立於曹魏,興盛於兩晉,到今天已根深蒂固,這些士族心中只有家族利益而不考慮社稷天下,不僅把持地方官府,使朝廷政令出不了京城,而且壟斷學識,阻隔了寒門士子上進之路,使貧寒子弟升遷無望,不平則鳴,低層各種怨恨積累到一定時候,必然會爆發,這是我大隋目前最大的問題。”

楊廣臉色緩和了很多,張鉉的話句句說到了他的心坎之上,爲了科舉之事,楊廣殫精竭慮,想盡一切辦法給寒門子弟機會。

但強大的士族力量又使他不得不妥協,最後極少數通過科舉上來的寒門子弟也只能擔任低品小官,升遷無望,要麼投靠豪門,反而成爲士族至上的鼓吹者。

這個道理當然不止張鉉一人知道,大部分高官都明白,但像張鉉這樣敢在皇帝面前上陳弊端之人,卻絕無僅有。

“然後呢?”楊廣又問道。

“其次就是南北分裂,數百年分裂敵視,彼此間的隔閡早已深逾千尺,雖然大隋已統一南北,但那只是地域上的統一,人心的統一還需要漫長的時間,聖上開掘大運河溝通南北,提高揚州地位,重用南方士族,減少稅賦,讓利於江南之民,這些都是極好的措施,但需要時間,至少要幾代人的時間才能慢慢撫平南北之間人心的隔閡。”

“繼續說!”

楊廣有些站不住了,他負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張鉉字字珠璣,說到了大隋危機的根源上,令楊廣十分驚歎,十分感慨,大隋竟然有如此頭腦清晰的年輕人。

但楊廣卻不知道,張鉉所知所見,卻是後人對大隋亡國的總結,張鉉其實已經站在一個歷史的高度上。

“微臣的第三個觀點臣不敢直言。”

“你說就是了,朕赦你無罪!”

第912章 沿街刺客第795章 備戰合肥(上)第601章 細節決勝第304章 悄離洛陽(上)第748章 改變計劃第1103章 函谷施壓第790章 江都消息第35章 小事變大第945章 第三防禦(下)第692章 血戰柳城(四)第152章 三個條件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276章 黃雀在後第600章 大軍忽至第639章 武陟城下第927章 再回北海第697章 解疑答惑第119章 解救戰俘第911章 不歡而散第1064章 永興之戰(四)第11章 楊氏武館第343章 蒙陰城堡第839章 防不勝防第19章 玄感之秘第421章 出爾反爾第425章 徐州危急第425章 徐州危急第537章 談判之外第836章 會稽城下第753章 坑王咬金(上)第1150章 天下大戰(八)第399章 巧遇阿圓第1078章 洛陽佈局第179章 攻營夜戰(下)第227章 爾虞我詐第825章 風雷之軍第608章 人心思變第464章 遠方嬌娘第354章 樑郡一戰第269章 文成議事第198章 一言擴思第1012章 虛僞友好第892章 奇襲並北(一)第709章 北方盟友(上)第191章 軟硬兼施第1121章 國號共決(下)第745章 天降瑞兆第1128章 出使來意第1章 莫非天意第317章 智取費縣第65章 勇救酋王第935章 虎谷夜警第843章 挑撥離間第331章 首次交換第531章 白狼之戰(下)第81章 匪首明月第467章 李淵升權第694章 血戰柳城(六)第928章 徵詢線索第306章 悄離洛陽(下)第782章 恩威相濟第741章 聞風而動第1022章 父過子償第479章 天下勤王(五)第640章 談判無果第1205章 天子接見第482章 李靖進言第875章 當廷對質(上)第769章 條件難卻第501章 郭絢出兵第799章 一路追殺第558章 禮讓黎陽第163章 將計就計第920章 微服私訪(下)第767章 抓住戰機第1022章 父過子償第1211章 誰是刺客(中)第185章 正式投靠第32章 失手殺人第894章 奇襲並北(三)第671章 用人不疑第877章 當廷對質(下)第32章 失手殺人第243章 酒棚盜馬第67章 情有所思第540章 最後妥協第758章 思慮退路第577章 張裴聯姻(上)第413章 反客爲主第181章 釜底抽薪第214章 計取武城(四)第392章 初次上朝(上)第756章 創造底牌第1017章 圍城打援(上)第155章 人情到底第296章 英雄大會(十二)第912章 沿街刺客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271章 送禮風波第280章 科舉放榜
第912章 沿街刺客第795章 備戰合肥(上)第601章 細節決勝第304章 悄離洛陽(上)第748章 改變計劃第1103章 函谷施壓第790章 江都消息第35章 小事變大第945章 第三防禦(下)第692章 血戰柳城(四)第152章 三個條件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276章 黃雀在後第600章 大軍忽至第639章 武陟城下第927章 再回北海第697章 解疑答惑第119章 解救戰俘第911章 不歡而散第1064章 永興之戰(四)第11章 楊氏武館第343章 蒙陰城堡第839章 防不勝防第19章 玄感之秘第421章 出爾反爾第425章 徐州危急第425章 徐州危急第537章 談判之外第836章 會稽城下第753章 坑王咬金(上)第1150章 天下大戰(八)第399章 巧遇阿圓第1078章 洛陽佈局第179章 攻營夜戰(下)第227章 爾虞我詐第825章 風雷之軍第608章 人心思變第464章 遠方嬌娘第354章 樑郡一戰第269章 文成議事第198章 一言擴思第1012章 虛僞友好第892章 奇襲並北(一)第709章 北方盟友(上)第191章 軟硬兼施第1121章 國號共決(下)第745章 天降瑞兆第1128章 出使來意第1章 莫非天意第317章 智取費縣第65章 勇救酋王第935章 虎谷夜警第843章 挑撥離間第331章 首次交換第531章 白狼之戰(下)第81章 匪首明月第467章 李淵升權第694章 血戰柳城(六)第928章 徵詢線索第306章 悄離洛陽(下)第782章 恩威相濟第741章 聞風而動第1022章 父過子償第479章 天下勤王(五)第640章 談判無果第1205章 天子接見第482章 李靖進言第875章 當廷對質(上)第769章 條件難卻第501章 郭絢出兵第799章 一路追殺第558章 禮讓黎陽第163章 將計就計第920章 微服私訪(下)第767章 抓住戰機第1022章 父過子償第1211章 誰是刺客(中)第185章 正式投靠第32章 失手殺人第894章 奇襲並北(三)第671章 用人不疑第877章 當廷對質(下)第32章 失手殺人第243章 酒棚盜馬第67章 情有所思第540章 最後妥協第758章 思慮退路第577章 張裴聯姻(上)第413章 反客爲主第181章 釜底抽薪第214章 計取武城(四)第392章 初次上朝(上)第756章 創造底牌第1017章 圍城打援(上)第155章 人情到底第296章 英雄大會(十二)第912章 沿街刺客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271章 送禮風波第280章 科舉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