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危安民心

羅昭雲下令整頓三軍,將傷員送往後方,戰甲和糧草運過來一個月的,將缺失的人馬補充完畢,同時調來一些後起之秀,參與這次戰鬥,比如來恆、賀若懷廓、樊東尹三人從三個難民縣調過來,融入軍中,起步都是都尉軍職。

麥鐵杖、麥孟才、麥季才父子將領是軍中的砥柱力量,薛萬韌、薛萬備都是虎將之才,日後有大用。

可以說,麥、薛兩位大將軍和他的兒子們,絕對是征戰主力,此時在羅昭雲的賬下,對羅家軍有很好的強固增威作用。

二十五六歲的羅昭雲,戎馬從軍十年,經歷大小百戰,經驗積累下來,而且歲數已經過了弱冠,成熟很多,舉手投足,神色穩重,有一種泰山壓頂不變色的心態和氣質,讓一些資歷較老的將領都認可他的元帥地位,實至名歸。

羅昭雲雖然沒有出關作戰,但是排除斥候不少,同時情報組織也在不斷送回新的消息。

北齊高氏已經向東部奚、契丹、靺鞨、室韋四大接壤的東北邊戍草原部落求援,蓄意諸多好處,比如糧食、土地、美女、漢人奴隸等,高氏打算通過這種向草原人示弱的方式,拉來強大外援。

遊牧民族有強悍的騎兵,這是高氏缺少的底氣,需要依仗的外部實力。

因爲要培養一支鐵騎出來,不光有馬匹就可以,需要是良種戰馬,而且騎士的培養不容易,養一支萬人隊的精銳鐵騎,需要的經費,可能是五萬步兵的價錢了。

以羅家背後的財力,也只能打造最精銳的一萬鐵騎,歸屬他的中軍,其餘騎兵使用的裝備和戰馬,騎士的水平,肯定要比中軍鐵騎弱一些。

臨渝關城的元帥賬內。

諸將聚於一堂,鐵衣生輝,一身英銳之氣。

有三名亞將,都是漁陽、北平郡的鷹揚郎將和戍軍老將,偏將十多人,都尉三四十人。

麥鐵杖是朝廷大將軍職銜,但在這次領軍中,作爲前軍的將軍職務。

羅昭雲坐於主位鏗鏘有力道:“契丹、靺鞨等部落也都出兵了,多有八千,少有兩千不等,接近兩萬鐵騎,加上高氏兵馬中五千騎兵,人數達到了兩萬五千人,已經超越了目前咱們在臨渝關的騎兵數,在關外交戰,騎兵很重要,對咱們有了一定的壓力。”

麥鐵杖道:“大帥,末將曾與突厥騎兵大戰過多次,有對付遊牧騎兵之法,不如,由我打頭陣,跟這幾支遊牧騎兵來個大對決?”

羅昭雲說道:“能用智取,不可硬敵,如果正面投入主力大軍廝殺,雙方都要兩敗俱傷,即便平了關外隱患,也不符合我們的利益!”

“哦,如何智取,請大帥下令。”麥鐵杖素知這個羅少帥足智多謀,用兵無定規,既然這樣說了,可能已經有了定計。

“對付遊牧騎兵最好的辦法,就是誘敵深入,然後設伏襲擊,遊牧部落的騎兵大多爲牧民,聚來爲戰,散之爲民,野性未訓,胡風嚴重,只要我們撤退,肯定能引得敵兵追擊。”

“這個計策好啊!”不少武將都覺得可行。

羅昭雲微微一笑道:“沒那麼容易,如果只是胡族騎兵那就好辦了,現在有北齊遺族合作,他們族內隱伏數十年,在謀算詭計,肯定有老謀深算,足智多謀之上,能夠剋制不上當,我軍計策就行不通了,而且,本帥還得到消息,高氏派人去高句麗,還在不遺餘力拉外援,爲我們樹敵,所以,此戰我們要速戰速決。”

這時候,賀若懷廓站起來道:“大帥,既然外敵很多,爲何我們不守在臨渝關內,閉門不出,等待他們來襲,這樣可以以逸待勞,胡族撈不不到好處了,自然就退兵了,高氏在關外沒有百姓爲根基,收不了賦稅,那個郡只有幾萬人,也不夠他們瓜分,支持龐大的軍馬糧餉開銷,所以,咱們完全耗得起。”

“這個建議好,以逸待勞。”不少武將覺得賀若弼兒子賀若懷廓也懂用兵算計,不愧出身名門。

羅昭雲搖頭道:“燕郡告急,那裡的治所城邑內,有燕郡數萬百姓,還有咱們的府兵將領,他們需要我們營救,一旦破城,可想而知,那些契丹、靺鞨騎兵一定會瓜分這些百姓,充當奴隸帶回東北深處部落,他們的財產也會被高氏遺族霸佔,徹底家毀人亡,咱們的軍中,就有燕郡的人,火長、隊正、百夫長、校尉,還有數千士卒,他們的家人在燕郡,我們如何忍心,見死不救,放棄不理,就這樣眼睜睜他們被戰火吞噬,婦孺被掠走?”

他的話說出來,全場武將都沉默了,這關乎到軍心,還有仁義道德的層面,沒有人亂開口了。

連賀若懷廓的臉上都有些發紅,爲自己剛纔的計策感到一絲羞愧,爲了勝利有些不擇手段,無視百姓生死。

其實他的做法,並沒有錯,至少在兵法上,不戰而勝,已經算高明的了。

但是,羅昭雲卻不會這樣做,他不是普通的將軍,而是要稱雄的王者,百姓人心對他,遠比一場勝仗還重要。

“噗通!”兩名都尉衝出來,直接跪在了地上,朝着羅昭雲連磕幾個頭,哽咽道:“感謝大帥,念及燕郡內的百姓,屬下......屬下的家眷就在燕郡治所陽樂城內,而且,軍中的確有一些士卒,他們的妻兒老小,都在那個城內,懇請大帥施援。”

剛纔這兩名都尉聽到賀若懷廓的提議後,面如死灰,憂心如焚,聽到元帥的話音後,這才激動地跑出來求情。

羅昭雲掃了這些武將的面孔,從這些人的眼中,也看到了許多期待。

軍人往往重情義,直性子,有血氣,能分出簡單的是非曲直來,此刻都在等待元帥的決策。

羅昭雲微微點頭道:“放心吧,燕郡本帥一定全力搭救,那裡不光有我統轄下的將士,還有數萬百姓,我絕不能讓五胡亂華的悲劇再次發生,不會放任這些胡族部落再次侵入北方土地,我們是軍人,要守護好疆土,讓我們的親人們免受鐵蹄踐踏和屠殺,出兵燕郡,不會更改!”

第七百六十三章 壯士出川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局勢不妙第五百一十八章 對飲小酌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東巡洛陽第五百八十九章 皇后獻策第三百五十章 問罪第一千零五十章 親征江淮第四百四十七章 化解兵變第五百二十章 學術探討第九百九十七章 愜意時光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零五章 遭襲了第九百六十章 秦瓊生猛第八百二十章 李唐謀劃第八百六十七章 唐國朝局第八百九十四章 重用寒門臣子第兩百零一章 孟浪一回第三十一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鹿之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途中血殺第三百七十七章 二次伐遼東第三百四十九章 心如蛇蠍第八百七十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一十七章 賞雪觀梅第五百六十一章 戰蘇烈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年之約第四百零八章 做人留一線第一百八十六章 班師凱旋第六百四十章 話不投機第五百六十章 樂極生悲第七百九十三章 愛她,就給她一片天空第六百四十四章 聖女吃貨第兩百零一章 孟浪一回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備而來第九百八十六章 表明心跡第九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身影第五百四十一章 衝鋒攻陣第六百七十六章 唐王政權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戰告捷第九百零三章 晉陽鏖戰第七百二十七章 脣亡齒寒第九百七十七章 開元通寶第六百六十五章 出征吐蕃第六百二十二章 發兵土樓山第九百六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六十三章 東宮率衛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朝議(上)第九百三十七章 揮師北上第一百章 秉燭夜談第四百六十三章 獻身第三百一十七章 謀而後動第九百四十三章 破胡虜第八百零四章 參議軍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謀劃第四百七十八章 裴氏父子第八百七十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五十五章 打西涼第一千一十六章 黑豬養大了第三十四章 積累財富第六百三十五章 恩威並重第九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身影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與軍心第五百三十章 用人不疑第一百零四章 開幕了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謀國第三百二十一章 綿裡藏針第七百四十一章 公主被俘第八十五章 畫舫聽琴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工業曙光第兩百章 相邀與赴會第十二章 廝殺第九百八十九章 任重道遠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鹿之戰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危安民心第二百一十九章 建都詔書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觀念第二百一十八章 李家有子初成長第四百二十七章 懷璧其罪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九百六十六章 勸誘部落首領第九百五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二十八章 盤算賬目第五百九十一章 撮合第五百二十章 學術探討第四百一十二章 劍譜下落第一百二十六章 謀劃第四十六章 發現敵情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發展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東巡洛陽第二百一十二章 賠罪來了第六百五十九章 收攬八郡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五百九十七章 遠行第三百三十五章 才女的請求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局將啓第四百九十章 天下勤王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戰告捷第九百六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七百一十九章 喜憂各不同
第七百六十三章 壯士出川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局勢不妙第五百一十八章 對飲小酌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東巡洛陽第五百八十九章 皇后獻策第三百五十章 問罪第一千零五十章 親征江淮第四百四十七章 化解兵變第五百二十章 學術探討第九百九十七章 愜意時光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零五章 遭襲了第九百六十章 秦瓊生猛第八百二十章 李唐謀劃第八百六十七章 唐國朝局第八百九十四章 重用寒門臣子第兩百零一章 孟浪一回第三十一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鹿之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途中血殺第三百七十七章 二次伐遼東第三百四十九章 心如蛇蠍第八百七十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一十七章 賞雪觀梅第五百六十一章 戰蘇烈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年之約第四百零八章 做人留一線第一百八十六章 班師凱旋第六百四十章 話不投機第五百六十章 樂極生悲第七百九十三章 愛她,就給她一片天空第六百四十四章 聖女吃貨第兩百零一章 孟浪一回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備而來第九百八十六章 表明心跡第九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身影第五百四十一章 衝鋒攻陣第六百七十六章 唐王政權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戰告捷第九百零三章 晉陽鏖戰第七百二十七章 脣亡齒寒第九百七十七章 開元通寶第六百六十五章 出征吐蕃第六百二十二章 發兵土樓山第九百六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六十三章 東宮率衛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朝議(上)第九百三十七章 揮師北上第一百章 秉燭夜談第四百六十三章 獻身第三百一十七章 謀而後動第九百四十三章 破胡虜第八百零四章 參議軍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謀劃第四百七十八章 裴氏父子第八百七十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五十五章 打西涼第一千一十六章 黑豬養大了第三十四章 積累財富第六百三十五章 恩威並重第九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身影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與軍心第五百三十章 用人不疑第一百零四章 開幕了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謀國第三百二十一章 綿裡藏針第七百四十一章 公主被俘第八十五章 畫舫聽琴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工業曙光第兩百章 相邀與赴會第十二章 廝殺第九百八十九章 任重道遠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鹿之戰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危安民心第二百一十九章 建都詔書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觀念第二百一十八章 李家有子初成長第四百二十七章 懷璧其罪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九百六十六章 勸誘部落首領第九百五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二十八章 盤算賬目第五百九十一章 撮合第五百二十章 學術探討第四百一十二章 劍譜下落第一百二十六章 謀劃第四十六章 發現敵情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發展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東巡洛陽第二百一十二章 賠罪來了第六百五十九章 收攬八郡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五百九十七章 遠行第三百三十五章 才女的請求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局將啓第四百九十章 天下勤王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戰告捷第九百六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七百一十九章 喜憂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