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換乘步輿

傍晚的時候,司馬聃的狀況稍微好了一些,並食用了一些易消化的稀粥,而後,又喝了一碗治療風寒的湯藥,在喝完湯藥之後,司馬聃便在幾名宮女的伺候下,早早的睡下了。

由於非常關心皇帝司馬聃的身體狀況,皇太后褚蒜子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派人前去皇帝的御帳內詢問,以瞭解司馬聃的最新狀況。

見司馬聃狀態已經穩定,並且安靜的睡下了,褚蒜子的一顆心便放下了大半,不過,第二日一早,隊伍又將繼續向北行進,以司馬聃目前的身體狀況,能否受到了這旅途的顛簸,真的是很難說。

“立即宣幾名御醫前來,哀家有話要問。”褚蒜子大聲下令道。

“是,太后。”一名宮女聞令,立即轉身離開,前去傳召御醫。

很快,幾名御醫聞訊趕來,並向褚蒜子跪拜行禮。

這一日,褚蒜子頻繁召見,幾名御醫已經麻木了,不過,既然是太后召見,他們自然也是不敢怠慢,並在最短的時間內,抵達太后褚蒜子的營帳。

“聽說皇上的龍體好些了?”褚蒜子輕聲說道。

一名御醫連忙抱拳道:“回太后,皇上龍體已有好轉,嘔吐症狀已經消失,至於風寒之症,只要多調養一些日子,相信一定會好起來的,不過……”

“不過什麼?”見御醫一臉爲難,褚蒜子一顆心頓時懸了起來,並連忙問道。

御醫沉思了片刻,正色道:“太后,洛陽城據此足有數千裡之遙。以皇上目前的龍體狀況,若是一直車馬勞頓,只怕狀況會加重啊!”說完低着頭,等待着褚蒜子的訓斥。

“是啊!太后,車船顛簸厲害。以皇上目前的龍體,只怕經不起如此折騰啊!”又一名御醫,擔憂的說道。

褚蒜子聞言,心頭不禁又抹上了一層陰霾,這種情況也是她最爲擔憂的,畢竟。遷都已經確定下來,前往洛陽城已經是大勢所趨,但皇帝的身體若是不能承受旅途之辛勞該怎麼辦,她一個婦道人家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皇上的龍體,真的已經不能承受旅途的辛勞了嗎?每日少行幾十裡可否?”褚蒜子輕聲問道。

顯然。褚蒜子並不想因爲皇帝一人的身體而改變遷都的大勢,但她同時又非常擔憂皇帝的身體狀況,爲此,希望可以每日少走一段路,如此,便可以讓皇帝每日少受顛簸之苦。

一名御醫聞言,思索了片刻,抱拳道:“不瞞太后。皇上的龍體究竟能承受多少顛簸,微臣也不好準確判斷,不過。自然是顛簸的越少越好了。”

“是啊!太后,皇上所受到的旅途顛簸越少,身體惡化的可能性就會越少,若是能夠停在這裡修養多日,風寒之症極有可能會痊癒。”又一名御醫正色說道。

褚蒜子聞言,陷入了猶豫之中。是否要在江北的荒地停留幾日,她一個人說了也不算。必須要有衆大臣一致同意才行。

“哀家知道了,你們都下去吧!記住。一定要好好照顧皇上,不能讓皇上的龍騰繼續惡化了。”褚蒜子正色說道。

“是!太后。”幾名御醫應了一聲,隨即,轉身離開褚蒜子的營帳。

幾名御醫走後,褚蒜子輕聲道:“快傳謝愛卿。”

“是,太后。”一名太監聞令,立即前去傳喚謝安。

此時,謝安剛剛吃完晚飯,並與幾名朝廷的重要大臣,在一起商議皇帝納妃的事情,雖然妃子的地位遠遠不如皇后,但畢竟也是伺候皇帝的女人,爲此,各大氏族在聽說這一消息之後,還是爭先恐後的將自己族中適齡的未婚女子推薦了上去,並希望自己族中的女子,可以常伴在皇帝的左右,爲自己的家族帶來榮耀。

“謝刺史,太后要見你。”太監走到謝安的身旁,輕聲說道。

謝安聞言,微微愣了一下,這一日,太后傳召他的次數,可真夠多的,不過,既然太后傳召,他身爲臣子,還要要立即前去的,畢竟,這是做臣子的本分。

“各位繼續討論,本官去去就回。”謝安交代了一聲,便跟在小太監的身後,向褚蒜子所在的營帳走去。

“微臣謝安參見太后。”謝安跪拜道。

“愛卿快快平身。”褚蒜子連忙讓謝安起身,並直截了當的說道:“謝愛卿,如今皇上龍體欠安,御醫建議皇上多歇息,若是繼續舟車勞頓,只怕皇上的病情還會繼續加重,所以,哀家想要問謝愛卿,若是讓大營在此處逗留幾日,不知可否?”說完看向謝安,等待着謝安的回道。

褚蒜子如此直截了當的詢問,讓謝安感到頗爲爲難,他知道褚蒜子的目的,是要在此處逗留幾日,以便讓皇帝有修養的時間,但這樣一來勢必要耽誤抵達洛陽城的時間,而且,皇帝的身體這麼差,就算修養之後,身體痊癒了,也難保不會在行進的途中再次病倒,爲此,謝安覺得停下來歇息幾日根本就意義不大,畢竟,只要再次上路,皇帝就還要飽受車馬勞頓之苦,從而再次病倒。

不過,司馬聃是一國之君,若是病逝在半路上,後果可能會更嚴重,所以,謝安的心裡也是非常的猶豫,並有些不知該怎麼辦的感覺。

“謝愛卿也沒有好主意嗎?”見謝安眉頭緊蹙,褚蒜子輕聲問道。

謝安愣了一下,抱拳道:“太后,此次前往洛陽路途遙遠,一路上車馬勞頓,勢必會讓皇上難以適應,不過,在這荒地上多停留幾日也沒有什麼益處,就算停留修養,也應該前往全椒城,畢竟,城內有上好的房舍。比御帳好多了。”

顯然,謝安覺得,無論如何,也不能讓皇帝長時間的宿營在這一片荒蕪的土地上。

“謝愛卿說的是,這一路上舟車勞頓。而皇上的龍體又非常虛弱,這可怎麼辦纔好呢?”褚蒜子蹙眉擔憂了起來。

顯然,對於還有上千裡的路程,褚蒜子感到非常的絕望,並覺得這一路上,身體不好的皇帝。一定會遭受很大的痛苦,甚至,在抵達洛陽城之後,身體狀況會一落千丈,而這顯然是她所難以承受的。

謝安想了片刻。抱拳道:“太后不必過於憂心,長途跋涉之所以會對皇上的身體造成傷害,主要是因爲馬車顛簸的厲害,而船隻雖然看似平穩,實則比馬車還要顛簸,所以,皇上的身體自然是難以消受的,不過。坐船隻需幾次即可,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而坐車卻要行走上千裡。必須引起重視。”

“道路不平,馬車顛簸是在所難免的,謝愛卿難道能讓馬車不顛簸嗎?”褚蒜子好奇的問道。

謝安正色道:“回太后,微臣覺得,若要減少顛簸,必須讓皇上放棄乘坐馬車。改而乘坐步輿,只有這樣才能儘可能的減少路途中的顛簸。”

所謂步輿。就是皇帝乘坐的轎子,當然。皇帝乘坐的轎子是非常氣派的,與普通人乘坐的轎子有非常大的差別,而不論什麼樣的轎子,他的舒適度都是馬車所不能比擬的,畢竟,馬車的車輪在與地面接觸的時候,一旦遇到凸起或者下凹,都會造成劇烈的顛簸,讓乘坐其中的人非常的不舒服,而轎子就不一樣了,轎子是由人力擡着的,尤其是皇帝的步輿,前前後後全是轎伕,顛簸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當然,乘坐步輿也有一大劣勢,那便是速度和持續性不如馬車,畢竟,馬車是靠馬匹和車輪行進的,速度和耐力都比較好,而人力的轎子,不但速度慢,而且,對轎伕的體力也是很大的考驗,只怕每走一段路程,就要更換轎伕,否則,轎伕在累了之後,速度便會越來越慢,甚至雙腿發軟,影響轎子的舒適性,所以,一般轎子都是短途使用的較多,而此次前往洛陽城足有上千裡,在這麼遠的距離上使用人力的轎子,真的是有些太爲難轎伕了。

不過,以目前皇帝司馬聃的身體狀況,實在是不適宜乘坐顛簸的馬車,所以,乘坐步輿就成了唯一的選擇了。

褚蒜子聞言,點了點頭,正色道:“謝愛卿說的是,以皇上目前的狀況,也只能乘坐步輿前往洛陽城了,這件事情就交給愛卿去辦吧!”說完略一揮手,示意謝安離開。

“是,太后,微臣一定辦好。”謝安正色應道,並轉身離開褚蒜子的營帳。

走出褚蒜子的營帳之後,謝安立即返回了自己的營帳,並將讓皇帝改乘步輿的事情,告訴了幾名大臣。

幾名大臣自然知曉皇帝司馬聃龍體欠佳,爲此,皆認爲謝安做的對,雖然乘坐步輿速度稍微慢了一些,但爲了讓皇帝不受顛簸之苦,也是值得的,而且,他們還一致認爲,至少要準備三波轎伕,以輪流擡步輿,從而保證步輿的速度和舒適性。

謝安在與幾名大臣商議了一番之後,便命令麾下的心腹,去準備步輿和轎伕,並要他們務必在第二日清早之前,將這一切全部準備好,以免耽誤第二日一早的啓程。

經過連續一夜的歇息,第二日一早,皇帝司馬聃的氣色又好轉了不少,這讓一直陪侍左右的御醫大大的鬆了口氣,只要皇帝無礙,便是他們最大的欣慰。

皇太后褚蒜子在得知皇帝氣色好轉之後,也是非常的高興,一顆懸着的心,頓時放下了不少。

步輿和轎伕在後半夜的時候,就已經完全準備就緒了,也就是說,只需一聲令下,隊伍便可以立即出發了。

吃完早飯兩刻之後,皇帝司馬聃便在兩名宮女的陪伴下,坐上了早已準備好的步輿,由於害怕皇帝被冷風吹到,步輿的窗簾全部都放了下來,兩名宮女也一左一右的坐在皇帝的兩旁,以隨時照看皇帝,若皇帝有所不適,兩名宮女會在第一時間告訴轎伕,並讓轎伕停下。

另外,在步輿的兩旁,有隨行的御醫和衆太監,他們也會在第一時間照顧皇帝。

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皇帝的鑾駕終於起行了,並以並不算快的速度,向洛陽城方向行進。

由於步輿比馬車舒服很多,爲此,一路上,皇帝司馬聃並沒有感到有什麼不適,隊伍行進的可謂非常的順利,而這讓所有人都鬆了口氣。

幾日的時間內,皇帝的鑾駕先後經過全椒、浚遒、合肥等城池,並在合肥城停留了一日,以讓皇帝能夠好好的休整。

######

在豫州汝陰郡的治所汝陰城,王猛與麾下的五萬精兵已經抵達這裡,並分散在汝陰城的四周駐紮,以等待朝廷的遷都人馬。

剛剛等了一日,從建康城出發的第一批人馬便抵達了汝陰城,並與王猛麾下的兵馬匯合在一起。

考慮到遷都的人馬很多,若是聚在一起行進會擁塞道路,爲此,在第一批人馬抵達汝陰城半日後,王猛便派出一支兵馬,護送這支隊伍向洛陽城方向行進,而原先負責保護這支隊伍的水軍將士,則按原路返回江南的水軍大營。

很快,有越來越多的隊伍先後抵達汝陰城,而王猛總是非常負責的派遣一支支兵馬,護送他們離開。

不過,這些人馬都不是最重要的,王猛知道自己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護皇帝司馬聃和朝廷重臣安全的抵達洛陽城。

但不知爲何,在這些先頭人馬全部離開之後,王猛等了整整兩日,也沒有見到皇帝鑾駕的影子,這讓王猛感到非常的詫異,畢竟,通過詢問先頭人馬,王猛已經知道皇帝鑾駕的出發日期了,也就是說,若是一切順利,皇帝的鑾駕應該早就抵達汝陰城纔對。

“將軍,皇上的鑾駕遲遲不至,會不會是路上遇到了變故?”一名部將看向王猛,正色說道。

“將軍,末將願意帶領一支兵馬,前往江南接應,也好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另一名部將則主動請纓了起來。

顯然,皇帝的鑾駕遲遲未能抵達汝陰城,他們都感到非常的焦急,並覺得不能一直乾等下去。

第五百八十章 借兵三千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王班師第一百三十七章 識破計謀第八百三十七章 接回親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龍虎二營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放棄泰西封第五百九十四章 石鑑的陰謀第四百三十章 茶館第一百零二章 爭論不休第四百零四章 獠人巢穴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王班師第一千一百章 安東都護府第九百二十六章 王午的進攻計劃第一百二十章 陰陵城第八百八十六章 不必增援第一千零九章 進展順利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的壓力第三百三十一章 日漸消瘦的戰馬第一百三十五章 敵軍嚇壞了第六百九十三章 攻打襄國第四十四章 青釭出鞘求推薦第三百八十一章 踏冰北渡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高句麗內訌第一百八十三章 佳人斟酒第九百九十四章 城外建涼亭第二百六十四章 兵臨歷陽第二百五十八章 兩面受敵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尤利安造反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不得不答應第六百二十八章 攻打成皋關第六百一十五章 王霸之心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攻破丸都第六百二十一章 粗魯的劉顯第五十八章 挺身而出第五百四十八章 涼國全勝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殲敵六千第九百八十八章 駱駝騎兵第八百八十章 姚襄分兵突襲第三百六十三章 霧霾的原理第五十三章 護花使者第九百零九章 陷馬坑第二百零三章 荒山詭樹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兵奇襲第三十二章 趁虛而入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祚被殺第四百二十六章 什麼都可以答應第二十四章 驍將陳雄第二十九章 蒜兒姑娘第五百九十二章 帝位三易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兵臨丸都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偷渡馬訾水第一百八十六章 蜜月第九百一十九章 謝艾潰敗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虎嘯山莊第三百七十一章 連夜撤離第三百三十六章 趙軍撤退第七百四十章 燕軍西進第四百三十五章 將軍何時娶我第三百六十五章 草船借箭第三百六十五章 草船借箭第三百六十八章 石虎逃入烏江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褚蒜子做媒第一百九十五章 麒麟號第九百四十四章 揭露陰謀第四百四十三章 北門大捷第八百六十一章 葫蘆谷練兵第五百章 自薦的奏摺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稱帝(全劇終)第九百三十二章 增加稅收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六大勢力第八百七十六章 販棗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寒山破敵第一千零九十章 勸降扶余第八百六十六章 慕容俊大驚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搞定叛亂第二百五十三章 嬰兒啼哭第一百三十七章 識破計謀第五百七十九章 五路出征第一百零八章 漁家姑娘第七百五十六章 代軍撤退第二百三十四章 龍虎二營第四百一十七章 無當飛軍第二百九十六章 叛軍中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識破計謀第三百七十九章 寒流襲來第二百一十五章 分兵龍山第四百九十六章 割地以換外援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發陰陵第二百七十九章 桃豹自戕第七百八十五章 騎兵決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謝艾入晉營第四百七十三章 溫柔的小綿羊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打出手第六十九章 慕容燕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進攻潞縣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火牛陣第一百一十九章 連失三城第四十二章 華安領命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波斯亡國第六百六十三章 拿下河內郡
第五百八十章 借兵三千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王班師第一百三十七章 識破計謀第八百三十七章 接回親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龍虎二營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放棄泰西封第五百九十四章 石鑑的陰謀第四百三十章 茶館第一百零二章 爭論不休第四百零四章 獠人巢穴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王班師第一千一百章 安東都護府第九百二十六章 王午的進攻計劃第一百二十章 陰陵城第八百八十六章 不必增援第一千零九章 進展順利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的壓力第三百三十一章 日漸消瘦的戰馬第一百三十五章 敵軍嚇壞了第六百九十三章 攻打襄國第四十四章 青釭出鞘求推薦第三百八十一章 踏冰北渡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高句麗內訌第一百八十三章 佳人斟酒第九百九十四章 城外建涼亭第二百六十四章 兵臨歷陽第二百五十八章 兩面受敵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尤利安造反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不得不答應第六百二十八章 攻打成皋關第六百一十五章 王霸之心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攻破丸都第六百二十一章 粗魯的劉顯第五十八章 挺身而出第五百四十八章 涼國全勝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殲敵六千第九百八十八章 駱駝騎兵第八百八十章 姚襄分兵突襲第三百六十三章 霧霾的原理第五十三章 護花使者第九百零九章 陷馬坑第二百零三章 荒山詭樹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兵奇襲第三十二章 趁虛而入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祚被殺第四百二十六章 什麼都可以答應第二十四章 驍將陳雄第二十九章 蒜兒姑娘第五百九十二章 帝位三易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兵臨丸都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偷渡馬訾水第一百八十六章 蜜月第九百一十九章 謝艾潰敗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虎嘯山莊第三百七十一章 連夜撤離第三百三十六章 趙軍撤退第七百四十章 燕軍西進第四百三十五章 將軍何時娶我第三百六十五章 草船借箭第三百六十五章 草船借箭第三百六十八章 石虎逃入烏江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褚蒜子做媒第一百九十五章 麒麟號第九百四十四章 揭露陰謀第四百四十三章 北門大捷第八百六十一章 葫蘆谷練兵第五百章 自薦的奏摺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稱帝(全劇終)第九百三十二章 增加稅收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六大勢力第八百七十六章 販棗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寒山破敵第一千零九十章 勸降扶余第八百六十六章 慕容俊大驚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搞定叛亂第二百五十三章 嬰兒啼哭第一百三十七章 識破計謀第五百七十九章 五路出征第一百零八章 漁家姑娘第七百五十六章 代軍撤退第二百三十四章 龍虎二營第四百一十七章 無當飛軍第二百九十六章 叛軍中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識破計謀第三百七十九章 寒流襲來第二百一十五章 分兵龍山第四百九十六章 割地以換外援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發陰陵第二百七十九章 桃豹自戕第七百八十五章 騎兵決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謝艾入晉營第四百七十三章 溫柔的小綿羊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打出手第六十九章 慕容燕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進攻潞縣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火牛陣第一百一十九章 連失三城第四十二章 華安領命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波斯亡國第六百六十三章 拿下河內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