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可靠消息

在三樓的一間雅室內,幾名士子正聚在一起聊天喝酒,他們個個衣冠楚楚,顯然是來自名門世家,中間一個身材高大的士子,叫做盧涵,是洛陽相國盧楚之侄,來自范陽盧氏。》,

另外三人則來自崔氏和李氏,涿郡太守崔弘升的兩個孫子崔廣平和崔廣林兄弟,還有李兆希,來自趙郡李氏。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河北幾大世家通過數百年的聯姻,關係早已盤根錯節,他們各自交換子弟去對方家學讀書,使年輕一輩的交情也格外深厚。

像年長一輩的盧慶元、李清明、崔元翰等人已經開始出人頭地,過了幾年,更年輕一代的子弟也出來了,這四人都十七八歲,卻個個溫文爾雅,少年老成,頗有世家子弟的風範。

這時,李兆希從屋外走進來,關上門笑道:“是我們水軍去攻打遼東半島了,所以引起一片激動。”

“原來如此!”

盧涵笑道:“這可是好消息啊!極可能我們和高句麗的戰爭要開始了。”

旁邊三人都不由一怔,崔廣平問道:“盧兄何出此言?”

“我聽家主說,高句麗在天子死在江都後又開始蠢蠢欲動了,一百多年前,他們就是趁中原陷入戰亂而吞併了樂浪郡和遼東郡,現在眼看隋末戰亂又起,他們便想重施故技,趁機吞併遼東,齊王當然不會讓他們陰謀得逞,攻打遼東半島就是我們的反擊。”

“這是好事啊!當初眼看要攻下平壤城,天子卻又放棄了,戰死那麼多人,結果什麼都沒有拿到,想想就讓人窩火。”

“這也是沒辦法之事,大隋已國力微弱,控制不了高句麗,最後只能便宜了新羅,這次我估計也只是奪取遼東半島,其實奪取遼東半島也不錯,只要我們水軍強大,便可駐紮在遼東半島上監視平壤。”

旁邊李兆希卻有點憂心忡忡道:“雖然我們和唐軍簽署了停戰協議,可如果我們陷入和高句麗的戰爭,唐軍一定會再次趁虛而入,我覺得一紙協議對他們沒有任何約束。”

盧涵呵呵一笑,“這個問題我昨天也問過慶元大哥了,他說唐軍在北面和西面目前同時面對薛舉、李軌、樑師都和劉武週四支割據勢力的威脅,根本就無暇再顧及河北,其實如果不是高句麗蠢蠢欲動,我們倒是要趁機攻佔幷州,既然簽署了停戰協議,其實就是爲了各自解決後背之憂。”

三人同時點頭稱是,這時,崔廣林笑道:“慶元大哥有沒有說起科舉之事,盧兄說點內幕吧!”

盧涵喝了口酒笑道:“內幕倒是有那麼一點點!”

三人頓時豎起耳朵,一起圍了上來......

大堂上的氣氛也格外活躍,有士子高聲道:“賈兄消息靈通,給我們透露一點這次科舉的消息吧!”

衆人紛紛大喊:“賈兄,說兩句吧!”

賈桓喝了幾杯酒,又被衆人的熱情所感染,便點點頭道:“我確實也聽到一些消息,應該屬實,道聽途說的東西我不會告訴大家。”

二樓大堂上頓時變得雅雀無聲,很多一樓和三樓的士子也紛紛跑來,擁堵在樓梯口,豎起耳朵聽賈桓的消息。

賈桓清了清喉嚨道:“大家也知道,朝廷裡的官員大多是各大世家出身,軍隊裡也有很多事情,一共只錄取一百二十名進士,如果都要照顧各大世家,名額根本就不夠分,給了這個,就得罪那個,所以最後朝廷商議了方案,由齊王拍板,這次科舉全部用糊名的辦法,大家公平競爭,最後唯纔是舉,估計具體的考試中舉辦法過幾天就會公佈了,不管是名門公子,還是寒門子弟,大家都一樣,靠自己的才學拼博。”

這番話讓很多小戶人家子弟都激動起來,紛紛問道:“賈公子,消息屬實嗎?”

“消息絕對可靠!”

酒樓裡再一次歡呼起來,士子們紛紛加菜加酒以示慶賀,酒肆掌櫃樂得嘴都合不攏,這樣的好消息爲何不再多一點呢?

就在中都一天比一天熱鬧之時,渤海海面上,數百艘大型戰船藉助東風勁吹在海面上劈波斬浪航行,隋軍已經準備了數月,就在等東風到來時出擊。

這次隋軍出動了三百餘艘戰船,兩萬三千名水軍士兵,由新任水軍主將來護兒率軍出征,這是來護兒第三次攻打遼東半島了,而這一次,他們將徹底佔領遼東半島。

在爲首一艘橫洋舟上,來護兒站在船頭遠遠眺望遠處若隱若現的陸地,從山東半島出征遼東半島並不遠,最近處在東萊郡,只需一天一夜的航程便可抵達,前兩次出征遼東半島都是從東萊郡出發,這次雖然是從北海郡出發,但也只多了半天的航程。

從之前斥候掌握的情況來看,雖然高句麗已經向遼東半島增兵,但總人數並不多,約八千餘人,主要分佈在卑奢城和回龍鎮兩地,另外還回遷了不少民衆,由於時間倉促,回遷民衆也不是很多,只有萬餘人,主要集中聚居在遼東半島北部,南部地區還是以軍隊爲主,其次還分佈着極少量的獵戶。

這時,長史吳應欽走到來護兒身旁,低聲問道:“老將軍準備從哪裡上岸?”

來護兒笑道:“我這段時間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如果用大船上岸,那只有卑奢城和回龍鎮兩地,我估計高句麗在這兩地部署了重兵,但如果用小船上岸,那就靈活得多,至少有七八處地方可以登陸。”

“這些登陸之地老將軍都知道嗎?”

來護兒點點頭,“第三次高句麗戰役,我們也是先佔據了卑奢城,當時我就是從回龍鎮南面約十里外的一處缺口登陸,用小船一夜之間送上去六千人,那個缺口的位置我至今還記得很清楚,那裡有棵樹王,一棵參天古木,上岸後走一百五十步就能看見通往卑奢城和回龍鎮的小道。”

吳應欽看了看天色,天已近黃昏,他不由笑道:“看來老將軍早有打算了。”

來護兒捋須一笑,“這次我讓每艘大船都至少帶兩艘小船,就是爲了讓小船登陸,我們等候王將軍的消息吧!”

來護兒所說的王將軍,就是水軍第四衛虎賁郎將王仁壽,王仁壽年約三十餘歲,東萊郡人,一直在大隋水軍中服役,是來護兒的老部下。

他跟隨來護兒參加過三次高句麗戰役,積功升爲雄武郎將,但他在京城時也參加了玄武門請願事件,被抓捕後免職下獄,最後被放出和軍隊一起解散,一無所獲地返回了家鄉。

他是張鉉攻打東萊郡左孝友時加入了青州軍,從旅帥升爲校尉,又在江淮從校尉升爲郎將,在攻打孟海公時立下大功,同時張鉉也知道了他的身份,便破格提拔他爲雄武郎將,在軍隊改制後被任命爲虎賁郎將,手下有五千士兵。

王仁壽雖然作戰勇猛,資格足夠,但張鉉還是沒有任命他爲水軍主將,原因是王仁壽過於心狠手辣,屠殺戰俘太狠,這一點讓張鉉不喜,所以他失去升爲水軍主將的機會。

王仁壽在第三次高句麗戰役中乘小船攻上過遼東半島,他也知道來護兒準備登陸的缺口在哪裡。

夜色中,十幾艘小船載着三百士兵漸漸向岸邊靠攏,在他們身後還有數百艘小船,滿載着王仁壽的五千名部下,最前面的一艘小船上,王仁壽目光炯炯地注視着遠處的一棵參天大樹,那裡就是他們幾年前的登陸之地。

這一帶岸邊礁石衆多,大船無法靠岸,但小船卻可以從礁石上駛過,靠攏在岸邊,在夜色的掩護下,十幾艘小船一步步向岸邊靠攏,小船上,所有士兵的心都懸了起來,岸上有沒有埋伏着高句麗士兵?(。)

第477章 天下勤王(三)第959章 夜襲紫河(下)第961章 太原戰役(二)第727章 長遠規劃第312章 出兵細節第880章 河渠竣工第1222章 偷襲河湟(下)第189章 北海駐軍第151章 棋子上位第966章 太原戰役(七)第705章 西撤燕城第494章 瓦崗內訌(上)第1207章 達成妥協第656章 不戰而退第554章 倉促應戰(上)第197章 渤海之謀第963章 太原戰役(四)第222章 兵不厭詐第712章 陷入絕境第1022章 父過子償第230章 潰敗初現第1218章 亡羊補牢第22章 進階之禮第174章 大戰善後第789章 搜查疑蹤第418章 將計就計第282章 禪林還願(下)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207章 英才玄齡第1045章 伏威再起第241章 冤家路窄第901章 再次出擊第264章 初次合作第1090章 夜攻虎牢(下)第334章 帝王平衡第1117章 解決之道第273章 意見不合第1099章 上洛失守第129章 都督拉攏第56章 危機到來第770章 突襲河東(上)第206章 招才募士第46章 最終決定第664章 利益交換第541章 城門瑣事第425章 徐州危急第360章 兵不厭詐第581章 聯竇擊高第60章 馬邑參軍第31章 山東名將第116章 故友相逢第306章 悄離洛陽(下)第942章 血戰善陽(下)第987章 太原戰役(二十八)第1216章 廢儲之爭(四)第120章 決戰前夕第845章 一線希望第90章 盧府壽宴(二)第1175章 天下大戰(三十三)第172章 強渡膠水(下)第377章 一路追趕第1079章 放棄江陵第336章 壽光船場(上)第230章 潰敗初現第197章 渤海之謀第133章 賊蹤匪影第1160章 天下大戰(十八)第181章 釜底抽薪第324章 東安勢急第819章 一路追蹤第594章 進退兩難第273章 意見不合第878章 秋後算帳第473章 雖遠仍援第944章 第三防禦(中)第1024章 出兵靈武第1043章 力辯擔保(下)第205章 最後人情第928章 徵詢線索第221章 零敲碎打第1135章 火速救援第829章 亡羊補牢第627章 心有憂慮第173章 血戰膠城第685章 特殊武器第182章 兵分四路第1055章 釜底抽薪第166章 左膀右臂第1105章 南城突破(上)第852章 暗尋賊蹤第146章 人心難測第724章 迎頭痛擊第200章 剷除異己第149章 一線希望第432章 碼頭激戰第790章 江都消息第549章 馬糧交易(下)第67章 情有所思第1068章 永興之戰(八)第728章 中都使者
第477章 天下勤王(三)第959章 夜襲紫河(下)第961章 太原戰役(二)第727章 長遠規劃第312章 出兵細節第880章 河渠竣工第1222章 偷襲河湟(下)第189章 北海駐軍第151章 棋子上位第966章 太原戰役(七)第705章 西撤燕城第494章 瓦崗內訌(上)第1207章 達成妥協第656章 不戰而退第554章 倉促應戰(上)第197章 渤海之謀第963章 太原戰役(四)第222章 兵不厭詐第712章 陷入絕境第1022章 父過子償第230章 潰敗初現第1218章 亡羊補牢第22章 進階之禮第174章 大戰善後第789章 搜查疑蹤第418章 將計就計第282章 禪林還願(下)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207章 英才玄齡第1045章 伏威再起第241章 冤家路窄第901章 再次出擊第264章 初次合作第1090章 夜攻虎牢(下)第334章 帝王平衡第1117章 解決之道第273章 意見不合第1099章 上洛失守第129章 都督拉攏第56章 危機到來第770章 突襲河東(上)第206章 招才募士第46章 最終決定第664章 利益交換第541章 城門瑣事第425章 徐州危急第360章 兵不厭詐第581章 聯竇擊高第60章 馬邑參軍第31章 山東名將第116章 故友相逢第306章 悄離洛陽(下)第942章 血戰善陽(下)第987章 太原戰役(二十八)第1216章 廢儲之爭(四)第120章 決戰前夕第845章 一線希望第90章 盧府壽宴(二)第1175章 天下大戰(三十三)第172章 強渡膠水(下)第377章 一路追趕第1079章 放棄江陵第336章 壽光船場(上)第230章 潰敗初現第197章 渤海之謀第133章 賊蹤匪影第1160章 天下大戰(十八)第181章 釜底抽薪第324章 東安勢急第819章 一路追蹤第594章 進退兩難第273章 意見不合第878章 秋後算帳第473章 雖遠仍援第944章 第三防禦(中)第1024章 出兵靈武第1043章 力辯擔保(下)第205章 最後人情第928章 徵詢線索第221章 零敲碎打第1135章 火速救援第829章 亡羊補牢第627章 心有憂慮第173章 血戰膠城第685章 特殊武器第182章 兵分四路第1055章 釜底抽薪第166章 左膀右臂第1105章 南城突破(上)第852章 暗尋賊蹤第146章 人心難測第724章 迎頭痛擊第200章 剷除異己第149章 一線希望第432章 碼頭激戰第790章 江都消息第549章 馬糧交易(下)第67章 情有所思第1068章 永興之戰(八)第728章 中都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