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護送玉璽

聽了華安的解釋,張育覺得有些道理,便不再勸說,不過,從華安的態度,張育也發現了一些端倪,華安對他的進言,並沒有表示出很大的反感和憤怒,反而冷靜的分析這麼做的不利情況,由此可見,華安對大晉朝廷並非完全愚忠,而是,已經開始考慮自己的利益了。

見張育不再言語,華安看向手中的傳國玉璽,輕聲道:“雖然這傳國玉璽是天下至寶,所有覬覦皇位之人都想得到他,不過,在本將看來,這不過就是一塊做工精美的石頭罷了,冉閔得此寶貝卻被燕軍生擒就足以證明這一點,所以,本將絕對不會爲了一塊精美的石頭,而使自己成爲衆矢之地的。”說完將手中的傳國玉璽放在身前的几案上。

在華安的心中,所謂的天命與一塊石頭是不可能有太大關係的,若自己真的可以取得天下,那也是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奮鬥得來的,而不是因爲偶然間得到一塊精美的石頭,天命歸於一塊石頭是非常荒謬的。

張育聞言,不禁爲自己的草率獻計而汗顏,頓了頓,抱拳道:“將軍說的是,傳國玉璽的確就是一塊做工精美的石頭,不過,天底下想要得到它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將軍既然已經下定決心,要將傳國玉璽與魏國人質一同送往建康城,就一定要做好防備,以防傳國玉璽在半路上遭遇不測。”

“哦。你是說,有人會在半道上搶奪傳國玉璽,可誰會有這麼大的膽子呢?”華安輕聲問道。

張育上前一步。輕聲道:“將軍,這天底下想當皇帝的人多的是,他們都會想盡一切辦法,要得到這傳國玉璽,所以,將軍必須多派兵馬護送。”

華安聞言,點了點頭。張育沒有明說是誰,不過。從河北前往建康城,一路上要經過的區域,的確有許多手握重兵的將領,他們之中有誰對皇位感興趣。華安無法得知,不過,至少有幾個人,華安是非常懷疑的,那便是投降大晉的蒲洪和姚襄,這二人皆來自異族,而且心懷野心,對大晉的忠心度是最低的,若是傳國玉璽從他們的防區經過。難保他們不會爲了得到傳國玉璽而鋌而走險。

“姚襄、蒲洪之流,皆手握數萬重兵,此二人現歸附殷浩。負責鎮守揚州的北部區域,以及徐州、豫州一帶,是魏國使者前往建康城的必經之路,此二人心懷野心,本將很是不放心,此次若有人打傳國玉璽的主意。則多半是此二人了。”華安肯定的說道。

“將軍,姚襄與蒲洪皆手握數萬重兵。若他們真的要打傳國玉璽的主意,那我軍豈不要派遣主力大軍護送,如此,方可萬無一失,不過,這樣一來,我軍面對燕軍主力騎兵南下,壓力就大了。”張育憂慮的說道。

華安笑了笑,自信的說道:“一個小小的傳國玉璽而已,何須主力大軍護送,三千人馬足矣。”

“將軍,僅僅三千人馬,如何能防備姚襄和蒲洪的數萬大軍。”張育好奇的問道。

華安再次拿起几案上的傳國玉璽,看了半晌,正色道:“我軍三千人馬,自然不能對抗姚襄與蒲洪的主力大軍,不過,武力不能取勝,可以用智謀取勝,姚襄與蒲洪皆是聰慧之人,不過,也未必能識破本將的暗度陳倉之計。”

“暗度陳倉,將軍的意思,是同時派出兩路人馬,一路攜帶真的傳國玉璽直抵建康城,另一路則攜帶僞造的傳國玉璽,吸引不法之徒前來搶奪,從而保護真的傳國玉璽,妙,真是妙計啊!”張育立馬就明白了華安的用意。

華安笑了笑,輕聲道:“此事就這麼定了,你親自前往魏國使者的營帳,告訴他本將的計劃,並要他保密和配合。”

“是,將軍,屬下這就去辦。”張育輕聲領命,並立即離開中軍大帳,前往魏國使者居住的營帳。

在夜半的時候,兩支人馬已經準備就緒,負責護送冉明和傳國玉璽的,是華安麾下的三百精銳騎兵,而魏國使者一行人,則是讓華安麾下後備軍團的三千士兵負責保護。

爲了掩人耳目,在天亮之前,護送傳國玉璽的三百精銳騎兵,帶着冉明已經提前出發,而三千後備軍團,則在準備輜重車和各種用品。

天亮之後,華安麾下的三千後備軍團,將十幾輛馬車,上百輛輜重車,以及各種物資,全部運往朝歌城外,並隨時準備出發。

爲了防止被人看出破綻,魏國使者在朝歌城中,隨意找了一個與冉閔年齡相仿的孩童,充當冉明,並與魏國使者一起進入了朝歌城外的馬車之中。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魏國使者一行,在華安麾下三千後備軍團的護送下,浩浩蕩蕩的向江南建康城方向行去。

爲了隨時掌握兩路人馬的動態,華安派遣上百名斥候,嚴密監視兩路人馬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向自己彙報。

當然,爲了威懾心懷不軌之人,同時,也爲了讓所有人都相信傳國玉璽在三千後備軍團之中,華安給自己在揚州軍團的三位兒時兄弟各自寫了一封信,讓他們在約定的日子,率領麾下部分兵馬,前往迎接魏國使者一行。

“將軍佈置的如此嚴密,相信一定不會有事的。”魏國使者一行離開後,張育小聲的說道。

華安點了點頭,輕聲道:“但願如此,不過在傳國玉璽抵達建康城之前,本將是難以完全放心的。”說完轉身返回朝歌城。

與華安預想的一樣,魏國使者攜帶傳國玉璽前往建康城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天下,那些心懷野心之人,全都打起了傳國玉璽的主意,並開始研究魏國使者的行進路線,並準備在合適的位置下手。

在豫州方向的姚襄大營,姚襄正在大帳中與麾下部將商議去留的問題,自從歸附大晉朝廷以來,他們遭遇了諸多不順。

他們本以爲投靠了名望很高的殷浩是一件正確的選擇,卻不料這個殷浩,居然是個心胸狹隘,膽小無能之輩。

殷浩不但剋扣姚襄麾下大軍的糧餉,而且,千方百計的想要除掉姚襄,以吞併姚襄麾下的部衆,這讓姚襄如坐鍼氈,恨不得立即率領大軍離開殷浩,另投他處,只是苦於還未尋找到一位可以容納他的明主,爲此,只得戰戰兢兢的忍受殷浩的淫威。

“將軍,據探子回報,魏國使者一行,攜帶傳國玉璽已經從鄴城出發多日,如今,應該已經到了黃河北岸了。”一名部將急匆匆的走進了中軍大帳,向姚襄彙報道。

“此事,與本將何干?”姚襄隨口回了一句。

部將聞言,抱拳道:“將軍,這傳國玉璽是天下皇權的象徵,凡事得到傳國玉璽之人,便可以得到天下,我們自歸附晉國以來,縷縷遭受惡氣,不如,截下這傳國玉璽,建立一片屬於自己的江山。”

“什麼,你要本將截下這傳國玉璽?”姚襄微微有些驚詫,畢竟,一旦自己這麼做,就相當於與大晉朝廷徹底的決裂了。

“將軍,難道您還想在此處,忍受殷浩這狗賊的窩囊氣嗎?反正末將是不想忍了。”部將憤怒的說道。

姚襄聞言,不禁也燃起了一股對殷浩的憤怒情緒,頓了頓,看向其餘部將,大聲道:“各位將軍,你們覺得如何?”

“將軍,我等皆不願留在此處,受殷浩的鳥氣。”衆部將全都表態支持。

見衆部將皆全力支持自己,姚襄的眼中閃現出一絲精光,頓了頓,大聲道:“好,既然晉國朝廷對本將不義,也休怪本將不忠,截下傳國玉璽,我等另謀出路,建立一塊屬於自己的江山。”

“將軍英明,我等誓死追隨將軍。”衆部將聞言,頓時激情澎湃,皆是全力的支持姚襄。

下定決心之後,姚襄便與幾名心腹部將,在中軍大帳之中商議如何奪取傳國玉璽。

就在姚襄與部將商議如何奪取傳國玉璽的時候,在蒲洪大營的中軍大帳之中,蒲洪與身旁的兩個兒子,也打起了傳國玉璽的主意。

“父親,聽說魏國也向大晉朝廷稱臣了,而且,還派遣使者,將傳國玉璽送往江南建康。”三子蒲健抱拳說道。

“沒錯,這件事爲父早就知道了,冉閔被燕軍生擒,魏國氣數已盡,留着傳國玉璽也沒有什麼用處了。”蒲洪輕聲回道。

“父親,聽說這傳國玉璽是皇權的象徵,得到傳國玉璽的人,便可以得到天下,我們何不一不做二不休,截下傳國玉璽,而後離開晉國,創立一片屬於自己的天下。”三子蒲健輕聲說道。

“是啊!父親,殷浩這個人,心胸極爲狹隘,毫無容人之量,我們長久歸附晉國,只怕不是長久之計,不如藉此機會奪取傳國玉璽,而後離開晉國,建立一片屬於自己的江山,如此方爲上策。”四子蒲雄抱拳說道。

第八百九十七章 桓溫抵達襄陽第六百三十一章 單挑第一百四十一章 全面對峙第五百七十二章 石虎稱帝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于闐公主第三百六十章 刺探趙軍水寨第九百九十一章 繁華的洛陽城第一百五十章 攻破當塗第四百章 攻下劍閣第四百三十二章 反間計第九百四十章 姚襄的毒計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攻城失敗第九百六十八章 燕軍撤離易水第八百四十二章 親眷抵達洛陽第九百九十章 王猛的策略第六百四十六章 魏將降晉第七百零六章 蒲洪出手第六百九十八章 分兵臨水城第一百二十章 陰陵城第三百五十二章 密林謀劃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廣投降第八百六十九章 救生衣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破西鄉城第二百三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三百三十四章 青羌投手第五百零八章 挑撥離間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燕國細作第五百六十二章 麻秋再次大敗第六百八十七章 三個條件第一百九十四章 麒麟營第四百六十章 獠人巢穴的位置第七百一十七章 軍中譁變第三百五十三章 姚戈仲的決心第三百三十九章 上中下三策第八百五十二章 主動出擊第三百二十一章 霹靂火攻第九十九章 再遇艄公第一百一十九章 連失三城第八百八十九章 打算親征第九百一十三章 親自偵查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戰象倒戈第二百六十七章 收復柴桑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八百三十三章 謝安進宮第二百四十六章 磨山剿匪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尉遲順被困第七百七十一章 王猛發兵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王猛的決定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吐谷渾求和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偷渡海峽第二百七十一章 陣前斬將第七百四十七章 蒲健的誘餌第九百四十一章 王午按兵不動第一百五十八章 攻城車第九百一十二章 備戰襄國城第三百三十七章 覆巢之下無完卵第五十六章 北上中原第六百八十二章 冉閔被擒第一千零五章 好人做到底第八百六十三章 慕容汗的報復第十六章 春光外泄第五百八十三章 暗度渭水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生擒燕王第八百零二章 燕軍敗走第九百一十五章 華安返回王宮第八十章 逃離鄴城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扶余王逃離第五百五十八章 謝艾的實力第七百八十一章 燕軍放棄魯口城第六百四十三章 奔襲敖倉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君悅樓第七百五十七章 燕軍退走第二百六十四章 兵臨歷陽第九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陵之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發陰陵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宋澄詐敗第二百五十六章 奔襲邾城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岸探查第七百七十一章 王猛發兵第七百五十四章 代軍戰敗第四章 義興周氏第一百一十四章 有仇必報第九百五十七章 燕國君臣的陰謀第五百二十二章 虎候的秘密任務第三百七十九章 寒流襲來第八百六十一章 葫蘆谷練兵第六百零八章 反間計第一百七十八章 班師回朝第五百零三章 擴軍兩萬第一百五十六章 強攻陰陵第五百零三章 擴軍兩萬第五百二十八章 楊國戰死第五百三十五章 收攏人心第五百一十一章 楊宋奴稱公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陰謀被識破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準備攻佔君士坦丁堡第七百三十二章 分兵兩翼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分化荊州軍第二百二十二章 寒流
第八百九十七章 桓溫抵達襄陽第六百三十一章 單挑第一百四十一章 全面對峙第五百七十二章 石虎稱帝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于闐公主第三百六十章 刺探趙軍水寨第九百九十一章 繁華的洛陽城第一百五十章 攻破當塗第四百章 攻下劍閣第四百三十二章 反間計第九百四十章 姚襄的毒計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攻城失敗第九百六十八章 燕軍撤離易水第八百四十二章 親眷抵達洛陽第九百九十章 王猛的策略第六百四十六章 魏將降晉第七百零六章 蒲洪出手第六百九十八章 分兵臨水城第一百二十章 陰陵城第三百五十二章 密林謀劃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廣投降第八百六十九章 救生衣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破西鄉城第二百三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三百三十四章 青羌投手第五百零八章 挑撥離間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燕國細作第五百六十二章 麻秋再次大敗第六百八十七章 三個條件第一百九十四章 麒麟營第四百六十章 獠人巢穴的位置第七百一十七章 軍中譁變第三百五十三章 姚戈仲的決心第三百三十九章 上中下三策第八百五十二章 主動出擊第三百二十一章 霹靂火攻第九十九章 再遇艄公第一百一十九章 連失三城第八百八十九章 打算親征第九百一十三章 親自偵查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戰象倒戈第二百六十七章 收復柴桑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八百三十三章 謝安進宮第二百四十六章 磨山剿匪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尉遲順被困第七百七十一章 王猛發兵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王猛的決定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吐谷渾求和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偷渡海峽第二百七十一章 陣前斬將第七百四十七章 蒲健的誘餌第九百四十一章 王午按兵不動第一百五十八章 攻城車第九百一十二章 備戰襄國城第三百三十七章 覆巢之下無完卵第五十六章 北上中原第六百八十二章 冉閔被擒第一千零五章 好人做到底第八百六十三章 慕容汗的報復第十六章 春光外泄第五百八十三章 暗度渭水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生擒燕王第八百零二章 燕軍敗走第九百一十五章 華安返回王宮第八十章 逃離鄴城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扶余王逃離第五百五十八章 謝艾的實力第七百八十一章 燕軍放棄魯口城第六百四十三章 奔襲敖倉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君悅樓第七百五十七章 燕軍退走第二百六十四章 兵臨歷陽第九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陵之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發陰陵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宋澄詐敗第二百五十六章 奔襲邾城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岸探查第七百七十一章 王猛發兵第七百五十四章 代軍戰敗第四章 義興周氏第一百一十四章 有仇必報第九百五十七章 燕國君臣的陰謀第五百二十二章 虎候的秘密任務第三百七十九章 寒流襲來第八百六十一章 葫蘆谷練兵第六百零八章 反間計第一百七十八章 班師回朝第五百零三章 擴軍兩萬第一百五十六章 強攻陰陵第五百零三章 擴軍兩萬第五百二十八章 楊國戰死第五百三十五章 收攏人心第五百一十一章 楊宋奴稱公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陰謀被識破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準備攻佔君士坦丁堡第七百三十二章 分兵兩翼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分化荊州軍第二百二十二章 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