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趙軍兵圍枹罕

華安下定決心之後,看向張育,正色道:“新兵訓練刻不容緩,南鄭城擴建街道的事情也不能停下,張育,這件事就交給你了。”

“將軍放心,下官一定全力辦好此事。”張育連忙應道。

華安滿意的點了點頭,在進行一番囑咐之後,便讓各位下屬回去各司其職,爲新兵的訓練和街道的建設做好後勤保障。

隨後華安前往西門處的軍營,親自督促和指導親衛軍將士進行訓練,並讓他們刻苦訓練,隨時做好打仗的準備。

在訓練中,華安讓親衛軍的將士着重訓練野戰能力,畢竟,親衛軍將來要面對的是北伐強敵的大規模騎兵隊伍,野戰能力至關重要。

爲了提高親衛軍的野戰訓練水平,華安除了在城內的校場中訓練他們,更將西門外的一大片山地劃爲親衛軍的訓練場所,讓親衛軍將士在城外的山中策馬馳騁,這樣一來,才能訓練出正在的野戰勇士。

新兵一旦形成戰鬥力,華安的實力將今非昔比,過去着重訓練守城的方式將要徹底拋棄,取而代之的是着重訓練野戰和攻城的能力。 在過去,北伐軍兵力較少,而面對的敵人實力很強大,爲了保存實力,經常要依託城牆,遲滯敵軍的進攻鋒芒,爲此,自然需要着重訓練守城的能力,而如今。華安麾下的主力兵馬將要達到十幾萬人,如此多的兵馬,足以匹敵任何敵人,況且,日後北伐關中和中原,需要的是進攻作戰,也就是要有足夠的實力在野戰中消滅對手,並攻破敵人的城池,這種作戰方式,就需要一支擅長野戰和攻城作戰的軍隊。爲此,必須改變原有的防守型訓練模式,形成新的進攻型訓練模式。以適應未來作戰的需要。

對於攻城方面,主要依賴重型的攻城器械,只要有霹靂車等重型器械的助戰,在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攻破城池不是很難,這一點。華安並不是十分的擔心。

但在野戰這一塊。華安還是比較擔憂的,畢竟。趙國的騎兵動輒十幾萬,北方鮮卑族的騎兵更是衆多。可以說有多少軍隊就有多少騎兵,而在野戰中,騎兵往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敵軍十幾萬鐵騎的衝擊下,自己麾下的野戰大軍能否支撐的住,真的是個未知數。 爲了對抗敵軍的大規模鐵騎,華安也想出了很多應對的辦法,比如,加強自身隊伍的騎兵建設,多組建騎兵部隊,讓騎兵在主力大軍中的比例達到三分之一的規模。

還有,就是讓兵器館多打造弓弩等裝備,以用弓弩的激射,大規模的殺傷敵軍的騎兵,從而阻斷敵軍騎兵的進攻鋒芒,無當五營的諸葛連弩則是騎兵最大的剋星,只是這種兵器,太過於消耗箭矢,而且精度不佳,華安決定只配備於無當五營,別的隊伍仍用普通的弩和箭。

爲了讓自己麾下的步兵主力,在遇到敵軍騎兵的時候,不至於被敵軍衝散,華安特意讓盾牌兵和長槍兵組成方圓陣,刻苦訓練這種保命的陣法,在有輜重營的情況下,則可以利用輜重車組成更加堅固的方圓陣,有河流作爲依託的時候,則可以組成卻月陣。

華安將自己總結的新的訓練方法,下發到麾下各軍,要求各軍將領嚴格按照新的訓練方法訓練部隊,一定要將所部將士訓練成一支擅長野戰和攻城作戰的精銳大軍。

爲了檢驗各軍的訓練成果,華安特意在南鄭城周圍的山區建立了一個演練的區域,各軍將士將在這裡進行對抗性演練,以比較各軍訓練成果的優劣,如此一來,自然可以極大的提高各軍訓練的積極性。

在督促親衛軍訓練的這些日子裡,華安沒有忘記北門附近正在動工的街道,每天不管有多忙,華安都會抽出一點時間前往新街道的施工現場,以瞭解和指導工匠們幹活,對於工匠們遇到的困難,也都及時給予解決。

在路過老街道的時候,華安會遇到許多從遠方慕名前來的商人,這些商人無一例外的都是大規模的隊伍,往往一個商隊便佔據了一座客棧,商隊所屬的騾馬更是將客棧的院子擠的滿滿的。

見到這些商人,華安確信自己堅持新建街道是明智之舉,隨着南鄭名氣的越來越大,日後前來做買賣的商人會越來越多,僅有的老街道和院落狹窄的客棧是遠遠滿足不了需求的。

仔細觀察之下,華安發現從西域前來的商人越來越少了,甚至,很快便一支商隊也見不到了。

剛開始的時候,華安還覺得奇怪,唯利是圖的西域商人,怎麼可能放棄賺錢的機會,後來仔細一想,才明白是涼國和趙國發生的戰爭,阻礙了西域商人前來南鄭的道路。

這也足以說明,西北方向的緊張狀態,此時,很有可能涼趙兩國已經開始交戰。

商人的嗅覺是最靈敏的,只要他們發現情況不妙便不會冒險,要知道在交戰的時候,商人的權益是很難得到保障的,交戰雙方的軍隊,很有可能會扣下商人的物資,並徵用商人的騾馬供給自身。

瞭解了西北方向的緊張狀態,華安覺得自己的時間更加的緊迫了,爲了防止武都郡出現意外,華安讓趙武麾下的兩萬大軍,離開褒中城,向西行進百餘里,抵達武都郡的沮縣,並在沮縣駐紮下來,一邊訓練新兵,一便與雷暴的兩萬大軍互相依靠,嚴密監視趙國大軍的一舉一動。

在刺史府的正堂之中,華安看着秦州周邊地形圖,蹙眉分析起了趙國大軍可能的進攻方向,以及涼國可能採取的對策,並按照兵力的多寡,分析雙方勝敗的概率。

“大哥,斥候急報。”就在這時,王三急匆匆的走進了刺史府的正堂。

華安回頭問道:“是西北方向的軍情?”

王三點頭道:“是的,大哥,趙國大將麻秋、王擢、孫伏都三人,兵分三路進攻涼國,已經連續攻破十幾座城池,並在涼國河州的首府枹罕城下會師,大有一舉攻破枹罕的趨勢。”

華安聞言微微有些吃驚,趙軍的進展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已經直逼枹罕城下,要知道枹罕是涼國河州的治所,而河州是涼國三大州之一,位置處在最東端,西段是沙州,中部則仍爲涼州。

“枹罕一旦失守,涼國三州便失其一,這對涼國的打擊將是極大的,但願涼國將士可以守住枹罕。”華安輕聲感慨道。

“大哥,枹罕城一旦失守,涼國大軍很可能會直接放棄河州,屆時,趙國大軍很有可能會停止追擊,轉而進攻武都郡啊!”王三正色分析道。

華安點了點頭道:“你說的沒錯,大哥也有這方面的擔憂,所以我軍主力必須做好應對趙軍進攻的準備。”

“大哥打算如何應對?”王三連忙問道。

華安思考了一下,頓了頓,正色道:“讓趙武麾下的兩萬人馬從沮縣繼續向北行進,進駐河池城,這樣一來,靠近前方的武都、下辨、河池三城,便有我軍的五萬大軍駐守,足以抵擋趙軍的進攻,還有,屯駐在成固的三萬梁州軍,也將向西行進,改爲屯駐沔陽城,這樣一來更靠近前方,便於隨時支援,親衛軍守衛南鄭,暫且不動。”

王三聞言,想了一下,點頭道:“大哥說的是,如此一來,我軍佈置重兵於武都郡方向,趙國大軍畏懼,必然不敢隨意侵犯。”

華安微微點頭,看向王三,正色道:“調兵的命令由你起草,還有,親衛軍的訓練一刻也不能停下,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這支隊伍形成戰鬥力。”

“大哥放心,我都記住了。”王三正色應道,隨即轉身前去準備。

在正堂之中,華安看着枹罕附近的地形圖,反覆的進行各種設想,在華安的心裡,自然是希望涼國可以頂住趙國的壓力,守住城池並擊退來犯的趙**隊,只有這樣,自己麾下的軍隊,才能避免過早的與趙軍正面作戰,從而獲得更多的訓練時間。

不過,作爲一名三軍統帥,自然不能心存僥倖,對於局勢的發展必須做出最壞的打算,因此,華安將趙武所部大軍調入武都郡,並將陳霆所部的梁州軍三萬人馬也調往靠近武都郡的沔陽城,以策應前方的大軍。

很快,前方聰士也相繼傳回了枹罕城附近的消息,華安將斥候和聰士探查的消息進行了一番比對,從而更加清晰的瞭解了西北方向的局勢,同時,也爲自己下一步的行動提供了可靠的參考。

第一百六十章 混進敵營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全殲高句麗大軍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殲敵六千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選好妃子第三百七十二章 霸王谷火攻第四百八十九章 繞過雒城第六百三十三章 免戰牌第六百零九章 魏軍大敗第十八章 皇家獵場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尤利安造反了第九百六十九章 燕軍繼續裁撤兵馬第三百三十四章 青羌投手第二百六十九章 兩路夾擊第八百八十四章 王午大敗第五百九十二章 帝位三易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碎奚進攻于闐第七百九十五章 燕軍打算後撤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先禮後兵第五百七十四章 李農領兵平叛第六百二十五章 燕軍中伏第八十八章 官兵襲來第六百九十五章 燕軍攻破襄國第八百七十一章 招降周成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龍寨第五百六十五章 吐谷渾入寇第二百九十七章 攻陷交趾城第二百八十八章 夜宿牧場第七百八十章 平州刺史第六百三十章 進軍龍山第七百零五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八百四十六章 華安真的得意了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攻城失敗第五百五十九章 鳥鼠山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天氣驟寒第七百四十二章 魏軍奔襲襄國第九十章 廝殺第一百五十六章 強攻陰陵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換乘步輿第八百五十六章 燕國積極備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割地以換外援第三百五十章 皇太后的眼淚第五百六十一章 偏僻小路第六百三十五章 擒獲張蠔第四百六十五章 蜀中深山多高人第七百零八章 司州刺史第七十七章 體貼入微第十八章 皇家獵場第三百九十四章 華安抵達南鄭第三百八十四章 恩賜和眼線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罐專權第二百九十七章 攻陷交趾城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攻下白馬關第十六章 春光外泄第九百三十九章 停下休整第八百三十九章 謝安當官第六百八十四章 引蛇出洞第六百六十二章 敵軍潰散第九百九十六章 寵幸琪琪第一百一十八章 歷陽城下第九百九十一章 繁華的洛陽城第八百八十六章 不必增援第九百一十八章 燕軍潰退第六百七十六章 賊人行兇第五百九十九章 候霸的毒計第七百一十五章 關中遭殃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分化荊州軍第四百二十四章 準備受降第五百九十四章 石鑑的陰謀第八百八十七章 姚襄撤離任城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懷鬼胎的蜀國羣臣第九百八十章 住房也很好賣第九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九百二十七章 謝艾的戰略眼光第九百六十九章 燕軍繼續裁撤兵馬第八百七十五章 王午坐鎮兗州第八百六十八章 勸降叛將第四百一十二章 挖隧道第六百四十七章 接收失地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全部擒殺第六百四十七章 接收失地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陰險的高元第九百二十四章 慕容恪逃離第五百四十三章 主簿謝艾第五百三十一章 山谷伏兵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高句麗的自信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碎奚的陰謀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奇襲華氏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試探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斯巴達投降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焚營滅敵第三百五十四章 渡口血戰第四百零六章 兩面夾擊第三百零七章 胥浦城下第二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六十四章 謝艾迴姑臧第一百二十四章 騎兵攻城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皇帝駕崩第七百三十章 正式稱王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攻陷富樓沙第三十四章 太后哭了
第一百六十章 混進敵營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全殲高句麗大軍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殲敵六千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選好妃子第三百七十二章 霸王谷火攻第四百八十九章 繞過雒城第六百三十三章 免戰牌第六百零九章 魏軍大敗第十八章 皇家獵場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尤利安造反了第九百六十九章 燕軍繼續裁撤兵馬第三百三十四章 青羌投手第二百六十九章 兩路夾擊第八百八十四章 王午大敗第五百九十二章 帝位三易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碎奚進攻于闐第七百九十五章 燕軍打算後撤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先禮後兵第五百七十四章 李農領兵平叛第六百二十五章 燕軍中伏第八十八章 官兵襲來第六百九十五章 燕軍攻破襄國第八百七十一章 招降周成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龍寨第五百六十五章 吐谷渾入寇第二百九十七章 攻陷交趾城第二百八十八章 夜宿牧場第七百八十章 平州刺史第六百三十章 進軍龍山第七百零五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八百四十六章 華安真的得意了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攻城失敗第五百五十九章 鳥鼠山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天氣驟寒第七百四十二章 魏軍奔襲襄國第九十章 廝殺第一百五十六章 強攻陰陵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換乘步輿第八百五十六章 燕國積極備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割地以換外援第三百五十章 皇太后的眼淚第五百六十一章 偏僻小路第六百三十五章 擒獲張蠔第四百六十五章 蜀中深山多高人第七百零八章 司州刺史第七十七章 體貼入微第十八章 皇家獵場第三百九十四章 華安抵達南鄭第三百八十四章 恩賜和眼線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罐專權第二百九十七章 攻陷交趾城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攻下白馬關第十六章 春光外泄第九百三十九章 停下休整第八百三十九章 謝安當官第六百八十四章 引蛇出洞第六百六十二章 敵軍潰散第九百九十六章 寵幸琪琪第一百一十八章 歷陽城下第九百九十一章 繁華的洛陽城第八百八十六章 不必增援第九百一十八章 燕軍潰退第六百七十六章 賊人行兇第五百九十九章 候霸的毒計第七百一十五章 關中遭殃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分化荊州軍第四百二十四章 準備受降第五百九十四章 石鑑的陰謀第八百八十七章 姚襄撤離任城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懷鬼胎的蜀國羣臣第九百八十章 住房也很好賣第九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九百二十七章 謝艾的戰略眼光第九百六十九章 燕軍繼續裁撤兵馬第八百七十五章 王午坐鎮兗州第八百六十八章 勸降叛將第四百一十二章 挖隧道第六百四十七章 接收失地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全部擒殺第六百四十七章 接收失地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陰險的高元第九百二十四章 慕容恪逃離第五百四十三章 主簿謝艾第五百三十一章 山谷伏兵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高句麗的自信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碎奚的陰謀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奇襲華氏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試探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斯巴達投降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焚營滅敵第三百五十四章 渡口血戰第四百零六章 兩面夾擊第三百零七章 胥浦城下第二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六十四章 謝艾迴姑臧第一百二十四章 騎兵攻城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皇帝駕崩第七百三十章 正式稱王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攻陷富樓沙第三十四章 太后哭了